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如何寫自薦材料

2021-03-04 00:53:12 字數 1664 閱讀 5552

1、封面設計:

不必太追求標新立異,以莊重、樸實為宜,我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專為畢業生設計了畢業生自薦材料封面,較為規範,是畢業生適宜的選擇。

2、 自薦信:

正確的寫法是首部分指出資訊的**,即從何處得悉招聘資訊;第二部分是對應聘職位的描述和界定;第三部分是本人符合這一職位的條件的高度概括式的陳述;第四部分表示對閱讀者的感謝。

寫自薦信需注意的幾點:

(1)不宜太長,力求簡潔。哈佛人力資源研究所在2023年就有乙份經典的測試報告表明:如果一封自薦信的內容超過400個單詞 ,則其效果只有25%,因此,中文自薦信以300—為宜。

(2)不宜有文字上的錯誤。切忌有錯字、別字、病句及文理欠通的現象發生,要通讀幾遍,精雕細啄。

(3)不宜「翻版」個人簡歷 ,切忌把自薦信寫成個人簡歷的另外一種表述。

(4)針對不同的用人單位,稱呼要適宜,如對教育單位,用領導/老師為宜;對企業,用先生/小姐為宜。

(5)切忌在自薦信中寫出「假如你是伯樂,……」之類的話。

建議:寫自薦信可將主要特長、 簡歷的段落詞句用加黑、加粗的字型顯示,便於瀏覽。

3、 個人簡歷 :

個人簡歷一般包括個人基本資訊,職業目標(求職意向)、教育背景、所受獎勵、社會實踐活動、任職、兼職、 培訓 、實習及專業認證、興趣特長。

填寫個人簡歷的基本守則:

(1)真實可靠其實用人單位想獲知你是否作假並不難,須知誠信無價,許多單位都將誠實作為第一重要的品質,一旦發現你作假,即使你再優秀也不會錄用你。

(2)簡歷的長度和厚度招聘者平均在每份簡歷上花費1.4分鐘。一般會閱讀1頁半材料。

換言之,過長的簡歷毫無作用,而且不容易突出重點。而且每到應聘時,用人單位(尤其是一些大公司、大企業)往往收到很多自薦材料,工作人員不可能每個都仔細研讀,所以簡歷盡量要短,一般不超過3頁。

(3)投遞的方式通過email和**遞交的電子版簡歷,得到的關注比通過普通郵件要少。平均會減少23秒左右。此外調查發現會有約5%的電子簡歷會由於網路或其他問題沒有被招聘者看到。

因此,建議仍然通過傳統的郵件方式,除非招聘單位明確表示出偏向性。

(4)選擇方法約有20%的招聘單位承認他們會使用一些級別較低的助理人員來處理簡歷,這些人員會有一些硬性的選擇標準。另有45%的招聘單位認為他們進行初選時,也基本只看這些硬性指標。這裡列出常見的標準(以招聘單位使用的頻繁程度為序):

⑴公共英語級別證書;⑵戶口;⑶專業背景;⑷學校名聲;⑸在校成績(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標準不一定會在招聘要求中註明)。

這意味著:第一輪簡歷的篩選基本上是比較固定的。如果你不符合一些明確的標準,只有1/3左右的公司會給予機會。但將自己的簡歷石沉大海綜合歸罪於戶口、專業或學校也是不正確的。

(5)關注要點在前面提到的這些標準中,調查發現,中國的公司和外資企業的關注點有一定區別。總的來講,外企更重視英語和學校名聲,中國公司看重專業和戶口。對於越是熱門的公司,其往往對在校成績更關注。

建議學生製作不同的簡歷來突出不同的要點。

(6)簡歷內容在短短的1.4分鐘內,人事經理看什麼?除了前面提及的幾項,他們還會看一些學生的校園活動和兼職工作。

但我們發現:只有23%的人能在半小時後大體描述他所看過的簡歷上學生具體活動和職位。他們只有乙個對學生性格的總體印象。

所以,是學生會副主席還是部長並不重要,關鍵是你不要給人留下乙個書呆子的印象。但有一種工作經歷例外,所有人事經理都會重視和自己公司相同行業的工作經歷。這會是個優勢,但如果說謊,也容易出局。

高中畢業生如何寫自我鑑定

高中生個人鑑定范文 三 本人具有熱愛等祖國等的優良傳統,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廣泛的興趣愛好,對工作責任心強 勤懇踏實,有較強的組織 宣傳能力,有一定的藝術細胞和創意,注重團隊合作精神和集體觀念。本人自入學以為,一直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各方面表現優秀。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和工...

畢業生如何寫好自我鑑定

畢業生自我鑑定是畢業生對自己在校期間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行 專業學習 課外活動 社會實踐等方面,全面如實的自我總結。鑑定是畢業生檔案中的重要材料,要求認真做好。如下提綱,供畢業生在進行自我鑑定時參考。1 貫徹黨的路線 方針 政策,認真學習 理論和 重要思想的體會。2 通過馬克思主義理論課 思想品德課 ...

畢業生如何準備求職材料

對即將面臨就業的每個畢業生而言,當務之急的事情恐怕就是製作乙份個人求職材料了。求職材料的種類很多,有畢業生推薦表 畢業生自薦表 個人簡歷等等。下面介紹畢業生推薦表和個人簡歷的製作方法。一般來講,畢業生推薦表的內容都應該包括 求職信 畢業生基本資訊 畢業簽定 其他輔助性資料四部分。一 求職自薦信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