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家訓演講稿

2021-03-04 06:36:42 字數 5053 閱讀 3885

1家風家訓就在父母的言行裡,它充滿正能量。記得小時候,我揹著書包去讀書,爸媽交代的就是:要聽老師的話,不要和同學打架,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他們還告訴我在外邊碰到長輩一定要叫人,小一點的叫哥哥、姐姐;大一點叫叔叔、阿姨,老一點的叫爺爺、奶奶等。禮貌、友愛、誠實是爸媽教育的主要內容,也是家風的乙個體現吧。記得有一次和同學打架,老師告訴了爸媽,爸媽乙個勁的賠不是,還讓老師盡量管我,不乖就打。

所以如果在外面我被欺負,一般情況下我不敢跟家裡人說,因為一說,爸媽都會馬上責備我:「乙個巴掌拍不響,你肯定也惹人家了!」出了問題,首先要從自身找原因——這對我的影響確實很大!

平民百姓家的家風大多充滿正能量,是要把孩子培養成好人、老實人,誠實做人,老實做事,還要尊敬長輩。教育我們做乙個出淤泥而不染的「蓮」。

好的家風就是一所好學校。現實在平時的學校教育中,家風體現在孩子的言行之中,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這個孩子有家教,那個孩子沒家教。家教也是乙個家風的體現,它是通過孩子的言行表現出來了。

大凡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孩子的行為習慣作為學校是不大需要操心的,因為家長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中已經幫學校教育好了。當然也有一些家庭教育,家風不怎麼的家庭,表現在孩子也是很難管理和教育的物件。有的時候甚至家長也拿他沒有辦法。

家風雖然是一些道德教育、禮貌教育、規矩教育,它就是對我們的一種規範、一種風氣、一種文化,好家風就是一所好學校。

家風教育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手段。「培育好的『家風』,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手段。」「家風」不僅是一種規範、一種風氣、一種文化,也是主流道德價值觀大眾化最有效、最簡潔的途徑。

「對於乙個小學生來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能還難以真正的理解和領會,但通過挖掘學生『家風』中的優良因素,將核心價值觀融入其中,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通過耳濡目染,學習和傳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精髓。」

學校有責任有義務為家風傳承做貢獻。「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學校可以把家風教育與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合起來,融入中小學教育全過程、各方面,發揮家庭教育在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局將組織各校開展說說我家家風」、「家風故事」、「我理想的家風」、「家風助我成長」、「父母教會我」等為內容的主題活動,開展「好家風、好家訓」徵文比賽與演講比賽。要求各校組織開展「好家風、好家訓」家庭教育大課堂活動。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弘揚社會正能量,也使家長們更加注重自身修養的提公升,通過活動要讓學生知曉家風家訓,圍繞傳承好家訓、培育好家風、共築「中國夢」,切實加強家校聯絡,強化「感恩父母,對父母負責」的意識」,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了良好的家庭環境。

2論「家風、家訓、家教」之我見

宋澤林 說起家風、家訓、家教,總覺得是乙個很嚴厲的話題。就我家的情況,我分別來簡單的說一下。

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子的風氣。在我們家,體現在孝順上。爸爸媽媽常說,「百事孝為先」。

孝順孝順,孝敬長輩,就是什麼事兒盡量讓他們順心順意。在家裡,姥姥姥爺說話,我們都要好好的聽,就算說錯了,也不能當面指責,要換一種他們能接受的方式悄悄的告訴他們。不跟長輩頂嘴,也是孝順的體現。

長輩們說的話,我們小孩子一定要聽,讓我們做什麼事兒,要立馬行動,不能拖拖拉拉的。我們家的家風還體現在飯桌上。一家子人開飯了,如果長輩們沒有動筷子,我們小孩子絕對不能先吃的。

都要等到姥姥姥爺爸爸媽媽到齊了,大家才開始一起吃飯。不知不覺中,這都成了乙個習慣了。當然,這是乙個好習慣。

家訓,字典上這樣解釋「指對諮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由此可見,家風在人們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媽媽時常教育我:

做人最基本的品質就是誠實。所以,我認為,我家的家訓就是「以誠為本」。在生活中,有很多時候我們會說謊。

比如,考試成績不好了,我會說同學們考的都不好,以此想逃脫爸爸媽媽的訓導。殊不知,這樣只會害了自己。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對我說過:

做錯事情不要緊,如果說謊為自己開脫,那麼這個說謊的嚴重性要比做錯事情的嚴重性厲害100倍。我也曾經為了好多的事情跟爸爸媽媽說謊,最後的結果就是被爸爸媽媽狠狠的打了一頓。有時候做錯事情,爸爸媽媽反而不會打我,根據事情的嚴重程度,要麼給我講道理,要麼比較嚴厲的進行教育。

還有一點,就是媽媽要求我言出必行,她常說的乙個詞是「擲地有聲」,就是告訴我,自己說出來的話要能夠做到。媽媽說,我是個男孩子,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敢於承擔。無論自己做什麼事情,做之前要先想好後果。

就算犯了錯,也要自己敢於承擔。

家教,我自己覺得跟家風有點相像。詞典上說家教的重點在於道德禮節方面。我們在生活中,會經常聽到大人說,誰家的孩子真好啊,真有家教啊。

我覺得家教就是爸爸媽媽對孩子的一種教育。在家長的幫助和教導下,從孩子身上體現出來的一種良好的反映。我的爸爸媽媽教育我講禮貌,主動跟認識的長輩和鄰居打招呼。

他們不僅這樣教育我,他們自己也是這樣做的。當姥姥的朋友來家裡作客的時候,都是媽媽在廚房忙活,讓姥姥陪著她的朋友聊天啊,吃零食啊。我也聽到姥姥的朋友誇獎媽媽真是個好姑娘,家教真好,每當這時,我就能看到姥姥臉上驕傲的表情,我想怎麼人家誇得是媽媽,姥姥怎麼會這麼驕傲的樣子呢?

後來,我慢慢懂得了,誇獎孩子有家教,其實就是在讚賞家長的教育。每逢過節,家裡聚會,親朋好友也是誇我特別有家教,此刻,爸爸媽媽也是一樣的驕傲的神色。家教,也是爸爸媽媽的一種言傳身教。

通常,大人們就是孩子的榜樣。

家風、家訓、家教有著異曲同工的方面。每個家庭都有自己不同的體現。良好的家風、家教、家訓需要家裡的每個人共同努力,不好的方面要及時改正,好的方面要一直一直延續下去。

3家訓·家教·家風

春節期間,**電視台在海內外華人中進行了「你的家訓是什麼」的隨機調查採訪。從被採訪者回答的情況看,有的回答是家訓的問題,有的回答是家教的問題,有的回答是家風的問題。家訓、家教、家風三者之間從嚴格意義上講是有區別的。

所謂家訓,是指家族或家庭對子孫後代立身做人等方面所立的規矩或告誡的話,比較籠統和概括,比如「誠信、孝順、進取、自尊」、「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等。所謂家教,是指家長對子女立身做人等方面進行的教育,比較直接和零碎,比如「人不能懶惰」、「待人要有禮貌」等。所謂家風,是指在家訓的規範下,在家教的保障下,在全體族人或家人的共同踐行下,形成的一種家庭風尚,比較外在和獨特,比如「樂善好施」、「誠實守信」等。

家訓在中國古代體現得比較明顯,那時社會教育不發達,教育手段也較為缺乏,加之人口流動受限,一姓以家族形式在乙個地域居住的往往較多,乙個家庭出現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並不鮮見。為加強對族人或者家人進行有效的行為管理或道德規範,族人(家庭)中年長者就要為本族(家)人制定家訓,寫於家譜中,懸掛於族祠或自家的中堂上,人人皆知,人人踐行,否則要受到家法的懲罰。家教具有直接性,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必須是直接接觸、面對面進行。

家訓則可以間接傳承,即創立家訓的人沒有必要和被傳承的子孫面對面教授,可以中間接力傳承。

中國古代出現不少有名的家訓,如《朱子家訓》、《章氏家訓》、《顏氏家訓》、《錢氏家訓》等,它們都是中國古代家庭(族)文化的傑出代表,也是中國古代社會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家教在中國古代也相當出彩,因為那時候社會教育不甚發達,基礎教育都停留在私塾階段,高層教育不多,受教育的人很少,大多數人的思想還處於蒙昧階段,人們思想的開化大多靠家庭教育來進行。這時的家庭教育侷限性很大,即興而起、即事而起,零打碎敲,基本上限於封建禮教的說辭。教育者不一定有文化,講出的道理也不一定多深刻,但它至少在那個時代是正確的,所以子女們都要聽取並遵照去做。

古代中國出現了不少好的家教典型,比如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這些典型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封建家庭教育的發展,加強了封建家庭教育在封建社會教育方面的輔助地位,促進了封建社會文化的進步。

家風在中國古代是乙個家族或家庭的「名片」。對於乙個家族或家庭來說,能夠擁有一張真正的「名片」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比如,乙個家庭如果獲得了「樂善好施」的「名片」,那麼這個家庭的主人就會獲得一頂「大善人」的桂冠,家裡其他人也都會得到別人的尊崇,走到**都會受到禮遇。

家風不是自然形成的,好的家風都是由家族的人或者說家庭的人努力營造而形成的,其中可能付出了幾代人的心血。

不管是家訓、家教還是家風,都需要家裡的長輩帶頭身體力行,所以古時多提倡上行下效、身教大於言教。

家訓、家教、家風在任何情況下都與社會大環境分不開,因為家庭是社會的最小細胞,無時無刻不在受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如果社會政治清明、教育發達、風氣端正,家訓、家教、家風就好,否則就可能會發生偏逆。

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們對於家訓、家教、家風並不十分關注,所以**電視台一提起這個話題立刻就在海內外華人中引起熱議。其實這也不奇怪,一方面在新思想解放浪潮的衝擊下,家訓等家庭文化一度被作為糟粕文化而剔除,人們不敢輕易提起。另一方面,隨著現代社會人口流動規模的擴大,加之家庭人口數量的減少,原來那種以家族或以大家庭形式居住的家庭迅速解體,家訓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和功能。

再者,社會教育空前發達,不僅有各種學校教育,還有電視、廣播、電台、報刊、網路等媒介的大眾教育,使家庭教育相形見絀。

要真正培育好家訓、家教、家風文化,首先要搞好社會政治、社會教育與社會風氣,因為他們對家庭教育和風氣的形成有巨大的影響和帶動作用。如果社會政治、社會教育和社會風氣不好,家庭教育和風氣就很難遂人願,古今同理,現代尤甚。 4

由家訓、家教、家風看民族共有的價值觀念

30多年的飛速發展讓中國物質財富有了巨大增長,不過我們也感受到了各種各樣的困惑,最重要的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之間的落差。在這樣的前提下,特別需要尋求我們民族共有的價值觀念。

民族共有的核心價值觀念不能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它離不開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它必須既能夠包含大家公認的價值,又能夠承接我們自己的悠久傳統。

中國傳統文化的資源異常豐富,家訓、家教、家風就是極具價值的乙個系列。《大學》裡提倡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正是個人與國家、社會之間最重要的連線點。每個人都是由「家」走入社會的。

毫無疑問,良好的家風、家規、家教對乙個人的道德水平、審美標準、操守品行,乃至生活習慣的形成,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性。社會由個人組成,家風是社會風氣的基礎。

良好家風的形成必須靠家教。不幸的是,我們今天已經不自覺地將「教育」窄化為「學校教育」,以為「學校教育」就是「教育」的全部。我們並沒有將「家教」安置在「教育」的重要位置上。

在這種語境下,「家教」甚至成了校外補課的同義詞。這難道不讓人擔憂嗎?曾國藩晚年在《與弟書》中寫道:

「子弟之賢否,六分本於天生,四分由於家教。」我們真應該三思其言。

在傳統中國,幾乎每家、每族、每姓都有自己的家訓,通常在匯聚族人祭祀祖先時,由族中長老領誦,敬謹恭讀,這就讓族中子弟從小耳濡目染。可惜的是,這一優良傳統曾經被我們自己摧毀並且遺忘;可喜的是,近年來,它已經在民間復甦並且復興。凝聚著祖先智慧型的教誨、訓誡,又重新在子孫後代的耳畔響起,滋潤著他們的心田,培育著良善的種子。

我的家風家訓演講稿

我家的家風家訓 孝 儉 勤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每個幸福的家庭裡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我家的家風和家訓可以概括為 孝 儉 勤 三個字,雖然簡單普通,但是讓我受益匪淺。首先是孝,在我的眼裡,父母都很孝順,每天,爸爸媽媽都要給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打個 問問他們在做什麼,身體怎麼樣,叮囑他們要注意鍛鍊身...

家風演講稿

把青春寫在美德旗幟上 尊敬的各位評委 各位青年朋友 下午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 把青春寫在美德旗幟上 家 是每個人融入社會之前成長的第一空間,家風 是每個人從出生那刻就不能剝離的生命底色。美德便是家風的脊梁!人,因充滿美德而變得更美麗。家,因充滿美德而變得更溫暖。國,因充滿美德而變得更和諧。中華美德,人...

關於家風家訓

國家有國家法律來約束每個人的行為,但是有很多行為卻沒有到達觸犯法律的地步,又不被倫理道德所接受。這就需要各人的自覺,這裡的自覺,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每個家族的傳統和傳承,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 家風家訓 家風是乙個大範圍的 涉及到整個家族的方面。古人所云的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就是俗語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