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複習大全

2021-03-04 06:30:31 字數 4392 閱讀 1466

一、《論語十則》

一、知識點梳理

一)相關識記:

1、積累文中幾個成語 :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溫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師 、不恥下問

2、試歸納文中有關談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例句

學習態度:敏而好學 ,不恥下問。/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默而識之/ 溫故而知新/

3、理解背誦

①《論語》中闡述學習與思考關係的句子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於從正面學習,也善於從反面借鑑的意思時,我們常引用《論語》中的話:(也是與「取長補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題發揮,教育**勤學好問的句子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④在生活中,我們要表示應當向有長處的人學習,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來表示;

⑤闡述正確的學習態度是實事求是,不能不懂裝懂的句子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⑥闡述讀書求學問的態度是以求學為快樂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⑦孔子感嘆時光易逝,以勉勵自己和學生要珍惜時間求學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⑧當別人不了解甚至誤解自己時,孔子在《論語》中認為應當採取的正確態度是: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⑨aapp會議在重慶召開,山城百姓喜迎各國嘉賓,《論語》中有一句話可以表達這種喜而

二)、重點詞語釋義。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同「悅」,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多次進行自我檢查反省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罔: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殆:有害

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齊:相同

5、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女:通「汝」,你。是,這。知,通「智」,聰明。 6、溫故而知新故,舊的知識

7、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剛強,勇毅

8、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9.寫出這課至今還用的成語。溫故而知新、任重道遠、死而後已、見賢思齊、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擇善而從

三).重點句子填空。

1、子曰:「學而時習之孔子說:學習知識,進而按時溫習它,不也是高興的事嗎?

2、子曰:「學而不思則罔孔子說:光讀書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不解而無所得。光思考而不去讀書學習,就會有陷入邪說的危險。

3、子曰:「見賢思齊焉孔子說:看見賢人就要想著向他學習,看見不賢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沒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說:三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老師的人;選擇他們的優點供自己學習,發現自己也存在著他們有的缺點時,就應該注意改正。

5、子曰可以為師矣。」 //孔子說:複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現,這樣,可以做老師了。

6、子曰:「歲寒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後落葉的。

7、子曰:「其恕乎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討厭的事,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8、子曰:「由,誨女知之乎是知也。」 //孔子說:仲由,教導你的話明白了嗎?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這就是真正的知道。

四)、重點內容解析。

1、如何理解「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學知識是乙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對於乙個知識掌握得很紮實、並能靈活運用的人,這句話說明了探求學問或了解事物,應採取誠實的態度,切莫不懂裝懂。

二、重點內容練習

一)從文中選出你喜歡的一則孔子語錄,試著說說它的現實意義。

示例:孔子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給「恕」字下,其中包含了相互體諒的意思。今天,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仍要以此為行動的準則,互相體諒,以禮待人,講公民道德。

二).閱讀語段,回答問題

(1)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1.把這則語錄譯為現代漢語。

2.解釋下列詞語。

何以: 是以: 下問:

3.孔子從哪兩方面解釋了子貢提出的問題?這樣解釋的目的是什麼?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對文中兩個「其」、兩個「之」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兩個「其」含義相同,兩個「之」含義也相同。

b.兩個「其」含義不同,兩個「之」含義也不同。

c.兩個「其」含義相同,兩個「之」含義不同。

d.兩個「其」含義不同,兩個「之」含義相同。

2.對文中四個帶「 」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三人」指三個人 b.「焉」是語氣助詞,可不譯。

c.「擇」是選擇之意。 d.「從」是跟從,意譯為學習。

(3)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學生),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選自《論語·為政》)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選自《論語·述而》)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給它注音並解釋。

答2.解釋下面句子中加粗的「知」字的意思。

①人不知而不慍溫故而知新( )

③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

⑤是知也( )

3.翻譯下列句子。

①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②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譯③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譯4.這兩則語錄哪則是論述學習態度的?哪則是論述學習方法的?它們表明了孔子怎樣的教育思想?答答案

(三)(1)1.子貢問道:「孔文子(的諡號)為什麼叫『文』呢?」孔子說:

「(他)聰敏而且又喜歡學習,(並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辱,因此稱他為『文』。」 2.憑什麼;因此;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 3.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學,二是虛心求教。

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題發揮,教育**要勤奮好學,虛心求教。(2)1.c 2.a

(3)1.「女」通「汝」,讀rǔ,作「你、你們」講;「是知也」中的「知」通「智」,作「聰明」講 2.①了解 ②知道 ③記住 ④知道知道⑤通「智」3.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啊 ②不到他想弄清楚問題而弄不明白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而又不知道怎麼說的時候,不去啟發他③不能舉一反三 4.第一則是論述學習態度的,第二則是論述學習方法的。第一則中,孔子認為要以老老實實的態度去對待知識,不可不懂裝懂。這是一句很好的治學格言。

第二則中,孔子認為教育學生時要及時開導啟發,特別強調要舉一反三,即善於類推,觸類旁通。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治學方法

二、《世說新語》兩則

一、知識點梳理

一)、字詞:1差( 大致,差不多 )2因 (乘著,趁著 )3至(到 )4去( 丟下 )5講論(講解 )(討論 )6乃至( 才 )( 到 )7俄、驟( 不久,一會兒 )(急速,大)8捨去(放棄,即不再等候)(離開,就走了)9期行(約定)(同行)10兒女(這兒當「子侄輩」講)

11引(牽,拉) 12入門不顧(回頭看)

二)、文章主旨感悟

《詠雪》通過謝家子弟詠雪一事,表現了謝道韞的文學才華和聰明才智。

《陳太丘與友期》講述了7歲兒童陳元方的故事,表現了他的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同時也告誡人們,做人要講信用,為人要方正。

三)、文言常識了解

劉義慶(403——444),南朝宋彭城(今江蘇徐州)人。他愛好文學,招納文士,組織編纂了《世說新語》。

四)、解釋加點詞的含義答案

1、俄而雪驟,公欣然曰  1、俄而:片刻。 驟:急速。欣然:高興的樣子

2、撒鹽空中差可擬   2、擬:比,比擬

3、未若柳絮因風起3、未若:比不上

4、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4去:離開。 乃:才

5、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5、期:約定 。 委:捨棄

6、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6、引:拉 。 顧:回頭看

7、尊君在不7、「不」通「否」

8、謝太傅寒雪日內集   8、集:集會

五)、譯句

1、撒鹽空中差可擬。

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2、未若柳絮風起。

不如把它比做柳絮隨風飄舞。

3、過中不至,太丘捨去。

友人過了正午還沒來,陳太丘就不再等候走了。

六)、寫出《陳太丘與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本文主要闡述的是為人處事一定要忠信,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七)、閱讀《世說新語》回答問題答案

1、《詠雪》一文營造了一種怎麼樣的家庭氣氛?你對此有何感受?

營造了一種溫暖、和諧、愉快的家庭氣氛。和諧、平等、寬鬆的家庭氣氛對於開發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處。

2、為什麼樣「公大笑樂」?你從中受到什麼啟發?

「公大笑樂」是因為孩子們的比喻生動、形象。我們應該注意培養自己的想像力。

3、你認為陳紀這個孩子怎麼樣?他有哪些特點?你受到什麼啟發?

陳元方是乙個聰穎機智,有禮有節的兒童。待人接物要誠實、守信、尊重他人。

二、重點難點練習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期末複習彙編

一 字音字形 痴 ch 想隱 y n 秘 m 凝 n ng 成 ch ng 誘 y u 惑 hu 喧 xu n 騰 t ng 瞬 sh n 間 ji n 訓 x n 誡 ji 迂 y 回 hu 凝 n ng 視 sh 啜 chu 泣 q 納 n 罕 han 瘦 sh u 骨 g 嶙 l n 峋 x ...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複習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複習資料.txt大人物的悲哀在於他們需要不停地做出選擇 而小人物的悲哀在於他們從來沒有選擇的機會。男人因滄桑而成熟,女人因成熟而滄桑。男人有了煙,有了酒,也就有了故事 女人有了錢,有了資色,也就有了悲劇。七年級上冊地理複習資料 1.地球緯線的最大周長是赤道,長約4萬km。地球的表...

部編人教版七年級 上冊 語文期末複習

知識總結 資料一重點字音 字形 資料二重點詞義 資料三古詩文名句 一 古詩詞名句 1.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曹操 觀滄海 2.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