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家居自我監護

2021-03-04 05:43:34 字數 1447 閱讀 6016

雖然孕婦在產前定期要去醫院做檢查,但是腹內孕育的小生命卻是經常發生變化,而且很多時候就是在家裡,如果自己在醫生的指導下掌握一些有關知識,並且學會對胎兒的生長發育進行自我檢查方法,就會及時發現異常,對保障母子的健康和安危,降低圍產期死亡率十分有用。具體監護內容和方法如下:

一、胎兒的生長發育是否合乎胎齡

1、首先要會準確地計算胎齡。從末次月經的第1天為起點,7天為一孕周。

2、在胎兒12週時,可在腹部中部摸到球狀感的宮底高度,所以以測宮底高度來推測胎兒發育是否正常。

正常情況應該為:

胎兒12週時,宮底高度在恥骨上緣。

胎兒16週時,宮底高度在臍部與恥骨上緣之間。

胎兒20週時,宮底高度在臍下一橫指

胎兒24週時,宮底高度在臍上一橫指

胎兒28週時,宮底高度在臍上三橫指

胎兒32週時,宮底高度在臍與劍突(胸骨下端)之間

胎兒36週時,宮底高度在劍突下二橫指

胎兒36週後,宮底高度上公升緩慢或因胎兒頭部入盆而有所下降

醫生叮嚀:

※ 做檢查時要先排尿。

※ 取平臥位,兩腿屈曲。

二、胎動次數

通常在胎兒18-20週時,孕婦感到有胎動,到29-38周達到高峰。計算方法為:從妊娠7個月開始,每天早、中、晚各數1小時,然後將3次胎動次數相加後乘以4(相當於12小時胎動次數)。

如果12小胎動次數在30次以上則為正常。晚上8-10點為胎動最活躍時間,1小時可達3-5次。

醫生叮嚀:

※ 數胎動次數時躺在床上,在安靜及精神集中的狀態下進行。

※ 取側臥位或半臥位,兩手放在腹壁。

※ 每次數後要做記錄。

※ 如果胎動少於20次,則表示胎兒有危險,有必要去就醫。

三、胎兒位置

胎頭呈球狀,相對較硬,是最容易摸清楚的部分。因此主要以檢查胎頭來確定胎位,通常在32週後胎頭比較固定。

正常胎位:應該在下腹部**即恥骨聯合上方摸到圓圓的、較硬、有浮球感的東西就是。

不正常胎位:臀位。在上腹部摸到胎頭,在下腹部摸到寬軟的東西。

橫位。是在側腹部摸到胎頭或在腹部摸到呈橫寬走向的東西。

醫生叮嚀:

※ 如果胎兒是臀們或橫位,每天要採取膝胸臥位,每次15-20分鐘,早晚各1次。

※ 胎位糾正過來後還需堅持做自我檢查,以防再發生胎位不正。

四、自我體重監測

整個孕期體重大約增加10-15千克。孕婦居家每週測1次。在妊娠28週後,一般每週增重500克。

如果孕婦體重連續數週不增可能有以下情況:

1、胎兒發育緩慢。

2、孕婦不良飲食習慣造成的營養不良。

3、羊膜病變

4、羊水過少(胎兒腎發育異常)。

如果孕婦體重增加過快可能為:

1、孕婦合併糖尿病。

2、妊娠水腫。

3、羊水急性增多。

醫生叮嚀:

※ 無論體重增加還是減少,都應及時看醫生,以盡早確診並採取相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