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枯竭調查報告

2021-03-04 05:59:15 字數 4213 閱讀 7347

第31期 2023年11月1日

隨著歲月在迴圈中流逝,我們會不經意間發現:為了工作,我們曾經痴狂、氣憤或者忘乎所以,但如今,一切卻似乎都有些模糊了……

看著《2004中國「工作倦怠指數」調查結果》中觸目驚心的數字,乙個還不被人重視的問題窗戶紙似的被捅破了。很多職場中人都不禁會感嘆:「這些問題我也曾經碰到!

」、「我現在就有這種感覺」……

人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當一件事情既困擾自己又無法擺脫時,就會告訴自己:「一切都會過去」。

但這真是乙個好的解決之道嗎?接下來會不會使心理負擔越來越重,因而也更不想向人提起,於是難以自拔?其實,不要認為「工作倦怠」或者進一步反映出來的「職業枯竭」問題,是一件純粹的壞事,它也許正是我們再次認識自我、除錯自我的乙個良好契機……

藉著《中外管理》經理人高階研修班這一平台,對150位中、基層主管進行了一次「工作狀態」的調查。希望通過得出的資料,可以反映出一部分職業經理人的工作現狀。讓我們不要忽視和迴避一些問題的存在,冷靜應對,從容生活。

本次調查中,普遍是30~40歲的中年人。有41.2%的人都已工作5~10年,同時工作15年以上的也有38.

2%。只有17.7%和2.

9%的人,是工作2~4年和10~15年的。可以看出,工作5~10年和15年以上的主管,是最需要知識更新和培訓的人群。

他們中間,更換過3~5次工作的人佔到51.43%,換過1~2次工作的也有31.43%,從沒更換工作和更換過6次以上工作的人士,則分別佔到11.43%和5.71%。

了解了此次調查的背景,不難看出他們大多是企業乃至社會中堅力量。那麼他們的工作狀態目前又是怎樣的呢?

哪類人最容易「枯竭」?

所謂「枯竭」,是因過度密集的工作而對個人的需要有所忽略,以至於出現筋疲力盡的狀態。本次調查物件基本是企業中、基層主管,結果顯示:承認自身「有時有」枯竭狀態的人佔25.

67%。這個數字與《2004中國「工作倦怠指數」調查結果》(33.1%)相近。

我們還發現:隨著員工職位層級的增高,「枯竭指數」反而會越低,而且經常有這些現象的人幾乎沒有。這就證明了:

當人得到更多的社會認同和有成就感時,比如:工作職務、社會地位、經濟收入等等方面,就容易發揮個人的能動性而樂此不疲。而一般員工由於職位低、參與企業管理少、每天的工作又比較相似和周而復始,因而收到的認同感和回報都比較少,所以相對更容易產生職業枯竭感。

不難看出作為職業經理人,相對於物質激勵,有時更需要的是被人認可和擁有成就的心理感受。

你是否忽略了潛伏的「枯竭」?

承認自身職業枯竭的人士佔到1/4,但問題可能恰恰出在另3/4的被調查者身上。因為無視問題、迴避問題,或許正是問題開始惡化的開端。

我們的依據是:我們可以看出年齡在30~40歲的經理人,出現亞健康的狀況已經非常普遍,有42.86%的人出現過「持續精力不濟、極易疲乏,對疾病抵抗力下降」的狀況。

而身體狀況不佳,在職業心理諮詢師的眼中,有時恰恰還有一層意義,就是「心理問題外顯於軀體化病徵」。職業枯竭及其引起的身心亞健康,已經成為困擾越來越多職場人士的現實問題。此外,被調查經理人中,有時會出現「對工作缺乏熱情與投入,效率低下,易煩易怒」者已達到32.

36%。足見得這些問題不可忽視(詳見下表,資料為百分比)。

何時最容易「枯竭」?

「職業枯竭」是乙個漸變的過程。隨著工作年限的增加,乙個人的工作熱情、資源儲備都在慢慢消耗,新鮮感與方向感可能會隨著時間變得模糊不清,於是倦怠便開始襲來。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

有50%的人是於工作2~5年時發生「職業枯竭」症狀的。有關研究資料也說明:通常在4年左右,這種狀態達到高峰。

這也就印證了如果乙個人在2~5年還不能公升遷或是更換工作崗位,就很容易發生因「職業枯竭」而選擇一些情感轉移方式甚至是跳槽的說法。

對於出現「職業枯竭」的原因、採取的處理方式、能否應對等,被調查者可謂仁者見仁,其中有43.75%的人每天工作10~12小時,足見經理人的辛苦程度。因此,對於「能否自如的應對壓力」的回答,經理人們壓倒性地選擇了保守地回答「尚可」(詳見下表,資料為百分比)。

「枯竭」時,獨處,還是求人?

調查顯示:對於如何應對「職業枯竭」的狀態,大家的方法普遍集中於進行「在職學習」、「轉移注意力,培養個人愛好」和「順其自然」。看來,經理人更多是運用自我調節的方式,而很少選擇找主管溝通、進行心理諮詢或者休假。

而且,中、基層經理人還是不會輕易選擇跳槽和脫產進修。儘管有57.14%的人都曾為工作壓力而困擾,但畢竟隨著社會競爭壓力的加劇,謀求乙個職位還是需要苦心經營的,不會輕言放棄。

筆者身邊就有一位正處而立歲月的女士。她大學畢業後開始獨闖北京,工作一直非常努力並且很有成績,做到了乙個不錯職位和收入。如果她願意,完全可以在那個企業終老。

但是,她開始厭倦了工作。終於一天,突然辭職了。而且這一年多來,她一直沒有再找工作,只是終日苦悶。

前一陣,她因為身體不佳不得不住院調養。我們希望採訪她的念頭,也因此打消了。也許她的個案很特殊甚至極端,但它確實說明了:

當乙個人承受過大的壓力,如果不積極應對,就只會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如何重獲工作的快樂?

那麼,如何擺脫「職業枯竭」,重新找回工作的樂趣呢?

1.學會正視問題。不要消極地否認壓力的存在,也不要以更拼命的工作來掩飾問題,否則自欺欺人的做法只會形成惡性迴圈。

2.將危機視為財富。職業生涯顧問建議:當你對工作產生枯竭時,就是應該重新思索自己的時候。

花點兒時間靜心思考自己想要什麼?擅長哪個領域?性格適合於從事哪類工作?

這份工作可以發揮特長嗎?是自己努力不夠,還是被擺錯了位置?自己對工作究竟有哪些期望?

想從工作中獲得些什麼?而事實上工作本身又能不能提供自己所需要的這些呢?

3.尋求「外援」。不妨與親朋好友或同事一起訴說你的感受,不要悶在心裡。此時,朋友若能給你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當然很好,而且當你訴說出來時,其實就已經在無形中釋放了一些壓力。

此外,與主管談心、尋求職業諮詢師和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也是一種好方法。

4.學會享受生活。盡情享受家庭生活以及個人獨處的時光,都是減壓的好方法。在工作之餘,花一點兒時間反省、沉思、發呆,甚至做做白日夢,都可以起到放鬆的作用。

因此,作為經理人,時常進行自我診斷、自我**、自我「溺愛」,還是非常必要的。社會的發展是一己之力所不可控制的,因此我們無法改變社會的程序,但可以調整狀態,使自己更好地適應社會。

職業枯竭——「職業流行病」

2023年,美國精神分析學家freuden berger首次將「職業枯竭」使用在心理健康領域。「枯竭」是因過度密集的工作而對個人的需要有所忽略,以至於出現筋疲力盡的狀態。「職業枯竭」不僅受個體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影響,還在很大程度上受社會因素影響,是一種在工作的重壓下身心俱疲的狀態,是身心能量被工作耗盡的感覺。

2023年,國際知名專家hobfoll提出的資源守恆理論,將「枯竭」定義為「工作所需的資源耗盡率高於補充率」。

對於乙個個體來說,我們所提到的工作所需的資源是指顯在資源,並不是全部資源,並不包括人的潛能部分。事實上,工作需要付出資源,比如:你的知識、感情等,當這些最有價值的資源不斷消耗,卻得不到足夠的補充時,人們會感到不安,因為每個人都有努力保護和獲得資源的傾向。

在當今這個快速發展變革的社會,長期超負荷的工作,使為數眾多的白領、高管和企業家們出現了頻繁的身心不適、心理衰竭、情感封閉等亞健康狀態,表現出疲憊不堪、煩躁易怒、心情沮喪、疑慮重重、挫折感強及悲觀失望等職業枯竭症狀。如果乙個人每天清晨不願走進辦公室,逃避或排斥進入工作狀態,無法面對將要開始的職業生活時,說明他開始進入職業枯竭的狀態了。

職業枯竭可以表現在生理、情緒、行為、才智(創意)、希望、人際關係、激情(一種狀態)等方面。這些因素就好比是蓄水池中的水,是人們立足職場的動力和源泉。

在上世紀80年代初,曾經有乙個鉛字打字員,打字速度特別快,第一次和電腦比賽她就嬴了。當時的電腦和軟體都是很笨的,這種勝利給了她一種錯覺,就是不可能有什麼東西能替代她的工作!

幾年後,由於電腦技術的迅猛發展,計算機處理文字的速度遠遠超過了鉛字打字的速度,她被迫下崗了。這是因為她的內職業生涯沒有隨著科技的進步而提高,造成了功能性失業,進入了職業枯竭狀態。

如何看待職業枯竭?

從職業生涯發展的角度來講,職業枯竭是乙個人在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很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是職業危機的一種。從個人角度來講,整個職業還在發展,社會需要這種職業,但是這個人本身已經沒有足夠的內在資源立足職場了。有些人很有能力,但就是覺得自己什麼都幹不了,這和人的心理狀態和觀念有關。

處於職業生涯發展的平台期、瓶頸期、危機期的人,也屬於職業枯竭的狀態。究其本質就是沒有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沒有找到職業錨。

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職業枯竭和沒有就業能力不能混為一談,比如:入錯行就不是職業枯竭。通俗地講,職業枯竭是指曾經在某個職業中乾過一段時間,有過立足之地,甚至幹得很好,並且以為自己現在的所學足以繼續幹下去,卻突然發現自己已經不能適應目前的環境了,即有職業但不能正常從事這個職業。

職業社會聲望調查報告

社會實踐報告 課題名稱 關於目前職業的社會聲望的調查 專業 班級 姓名 指導老師 提交日期 引言關於職業聲望早已經是生活中的熱門話題。從進入大學開始就在討論未來的職業選擇方向,選擇哪個才對未來的職業發展最有幫助,專業的選擇決定職業的選擇。有誰不希望自己從事的職業在社會中被人瞧得起,被人尊敬。所以社會...

律師職業調查報告

因本人專業是法學,故利用假期的時間對律師職業進行了一些相關調查,了解律師的收入 職業狀況 工作狀況,對我國律師面臨的困難有所了解 律師業是乙個非常好 非常具有挑戰性 非常具有實現自身價值機會人們賦予律師的地位狀況以種種象徵意義 律師的地位反映了公民權利受尊重的程度,反映了國家的法制狀況,反映了社會文...

律師職業調查報告

同時大部分的人認為請律師打官司比較有用,並且對律師在社會生活有良好的作用。由此可見,社會公眾對 術業有專攻 這句古語的認可程度還是較高的,律師這個社會醫生對於確保和維護社會肌體的健康所起的作用補課忽視,律師的社會地位也在不斷提高。但社會公眾同時也對律師的業務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律師應該掌握過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