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導遊詞

2021-03-14 20:46:37 字數 5586 閱讀 5256

天龍屯堡古鎮導遊詞

(接團致歡迎辭)

各位尊敬的客人,大家好!歡迎大家到貴州屯堡文化旅遊區來參觀遊覽。貴州屯堡文化旅遊區已經開發可以遊覽的一共是三個村寨,分別是天龍屯,本寨屯和雲山屯。

(本寨屯,雲山屯和天龍屯)現在大家即將參觀的是被稱為屯堡東大門的天龍屯。(明代屯堡軍事建築保留最完好的本寨屯)(屯堡的世外桃源雲山屯)請讓我代表屯堡旅遊公司和所有的屯堡人歡迎大家在天龍屯堡(本寨屯堡)(雲山屯堡)度過乙個愉快的屯堡之旅。

今天,我能為大家作景區的講解感到十分的榮幸,在這裡,我代表天台山,天龍屯堡景區和所有屯堡人對你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

天龍屯堡是乙個具有600多年歷史,展現「大明遺風」的人文景觀,是典型的屯堡古鎮。天台山是一座中世紀的軍事古堡,尤其建築奇特,空間布局巧妙,被中外專家和學者譽為「中國山地石頭建築的絕唱」。下面我作一下自我介紹,我姓 ,叫 ,但請大家不要叫我小姐,按我們屯堡人對未婚少女的稱呼習慣,請大家叫我小娘娘,小娘娘就是小姑娘,小妹妹的意思,結了婚的就叫大娘娘。

而且在我們當地對男士也有一種特別的稱呼,沒有結婚的叫小 ,結了婚的叫大 ,小就是小夥子的意思,那就請大家入鄉隨俗叫我小娘娘就可以了。

現在大家所看到的我這身裝束就是未婚少女的裝束,長衣,大袖,斜襟扣扭,假如是結了婚的婦女,她們跟我們區別就是頭上的髮式不一樣,因為在我們當地有這樣的風俗習慣,每個女孩在她結婚的當天晚上,由自己的母親為自己舉行乙個開臉的儀式,找乙個和自己八字相投的長輩為自己進行開臉,就是把前額的頭髮一根一根的拔掉,因為屯堡人都把前額的頭髮叫苦發,苦發就是苦難的標誌,所以結婚當晚必須用一根細線把它拔掉,而且在以前是非常講究的,講究拔得越多,以後的日子就會越幸福,越吉祥,拔掉頭髮以後,就要包上一塊白色頭帕,白色就是表示夫妻之間白頭偕老的一種象徵,而現在村寨包黑色頭帕的婦女表示的就是最年老的長輩,也就是跟自己家裡面的兒媳婦區分開來,顯出哪位是太婆,哪位是媳婦的意思。而且她們的這種髮式,我們叫三綹頭,就是用兩綹頭髮把耳朵蓋起來,在後腦勺用乙個黑色的絲罩把所有的頭髮盤起來,這種髮式在以前被稱作「鳳頭 」、「鳳頭苗」。並且在她們的耳朵上還會佩戴上一對較精緻的銀耳環。

大家還可以看一下我的腰間,在我們的腰間都要圍上這樣一條腰帶,叫獅頭繫腰,它有一丈二尺長,在腰上圍上四圈,並且是用八百八十八根絲線所織成,意思就是一年四季發發發,而且它的工藝是傳男不傳女的,至今依然是這樣,在以前是男生送給女生的訂情物,而現在是母親送給女兒的吉祥物,所以沒有結婚的小娘娘也有這樣的腰帶,再看我的腳上,大家就會發現我腳下的這雙鞋是不是與眾不同呢,它叫單勾鳳頭鞋,也是明朝時漢族人所穿的,在以前它的鞋尖可以放刀片,作為婦女的防身暗器,但是現在沒有了,於是用針線把它縫合起來,所以現在我們看到的鞋尖是向上的,人們叫它翹翹鞋,剛剛給大家介紹的這些,是已婚婦女大娘娘的完整裝束,概括起來就有四大特徵:第一是頭上二個罩罩,第二是耳上兩個吊吊,第三是腰上兩個帚帚,第四是腳上兩個翹翹。

我們這種服飾,它是明朝時的漢族服飾,保留到現在已經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了,而且**於朱元璋的老家安徽鳳陽縣,所以叫他鳳陽漢裝,外面的人都叫我們老漢族,我們的祖先是隨朱元璋調北征南的大軍來到這裡的,我們也就是屯軍的後裔,被外人稱為屯堡人。

現在我們就去參觀一下天台山。天台山在我國許多省份都有這樣的山名,浙江有,四川也有,但是我們天台山的山名有乙個小小的傳說,傳說是天空中的伍條龍將天上乙個蠟燭臺偷至凡間化成的山,所以我們叫它天台山,山上關於伍條龍的傳說非常多,呆會兒上山的時候會給大家一一講解伍龍的故事。(天台山最早的時候是一處軍事要地,上面有三個平台,是以前打仗時供瞭望的。

而且從它的全景來看就酷似乙個很大的燭台,所以我們當地人取名為天台山)。

天台山是乙個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兩者相結合的乙個景點,自然景觀就是天台山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上有近千種植物種類,其中被國家列為珍稀的就有二十多種,大家上山時候還可以多做深呼吸,對身體很有幫助的,因為山上藥用的植物比較多。人文景觀就是有乙個典型的伍龍寺寺廟,古建築師們就在高低不平,地勢狹窄的場地上面共建築了大小四十八間木建築的房子,空間應用的巧妙天然,環境處理靈活多變,被我國古建築專家張開濟、單士元學者稱為山地石頭建築型別的代表。(了解:

張開濟設計的作品很多,最引以為國人驕傲的是北京天安門的建築設計)

天台山高60公尺,海拔1400公尺,總面積為1200平方公尺左右,東南西三面都為懸崖陡壁,我們大家沿北面的四百六十五道石階上山。來回一小時左右。

那現在我們大家來到這裡,看到這些像靈蛇一樣繞來繞去的它叫蔓蘿藤,我們當地人拿它盪鞦韆用的藤子,在書面上叫血藤(用刀子割開後會流出紅色的血漿)。

天台山植被群落為典型的喀斯特山地原始生態植被群落,所以大家看到的這種岩石就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之一頁岩,它是天然形成,並且是一層一層的,所以我們當地人稱它為千層石,屯堡就地取才,直接用火藥把它炸開,厚的用來砌石牆,薄的用來蓋房子,形成我們當地最有特色的一怪「石板當瓦蓋」。

我們看到的這種植物,它是用來製作儺戲面具的刺秋樹,它易於雕刻,製作面具不容易變形,特別的牢固,這種樹的生命力很強,這一棵很明顯的就從石頭裡面長出來的。但是它也有很大的缺點,就是非常的難長大,天台山最大的一顆就有三百多年的歷史,這顆樹比較特殊,它的根部已經沿襲到這邊了,這兩棵樹我們稱它為子母樹。

我們來到這裡,還可以看到這裡有乙個天然形成的岩洞,它是當年那些小和尚偷懶睡覺的地方,取名為避懶洞。

來到這裡,抬頭就能看到天台山的石頭建築,它位於這懸崖之顛,四面與崖壁憑合,直接像鞍馬石一樣,用不規則的石塊鞍上去作為上面伍龍寺寺廟的基腳,這對於現在的建築工藝來說,都非常難辦到,但我們的古人卻辦到了,至今留給後人的只是乙個迷。它始建於明萬曆十八年,即2023年,天台山的建築是坐南朝北,現在正對著我們的是西方。走到上面的時候看到的西廂房只是乙個假象,關上門和窗就是乙個典型的四合院建築,一開啟門其實只是乙個半圓形的牆壁。

而且大家都知道,我們的老祖宗都是從江南一帶遷移過來的,上面寺廟的建築是仿製江南四合院的寺廟建築來建的,講究東西廂房一定要對稱,但是天台山的空間有限,所以就壘砌石頭上去作為填補西廂房的一處假基腳。呆會兒上去的時候就一目了然了。

大家來到這裡抬頭就能看到石壁上的四個大字「大觀在上」,它是貴州省湄潭縣的一位舉人李文舉所題上去的,字不是很特殊,但是上面的顏色非常有意義,已經塗上去一百多年的歷史沒有褪色,許多專家和學者對此進行考證過,但是仍然沒得到確鑿的答案。只是那個「上」字,因岩石上方有乙個石縫,經長年的雨水沖刷已變色了,於是我們當地人認為它是用硃砂塗上去的,就試著用硃砂塗上去幾次,但依然褪色了沒有成功,至今留給後人的是乙個謎。它是天台山現存石刻文字中唯一的一副紅色文字。

從這幾個字更明顯的告訴我們,天台山的好景還在上面了。

我們所看到岩石中間撐有的這些小柱子叫將軍柱,就是說有腰痠腿疼的人都會到財神廟的門口求取一棵小柱子來撐在岩石中間,距說撐上以後,腰不酸、腿不疼了,這就暗喻做人要頂天立地,這樣才能承擔重任,這些小柱子我們當地人稱它為「將軍柱」。

上山之前要經過的是天台山的第一道山門,現在我們看到的是「黔南第一山」五個大字,它是在乾隆年間的時候就刻上去的,可見天台山在那個時候早就聲名遠播了,天台山以前不但是乙個軍事古堡,還是乙個佛教聖地,我們要想到達伍龍寺,必須經過三個這樣的山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象徵佛家的「三解脫門」。出家受戒,寓意遁入空門。

這裡有乙個小石窩,大家可以猜猜看,在以前它是用來幹什麼的?天台山最早的時候是一處軍事要地,據考證下來,這小石窩是以前用來製造火藥的,山門的旁邊還有乙個軍事垛口,便於射擊時用的。可以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這裡是天台山的第二道山門。抬頭看到的天中之天就形容天台山別有洞天了,上聯:九天星宿山前現,下聯:

一軸煙霞門外搜。這副對聯的意思是:天台山的地理位置很好,可以看到宇宙的日夜星辰。

我們登上天台山後,黔中象畫一樣的秀麗山川就一覽無遺了。這種建築是牌坊式建築,也就是佛家所說的「無相門」。

正前方是財神廟,裡面供奉的財神是范蠡。他是春秋時候越王勾踐手下的一名**,曾經輔佐越王打敗吳王后,可能是討厭官場裡爾虞我詐的生活,所以就棄官從商,成為當時富甲一方的商人,我們這裡就把他供奉為財神,那些小小柱子就在這裡求取。

這是一棵有一百多年歷史的紫微,它是在乙個雷電交加的夜晚被雷擊掉了半邊,現在只剩下一半了。但是大家都看到這棵樹仍然還活著,我們當地人稱它為癢癢樹,就是說只要你誠心地在樹皮上撈癢癢,那上面的葉子就會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一下。這裡是廟門口,據說在這裡撈完癢癢回家以後就那裡都不會癢了

剛才不是告訴大家,天台山關於伍條龍的傳說是非常多的,那這裡就是傳說中說的之「伍龍池」,傳說是當年伍條龍飲水的地方,在石壁上還遺留以前的三個大字,伍龍池。是後來改建山道時把裡面的水源給破壞了。那現在我們回頭還能看到崖壁上的那乙個洞,它是當年那位高僧鑿岩為洞放出伍條龍的地方,我們叫它伍龍洞,裡面供奉一尊苦佛菩薩,這尊苦佛菩薩據說曾是伍龍寺內的乙個和尚,專門負責舂公尺的苦行僧,常年的勞累使他骨瘦如柴,終於舂不動了,為了修成正果,於是把一付石磨綁在自己的身上增加體重,如此千辛萬苦終於修成正果,所以只要你存心的朝他拜一拜,他就會把你身邊的苦難全帶走,只剩下幸福和吉祥。

(注:如有人想過去參觀,一定要提示大家注意安全)

我們來到這裡抬頭就能看到山門上的這塊石匾,它刻有道教的八仙和太上老君,還有佛家的乙個小彌勒佛舉著「印宗禪林」四個大字。據考證下來,將道教和佛教同時體現在一塊石匾上,貴州省還是唯一的一塊,它的特點就在於它的雕刻是浮雕,如上面的龍鬚、花瓣、笛子都是中空的,當時雕刻這塊石匾是這樣計算的,只要從上面雕下一兩石沫,就能兌換到一兩**,這塊石匾的外圍還可以體現儒家,它刻有松、菊、梅、蘭四種植物,也就是儒家所說的「四君子」,是古代文人所嚮往的最高境界,可以說是佛、道、儒齊奉的乙個典範,三教合一。接著往下看這副盈聯:

雲從天出天然奇峰天生就,月照台前臺中勝景台上觀。上聯是指白天的景色,下聯是指夜晚的景色,上聯有三個天字,下聯有三個台字,天與臺剛好對稱,恰好天台山有這樣的三個平台,可以說是天台山自然風光的概括和濃縮了,這裡就是其中之一,小月台。這副盈聯是當地一位有才華的長者陳壽昌所題,他的老師是曾給慈禧太后題頤和園三個大字的嚴寅亮。

那現在我們大家繼續往上走,臺中勝景台上觀。

這裡是天台山的第二個平台,中月台,大家來到這裡可以聯想一下(要有手勢語),把四周的山峰聯想成花的花瓣圍繞著我們,而我們剛好處在花蕊的中心,大家猜想一下,這是一朵什麼花——蓮花。對,蓮花是佛教的聖花,所以這裡被當地的老年人譽為蓮花寶座臺。

現在我們從這裡就明顯的看到天台山的石頭建築,它是用大小不規則的石塊壘砌上去,而且石塊與石塊之間不摻雜任何粘合劑和摻雜物,經過四百多年的歷史,它還是這樣屹立,實屬罕見,許多專家把它譽為高原山地石頭建築的絕唱。天台山建築是依照山形山勢所建造出來的,我們從這裡就更清楚的看到這下面都是天然形成的岩石,而上面都是人工壘砌的,所以就導致上面的房子不是修建在同乙個水平面上,它都凸凹不平的,從外型上看去,它就像階梯一樣,一層一層的,這種建築能讓人感覺到房中有房,樓中還有樓。那現在我們到上面去感受一下。

大家進來以後看到的這裡是幹碾房,這裡供奉著一尊彌勒佛,其實大家並不陌生,主要有特色的是雕刻彌勒佛的這個原材料,它是一種石頭,而且有乙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叫紫袍玉帶石。為什麼又叫紫袍玉帶石呢?這就要從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說起,這是乙個民間流傳已久的故事,說朱元璋在做皇帝之前是乞丐,有一天路遇乙個大肚和尚找他化緣,他將身上唯一的乾糧都給了和尚,和尚覺得他心地善良,就將身上的石缽送給了朱元璋,隨口說了一句,「紫袍玉帶,改朝換代」,朱元璋當時沒太在意這句話,只是把石缽儲存了下來,直到後來做了皇帝以後,有一天閒來無聊,就把石缽拿出來清洗,發現石缽的顏色和自己龍袍的顏色是一樣的,此時才醒悟到他做皇帝是得到高僧的指點,就把這石頭取名紫袍玉帶石,並號召士兵大力修建彌勒廟宇,以供奉彌勒為主。

就連我們屯堡人也受到影響,每家每戶都供奉這樣的彌勒佛,後這種石頭被稱作四大名石之一。和雞血石、壽山石、青田石齊名,這種石頭產於貴州銅仁梵淨山,梵淨山是彌勒佛道場,所以這種石頭又被稱作中國佛石。唯一與佛結緣的石頭,在我們屯堡村寨裡面有乙個石雕坊,屯堡人於是利用這種石頭製作成具有屯堡特色的石頭工藝產品,我們到屯堡村寨就可以參觀了解一下。

江蘇導遊詞 南京莫愁湖導遊詞

南京莫愁湖導遊詞 現在我們將去遊覽的是位於南京城西的一處名勝古蹟 莫愁湖。莫愁湖位於南京西郊的水西門外,總面積約700多畝,其中陸地面積為200多畝,水面約佔四分之三。全國碧水盈盈 柳樹成行,亭台樓閣點綴其間,是一派典型的江南水鄉景色。古代的莫愁湖曾享有 金陵第一名勝 的美譽,清代著名詩人袁枚曾以 ...

安徽導遊詞 環城公園導遊詞

環城公園導遊詞 今天凌晨6時左右,環城公園7盞景觀燈連遭惡意破壞。每個燈成本在580元,讓人痛心啊。4月7日上午,省 市 區 縣 環城公園燈飾辦向本報反映。記者趕到景觀燈遭破壞的環城公園環東景區現場,看到原本高出地面20餘釐公尺的草坪燈被弄壞,剩下了7個燈座,包上了塑膠袋,並壓有磚塊。據燈飾所的工作...

蒲松齡故居導遊詞 導遊詞 版

現在我們經過的地方就是昨晚大家下車的淄博火車站,昨天太晚了,可能大家都沒有注意到火車站的模樣。現在我們看到的火車站是在1903年德國人修建的車站基礎上於201x年4樂28日改建而成的,站房面積5714 年傳送旅客300萬人次,整個火車站廣場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矗立於廣場 的名為 齊之風 的雕塑了,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