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扁蛾檢疫技術操作辦法

2022-12-18 06:33:01 字數 1753 閱讀 1975

字型:大中小2009-9-1**:省林檢局閱讀:

208次[關閉]

1主題內容及應檢範圍

1.1本辦法規定了蔗扁蛾opogonasacchari(bojer)的檢疫檢驗及檢疫處理操作辦法。

1.2本辦法適用於林業植物檢疫機構對園林植物、木本花卉植物以及一些經濟植物(北方地區主要是溫室植物)活體的檢疫檢驗和檢疫處理。2產地檢疫

2.1種苗繁育基地的建立

2.1.1培育種植的寄主植物,應選擇無虫的繁殖材料。2.1.2發現有蟲的苗木、幼樹應及時剔除集中銷毀。2.2踏查

2.2.1在以溫室為主的種苗繁育基地要逐個進行線路(目測)踏查。

2.2.2調查葉片是否萎蔫褪綠,寄主的莖幹、根莖結合部和根部組織是否變軟疏鬆,莖皮部是否可見直徑1.

5–2mm的蛀孔,是否有蟲糞及蛀屑堆積於莖皮內,皮層是否形成不規則蛀道或連成一片。

2.2.3剖開寄主樹皮,檢查是否有棕色或深棕色顆粒狀蟲糞及蛀屑的混合物。

2.2.4確認有疫情需進一步掌握危害情況的,應設標準地(或樣方)做詳細調查。

2.3標準地(或樣方)調查2.3.

1種苗繁育基地樣方設定與調查

2.3.1.1樣方的累積面積應不少於調查總面積的0.1%–5%。

2.3.1.2每塊樣方面積為5–10m2,樣方內的苗木、幼樹應逐株進行調查。2.3.2四旁樹調查

2.3.2.1累積調查株數應不少於調查總株數的2%–5%,少於20株的應全部進行檢查。

2.3.2.2按隨機抽樣方法抽取樣樹。2.4發生程度分級標準

輕被害株率5%以下;中被害株率6%–10%;重被害株率11%以上。3調運檢疫3.1抽樣比例

3.1.1苗木按一批貨物總件數(株)的5%抽取,少於20株的應全部進行檢查。

3.1.2苗木上有危害症狀的應逐株進行檢查。

3.2抽樣方法採取分層方式設點抽樣檢查。3.

3現場檢驗

3.3.1檢查苗木莖幹、根莖結合部和根部組織是否變軟疏鬆,莖皮部是否有蛀孔,莖皮內是否有蟲糞及蛀屑,皮層是否形成不規則蛀道或連成一片。剖開危害部位是否有幼蟲、蛹。

3.3.2檢查運載工具內是否有幼蟲、蛹。4檢疫檢驗

4.1根據以下特徵,鑑定是否屬扁蛾屬:成蟲頭頂者向後而額部向前彎覆,二者之間由一橫條豎毛隔開,額區平扁斜向後伸,與頭頂成銳角;觸角纖毛狀,柄節粗長而略彎;下鄂須細長而捲折,分5節;蟲體扁平、翅平覆體背,足基節扁寬緊貼體下。

4.2根據以下特徵,鑑定是否屬蔗扁蛾opogonasacchari(bojer):成蟲頭頂的鱗片寬大而倒伏層疊,頭頂具毛隆,叢生豎立的感覺毛,在複眼間形成一窄帶,其後邊的鱗片在頭頂向後平覆。

在下唇的後邊,具後下唇。前翅深棕色,中室端部和後緣各有一黑色斑點。前翅後緣有毛束,停息時毛束豎起如雞尾狀,雌蟲前翅基部有一黑色細線,可達翅中部。

後翅黃褐色,後緣有長毛。後足長,超出翅端部,後足脛節具長毛,上有兩對距。腹部腹面有兩排灰色點列(附錄)。

5除害處理

5.1加強對花卉植物的調運檢疫和複檢工作,發現疫情及時集中處理。對重症株採取銷毀處理,健株用18%蟲蟎克3000倍液噴灑、灌根處理,並進行定期監測。

5.2對染疫植株,在15–20℃下,用溴甲烷50g/m3;處理2h,在近自然條件下,能徹底殺死蔗扁蛾幼蟲和卵,或用2–10g/m3磷化鋁片劑燻蒸24h,幼蟲和蛹死亡率近100%,但應注意防止藥害。

5.3對染疫植株,可用44℃熱水處理30min,全部殺死其幼蟲而不損傷植物本身。5.4使用溴甲烷真空燻蒸法,將巴西木等染疫植株放入zxx–65真空迴圈燻蒸設

備中,在5–10kpa的燻蒸壓力,20℃以上,24g/m3的條件下燻蒸1h,即可達到100%殺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