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詩歌鑑賞寫景抒情類實用術語總結

2021-03-04 09:59:52 字數 5179 閱讀 6595

詩歌鑑賞備考寫景抒情類實用術語體系**

廖敏高考備考中詩歌鑑賞題是乙個難點,古典詩歌的要成功理解,與對詩歌創作背景、作者生平、詩歌常見用詞、詩歌章法、傳統典故等重要的詩歌閱讀經驗密不可分,這些要求都非一日之功。但是做題時,個人積累是一方面,技術手段也就是詩歌鑑賞術語體系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道不足,術補之。

語文答題和理科有的地方很相似,思維的條理、清晰十分重要。經過高三備考階段的做題和教學,對相關老師課程和網路資源的借鑑,我和學生摸索出了乙個比較實用簡潔的詩歌鑑賞術語體系,在實踐中獲得了驗證,算是對於自己高三詩歌鑑賞備考的經驗總結,供各位前輩批評指正。

詩歌鑑賞表現手法主要分為抒情手法、寫景手法、修辭手法、結構技巧四類,這裡主要展示寫景抒情這兩方面較複雜和各成一家的術語體系。

1、區別概念

首先要讓學生分清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兩個概念。表達方式這一概念之所以我要強調,對於判定詩歌偏重情感表達、借助景物描寫、注重人物塑造還是偏重敘事,從而定位思維角度非常關鍵,此乃其一。表達方式可以分為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五類。

這裡特別要提到「描寫」,分為景物描寫和人物描寫,人物描寫有時候詩歌鑑賞題會進行考查,往往會被考生忽視,此乃其二。例如2023年全國卷ⅰ 高考題詩歌鑑賞第二問:

阮郎歸無名氏①

春風吹雨繞殘枝,落花無可飛。小池寒淥欲生漪,雨晴還日西。

簾半卷,燕雙歸。諱愁無奈眉②。翻身整頓著殘棋,沉吟應劫遲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觀。②諱愁:隱瞞內心的痛苦。③劫:圍棋術語。

9.末尾兩句表現了詞中人物什麼樣的情緒?是如何表現的?請簡要闡述。(6分)

【參***】答:末尾兩句表現了詞中人物思緒紛亂、無法排遣的愁情。是通過人物自身的動作來表現的。回身整理殘棋並想續下,藉以轉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猶豫不決,落子遲緩。

這首詩歌第二問詩歌本身意境有「愁」「無奈」這樣的字眼,理解上並不難,但是要調動語文素養,進行有條理和內容的分析,同時打破鑑賞詩歌陳詞濫調和常規條框,清醒地運用在**中經常提到的對人物的動作描寫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了。

又如2023年重慶高考題第一問:

鷓鴣天酬孝峙

錢繼章發短髯長眉有稜,病容突兀怪於僧。霜侵雨打尋常事,彷彿終南石里藤。

閒倚杖,戲臨罾。折腰久矣謝無能。薰風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詞字字冰。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學家。

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漁網。③薰風:東南風。

(1)上片刻畫了詞人怎樣的自我形象?運用了什麼手法?(4分)

【參***】容貌病態怪異,性格堅軔不拔。用描寫刻畫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這道題又是從外貌描寫角度命題。

2、抒情手法

先將抒情手法的體系一目了然地展示:

(1)首先樹立大概念「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

體系要先把握主幹,再遍及旁枝。直接抒情,也可以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在詩詞中使用表達喜怒閒躁情緒的形容詞,從而直截了當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這一點看似簡單,但是在備考過程中,考生往往覺得簡單,不能很快反應,便捷組織鑑賞語言。

對於這點主要是提醒學生注意體系的完整性,不能因為簡單易懂就忽略,第二點要注意正確書寫「胸臆」這兩個字,第三在分析的時候,直接提取詩歌中的表達情緒的形容詞組織答案,不再贅述。

(2)在間接抒情裡注意以下問題:

1、借景抒情類似概念很多,比如說情景交融,寓情於景,觸景生情,因情造景等等,這些術語之間有的可以通用,有的卻不同於其他幾個,要根據情況來使用。「因情造景」這個比較少,在《湘夫人》教學中「鳥何萃兮蘋中,罾何為兮木上」出現過,做題中基本不會出現,為了體系完整可以舉此例使學生強化記憶。

2、在詩歌鑑賞題目中有一類「請從情景關係角度鑑賞」,這一題型要分解為三步:寫了什麼景,注意連綴意象和定性哀樂,樂景一般分為優美閒適、色彩明麗、壯觀奇偉、氣勢雄渾這幾類,哀景分為冷清淒涼、色彩暗淡、低沉蕭瑟這幾類,可以酌情使用上述形容詞總括景物特點,定性哀樂,各環節俱有得分點。抒發什麼情感,說明情感哀樂屬性。

注意情景哀樂性質是否一致,一致則會答情景交融,寓情於景,觸景生情等術語,相反要運用「以樂景襯哀情」(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以哀景襯樂情」(今我來思,雨雪紛紛)這樣的反襯手法。

3、借事抒情是指借用一件或幾件具有典型意義的事情經過及細節,來抒發作者內心的感受或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種抒情方式主要適用於敘事詩。如杜牧的《夜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一句,表面上批評商女不知亡國之恨的事,實際上是對那些掌權的達官貴人不以國事為重、貪圖享受的行為進行嘲諷。

也可以舉例《長恨歌》《孔雀東南飛》《觀刈麥》等等。

4、借物抒情這一手法在備考中相對於其他的概念而言,是乙個比較難的概念,學生很容易因為概念不清,與「借事抒情」混淆。這種手法主要把握「物」這一概念,是指描寫客觀事物來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寫作方法,這些事物往往都被作者有意突出一些人格化的特點,有所寄託或者意在言外,因此在詠物詩中是常用手法。這便是借物抒情,或曰「托物言志」,這個「志」得向學生強調清楚是「思想感情、志趣風骨」。

比如說《石灰吟》「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樣的詩句。有時候在哲理詩裡面也存在「托物寓理」之變法,借助事物來揭示哲理。比如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這樣的句子。

這個手法基本等同於修辭中的「象徵」。根據問題是問表達手法還是侷限於修辭手法,可以在其中做選擇。

5、借古諷今或悼古傷今,這樣的手法主要針對於「詠史詩」「懷古詩」這樣的詩歌型別。「借古諷今」這一術語,需要向學生強調「諷,勸也。」詩歌往往抒發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滄海桑田之感慨以告誡統治者,此乃於公。

於私,則往往表達文人志士懷才不遇、報國無門之怨憤,建功立業之豪情。重說事理則為「借古諷今」,重抒私情,則為「悼古傷今」。

6、用典抒情這個手法,主要是注意詩歌中如果出現常見的「語典」或「事典」或在注釋部分有相關典故,則應敏銳覺察到使用這種抒情方式的可能性。課本中《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永遇樂·京口北顧亭懷古》便是突出的例子。如果試題從修辭手法或更大範疇的表現手法角度發問,則應該用「用典」這一術語為上。

3、寫景手法

寫景手法是難點。先將術語結構羅列如下:

這一術語體系需要說明以下問題:

1. 寫景手法簡略歸結為「白描」和「工筆細描」兩大類。「白描」就是不用形容詞和修飾語,也不用精雕細刻和層層渲染,更不用曲筆或陪襯,而是抓住描寫物件,用準確有力的筆觸,明快簡潔的語言,樸素平易的文字,乾淨利索地勾畫出事物的形狀、光色、明暗、聲響等,以表現作者對事物的感受。

例如「晨起動徵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溫庭筠《商山早行》)「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六個名詞(即六種景物)組合,純用名詞組合,沒有(動詞)形容詞修飾點綴。即所謂白描手法。

它集中地表現了早行的辛苦。在雞鳴聲起,殘目未落之時,冒著寒霜上路,可見早行辛苦。

2. 渲染手法,渲染本是一種國畫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強調的地方濃墨重彩,使畫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為突出。用於藝術創作,就是指正面著意描寫。

例如「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趙師秀的《約客》)詩中以「家家雨」「處處蛙」渲染一種氣氛,襯托夜的深和夜的靜。

這個術語一般在考察詩歌描繪的意境時使用,其他時候不用多考慮。這類題答題公式一般為「詩歌描繪了什麼意向,渲染了一種(形容詞)氛圍/營造了一種(形容詞)意境。」這個用於和「側面描寫」這一術語相對而言。

3. 襯托類也是高頻考查的術語。這裡為了體系簡潔實用,做了一些術語嚴肅性上的讓步。

哀樂相襯,嚴格講屬於抒情手法裡借景抒情的子術語系統,為了強調「襯托」體系的完整性,放在這裡。動靜相襯是有關術語中代表性的乙個,還有以動寫靜、化靜為動等,酌情使用。聲靜相襯,在突出環境的幽靜時常考,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④今昔相襯,有時候也可是古今相襯,這個從襯托角度的術語和抒情手法裡的「借古諷今」遙相呼應。但此處用「今昔」這個詞的用意,是提醒學生不要侷限於使用「古今」,比如許多詩歌裡寫個人少壯之際和年老之時的對比,比如《書憤》中的「早歲那知世事艱」「鏡中衰鬢已先斑」,又如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等等。

⑤顏色相襯,這一點在注重使用色彩詞的詩句中要有敏銳反應,代表句子如「朱櫻青豆酒,綠草白鵝村。」當然在分析時,要注意提醒學生分辨色彩的冷暖,注意使用「設色明麗」。⑥虛實相襯或曰虛實結合,有時候會用到「由實入虛」。

這一術語主要用在詩歌描寫夢境、想象、未來這類事物上,最具代表性的是柳永《雨霖鈴》「念去去」之後對別後的設想。運用虛實相襯可以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從而大大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充實人們的審美趣味。⑦單純使用「襯托」術語的一種情況是遇到詩歌中展現了描寫的人物或事物與它所處的環境,這時候就是用環境來襯托人物或事物。

此舉一例:2023年新課標ⅱ:

次韻雪后書事二首(其一)

朱熹惆悵江頭幾樹梅,杖藜行繞去還來。

前時雪壓無尋處,昨夜月明依舊開。

折寄遙憐人似玉,相思應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鴉起,卻望柴荊獨自回。

這首詠梅詩中,作者是用什麼手法來表現梅花的?請簡要分析。

【參***】運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詩幾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環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從而表現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4. 視角綜合,這一術語體系,主要在詩歌注意移步換景或突出景物描寫層次時要注意使用。這裡只提及一下「點面結合」手法,這一術語在三個術語中術語考查比較少見的,但也要注意,課本中的周邦彥《蘇幕遮》「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水面為「面」,「風荷」為「點」。又如柳宗元《江雪》中「蓑笠翁」在畫面上顯得比較小,但處在非常顯眼的位置,是詩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屬於點的描繪;前兩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屬於面的鋪陳,詩句從「鳥飛絕」、從「人蹤滅」寫盡了人物處境的苦寒與孤寂,並在「山」「徑」前冠之以數量詞「千」「萬」,突出了人物堅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

5. 感官綜合,這一術語主要涉及詩歌中調動各種感官捕捉景物的詩歌。例如王守仁《龍潭夜坐》:

「何處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聲。幽人月出每孤往,棲鳥山空時一鳴。

草露不辭芒屨溼,松風偏與葛衣輕。臨流欲寫猗蘭意,江北江南無限情。」嗅覺上的「花香」,聽覺上的「溪聲」「鳥鳴」,觸覺上「芒屨溼」「葛衣輕」。

同時在這裡要強調修辭中的「通感」手法,例如「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乙個「鬧」字,以聽覺寫視覺,新穎別緻。

6. 側面描寫或曰側面烘托,是指描寫物件周圍的事物,使物件更鮮明、突出。比如王昌齡《從軍行》「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此詩第二句側面描寫戰況,一方面是風勢很大,捲起紅旗便於急行軍,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備,不事張揚,把戰事的緊張狀態突現出來。

高考詩歌鑑賞術語體系中還有修辭手法和結構技巧兩部分,這方面教學上的體系都有清晰的定論,在此不再贅述。

2019高考語文複習詩歌鑑賞常見術語分類解析

近年來高考命題涉及較多的內容是鑑賞詩詞的表達技巧及其效果,其考查形式也靈活多樣。但從高考考生對這一考點的得分情況看,學生對詩詞鑑賞的常見專門術語 概念 含義理解不清,往往混為一團,以致出現了張冠李戴 偷換概念甚至答非所問的錯誤,在表達技巧類鑑賞題上丟分很嚴重。為便於師生複習備考,下面就把鑑賞中常見容...

高考語文複習 詩歌鑑賞常見術語分類解析

一 總稱類 表達技巧 表現 藝術 手法 表達方式 修辭手法 表達技巧是指作者借助語言文字,運用一般創作規則和方法來創造生動 鮮明 具體的藝術形象,從而達到特殊藝術效果的手段和方法。它主要包括表現手法類 表達方式類 修辭手法類三大分支。表現手法又稱藝術手法 表現方法,是指詩詞在整體或區域性上塑造鮮明 ...

高考閱讀詩歌鑑賞術語列印版彙總

詩歌鑑賞術語 一 詩歌內容分類 1 贈友送別詩 依依不捨或別後思戀,坦陳心志 別後情境想象 藉以一吐胸中積憤或表明心志。2 詠史懷古詩 憑弔古人或事。或緬懷,或追慕古賢,渴望建功立業 或表達昔盛今衰的感慨,或借古吟今。憂國傷時,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人民的疾苦,或悲嘆年華消逝,壯志難酬。3 邊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