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知識總結廣東版

2021-03-04 05:49:52 字數 4631 閱讀 1798

高三物理知識點總結

背好兩張紙,勝讀六本書

第一部分勻變速直線運動

(一 )公式總結

推論:某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等於這段時間中間時刻的即時速度

位移中點的即時速度v= 且v>v

任意兩個連續相等時間內位移之差為恒量即△s=sn-sn-1=at2

(二)圖象

斜率表示

交點表示

「面積」表示

(三)例項分析

1.自由落體運動:a=g, v0=0

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比例關係總結

(1)第1秒內,第2 秒內,第3 秒內……第n秒內的位移之比為1∶3∶5 ……(2 n-1)

(2) 第1秒末,第2 秒末,第3 秒末……第n秒末的速度之比為 1∶2∶3 ……n

(3) 連續相等位移所用時間之比為1∶(-1

2。豎直上拋運動: v0為豎直向上, a=-g

h最大= t上=t下=

第二部分牛頓運動定律

(一)牛頓第一定律:

1.慣性:物體保持原來的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

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2.共點力作用下物體處於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合外力為零

(二)牛頓第二定律 a=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速度)的原因,力是使物體產生加速度的原因

(三)牛頓第三定律

注意: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和二力平衡的區別

方法總結:向量分解合成的方法:平行四邊行法則和正交分解法

第三部分曲線運動

(一)平拋運動

1。平拋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a=g

2。平拋運動可分解為: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

和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如圖所示)(注意θ和φ的不同)

tanx=y=  tanθ=

(二)勻速圓周運動

1.線速度、角速度ω、週期t、頻率f、轉速n之間的關係

2.向心力是做圓周運動的物體沿半徑方向的合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力

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合外力就是向心力

向心力的大小f = 向心力的方向指向圓心

向心加速度a ==

勻速圓周運動是變加速運動

3.重點應用-----天體運動

(1) 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向心力**於萬有引力則

==ma

地球的同步衛星相對於地球靜止,週期t=24小時,軌道為「赤道軌道」,軌道半徑、角速度、線速度都是定值。

第一宇宙速度(v=7。9km/s)是人造地球衛星在地面附近環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必須具有的速度,也就是最大的線速度,最小的發射速度。

(2)地球表面物體,重力等於萬有引力(忽略地球的自轉)則

推出第四部分動量守恆定律

動量守恆定律:相互作用的物體,如果不受外力作用,或它們所受外力之和為零,它們的總動量保持不變。

常用表示式 (1) 即

2) (相互作用的兩物體,動量的增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注意問題: ① 動量守恆為向量式,對一維向量要規定乙個正方向

物體所受合外力不為零,但某一分方向合力為零,可在該方向上運用守恆

③ 合外力不為零,但則動量近似守恆(例如**、反衝)

第五部分功和能

(一)功和功率

1.求功的方法總結 ① 恒力做功

② ③ 通過功能關係求-----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如動能定理)

2.求功率的法總結 ① (求出的是平均功率)

②為)若(v可為瞬時速度也可為平均速度

(二)動能定理:外力對物體所做的總功等於物體動能的變化。

表示式(三)機械能守恆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的情形下,物體的動能和重力勢能(或彈性勢能發生相互轉化,但機械能的總量保持不變。

常用表示式 ①=(選重力勢能的零勢面)②③

(四)能的轉化和守恆定律:

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別的形式,或者由乙個物體轉移到別的物體,而在這種轉化中保持能的總量不變。

(五)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

子彈打木塊模型:系統合外力為零,子彈與木塊間有相互間的滑動摩擦力則

①動量守恆

②能量轉化

第六部分、電場

1、庫侖定律: 適用條件:真空點電荷

2、電場強度:(1)電場線性質、常見幾種電場的電場線、等勢線的分布圖

(2)大小:三個公式 (各自的適用條件)

3、電場力做功及電勢、電勢能的關係:

a、電場力做正(負)功,電勢能減小(增大)。

b、沿電場線,電勢降低,與放入其中的電荷無關。

4、思考分析:在滿足什麼情況下,電荷在電場中的運動軌跡與電場線重合?

5、帶電粒子在勻強電場中的運動:

a、加(減)速: 法一:動力學公式

法二:動能定理:

b、偏轉(類平拋運動)(如圖):

加速度a=

側位移y=

偏轉角tanθ=

6、平行板電容器:a 、接在電源上時,電壓不變; b、 斷開電源時,電量不變。

公式三公式的聯合使用)

第七部分、恆定電流

1、串聯電路:等流分壓,各電阻分得的電壓與電阻成正比

2、併聯電路:等壓風流,各支路分得的電流與電阻成反比

對於併聯電路,併聯電阻個數越多,總電阻越小。

3、閉合電路:

即:總=p出+p內

當r外=r時p出最大且:p出=

由圖知:當p出一定時,r外常有兩個值(但p出最大時,r外=r,只有乙個值)

4、電路分析基本原則:

電流錶:電阻很小,通常可忽略電阻,當導線;

電壓表:電阻很大,通常看作無窮大,當斷路;

電容器:斷路,與之串聯的電路是虛設(可認為是導線),電容器兩端電壓需借助與之併聯的電路電壓求得。

第八部分、磁場

1、直線電流、環形電流(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分布(安培定則)。

2、安培力:f=ibl (只要求知道導線l與b平行或垂直兩種情況)會分析l的有效長度。

對於平行導線,同向電流相吸,反向電流相斥(可引申為環形電流或通電螺線管)

安培力方向分析(左手定則)

3、洛侖茲力:

①大小:f=qvb 方向:左手定則(四指指向負電荷運動的反方向)

只要求掌握v跟b平行或垂直兩種情況

②圓周運動:

半徑公式:

週期公式: (週期與速率無關,當週期相等時,運動時間要視圓心角)

*** 一般解法:「找圓心,求半徑」

③速度選擇器:粒子垂直通過正交的電磁場時,(不計重力)

第九部分、電磁感應

1、三類情形切割情形 (只限於l垂直於b、v的情況,可求瞬時值、平均值)

方向:右手定則

φ變化情形: (平均值)

方向:楞次定律

自感:自感電動勢的作用是阻礙電流的變化(延遲一段時間)[通電、斷電]

2、楞次定律:

核心是「阻礙」,體現為「增反,減同」(阻礙「原因」) 阻礙相對運動

阻礙磁通量的變化

常見結論阻礙電流的變化

增反減同來拒去留

φ增加時,迴路面積有收縮趨勢(反之亦然)(只指單方向磁通量)

3、交流電 a、瞬時值 (由中性面開始計時)

b、最大值 (與軸的位置和線圈形狀無關)

注意:φ與ε乙個最大時,另乙個為零。

c、有效值 (只對正/余弦交流電成立)

d、平均值

4、遠距離輸電:提高電壓,減小輸電電流,從而減小輸電線上的電能損耗。

第十部分、原子物理

一.光電效應

1. 在光的照射下從物體發射電子的現象叫光電效應,發射出的電子叫光電子。光電效應的實驗規律如下:

(1) 任何一種金屬都有乙個極限頻率,入射光的頻率必須大於這個極限頻率,才能產生光電效應;低於這個頻率的光不能產生光電效應。

(2) 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與入射光的強度無關,只隨著入射光的頻率增大而增大。

(3) 入射光照射到金屬上時,光電子的發射幾乎是瞬時的,一般不超過10-9s。

(4) 當入射光的頻率大於極限頻率時,光電流的台度與入射光的強度成正比。

2. 光子說:每個光子的能量為e=hν

二.原子結構。

1、 湯姆生發現電子,說明原子可再分,提出原子的「棗糕模型」。

2、盧瑟福的「α粒子散射實驗」現象[(1)絕大多數α粒子不發生偏轉(2)少數α粒子發生較大偏轉(3)極少α粒子出現大角度的偏轉],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

*原子核半徑約為10-5,原子半徑約為10-10m。

3、玻爾的原子模型,能級及能及的躍遷。

玻爾理論:(1)原子只能處於一系列不連續的能量狀態中,在這些狀態中原子是穩定的,電子雖然繞核運動,但不向外輻射能量,這些狀態叫定態。

(2)原子發生定態躍遷時,要輻射或吸收一定頻率的光子,即hν=e初-e終

(3)原子的能量狀態量子化和對應的可能軌道分布量子化。

三.原子核:人類認識原子核的複雜結構和它的變化規律是從發現天然放射現象開始的。

1.原子核的變化

①衰變原子核自發地放出某種粒子而轉變為新核的變化叫做原子核的衰變。

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線共有三種:

按照衰變時放出的粒子不同分為α衰變和β衰變。

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數發生衰變需要的時間,由核本身的因素決定,與它所處的物理狀態或化學狀態無關。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半衰期不同。

2023年廣東高考物理試題版含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廣東卷 理科綜合物理部分 一 單項選擇題 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4分,共6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乙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選對的得4分,選錯或不答的得0分。13.某航母跑道長為200m,飛機在航母上滑行的最大加速度為6m s2,起飛需要的最低速度為...

高考物理電學知識總結

本講教育資訊 一.教學內容 電場考點例析 電場是電學的基礎知識,是承前啟後的一章。通過這一章的學習要系統地把力學的 三大方法 複習一遍,同時又要掌握新的概念和規律。這一章為歷年高考的重點之一,特別是在力電綜合試題中巧妙地把電場概念與牛頓定律 功能關係 動量等力學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從求解過程中可以考...

2023年廣東高考物理學史總結

物理學史總結 按物理學分類 一.力學中的物理學史 1 前384年 前322年,古希臘傑出思想家亞里斯多德 在對待 力與運動的關係 問題上,錯誤的認為 維持物體運動需要力 2 1638年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 最早研究 勻加速直線運動 論證 重物體不會比輕物體下落得快 的物理學家 利用著名的 斜面理想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