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以修身感悟

2021-03-04 05:51:26 字數 1735 閱讀 4669

靜以修心後而修身

今寫此文,**靜坐半月過後的感想,與友人共享!

「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大學》。

21世紀,是經濟、科技高度發展的世紀,同時也是人類有史以來面臨的生存危機更大的世紀。現代人生活的過度糜爛,過度奢侈,從環境方面來說,全球高溫,南極暖化;從人類壽命來說,年輕人自殺、猝死、犯罪現象嚴重;······現在之年輕人,是承上啟下的一代,更是決定未來世界命運的一代,青年人強則未來強,青年人盛則未來盛,青年人學則未來光明,青年人修則未來有望······

儒家修身養性的八個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入世以來到如今,以十五年有餘,年輕人有過的我都曾經有過,包括真善美,也包括假惡醜;社會環境、生活環境就像一雙無形的手,會吧你的夢,你的美,撕的支離破碎,膚淺的人生,浮躁的情緒,那麼的淺薄無知。

幾番人情冷暖;幾番悲歡離合,幾番跌宕起伏過後才漸漸醒悟,人生不能夠這樣下去·····儒家修身的現實意義:培養良好的心態,錘煉完善的人格,鑄造應對複雜環境的定力,養成應對巨大壓力的能力,在事業和人生的道路上更加順利,使自己的一生過的更加從容,自如和幸福。曾國藩家書中有雲:

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半時;體驗靜極生陽,來復之仁心。那年輕人應做到:內而專靜統一,外而整齊嚴肅。

體會到其中之意蘊之後,深感修身當從修心始,修心當從靜坐始,於是——靜坐第一日:開啟古典**,端坐,輕輕閉上眼睛,沒曾想眼珠

子在眼皮下亂轉,心如平原走馬,易放難收,調整呼吸,心久久難以平靜,過去的,未來的,正確的,錯誤的,真實的,虛偽的心潮澎湃,結果整整半個小時的靜坐,真正能把心靜下來的連五分鐘都沒有。

靜坐第二日:開啟九師兄孟浩軒先生所贈之念佛機,阿彌陀佛的佛號,充滿了整個靜坐空間,調整呼吸,開始想今日所說錯之話,所做錯之事,感到後背微微有熱汗湧出,靜下來細細思考才發現,人在一日當中所說之話,百分之七十是傷人又傷己的廢話,所做之事,百分之七十是不做也罷的廢事···真正靜下心來的時間,可以到五分鐘了······

靜坐第三日:到素食餐廳用過素食過後,回家開啟阿彌陀佛佛號,調整呼吸,端坐,心很難平靜,難過名利關,貪嗔痴慢具有,迷戀**,迷戀凡塵,放不下,額頭後背具出汗,心很急,心浮氣躁,控制堅持,靜靜地放下,克制慾望,慢慢慢慢的平靜······靜坐第四日:用過素餐,開始靜坐,心開始容易收回,雖然起起伏伏,但可以靜下來,半小時靜坐,開一靜心十分鐘左右了······靜坐第五日,第六日,···第十五日——可以靜心十五分鐘以上了,靜坐漸漸變成每日當中的習慣了,調停自氣,呼吸定息,微微感覺到自己脈搏的搏動,發現每日的精神好了起來·····

「靜坐,然後知平日之氣浮;守默,然後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後知平日之心忙。」《格言聯壁》中的這句話太究竟了。半月來,深深感悟到:

靜坐對年輕人修心修身太重要了。正如《菜根譚》中所言:「從靜中觀物動,向閒處看人忙,才得超凡脫俗的趣味;遇忙處會偷

閒,處鬧中能取靜,便是安身立命的功夫。」

只有靜,才能在喧囂的塵世中,不斷反省自己,做到內觀其心,外觀其表;只有靜,才能不斷明確自己所追求的目標,不至於因為世俗的**,偏離目標太遠,人性之靜,人心之靜,靠培養。我們處在並不是很清淨的世界中,身邊無時不充滿著**,這就需要我們自己不斷地去克服,不斷地去抵抗,不斷地去追求「獨坐幽篁裡」的境界。在這種境界中,沒有急功近利的追逐,沒有庸俗可笑的閒聊,只有自己對自己的反省和審問。

修身的目的,在於不斷地完善自己。在這個複雜的社會中,能夠堅守自己的一方淨土,不斷地追求自身的完善,追求人生境界的提公升。如果不能將自己融入「靜」中,怎能夠反躬自省,不斷地晚上自身呢?

靜坐功夫三要領:靜心觀心淨心

修身功夫三要領:靜坐讀書在事上磨

2023年7月9日星期

國旗下講話靜以修身

寧靜致遠 高二4班侯宇晴 尊敬的領導 老師,敬愛的同學們,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 寧靜致遠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諸葛孔明,一生之寫照。歷史黃葉,儼然一儒士風範,山高水長,流傳至今。他告訴我們不看輕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方向,身心不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可見,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

以德修身以德為范彰顯師德

教師是人類千百年積累的精神財富與青年一代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人類文明薪火的傳承者,是引導年青一代與有教養的人類進行對話的人。歷史賦予教師崇高的地位,使得教師這一職業在社會上享有與其它職業不一般的待遇,這也使得我們教師要有與其它職業不一般的要求。教師是引導年青一代與有教養的人類進行對話的人,這也要求教...

蔡元培《中學修身》讀書感悟

接下來,我就要談談有關交友了。人情喜群居而惡離索,故內則有家室,而外則有朋友。有了朋友,我們高興時就多了乙個人分享快樂,有了朋友,就多了乙個撫慰傷痛。所以,幾乎 呼朋喚友 就是乙個人在精神上的本能。當他在精神上有了一些需要的時候,他就會想到朋友,志同道合的朋友。朋友在人的一生中就如親人一樣重要。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