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染於蒼則蒼

2022-12-19 23:30:06 字數 2435 閱讀 4040

傳統文化:《墨子·染於蒼則蒼》

學習主題

使學生除了了解基本的知識目標,也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

課標陳述

初三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對於本課的學習,難度不是很大

學情分析

1.聆聽聖賢關於做人處事的語重心長的教誨,讓學生明白「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的道理。

學習目標

2.明確空間環境對人也很重要。

3.結合時代的需要,培養學生道德素質,完善學生性格。

通過學生集體朗讀,小組的討論和教師檢查達成教學目標

評價設計

教具學具

一、入境生趣

多**學生講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故事,說一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引入課文。

學習活動

設計二、朗讀選文,自學生疑

子墨子見染絲者而嘆曰:「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①變。五入必已則為五色矣。故染不可以不慎②也。非獨染絲然也,國亦有染。

加點字:①亦:也。②慎:慎重,謹慎。

翻譯:墨子先生見到染絲時感嘆道:「在青色中染就是青色,在黃色中染就是黃色。

所放入的顏色變了,它的顏色也就變了。將絲絛放入五種顏色(的染缸中),最後就是五種顏色了。所以染絲不能不慎重啊。

不僅僅是染絲有這種情況,國家也有如染絲一樣。

三、理解文意,學習釋疑

我們不能盲目跟隨別人,凡事都應該經過慎重考慮。不可人云亦云,親近品德修養不高的人,這樣只會玷汙了自身的心性。

染絲的意思:將絲染色。喻受人薰陶感化。

四、師生交流,點難撥疑

如何理解「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

墨子的意思不僅僅染絲如此,做人治國也是同樣的道理。這和「與善人交,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交,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有異曲同工之妙。在舊日的蒙癢中,則是告誡孩子環境對人的影響的,要孩子們保持素白的心裡,學善,則日趨高明,學惡,則日趨下流。

類似的還有「孟母三遷」的故事,這種教育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們在社會這個大染缸裡面,不要由純潔而變成形形色色,從而希望孩子們要抱持一顆赤子之心。反法反刑「法者,所以齊眾異,亦所以乖名分。反法也。

」議曰:《道德經》雲: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賈誼雲:法之所用易見,而禮之所為至難知也。又雲:

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詐起,少匕乖分也。「刑者,所以威不服,亦所以生次暴。反刑也。

」解釋這是**治的道理,每個人處處規矩,每人都有他的守則或範圍,這本來很好,可是毛病也出在這裡,正如《道德經》上說的:乙個社會法令越多,犯法的人越多,法令規定越繁,空隙漏洞毛病愈大,歷史上秦始皇的法令那麼嚴

密,還是有人起來革命。漢高祖一打進咸陽,把秦始皇的法令全部廢了,約法三章,只有三項法令: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很簡單的三條,老百姓就服了他,所以賈誼也說,法令越嚴密,犯法的人也越多起來,有的人要做壞事之前,先去找法令的漏洞做根據,做出來的壞事就變成合法的,法律不能制裁他。法規定了,有時反而容易作假,真正會犯法的人,都是懂法的,法令對這種人毫無辦法,這就是乖分。而刑與法不同,刑是殺人,或拘留人,或處罰人,給人精神上、肉體上一種痛苦的處罰。

這是以刑樹威,進而遏阻那些不守法的人。但是執行的人,會濫用刑法來欺負別人,有時好人也會受到刑法懲罰的痛苦,這便是刑的反作用。至於反法反刑其實就是墨子的「非攻」思想,「非攻」反映了墨家學派反對發動不義之戰的和平願望,那反法反刑就是同時表現了墨子「非攻」和「兼愛」的思想咯。

五、共同研討,反思學習

環境能改變人的性格,你對自己環境滿意嗎?

學生自由討論。適應環境:我們不能讓社會去適應我們,而是我們去適應社會啊,如果你想要做出成績,如果你想要在社會上有一席之地,那麼學會去適應,我想你應該聽說過適者生存這句話吧,你不可能靠你的個性活一輩子的,李白夠有個性的但是仕途卻是很不如意啊,如果你想要像他一樣,那麼你可以繼續保持你的個性,但是,如果你想要作出不一樣的成績,就要學會去適應整個的大環境,這是大勢所趨啦,有的時候個性強真的不是一件好事情啦,希望同學們好好考慮哦!

保有自己的個性:這是考入北中學生給我的信,今天聽到有同學說我是個內向的人,我無語。記得在四中的時候,了解我的人都說我是個沒有煩惱,永遠都長不大的孩子。

不管是誰,只要看到我那天真無暇的笑就能把一切煩惱拋在腦後。以前我在四中是個活躍分子,班上的活動我一般都會參加,特別是英語情景表演,我的表演次次都能贏得同學們的掌聲和英語老師讚許的目光。記得去年我還被憑為了「最佳女主角」,獎品是英語老師從西安帶來的剪紙。

因為這個,我興奮了好幾天。現在可好,居然有人說我內向。仔細想想,這句話說的

也沒錯,我在這邊好象從來沒有真正的放開過。下課的時候不喜歡找同學聊天,總是乙個人呆在自己的位子上做自己的事情。我真的沒有辦法和他們打打鬧鬧,不知道這是為什麼。

可能是我比以前成熟了一些吧,可是每次回到四中,我又會變得和以前一樣,活蹦亂跳,一刻也停不下來。所以我只能說,是這邊的環境改變了我的性格,這裡是乙個令我感到陌生的地方。

讀了這封信你有何感想?你能幫助這位同學出出主意嗎?

想一想「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這個觀點和孔子的「益者三友」的觀點有哪些相同之處?

作業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