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傳慶《古玩鑑定的認知差異與感受差異》

2021-03-12 01:02:49 字數 2276 閱讀 1682

文/唐傳慶

2023年8月的一天,一位年長者和一位年輕者一起,拿來了一件重約上百斤的玉獸讓筆者鑑定。在筆者鑑定前,據說曾有人認為是戰漢之器,最晚是清仿之器。經筆者鑑定,認為該件器物既不屬於戰漢之器,也不屬於清仿之器,而是一件比較典型的粗製濫造偽劣之器。

當筆者把自己的看法告知給藏品持有人之後,年長者指著玉獸的頭部說道:「我認為這個地方仿的還是比較到位的。」筆者聽後對他們解釋說:

「你指的這個地方與真品相比也不到位。總的來說,這件東西從材質、神韻、做工、包漿、沁色、紋飾等沒有哪一點能稱得上到位……。」年輕者問道:

「真的「神韻」是怎樣的?」我對他解釋說:「假如說這是一件真品的話,往這一擱,立刻會給人一種栩栩如生的靈動感,甚至讓人頓生一種敬畏感和震撼感,給人以愛不釋手,欲罷不能的感覺。

而這件東西對我來說恰恰沒有這種感覺。假如這件東西不是擺在我的面前讓我鑑定,而是在別的什麼地方讓我看到的話,我會在潛意識裡產生對它不願多看一眼的感覺……。」話還沒說完,年輕人就有些耐不住了,帶著一種十分不滿和很「牛」的語氣說道:

「這件東西對於我來說,就覺得很有震撼感,擺在那裡也很好看……。」然後我問他:「你懂收藏嗎?

」答道「我不懂,但是他懂(指年長者)。」這時,我突然想起了「敝帚自珍」,「對牛彈琴」和「無知無畏」等至理名言。於是,我只好對他說:

「關於「神韻」問題,我們只能交流到這裡了。」他聽後又接著問道:「這麼大一塊玉,這麼複雜又這麼好的做工,我不相信造假的人會做賠本的生意。

」我聽後對他說:「這個問題你問得對,問的好。作偽造假的人不但不會做賠本的生意,而且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他們才會這樣做。

首先,從使用的這塊料來看,是成本低廉的雜料,不是俄玉,不是青海玉,更不是和田玉。其次,從雕工來看,既不複雜也不算好,完全是現代機械工所為。」這時,年長者又接著問道:

「這麼說,這件東西一文錢也不值了。」筆者就此回答說:「對於懂行的人來說,可以這麼認為,人家一看東西不對,就不會再掏錢買它,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也就無從談起它的價值了。

而對於外行人來說,也可能會有價值,比如就拿你自己來說,當初你之所以掏錢買下了它,就是因為你認為它有價值。」

在經歷了上述鑑定互動過程之後,我對年長者和年輕者說了下面一段結束語:「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反正東西在你們手裡,完全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把它的真偽搞清楚。今天,如果我把假的說成真的,給你們帶來的只能是暫時的快樂和高興,但最終是害了你們,因為你們相信了我的話之後,會一直把它當成真的看著、藏著和高興著,但最終醜媳婦總是要見公婆的,這公婆就是多數的行家和市場的認可。

請你們先不要太在意我的鑑定意見,或者先擱在一邊,靜下心來,搞點學習和研究,多看看真東西到底是什麼樣子,再比比自己的東西究竟有什麼不一樣。那時,你們自然就會明白了。

事後,曾有人對我說:「唐老師,你說得太直白了,盡量說得婉轉一點就好了……。」對此,筆者卻認為,作為一名有良知的鑑定專家,堅持實事求是,實話實說,說真話不說假話,是最起碼的職業要求和道德底線。

只要藏品擺上了鑑定臺,上了手,過了目,就應該向藏家報實情,說真話。除非涉及到年老體弱,人命關天等特殊鑑定。

這件事情雖然已經過去了,但筆者卻一直在思考著其中的一些問題。想得最多的問題是,作為鑑定專家,在常態情況下,是否應該直白地發表鑑定意見?面對一件偽劣之器,為什麼會有人理直氣壯地大呼震撼,堅信自己的藏品絕真無疑?

為什麼聽不進專家的真話實話,面對鑑定意見,為什麼反映和表現不一……?

經過思考,更加清晰地認為,說假話,對任何一位有良知的鑑定專家來說,都是一樁於心不忍,良心不允許,很困難的事情。說了真話實話,雖然有的藏家並不領情,甚至聽不進和不高興,但最終還是覺得說真話實話踏實,願意聽真話實話的藏家畢竟是多數。即便個別藏家當時有點接受不了或有點不高興,但最終他們會明白過來的。

鑑定專家在發表鑑定意見時,應盡量使用約定俗成的規範用語,東西對就是對,不對就是不對,存疑就是存疑,不應隨心所欲,莫弄兩可,含混不清,讓人感到雲裡霧裡一般。偽劣之器之所以也能給人以震撼感,根本原因是,認知上的差異導致了感知、感受、理解和解讀上的差異。要縮小這種差異,既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之事,也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

通過此次鑑定紀實的聯想,類似的事例不在少數,並不新鮮。為此,筆者曾思考,「敝帚自珍」,對於一般的收藏愛好者,初藏者和偶藏者來說,其危害性還不算太大,大不了就一兩件,權當交了學費,買個教訓。但對於老藏者和大藏者來說,那可就慘大了。

在此,筆者真誠奉勸那些仍然沉欣在「敝帚自珍」中的藏者們,應該理智地、反覆地審視和梳理一下自己的藏品,分分類,盡早弄清真與假。因為終生與偽劣藏品相伴的可悲案例已經不勝列舉了。但對於那些年事已高的老藏者來說,也不必當真,真假就讓它去吧,因為喜歡、快樂、高興和健康長壽比弄清真假更重要。

筆者之所以發表這起鑑定紀實,目的就是為了拋磚引玉。

注:此文原載《中國收藏家》2023年第04期,總第080期,p60—61。

唐傳慶 和田羊脂白玉如意欣賞

文 唐傳慶 這件和田羊脂白玉如意,長8厘公尺,直徑2 8厘公尺,重36克。其材質為和田羊脂白玉,子料。玉質溫潤細膩,油脂光澤,潔白無瑕,白如截肪。經反覆考證 廣泛賞評和相關權威機構的評定後認為,這件和田羊脂白玉如意當屬清代乾隆時期的傳世之物,即俗稱的 乾隆工 其主要時代特色和特點是 用料考究,精雕細...

老銀器的古玩鑑定常識

舊銀器一般可分為銀器物和銀飾物兩大類。我國的銀器製作最早出現在商朝,到了西周,銀器製作工藝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製作的銀器,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均比以前有了明顯變化。藝粹網研究發現,唐代人對銀的崇拜與追求可以說達到了狂熱程度。此時的銀器不但數量可觀,製作工藝也達到最高峰。宋時銀...

關於援疆幹部唐慶虎同志的工作鑑定

關於湖州來柯援疆幹部唐慶虎同志的工作鑑定材料 姓名 唐慶虎 單位 柯坪縣人民醫院 職務 外 醫師 關於湖州來柯援疆幹部唐慶虎同志的工作鑑定 唐慶虎,男,35歲,本科學歷,主治醫師 中 員。2001年畢業於安徽皖南醫學院臨床醫學系,在浙江湖州菱湖人民醫院外科工作十年。是湖州援疆計畫來我院的一名援疆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