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如何知道使用者想要什麼

2021-03-04 09:27:04 字數 2157 閱讀 7557

使用者想要什麼,而不是自己想要什麼,在這點的認識上,前台產品相比於後台產品而言更難做到,很多產品剛開始的出發點都是很好的,做著做著就變成了產品經理自己乙個人想出來的產品,而沒有真正去考慮使用者是怎麼想的。前台產品的需求較難收集,照抄別人的也大多只是看個表現,真正的實質核心的東西是沒法抄的,比如搜尋的演算法,自動推薦功能的核心演算法等,而真正有價值的卻是這些演算法模型;後台產品一般沒有地方可抄,更多的要靠產品經理的分析能力,但有很強的使用者需求支撐,雖然這些需求一般都需要轉換過才能實現。

因此歸結來說,產品的最終形態都是要依據使用者真正的需求來,真正實現所做的產品就是使用者真正想要的。

不過我們一直討論的最多都是前台產品,也就是普通大眾使用者能看的到的,後台產品一般只有極小的一部分使用者才能看到使用到,因此往往都被忽略了。前台產品靠使用者數量取勝,如果沒有實現使用者想要的功能,那肯定無法吸引到使用者。一般產品對使用者的吸引力及使用者更新的動力來自於以下幾個方面:

產品所塑造的氛圍

朋友都有,我也要有。朋友都更新,我也要更新。持續不斷的關注與被關注…。

使用者對功能的需求,一部分來自於自身,一部分來自於環境。產品可以塑造一種氛圍,去影響使用者的使用頻率,增加功能本身對於使用者的粘性。易用性和可用性比起來,可用性佔更高的地位。

乙個功能即使設計的再簡潔再方便,假如使用者根本沒有需求,無異於白費力。品牌也很重要,拒絕不掉的**,哪怕並不那麼好用。品牌的建立源於對人心理追求的把握,不只是滿意,還要出其不意。

使用者心理模型

對使用者需求的把握,不能僅停留在資料上。往往資料並不能很好的反映出使用者真的需求,對使用者分析來自於持續不斷的定性分析。時刻以同理心去分析產品的可用度,同時去找關鍵使用者訪談,從結果的差異中去尋找更深層次的需求。

對使用者心理模型的認識,應該是長期但是需要不斷關注的。所謂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真正能做到的比較少也比較難。馬斯洛的使用者需求五個層次轉換為使用者體驗的層次時,道理也一樣,越底層的需求被滿足,越容易獲得使用者的忠心。

普通使用者訪談

在引導使用者時盡量不要問「你希望他是怎樣的」或「你理想中的xx是什麼樣」,因為使用者在軟體設計方面完全是外行,如果你問「您經常用它做什麼」、「哪一步做起來最難」或「您希望對那些方面進行改進」,這樣使用者就能夠表達的比較充分了。

典型使用者訪談

確定使用者群體》找到典型使用者》告訴使用者我們要做什麼,我們想要知道什麼》讓使用者自己畫出來他們想要的感覺(畫什麼都行,怎麼畫都行,不會畫畫也可以隨便畫)>>整理分析這些使用者的畫》得到使用者的使用過程。

中國特色使用者(四兩撥千金的效果)

不要再試圖再讓「自私」的使用者「主動分享」,而是要讓使用者為了自己而「被動提交」――前者,是西方背景;後者,是中國特色。  --來自於麥田

使用者需求對產品的促進

認知使用者心理,更容易在產品定位和使用者需求之間找到平衡點。在符合使用者習慣的角度下,有側重性的突出產品定位,獲得滿意度,可以創造更好的口碑。介面的設計,更注意引導性,考慮新手使用者的可操作性。

整體產品的風格也會趨近於使用者所能接受的水平,也即搭建出產品與使用者之間的「夫妻相」。

產品定位和使用者

最簡單的婚戀交友**的產品經理邵光榮說過,「使用者想要什麼並沒有那麼重要,關鍵是你認為使用者需要什麼,而不是你需要什麼,每個pm都無法代表使用者,但當你不把自己當成產品經理的時候,你就是乙個使用者,雖然你無法代表其他使用者,但你至少能代表你自己,在做使用者需求分析的時候,你忠於這個時候的自己就夠了。」個人現在比較同意的一點是,產品設計成怎樣的,就會有怎樣的使用者。主動權在產品這邊,而不是在使用者那邊。

當根據某一類使用者的需求設計出較為符合的產品時,當使用者與時俱進了,需求發生了改變,而產品卻並不會立馬跟著改變,就會造成很大的問題,還不如讓產品主動去建立自身的體系,去引導使用者來使用,本來也不是所有的使用者都是非常有主見的,很多使用者的使用習慣都是可以培養出來的。

只研究使用者?

使用者體驗的研究,不只要研究使用者,也要研究產品。對使用者的研究可以使你不致於偏離大眾,而對產品的研究可以保證解決方案的有效性。即使知道使用者要什麼,卻不知道以怎樣的方式給予,也不是乙個合格的ue人員。

總感覺說說是蠻容易的,做起來蠻難,要摒棄自己的思維定勢,像周鴻禕說的那樣,有時候就把自己當成乙個白痴,或者當成乙個普通的使用者,站在這樣的角度上去思考產品的設計,或許會有比較好的效果。

(感覺這篇文章並沒有給出結論,或者說為他的結論沒有去論證,但是觀點卻是我贊同的,很多時候,過多的追求如何去分析使用者,其實是鑽死胡同,這就像你不是我,你怎麼會懂一樣,差不多就行了,把自己當成純粹的使用者,做自己喜歡的產品,再根據反饋完善和優化,足矣,當然,這也很不容易。)

如何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工作

如何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工作 崎嶇求職路 2014年7月20日,這一天,我大學畢業乙個月。這整整乙個月裡,我都處於待業狀態,生活極其悠哉,精神高度放鬆,腦子經常短路。同學們都已經入職了,有的進了甲方開發商,跟著專案經理走南闖北,蕩氣迴腸酒局飯局一樣不落 有的做道橋,分配到偏遠山區,天天活在黃土堆中與世隔...

使用者想要什麼樣的產品?越簡單越好

那麼為何我們的企業還總是迷失方向呢?打造以顧客為中心的企業的第一步是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我們需要明白目前自己所習慣的花裡胡哨的設計以及繁多的程式功能正是問題的一部分。可是接下來該做什麼呢?我們如何開始重塑我們的系統以使它更加以顧客為中心呢?很多產品都有計畫,可是只有少數有長遠規劃。我們有數不清的功能打...

生活就是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從總台拿了房卡,正要擠身跨進電梯的時候,正巧撞見乙個老朋友夾在人群中走出電梯。由於好久不見,又在這裡偶遇,兩人都有些驚喜。我們緊握著手往旁邊挪了幾步,站著了聊了起來。我因公出差,在這家酒店參加乙個工作會議,他則來這裡鋪排一位生意上的朋友住宿。等電梯再次下來,他又回身陪我去房間放手上的一大袋材料,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