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村會隱庵與大明遺臣劉文炤 劉松

2022-12-10 04:54:04 字數 2450 閱讀 6969

(劉松/文)

會隱庵座落在隔村前巷南的一處山坳中,如今早已是人去庵空,一片斷壁殘垣了。但是就是在這片荒涼的遺址上,曾經隱藏著一段悲壯山河而又可歌可泣的歷史事件。

話還要從明崇禎十七年(公元2023年)說起。據《明史》記載:崇禎十七年正月,闖王李自成進犯京師,在大明王朝大廈將傾之時,崇禎皇帝急招新樂侯劉文炳回京。

為什麼崇禎皇帝在危難之際想到了新樂侯劉文炳?俗話說:打虎還得親兄弟,上陣須教父子兵。

崇禎皇帝朱由檢雖說與新樂侯劉文炳不是親兄弟,但是確是親表兄弟。崇禎皇帝朱由檢的生母孝純皇太后淑女劉氏是新樂侯劉文炳的親姑姑,劉皇太后的娘家祖籍是海州隔村人。後來因劉家九世祖劉宗保衛明成祖永樂皇帝朱棣有功,被封為河陽千戶,隨居家從海州遷往河北宛平,所以後世又稱為宛平人,到十一世祖劉應元,娶妻徐氏,生有一女國色天香,被選入宮封為孝純皇太后,生崇禎皇帝朱由檢。

在大明王朝危如累卵之際,崇禎皇帝做最後掙扎,他安排最信任的皇親國戚守衛京師。崇禎十七年三月初一日,在李自成的猛烈進攻下,京城再次告急。崇禎皇帝急忙命令在朝文武百官中的皇親國戚勛戚分別把守京城各城門。

孝純皇太后的弟弟、新樂侯劉文炳的叔叔劉繼祖守皇城東安門,劉文炳的弟弟劉文燿守永定門,當朝駙馬鞏永固守崇文門。新樂侯劉文炳因為叔叔、弟弟皆去守城,所以留守家中。三月十六日,農民起義軍進攻西直門,戰鬥異常激烈,形勢危急,隨時都有破城的危險。

劉文炳的好友黃尼麓跌跌撞撞跑到劉文炳的家中對他說:「京城即將淪陷,你做何打算啊?」劉文炳的母親杜氏聽到後,立即命令丫環將絲帶懸掛在樓上,作七八繩套,又命家僮在樓下堆積柴草,隨即讓老僕人鄭平把兩個女兒接回家中,並對她們說:

「今國之將亡,我們母女只能同死於此。」她又惦念劉文炤的祖母瀛國太夫人年齡已經高,不忍心讓老太夫人**,因此與劉文炳商量,將老太夫人藏在好友大學士申湛然家裡。

三月十八日夜,李自成率農民軍攻克北京。十九日晨,劉文炤一家正在吃早飯,突然有人來報說京城已城破,家人驚慌失措連飯碗都掉在了地上。於是,杜氏夫人率領全家女眷匆忙登樓自縊。

當時,劉文炤才15歲,尚未**,也緊跟在母親杜氏的身後。他看到母親杜夫人剛將繩環套入脖子,因驚恐萬分而手足失措,而導致繩套脫落,整個人重重地摔在地上,直跌得滿面鮮血淋漓。如此這般,前後共上吊六次才自縊而亡。

劉文炤的大姐死得更慘,她上吊不成摔落在地後,起身推開樓上窗戶縱身跳了下去,結果牙齒也摔掉了,臂膀也骨折了,卻並沒有摔死。她復甦後,看見家裡老僕鄭平在她身邊,就命鄭平將她重新架到樓上去死,並對鄭平說:「我和母親、嫂嫂有言相約,死後魂魄永相守,我死後你要立即焚樓,千萬不要讓賊兵看見我母女屍首」。

鄭平無奈,只得將她重新扶到樓上,又幫助她將繩套套入脖頸,眼睜睜看著她氣絕身亡。然後鄭平下樓按照吩咐點燃了柴草,頓時整個劉府被熊熊烈火所吞沒。這時,兵敗的劉文炳和叔父劉繼祖以及弟弟劉文耀先後回府,怎奈整個府第都在烈火之中,他們無法進入,只得相繼投井而死,此時劉家一共44口人,已經有42人為大明王朝殉葬而死。

只剩下15歲的劉文炤和80多歲高齡祖母瀛國太夫人。當時,15歲的劉文炤也想隨母親一起自殺,忽然想起母親和大哥劉文炳生前曾有商議,祖母瀛國太夫人年事已高,不可與他們一起慘死,已將祖母藏匿在好友大學士申湛然家裡。他又一想:

「我如果死了,劉家真的是絕後了,而風燭殘年的祖母誰來奉養盡孝啊?」。於是,劉文炤急忙跑到大學士申湛然家裡去見祖母,然後祖孫二人喬裝出城而逃。

劉文炤和祖母二人經歷了千辛萬苦,一路南逃到海州隔村故里,先是藏在南山的山洞中,也就是現在的「偕隱洞」。過了一年多,風聲不太緊了,劉文炤才在偕隱洞旁修建了會隱庵,用來居住。六年後,祖母瀛國太夫人安然離世。

**23年,許紹蘧在《連雲一瞥》中,對劉文炤的事只作了簡短的幾句評述:「劉文炤義不事清,於明亡後,逃歸海州,築室雲台山」。清代詩人張百川在《雲台山導遊詩抄》中高度評價劉文炤:

「幾年偕隱在山林,古洞深深不易尋,寄詩燕京諸兒女,忠魂亙古萬方欽」!

據《江南通志》、《鹽城市志》和宋曹《明新樂侯劉公雪舫墓誌》記載(雪舫,劉文炤字雪舫):後來,劉文炤又離開隔村流落到江淮,曾經寄住過鹽城、寶應、高郵等地,靠種菜為生。常與當地的明朝遺老詩歌唱和往來,他曾有《清河夜泊》等多首詩歌流傳於世。

他的詩風滄桑悲涼,國破家亡之恨,親友雕殘之哀,躍然紙上,讀之令人悽愴滿懷。但是他終身不仕二主,至死不變的大明遺臣的氣節,無不令人敬佩。現錄他的《清河夜泊》七律一首,以示讀者。

《清河夜泊》

劉文炤孤舟離緒又清明,一掛蒲帆千里程。

去住向誰商出處,飄零到我負平生。

雲連海氣天無色,風鼓河流夜有聲。

襥被春寒眠不穩,淒然雙淚落三更。

清康熙二十一年,劉文炤受另乙個明朝遺臣——鹽城人宋曹之邀移家鹽城,他和宋曹一起隱居在鹽城南郊的湯村,並把自己的獨生女嫁給宋曹第四子宋桓貽為妻,宋桓貽不幸英年早逝,留下一各遺腹子,宋曹讓這個孫子隨其外公劉文炤姓劉,以延續劉家香火。劉文炤為其取名為「劉存」。現在鹽城湯村所傳說的皇姑墳,就是劉文炤的女兒劉氏之墓。

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2023年,58歲的劉文炤病故於高郵。他的親家宋曹也將他葬在鹽城南郊的湯村。宋曹親自撰寫《明新樂侯劉公雪舫墓誌》,詳實記載了劉文炤的一生。

後來,宋曹接受總督于成龍的邀請參與了《江南通志》纂修,於康熙40年(公元2023年)病逝,享年8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