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崇拜」會終結嗎

2022-12-08 11:57:03 字數 3413 閱讀 3427

洋奶粉問題越來越多:嬰幼兒奶粉投訴,六成是外資品牌

洋奶粉的問題越來越多。去年廣東口岸需進行退貨或銷毀的不合格進口乳品20批,佔全部進口乳製品批次的0.5%。

2023年1~5月需進行退貨或銷毀的不合格進口乳品21批,其中3批美國牛奶中檢出我國不允許使用於牛奶的著色劑檸檬黃。

2023年11月,在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抽檢中,有超過23噸的洋奶粉因查出各種問題被禁止入境。其中,邁高乳業(青島)****從澳大利亞進口的19.8噸金裝嬰兒配方奶粉,泛酸不符合國內標準。

泛酸未達標準可致兒童出現煩躁不安、消化不良等。

據全國消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2023年嬰幼兒奶粉投訴744件,與2023年同期相比,投訴量翻了一番。嬰幼兒奶粉投訴中,超過86%的投訴與質量安全問題有關,其中6成是外資品牌。

洋奶粉每次漲幅一成左右

2023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後,國內消費者對於洋奶粉更加青睞,洋奶粉則進入肆無忌憚的「漲價期」,洋奶粉每次提價幅度都在10%左右,頻率則從一年一漲到「半年一漲」。

百元洋奶粉毛利潤15%~20%;200元以上洋奶粉毛利潤60%

之前曾有業內人士分析洋奶粉價高的原因:一罐洋奶粉進入中國,除了需要繳納10%的關稅、10%的質檢等海關費用、17%的增值稅外,還有10%的總**費用,10%~20%的渠道費用,20%~30%的經營成本費用。

「對比歐洲、大洋洲、甚至亞洲很多國家,洋奶粉之所以進入中國就**畸高,不能一味怪在關稅頭上。」廣東省奶業協會副會長王丁棉之前接受採訪時談到:2023年三聚氰胺事件後,消費者對國產奶粉信心大受打擊,洋奶粉開始輪番漲價,在中國這個盲目相信進口奶粉的市場上追求利潤最大化。

他認為,無論是配方公升級,還是成本**,都是經久不衰的調價「託詞」。「就拿配方公升級來說,dha等輔料增加一點,這些成本變化是企業可以自身消化不少的。」

嬰幼兒奶粉**年年漲,其毛利潤到底是多少?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一罐嬰幼兒奶粉,低端產品的**為80至100多元,毛利潤為15%至20%,而中高階產品一般在200元以上,毛利潤最高可以超過60%。

乳業專家王丁棉認為:外資奶粉和進口配方奶粉成本相差無幾,每罐900克奶粉到岸價在85元左右,已包含出口國關稅等,上岸後加上各種成本或達到100~110元/罐。他表示,95%的國家配方奶粉市場**都在每罐125元/900克。

洋奶粉降價幅度:打折還玩「假摔」

7月初,在***啟動嬰幼兒奶粉反壟斷之後,惠氏、明治、多美滋、美贊臣、合生元等洋品牌奶粉紛紛宣布下調**。

惠氏表示奶粉降幅為11%。美素佳兒所在公司表示,將從7月8日起把中國市場全線產品的售價下調5%。多美滋表示,降價幅度為5%~20%。雅培表示對主力產品系列降價4%~12%。

這些洋奶粉宣布降價後的實際情況如何呢?

廣州市內某超市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有部分品牌並沒有在零售終端降價。」對於哪個品牌沒有調價,對方表示目前無法回應。

7月9日,惠氏金裝系列奶粉率先被**曝出在零售終端首家降價,但時隔僅10多天,記者前往家樂福、華潤萬家等超市,卻發現惠氏金裝系列新配方產品佔據了超市主推位置。超市銷售人員表示新配方產品售價和舊配方產品降價前的售價「是一樣的」,多名消費者質疑惠氏降價是「假摔」。

近日,某超市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在該超市零售終端,雅培的平均降價幅度僅7%左右,多美滋僅6.7%。

記者隨機採訪了多位選購奶粉的消費者,大多數人表示沒有感到洋品牌奶粉降價。

小品牌洋奶粉或退出中國市場

「目前國內市場上的進口奶粉品牌多達上百家。其中大部分是由中國商家變相生產。」王丁棉表示,消費者不要盲目迷信洋奶粉,其同樣可能出現質量問題。

王丁棉表示,在監管洋奶粉**是否壟斷的同時,還應加強對其質量的監管,避免不少品牌打著洋奶粉旗號,「掛羊頭賣狗肉」。

一位乳品行業觀察人士告訴記者:「實際上,洋奶粉還不僅僅只是價高質量存疑的問題,還涉嫌資訊欺瞞。」

他表示,洋奶粉分為原裝進口和進口分裝,前者是完全在原產地包裝完成,後者則是在國內完成成分新增和產品包裝。但實際上,目前市面上不少標註「進口奶源」的洋奶粉都沒有明確其進口原料的含量和配比,也沒有標明具體奶源地,涉嫌侵犯消費者知情權,也使得監管部門對其是否採用進口原料等具體情況的監管難度增大。

德國某奶企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中國目前已經有了史上最嚴的進口奶粉檢驗監督管理法,在這麼嚴格的制度下面,估計不少小品牌的進口奶粉或是其經銷商、**商會因為負擔不起過關時的較高檢測費用、時間等成本,從而自然淘汰,退出中國市場。」他認為,市場格局將迎來新的洗牌。

「對於嬰幼兒配方奶粉來說,最主要還是產品質量。」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洋奶粉接下來在中國的日子會沒那麼好過了,將面臨競爭激烈、監管變嚴等情況,但這不意味著消費者會短時間內轉投國產奶粉懷抱。「無論中外奶企,關鍵還在於嚴把質量關,培養穩固的品牌消費人群。

」國家「重拳」整肅洋奶粉**質量

查**壟斷、抓質量安全……近年來,我國連出重拳,不斷加強對洋奶粉的**調查,也進一步加強了對進口乳製品質量的監管。

2023年10月,正式實施的《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對乳製品進出口環節的質量安全監管規範進行了規定,要求進口的乳品應當按照乳品質量安全國家標準檢驗。

今年5月1日,國家質檢部門對向中國出口乳品的國家或地區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和食品安全狀況進行評估,只有合格並符合中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乳品方可入境。同時,進口乳品商要向公眾公布乳品種類、產地、品牌等資訊,記錄進口乳品的入境檢驗檢疫證明編號、名稱、生產日期或批號、保質期等。

今年6月16日,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等九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的意見》,對進口嬰幼兒乳粉的監察力度進一步加大,尤其在進口環節,對標籤標識、包裝和進口單證等方面會加大檢測力度。明確規定進口嬰幼兒乳粉的中文標籤不得在境內加貼,必須在入境前就直接印製在最小銷售包裝上。一旦發現標籤不符合要求,將直接導致其嬰幼兒配方食品退貨或者銷毀。

洋奶粉問題一籮筐

2023年,美國亨氏奶粉疑與嬰兒死亡有關在以色列被召回;比利時、荷蘭、法國、德國等西歐四國奶粉、牛奶、黃油、冰淇淋等乳製品內被檢測出與ddt殺蟲劑相當的致癌物質「二噁英」,爆發有史以來最大的食品安全問題。

2023年,美國美贊臣奶粉因阪崎氏腸桿菌奶粉超標被判為不合格產品進行銷毀,並對消費者進行賠償。

2023年,美國雀巢「金牌成長3+奶粉」多批次被查出含碘超標,被迫進行大規模產品召回。

2023年,共計10萬公斤同一美國品牌的3批奶粉被連續檢出亞硝酸鹽含量超標而被北京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退運;美國美贊臣gentlease牌嬰幼兒人工配方奶粉被檢查出含有金屬顆粒,被緊急召回。

2023年,日本明治fu高蛋白較大嬰兒配方奶粉,鋅含量不符合標準被判為不合格商品,被要求立即下櫃。

2023年,澳優奶粉中,被檢出對嬰幼兒危害極大的阪崎腸桿菌;美贊臣、雀巢、雅培均被驗出三聚氰胺。

2023年,味全幼兒成長配方奶粉和味全較大嬰兒配方奶粉,被檢驗出含有致病菌阪崎腸桿菌;法國達能旗下的多美滋奶粉被疑遭三聚氰胺汙染。

2023年,惠氏奶粉最新事件,嬰兒喝惠氏奶粉後腹瀉不止,「毒翻」母嬰。

2023年,1歲女嬰吃合生元嚴重腹瀉;南韓每日乳業的牛奶中被檢測出含有****;洋奶粉澳優被**是國內品牌;雅培、美素、多美滋奶粉現活蟲。

2023年,雅培、美贊臣「異物門」事件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