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任正非談管理二章

2021-03-04 09:39:17 字數 1195 閱讀 4839

《任正非談管理》讀後感

今天讀了《任正非談管理》第

一、二章,第一章主要談到了企業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無為而治」,開始我並不理解「無為而治」是什麼意思,看後我明白了,就是企業不需要人為控制,也能自行達到既定目標; 第二章主要談企業管理,通過「木桶理論」談到企業管理的均衡發展,通過對從「人治」到「法治」轉變,談到了職業化管理。看完前兩章我彷彿看到了華為從乙個中小型公司成長為乙個國際化大型企業的歷程;也感受到了任正非對企業戰略、對治理、對創新等方面做的嘗試和探索。下面就我自己感受做一下簡單闡述:

首先文中無時無刻不體現危機感。任正非不管什麼時候都是保持未雨綢繆的謹慎態度,其「萎縮、破產一定會到來」「華為的冬天必將到來」「活下來是真正的出路」等不光深刻的烙印在華為人的精神腦海裡,而且也成了世人的警世通言。在危機意識方面華為不像其他公司將這些危機隱藏起來,而是宣傳到每乙個員工,成為全部員工共同的危機感,從而使得員工能夠在壓力下迸發更多的才能和努力。

在這一方面, 我覺得三一可以也必須有這種危機意識,可以將危機意識灌輸到每一位員工的腦海,從而激發每一位員工,形成更好的凝聚力。

第二,不斷關注管理,關注管理改善。文中談到如:持續不斷管理進步、精益生產、均衡生產、主張一點一點改良等,從而使得公司全體一段時間群策群力。

另外企業內部管理上強調基層管理一定要腳踏實地,絕不可貪功冒進,以致於推出「小改進大獎勵,大建議只鼓勵的原則」的管理制度。這正合我國儒家的「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思想,對於基層人員而言,最重作要的是把自己當前的工做好、做踏實,絕不可為了名利而去想著別人的工作如何改進。當然,如果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以後,是可以去想想其他部門應該如何改進,以及上級如何去改進。

三一雖然不能與華為的規模相比,但是經營企業的性質是一樣的,所以,三一也只有不斷的改善,才有提高,在改善的過程中,提高我們的品質,降低我們的成本。所以我們覺得我們平時的多提合理化建議,提和自己工作聯絡緊密的建議,哪怕是乙個很小的改進。

第三,對事負責,而非對人負責。文中談到企業發展有其內在的規律性,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然後談到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後,就必須依靠流程來進行運作,最大程度地減少對「人」的依賴。然後我想到了,三一的核心價值觀「先做人、後做事,品質改變世界」,開始我在想是不是兩者有矛盾。

後來我想通了認為三一的核心**觀,並非是對人不對事,只對領導負責,而是先把人做好了,才能把事情做好,其實結果多是一樣,將事情做好。

看完前面這兩章收益破多,覺得任正非不光是乙個企業家也是乙個非常優秀的思想家,在任正非和華為身上,確實值得我們三一人好好學習。

任正非論灰色管理

以退為進 堅持正確的方向,與妥協並不矛盾,相反妥協是對堅定不移方向的堅?持。當然,方向是不可以妥協的,原則也是不可妥協的。但是,實現目標過程中的一切都可以妥協,只要它有利於目標的實現,為什麼不能妥協一下?當目標方向清楚了,如果此路不通,我們妥協一下,繞個彎,總比原地踏步要好,幹嘛要一頭撞到南牆上?在...

任正非管理變革的階段

華為之於中國,無異於豐田之於日本,同樣,華為管理模式也如豐田模式的一樣,成為影響中國管理的一面旗幟。多年來,任正非每次對企業管理的思考,都會成為當年的熱點話題。本次金融危機之後,任正非提出的 一線戰鬥力 觀點,更是引爆了中國企業家加強一線管理的熱潮。華為1988年十幾個人舉債2萬元創業,2013年全...

任正非談管理的十大經典比喻 值得收藏

導讀 講管理理念很容易陷入空談道理,拖沓冗長甚至無趣,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高明之處在於,通過各種形象的比喻很聰明很巧妙的迴避了這一點。任正非似乎很喜歡拿動物或者山川河流作比喻。曾有 將華為比喻為 土狼 以 100 對 1 的兵力蠶食獅子的邊緣戰場,直至腹心 以對中國本土市場無與倫比的適應性和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