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的節儉

2022-11-20 13:45:04 字數 1620 閱讀 1091

我母親所住小區環境幽雅,吸引了不少外國洋打工,最近來了位德國小帥哥作母親的鄰居。

聽說這位德國人家境很好,父親在德國有一間業績不錯的公司,他自己的月薪也有數萬,但很多地方相當地節儉,我把我所知道的一一列出:

一,對這位德國人來說紙張是可以反覆寫的,他總是用鉛筆寫完一遍還會擦掉寫第二遍,甚至用藍黑原子筆覆蓋著寫。基本每張紙的使用率高達300%!

二,對這位德國人來說一次性杯子與筷子是不會一次性使用的!他總是很忌諱一次性東西,在中國人家中做完客會將自己使用的一次性杯子帶回家沖洗後繼續用,筷子也是。

三,對這位德國人來說用車是一種奢侈,幾乎沒見他一人開他那輛甲克蟲,他總是喜歡騎自行車,開車的話總是喜歡載幾位鄰居。

四,去這位德國人家做客,菜是不會多的,他寧可客人吃不飽也不希望有剩菜。桌上留的麵包是專門用來刮乾淨盤子裡的黃油用的。

五,這點不知該不該提倡,做得過火了。這位德國人不太嚼口香糖,但你千萬別給他,他會很禮貌謝過後地嚼半天。。。然後。。。

然後你不會見到他吐出來!他為了不發生汙染而把口香糖吞掉的!!!

這位德國鄰居對我們的奇怪大不以為然。他表示在德國大多數人都會這樣做。並不是單純的節約。是為了給後代留下更多資源,讓後代生活在乙個無汙染,空氣清新的環境裡。

我不禁想到我們中國,如此地浪費資源:乙個個小煤礦屢禁不止地被開採著,許多壞了的水管噴自來水往往一噴就是乙個月之久,購買大排量的汽車幾乎成為富人必做之事,助動車這種在發達國家因為排汙過高而被禁止的工具到處可見,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杯子等各類一次***被廣泛使用和一次性拋棄。我們哪天才能象德國人那樣好好想想,我們是否能為後代留點兒什麼?

**當初有一句話是說對了"浪費是一種犯罪!"希望大家以節儉為榮,浪費為恥

德國已是發達國家,和我們比,無疑已是富起來了。可是,看德國人的節儉風氣,卻怎麼也不像個富起來的樣。在德國,家庭有汽車,就跟我們有自行車一樣平常。

但是,德國人卻有股風氣很盛行:搭車。比如,有甲乙兩個人,都要從漢堡去漢諾瓦,不管相識不相識,甲開車去的話,乙想搭甲的便車,甲會很歡迎,條件只有乙個:

平攤汽油費。節儉吧!窮時候,我們有一句話,叫「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現在,這句話早被人們忘掉了,年輕人可能壓根兒就沒聽說過。

如果有誰不合時宜,還提什麼縫呀補呀,一定是窮酸,被人笑話。可是,在今天的德國,縫補卻還是平常事。乙個叫雷特娜的女人證實,她「在乙個專賣店裡給人補長統襪,每個星期要補六十雙」(《參考訊息》2003.

3.16)。商人阿內特說:

「貴一點的長統襪都到了15歐元,因此我不會因為抽了絲而扔掉它們。」(同前)在德國,修補的,還不僅僅是長統襪,其它能修補的,也盡量修補,連打碎的瓷器,能粘的,也要粘補好。德國人的節儉意識,最典型的,是表現在他們的飲食行為中,這跟我們大吃大喝中的驚人浪費,恰恰形成鮮明對照。

有人去德國,「在食堂吃飯時,獲得乙個最大的驚異是,不管男男**,飯盤、飯碗裡的飯菜,全都吃得乾乾淨淨,顆粒不剩」。更有意思的是,一次,此人接受了一位德國朋友的盛情宴請。德國朋友還帶著他特意跑了很遠的路,挑選了一家餐館,結果卻是「每人只點一道菜,加一碗半飯」。

此人「吃的是肉片炒柿子椒,吃完它顯然不在話下,但根據我們中國人的習俗觀念,在客人面前把菜吃光似乎不太體面」,便故意剩下一點,「僅僅是三片柿子椒在餐盤裡」。德國人聞聽,便二話不說,「把剩下的那三片柿子椒全吃了下去。」因為,他以為此人真吃不下了,既如此,就讓自己做最後的打掃吧(《閒說外國人》葉廷芳等著)。

德國人,加班

篇一 不加班的德國人 德國人討厭加班 德國與日本擁有許多共同點,例如雙方均向全世界出口商品,擁有優秀的工程技術,製造與生產水平處於世界前列。此外,德國人與日本人的性格也有相似之處,他們都非常認真,嚴格遵守時間與工作的規定。這些特徵使得他們與美國或其他國家的人區別開來。除此之外,德日兩國的產業結構也極...

德國人用的德語

das w rd ich furchtbar gern.巴不得呢 du bist tief gesunken.你墮落了 mach mir keinen schatten 別擋著我光!ich muss mal verschwinden.我去下廁所 verschwinde 滾!gib alles 加油!...

德國人對中國人的偏見

卜松山教授說,漢語裡沒有r的捲舌音,但這只需要練習就可以發音。達嚴思也強調,中國人中有人會發非常標準漂亮的r捲舌音。中國人把r的音都發成l,達嚴思認為這是謠傳。漢語是門很難學的語言 卜松山教授說,漢語其實不難,至少語法簡單,沒有複雜的詞尾變化和變格。但是很多外國人學漢語的時候對四聲音調難以掌握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