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用以堵為主的防水原則

2022-11-25 20:03:06 字數 1249 閱讀 7398

採用以堵為主的防水原則,防止地下水在隧道中滲漏和漏失,高等級公路隧道不允許出現滲漏水,經研究,提出了採取以堵為主的防水原則,要求採用新技術,把地下水堵住。主要技術措施是在隧道防水地段因地制宜地採用全斷面預注漿、裂隙注漿、噴射混凝土等,盡快將滲水通道堵住。如地質預探含水量較大,可能有湧水出現時,宜採用全斷面預注漿的方法,將水流封堵在開挖面之外,即在隧道周邊打孔,以高壓的水泥漿液(或水泥一水玻璃漿液)注入岩石裂隙,使隧道沿周邊形成乙個密封環;若含水量不大,開挖後在出水點進行區域性裂隙注漿予以封閉;滲漏水不多時,初期支護的噴射混凝土即可防止殘餘水浸濕。

另外,二次襯砌還採取了結構防水措施,即在初期支護與二次襯砌之間敷設一層無紡布及全封閉的橡膠防水板(或塑料防水板),接縫處設定止水帶。採用多層次防水措施能夠防止公路隧道中地下水滲漏。

具體施工時,可根據岩溶水對隧道的不同影響及具體施工條件,採取不同的防治措施。隧道內對岩溶水的處理,應視隧道所在的地質條件,岩溶發育分帶水的性質和流量大小,採取大疏,小堵,疏堵結合,以疏為主和地表地下綜合治理的方法分別處理。大概具體處理可分兩種情況:

(1)隧道施工並未切斷地下水的主天然通道:對於這種情況,如果採用排的方法可使地下水流失,影響周圍環境,因此,可採用全堵的方法。對於大股流的岩溶水可採用全面注漿封堵法,注漿加固範圍應為隧道開挖輪廓以外l~2倍洞徑,注漿段長應取30m左右,注漿孔徑l應為90~108mm,注漿終止壓力應為水壓力的2~3倍,漿液擴散半徑為0.

5~2.0m。如隧道周邊存在大面積溼漬或滲漏水現象,則應採取徑向注漿進行封堵。

注漿加固範圍一般為隧道開挖輪廓線外(0.5~1.0)d,d為隧道直徑。

如岩層的溶隙、軟弱夾層的區域性有股狀湧水現象,出水比較清澈,受大氣降雨影響不大,其處理方法有直接封堵法和間接封堵法。對於湧水壓力p≤0.5mpa的股狀出水點,如來水方向可以確定,可採用直接封堵法進行處理。

沿著出水部位和出水方向直接鑽孔,孔間距應控制在0.5~1.0m,鑽孔深度應為開挖輪廓線外(0.

5~1.0)d,~n;fl內的出水部位距離孔口較遠,可安設和鑽孔長度一樣的注漿花管;如孔內的出水部位距離孔口較近,可安設2.0m左右的孔口管。

對於湧水壓力0.5mpa(2)當隧道施工切斷天然主通道:對於這種情況,如果採用堵的方法,會對施工和運營安全不利,增加施工成本,而且影響周圍環境。

因此必須採取引水的方法。如當暗河和溶洞有水流時,就應宜排不宜堵。在查明水源流向及其與隧道位置的關係後,用暗管、涵洞、小橋等設施,渲洩水流或開鑿洩水洞,將水排出洞外。

當水流的位置在隧道上部或高於隧道時,應在適當距離外,開鑿引水斜洞(或引水槽)將水位降低到隧道底部位置以下,再行引排。

軟體除錯主要採用以下三種方法

強行排錯法 作為傳統的除錯方法,其過程可概括為設定斷點 程式暫停 觀察程式狀態 繼續執行程式。回溯法 該方法適合於小規模程式的排錯 即一旦發現了錯誤,先分析錯誤徵兆,確定最先發現 症狀 的位置。原因排除法 原因排除法是通過演繹和歸納,以及二分法來實現 耦合可以分為下列幾種,它們之間的耦合度由高到低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