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地質學複習總結

2021-03-07 16:57:17 字數 5376 閱讀 1668

◆ 緒論

環境地質學的研究主題

研究人與地質環境的關係,簡稱人-地關係,包括:①地質背景、地質作用及其過程對人類的意義和影響;②人類活動引起的地質環境變化的地質學基礎及社會學問題;③如何協調人與地質環境的關係。

環境地質學主要研究的四個科學問題

(1)地質環境問題出現的原因;

(2)各種地質環境問題的發生機理;

(3)地質環境問題的發育規律;

(4)各種地質環境問題的防治辦法。

◆ 總論——環境地質學的基本理論

1.環境與地質環境

環境的概念

廣義:系統以外的事物,也就是說,環境總是相對於某個中心事物或研究主體即系統而言的。

狹義:在環境科學中環境的內涵是指影響人類生存發展的事物或物質條件。

地質環境的概念

地質環境:地質環境是人類環境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指與人的生存發展有著緊密聯絡的地質背景、地質作用及其發生空間的總和,又稱地質環境系統。

★地質環境與環境地質:地質環境是一種空間概念,在實際應用時常加前字尾,如××地區地質環境調查,以說明研究物件的地理範圍、觀察物件的地質學色彩,調查意指對這個特定空間實體和現象的描述、刻畫;環境地質用於學科的定名,如環境地質學,它將地質環境作為研究物件,**環境問題發生的地質學本質,或指某些環境問題的地質學機理分析,既包括自然地質作用,也包括人為地質作用的物理、化學本質。簡言之,地質環境可以理解為研究的物件,環境地質則是對這個物件的分析研究過程。

地質環境系統:根據地質環境系統的尺度層次,將人類地質環境分為全球地質環境和局域地質環境。

全球地質環境系統:由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地殼、地幔和地核六大圈層構成。其中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稱外三圈,地殼、地幔、地核稱內三圈。

地質環境的基本特性

①以系統的方式存在 ②開放性 ③層次性 ④演化特性 ⑤自然-社會雙重屬性

地質環境系統的組成要素及結構

組成要素:地質環境系統位於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疊置的地球淺表層,其內部有空氣、水、生物、岩石和土壤,它們代表了地質環境組成的基本要素。

時空結構:p18(了解)

2.地質環境系統演化的一般原理

系統演化的基本概念

針對系統整體而言的,是系統整體結構、功能隨時間的推移有別於先前的結構、功能的改變過程,是系統內部質的改變。

地質環境系統演化的外部條件

(1)影響因素種類、個數的改變;

(2)影響因素作用強度的改變;

(3)作用強度速率的改變;

(4)影響因素排列次序的變化。

地質環境系統演化的幾個階段

(1)穩定階段(2)失穩階段(3)穩定態重建階段

3.地質環境問題與地質災害

地質環境問題及其地質屬性的分類

地質環境問題的定義:由地質作用引發的,不利於人的生存、發展的現象和過程,通稱地質環境問題。

地質環境問題的分類:

(1)按地質作用的型別分類:原生地質環境問題,次生地質環境問題;

(2)按地質作用的驅動力**分類:內動力地質作用引起的地質環境問題,外動力地質作用引起的地質環境問題;

(3)按地質過程的動力學形式分類:突發的,漸進發生的。

地質災害的概念

可對人的生命財產構成嚴重危害後果的突發性的地質現象及地質過程。

地質環境問題的環境地質學分類

分類方案:(簡答)p39圖

大體劃分四個層級。

第一層級突發性的地質環境問題(地質災害)和漸進性的地質環境問題;

第二層級一般性和專屬性地質災害;

第三層級適當注意到各種地質環境問題出現的地域類別;

第四層級各種具體問題的形象表述。

地質災害與漸進性地質環境問題的聯絡

主要表現在一下三個方面:

(1)在同一地區地質災害和漸進性地質環境問題可以同時發生;

(2)地質災害與漸進性地質環境問題可相互影響;

(3)地質災害發生前都有乙個短暫的漸進性變化過程。

地質環境問題的防治途徑

(1)對地質環境系統的外部輸入加以控制;

(2)人為改造地質環境系統的區域性結構。

我國地質環境問題多發的原因

①新構造運動活躍 ②特殊的地形和地質條件 ③特殊的氣候條件 ④人口過多、資源不足

◆ 分論——若干地質環境問題的論述

1.**

**的基本概念

**是指地殼某個部分的岩層應力突然釋放而引起的一定範圍內地面震動的現象。

我國**的分布、特點

我國**帶的分布:

(1)板塊邊緣**帶:台灣**帶,**-滇西**帶;

(2)板塊內部**帶:郯城-廬江**帶,華北**帶,南北**帶,天山**帶。

我國**災害的特點:

(1)發生頻度高,強度大,範圍廣,損失慘重

(2)西部強於東部,在東部地區北強南弱

(3)災害損失表現為東重西輕

(4)**發生具有明顯的週期性

**的活動特點

①重複性 ②遷移性和填空性 ③累進突發性

2.崩塌

崩塌的概念

位於陡崖、陡坡前緣的部分岩土體,突然與母體分離,翻滾跳躍崩墜崖底或塌落在坡腳的過程與現象。

崩塌的形成條件

(1)斜坡體系統結構:坡形,岩性,分離面及其組合特徵;

(2)斜坡體系統外部環境的作用:**,降水,風力、水力、凍融作用,植物的根劈作用,人為活動。

3.滑坡

滑坡的概念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體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沿某一軟弱面或軟弱帶整體滑移的現象和過程。

滑坡的形態因素

①滑坡體 ②滑坡床 ③滑動面 ④滑坡周界 ⑤滑坡後壁 ⑥滑坡側壁 ⑦滑坡台階 ⑧滑坡舌 ⑨滑坡窪地和滑坡湖 ⑩鼓丘和土壟滑坡裂縫。

產生滑坡的主要因素

(1)產生滑坡的內在因素:岩土體的岩性結構,坡形;

(2)激發斜坡失穩的外部因素: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響,**的影響,人為活動的影響。

4.泥石流

泥石流的定義

泥石流又稱山洪泥流,是發生在山區中一種含大量泥沙、石塊的介於洪水和土石滑動之間的暫時性流體。其容重一般為1.2~2.

4t/m3,由固體物質(泥沙、石塊)和液體(水)兩相物質組成。

我國泥石流發育區的分布及危害

分布:我國泥石流的發育地區大致以大興安嶺-燕山山脈-太行山脈-巫山山脈-雪峰山脈一線,即地勢的第**台階邊緣為界,以西的廣大地區為高發區。

危害:(1)泥石流造成的直接危害:①房屋損毀,人員** ②威脅鐵路、公路行車安全 ③破壞農田、水利設施;

(2)泥石流引發的次生地質環境問題

泥石流的形成條件

內部條件包括特殊的地形和鬆散岩土物質積存狀況,外部條件主要是能夠激發堆積物運動的水動力條件。至於人為活動誘發的泥石流,是人為某些活動恰好在無意間孕育了泥石流暴發所需的內部和外部條件而已。

(1)泥石流形成的內部條件:地形,鬆散岩土物質的積累狀況,泥石流溝谷演化對泥石流時空發育特徵的影響;

(2)泥石流形成的外部條件:氣象水文條件,人為活動。

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1)水土保持措施:保護原生植被、培育植被,適當設定梯田工程、坡面蓄水工程和截留防沖工程;

(2)泥石流的工程治理措施:治水,治泥,水土隔離,攔擋壩,停淤場,排導工程,穿越工程,防護工程。

5.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的概念

地面塌陷是指天然洞穴或人工洞穴、巷道上覆岩土體失穩突然陷落,導致地面快速下沉、開裂的現象和過程。

我國地面塌陷分布的特點

(1)岩溶地面塌陷的分布:北方岩溶地面塌陷區,南方岩溶塌陷區;

(2)礦山採空區地面塌陷的現狀:

6.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的概念

指發生在較大面積的地表高程降低、地面舒緩變形的現象和持續過程。

我國地面沉降的分布特點

(1)長江三角洲平原的地面沉降

(2)華北平原區的地面沉降

(3)汾渭地塹盆地的地面沉降

7.海水入侵

基本概念

海水入侵:海水沿著陸地含水層向陸地方向潛入的現象和過程。

海侵:又稱海進,是因為海面上公升或陸地下降造成海水面積擴大,陸地面積縮小,海岸線向陸地方向推進的地質現象。

海水入侵發生的條件

(1)存在海水與陸地含水層的水力聯絡通道;

(2)海水壓力大於陸地含水層的水頭壓力。

海水入侵的原因

(1)海平面上公升:海水量增大,海洋盆地容積的變化,濱海地區地面沉降;

(2)陸地地下水水頭下降;

(3)其他原因:提引海水進入陸地沖洗汙染物,進行陸地海水養殖,修建鹽田等。

8.地下水汙染

地下水汙染的概念

地下水汙染:指在人為活動影響下,地下水的組分超過其天然背景值的現象和發展過程。正確地理解這個定義,必須把握以下幾個要點:

構成地下水汙染的三要素:汙染源,汙染物,汙染途徑。

我國地下水汙染現狀

***:

(1)汙染程度發展快:表現為汙染源由少變多,汙染區不斷擴大,速度快,汙染程度不斷加劇;

(2)汙染組分複雜;

(3)汙染原因多種;

(4)汙染造成的危害巨大:水汙染造成的危害有影響人體健康、產品質量下降(工、農、牧)、損害裝置、增加處理費用、破壞生態平衡、水資源減少。

書:(p166)

(1)汙染現象普遍 (2)汙染程度發展較快 (3)汙染組分複雜 (4)汙染原因多樣化 (5)汙染造成的後果嚴重。

地下水汙染的特點

(1)隱蔽性:汙染後可能物理性質變化不大,無色無味,肉眼難以觀察到(不像地表水可根據生物死亡、畸形變異,作為指標);

(2)汙染過程緩慢:汙染是個長期積累過程(滯後、延遲現象突出),流速小、水交替過程緩慢;

(3)難以治理:因流速慢,更新交替周期長(地表水半個月,地下水2023年);涉及範圍廣,治理工作不能立即見效;難以發現,一旦發現,要靠其自淨需要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時間。

9.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概念

在水力、風力、凍融、重力及人類活動等外力地質作用下,地球表面土壤及其母質所發生的危害人類安全和生態良性發展的破壞、分離、移動和沉積過程與現象。水土流失實質是地球表層岩土系統以漸變形式進行的失穩演化過程。

我國水土流失的特點

(1)分布廣泛:我國的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青藏高原一線以東的季風區。極強和劇烈侵蝕區主要分布在我國的黃土高原地區、花崗岩丘陵及砂頁岩丘陵區。

我國水土流失區大致分為西北黃土區、東北黑土區、北方土石山區、南方紅壤丘陵區和西南土石山區五大區域。

(2)危害嚴重:在水土流失的侵蝕區,由於水土物質和養分的流失,土層變薄和肥力下降,導致土地生產力下降和耕地減少。在堆積區,泥沙物質的沉積,易導致河道、水庫、湖泊產生泥沙淤積。

在徑流區和堆積區,由於養分的輸入,易造成地表水體的水質下降。產生的直接危害有土地生產力下降和石漠化,間接危害有水體泥沙淤積和水體水質下降。

水土流失的發育條件

(1)外界作用:降雨,人類活動;

(2)內部結構:坡形,土壤及母岩的性質,植被覆蓋。

10.土壤鹽漬化

土壤鹽漬化的概念

構造地質學複習

1 緒論 1構造尺度 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超微型。2構造變形場 3構造的層次劃分 表層,淺層,中層和深層構造層次 2 產狀和沉積構造 1面狀構造的產狀 傾向,傾角 傾向 垂直於岩層的走向線在傾斜面上做垂線 傾斜線 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叫傾向線,傾向線從高向低所指的方向叫傾向。傾角 岩層的傾斜...

構造地質學複習

1.2 尺度 scale 尺度 指物體的規模大小。構造尺度 指構造的規模 與大小。1.3 構造層次 layers 表構造層次 淺構造層次 中構造層次 深構造層次 1.4 構造學 tectonics 研究地球的物質組成 結構 構造及其形成 發生 發展和演化規律及機理的一門地球科學分支學科。2.課程性質...

《工程地質學》複習

1.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區或者其他溝谷或地形險峻 有較厚的鬆散岩土體 有較大範圍的匯水區的地區,在強降雨 雪或者其他自然災害引發的攜帶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塊的特殊洪流。2.抗壓強度 岩體 土體在單向受壓力作用破壞時,單向面積上所承受的荷載。3.風化作用 組成地殼的上部岩體,在太陽的輻射 水 大氣及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