簡單介紹中國古代婚姻六禮

2021-04-10 07:23:03 字數 1368 閱讀 6050

中國古代婚姻六禮為婚禮及之前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這六道禮儀。

1.納采即提親。舊時提親帶雁,雁屬陰陽鳥,順乎陰陽,暗示忠貞、終身不二。

納采須有媒人,舊時又稱伐柯或者冰人。在古代男無媒不得妻,女無媒老而不得嫁。媒人歷史上有官媒私媒之分,多為私媒。

初男為媒女為妁,後媒婆成為三姑六婆中的一婆。唐律中對媒有了規定,宋時媒人有自己的行會,以斧、秤為其會標,明朝時更免其稅銀。媒人的長期存在,反映了社會的需要和變遷。

2.問名即問得女方的姓名、生辰八字,兩人不能屬相相剋,犯相是不能結婚的。女方若有小名是不需要知道的,小名往往只是父母知道。

問名還有一件事情就是可以看面相、外形。最後是算卦,以防有什麼避諱。

3.納吉即去祖廟占卜,卜得大吉就可以訂婚,商定婚禮的條件。男方父母便可以去看一下女孩子,送些彩禮(下小茶)。南方人把彩禮禮餅分給鄉親,說明自己的姑娘已經許配。

4.納徵是最關鍵的,要納聘財成婚禮。下聘禮大聘叫做下大茶,在古代婚姻中茶禮是不可免的。

茶不能移植,象徵娶妻的忠貞。訂婚所下的茶叫訂茶,男方要行茶下茶,女方吃茶受茶,所送禮金稱茶金,女方受聘前叫待茶。納徵後婚姻關係便確立了,如同今天有了法律上的關係,男死女亦得嫁。

5.請期民間一般確定在秋收之後,而非陽春三月。男方確定結婚的日期,開始催妝,女方便先送些嫁妝過去,順便鋪房布置。

不同時代的嫁妝是不同的,在古代多怕女兒受氣,嫁妝很重,漢朝有「盜不過無女之門」的說法。

6.親迎即正式的迎親、舉行婚禮。女孩子上頭(洗頭盤頭用五彩繩繫起來),在新婚之夜由新郎開啟,結髮夫妻由此而來,續弦則不能稱之。

女方亮嫁妝,把添妝(親友所送)包好擺好,男方亮轎。嫁妝一般為24抬或32抬,乙個人扛的叫窩脖兒,用筐叫矮抬,用桌子叫高抬。女兒哭嫁,不哭的會被認為輕佻。

轎迎分四人轎和八人轎,數目不等,新娘紅轎,新郎綠轎。一般不顛轎,下轎前新娘要憋性子,蘇浙人掛褲子(象徵鑽婆婆褲襠),新郎踢轎以給其下馬威。下轎有照妖鏡,要邁火盆、跨馬鞍,意為平平安安。

之後撒穀豆煞神。新娘腳不能沾地,上轎前由兄長抱上轎,下轎轉氈,有的用袋子一塊一塊倒,意為「傳宗接代(袋)」。

婚禮一拜天地,陰陽結合;二拜高堂,敬重長輩;夫妻對拜,從此合為一體,互敬互愛。新郎此時衣服什麼顏色都可以用,不受等級制度的約束。入洞房,揭蓋頭(東北用秤桿),披頭有紅巾、鳳冠、手帕紙扇三種。

新娘坐床邊不言不笑不動,男女相對坐定後合巹(jin上聲)。合巹相當於我們今天的交杯酒,不過是用紅線系起來的兩個瓢(乙個瓢瓜剖開的),喝完扔到床下。婦女撒帳,撒瓜果等,新郎新娘接得越多福貴越多。

之後的鬧洞房是中國自古的陋俗,有很多過分的情況。明清漸變為鬧後撒帳。洞房中要以驗貞,見紅便於第二日送燒豬到娘家;有的地方會有老婦女審問是否藏人,沒有孩子則是不管的。

新娘用線開臉,三天內拜祖先認祖宗後回門,婚禮結束。

試談中國文學與西方文學的差異

中國古代詩人介紹部分詩人

駱賓王 約638 約684 今浙江義烏人。唐初文學家。從小聰明過人,才華出眾,曾經當過侍御史,這在當時算是很大的官了,可當了沒多久就得罪了很多人,進了監獄。獲釋後,被貶到浙江臨海當縣丞。擅長寫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詩,筆調高昂,風格雄放。與當時的王勃 楊炯 盧照鄰齊名,合稱 初唐四傑 李嶠 約645 約7...

中國古代社會禮與法的磨合演進

禮 與 法 之間沒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正如葛兆光先生所說 從 禮 到 法 是當時關於社會秩序重建的思路的自然延伸,自覺的 禮 不足以懲戒人心 整頓 社會,就自然要用強制性的 法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古代思想十分活躍的時期。各家學說都提出了自己的治國之策。其中影響最大的當屬儒家和法家。先秦儒家的思想...

中國古代詩歌鑑賞第六單元複習 徵稿

基礎訓練 一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且碩茂,早實以蕃蕃 2.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孳 3.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致4.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本 5 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密 6.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蒔 7.爪其膚以驗其生枯驗 8.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理 9.見長人者好煩其令煩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