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重難點問題總結

2021-03-04 09:34:37 字數 4585 閱讀 5320

馬原1.意識和物質的對立只有在回答何者為第一性問題時才具有意義。超出考察世界本原的第一方面的問題,物質和意識都是辯證統一的關係

2.意識是物質的產物,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和屬性。人腦是特殊的物質。

3.唯物史觀考察歷史創造者問題的原則:

(1)唯物史觀立足於整體的社會歷史過程來**歷史創造者問題。社會歷史發展過程雖然離不開個體的人的活動,但整體的社會歷史並非個體的歷史的簡單的堆砌。歷史是無數個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的合力,就其中每個人而言,可以說,他「創造」了自己個人的「歷史」,但不能說創造了整個社會歷史。

社會歷史就其整體而言,是一定的群體(集體、階級、民族乃至全人類)的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及其產物的演進過程,是以一定的物質生產方式為基礎的社會形成和演進過程。

(2)唯物史觀從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入手來考察和說明歷史創造者及其活動。歷史發展的必然性體現在一定的歷史主體的活動之中,在其中,既存在著符合社會歷史必然性、推動和促進社會歷史向前發展的力量,也存在著違***歷史必然性、阻礙歷史前進的力量。只有代表前一種力量的人才屬於歷史創造者之列。

(3)唯物史觀從人與歷史關係的不同層次上考察人們歷史活動的作用及其性質。人與歷史的關係具有類與歷史、群體與歷史、個體與歷史三層關係。當把歷史主體當作類來看待,從最抽象的形式上考察歷史主體的活動時,應該肯定總體的人在總體的歷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堅持「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的觀點,以同神創造歷史、觀念創造歷史和超人創造歷史等唯心史觀劃清界限。

在此基礎上,唯物史觀還更深入地考察群體與歷史、個體與歷史的關係,考察群體與個體的關係,區分了創造歷史過程中的決定力量與非決定力量、主導力量與非主導力量,從而科學地解決了誰是歷史創造者的問題。

4.人民群眾的概念

人民群眾是乙個歷史範疇。人民群眾從質上說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其推動作用的人們,從量上說是指社會人口中的絕大多數。在不同的歷史時代,人民群眾有著不同的內容,包含著不同的階級、階層和集團。

人民群眾的最穩定的主體部分始終是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群眾及其知識分子。

5.矛盾客觀不直觀,對立雙方有聯絡,矛盾雙方非實體,但以實體為載體。

6.辯證否定觀和形上學否定觀的對比:

a.辨證否定觀認為事物否定的根源存在於事物內部,否定是自我否定。形上學否定觀否

定的根源要到外部去尋找,否定是外力引起的。

b.辨證否定觀的實質是揚棄。形上學否定觀割裂肯定和否定,主張要麼肯定一切,要麼否定一切。

◆辯證的否定觀第一次否定是為發展的否定,既有合理性又有片面性,第二次否定是為完善的否定,收穫合理性,揚棄片面性。

7.原因和結果:①先行後續②引起與被引起同時滿足。

自然現象沒有因果聯絡。比如,太陽的東昇西落。有些自然現象由於被賦予社會意義,我們一般要對它的社會意義來分析。比如:水落石出,瓜熟蒂落。

8. 區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字眼:現實中有無根據

區分現實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的字眼:現實中根據是否充分

9.本質現象(真象假象) 錯覺

現象是對本質的外部表現。假象是歪曲表現本質的現象。錯覺是與客觀物件的實際不相符合的知覺。

假象是事物本質的否定表現,同真象一樣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客觀現象。如實反映假象的知覺並不是錯覺。錯覺是由於主體的生理或心理的原因造成的對事物的錯誤反映,是以認識主體的狀態為轉移的。

10.實踐主體:只能是人。實踐客體:進入主體活動領域並被主體所指向的客觀存在。

實踐主客體是功能關係。

11. 簡單商品經濟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形成過程的統一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

資本主義再生產的過程實質是物質資料再生產與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再生產的統一。

12貨幣資本不變資本

生產剩餘價值的作用

職能可變資本

產業資本生產資本

固定資本

價值周轉方式

商品資本流動資本

13.生產自動化只是價值轉移而不是價值創造。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生產自動化是資本家獲取超額剩餘價值的手段,而僱傭個人的剩餘勞動仍然是這種剩餘價值的唯一源泉。

14.資本技術構成,資本價值構成。資本有機構成

資本技術構成:由生產技術水平所決定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之間的比例。

資本價值構成: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比例。

影響價值構成的因素:技術構成;原材料**的漲落

資本有機構成:由資本技術構成決定並反映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價值構成。

15.判斷幾句話

a.勞動創造價值(×)

勞動分為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抽象勞動創造價值,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

b.具體勞動是使用價值的唯一源泉(×)

使用價值除了要有具體勞動之外還要有原材料才行。所以不是唯一**。

c.抽象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 (√)

d.勞動是社會財富的唯一源泉 (×)

社會財富包括自然自然資源和人類創造的財富。

毛中特部分

1.沒收官僚資本的兩重性:一是它屬於資本主義的,所以沒收官僚資本具有社會主義的性質,另一方面它又是官僚的,所以具有封建性,沒收它就具有了資本主義的性質。

沒收官僚資本的原因是因為他的封建性。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革命任務決定革命性質。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是反帝反封建(反

帝是我國的民主革命的獨有的性質,因為遭受到帝國主義的入侵),所以它是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另外一方面,新民主主義革命與舊民主主義革命的不同在於領導階級的不同,是共產黨領導的,共產黨產生於2023年,這發生在**十月革命之後(1917),所以從國際上看,我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又屬於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範疇。不屬於舊的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的範疇。

3.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關係: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

兩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絡。要認清「一次革命論」和「二次革命論」的錯誤。

「一次革命論」只看到兩者的聯絡,混淆了兩者的區別,主張把社會主義革命階段的任務放在民主革命階段來完成,在反帝反封建的同時,也反對民族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和經濟上實行「左」的政策,使中國革命蒙受重大損失,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長征。

「二次革命論」只看到兩者的區別,沒有看到兩者的聯絡,主張在民主革命勝利後,建立乙個資產階級**的資本主義國家,將來再去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放棄了黨對民主革命的領導權,同樣使中國革命遭受到嚴重損失。國民大革命的失敗。

4.「左」:左本身的意思是積極的,進步的,開明的。加引號之後就是過於積極,就變成激進的,冒進的,冒險的。

右:和左相對立,是逃跑主義,保守主義,投降主義。

「左」沒有機會主義。右沒有冒進主義。

5.改革和改造

這裡的改革又叫革命。在2023年之前的。是屬於新民主主義社會中的改革。

①土地革命(國共十年對峙時期 1927-1937)

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

路線:依靠貧雇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者,消滅地主階級(1931)。

作用:農民在經濟政治上翻了身;農民積極參軍參戰,發展生產。

②雙減政策(抗戰時期 1937-1945)

政策: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

作用:有利於團結農民、地主一致抗日。

③土地改革(解放戰爭,實際時間是1947—2023年)

政策: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農村人

口平均分配土地。

路線: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有步驟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土地制度。

作用:農民分得土地,積極參軍、支援前線,成為解放戰爭勝利的可靠保證。

④土地改革(過渡時期,實際時間是1950—2023年)

政策: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與以往不同:保護富農經濟。

作用:徹底廢除了數千年的封建剝削土地制度;解放了農村生產力,為農業發展和國家工

業化開闢了道路。

改造是2023年--2023年的土地改造以及之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在這個階段資產階級作為乙個階級已經不存在。

①農業合作化 1953—2023年

政策:積極發展穩步發展的方針,自願互利的原則,由互助組——初級社——高階社。

作用:農民土地私有制轉變為土地公有制。

②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023年以來)

政策: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礎上,把土地包給各家各戶使用,農民對土地只有使用權,沒有

所有制。農民生產的東西,「保證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作用: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推動了農業的發展(朝三化發展)。

◆現在的社會主義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的關係

不能因為改革否定改造:改革是解放被束縛的生產力,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造是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確定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這兩個階級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歷史程序中前後相繼不可或缺的環節。社會主義改革不是對社會主義改造的否定,而是對社會主義改造的繼承、糾正和發展。兩者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解放發展生產力,根本性質是一樣的,完善建設社會主義。

兩者在中特實踐中的地位同等重要。

6.富農政策: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限制富農) 解放戰爭時期(徵收富農多餘土地財產)、

建國初(儲存富農經濟) 三大改造時期(消滅富農)的政策。

7. 2023年--2023年社會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2023年--2023年社會性質是新民主主義社會。過渡性社會形態

2023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之後的社會性質是社會主義社會

8.按勞分配的「勞」是抽象勞動,區域性勞動,不是直接的社會勞動。

2023年考研政治之馬原重難點總結

六 矛盾分析方法 在唯物辯證法的方 體系中,矛盾分析法居於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認識方法。矛盾分析法包含廣泛而深刻的內容。例如,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兩點論 與 重點論 相結合的方法,抓關鍵 看主流的方法,在對立中把握同一與在同一中把握對立的方法,批判與繼承相統一的方法等,都是矛盾分析法的具體體現。三...

2023年考研政治之馬原重難點總結

馬原重難點總結之認識論 認識的本質和規律 一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1 實踐和認識的主體與客體 主體是指具有思維能力 從事社會實踐和認識活動的人 客體是指實踐和認識活動所指向的物件 中介是指各種形式的工具 手段以及運用 操作這些工具的程式和方法。2 主體與...

2023年考研政治之馬原重難點總結

馬原重難點總結之認識論 認識的本質和規律 一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1 實踐和認識的主體與客體 主體是指具有思維能力 從事社會實踐和認識活動的人 客體是指實踐和認識活動所指向的物件 中介是指各種形式的工具 手段以及運用 操作這些工具的程式和方法。2 主體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