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文津採用四逆散加減治療脾胃病之經驗

2022-11-11 04:54:03 字數 5522 閱讀 9448

ii傳薪。摘

要葛文津教授臨床**脾胃病擅用四逆散加減。葛師認為但凡脾胃病不論新發、久

葛文津採用

四也●『

病,不論實證為主,虛證為主,都存在體內氣機執行失常,通過調暢氣機,辨證配合他法如滋陰、活

血、健脾等,方用四逆散加減,使體內氣機公升降出入恢復常道,尤其適用於肝氣鬱滯、犯逆脾胃引起的脾胃系統疾病。

關鍵詞一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路醫院,北京一000 一

脾胃疾病

疏調肝氣

健運脾胃四逆散

中圖分類號r25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葛文津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脾胃科主任醫師、教授、研究員、

證屬肝鬱氣滯.脾胃虛弱。治法:理氣疏肝,健脾助運。處方:

柴胡log,枳實log,白芍15g,生甘草6g,生黃芪15g,茯散博士生導師,從事臨床及科研工作38載,曾師從施奠邦教授,善將中醫辨證加與西醫辨病相結合診療疾病。筆者參減囂

加第四批北京市級老中醫藥專家學術

經驗繼承工作,有幸師從葛教授。葛師厶

認為脾胃病雖病位在脾胃,但與肝臟,口

療密切相關。脾胃病患者多存在勞逸失度、飲食失常、生活無規律、社會壓力

脾較大、情志失調等情況,日久使體內氣日目

機的公升降出入失其常道,氣機紊亂.脾月

胃功能懈怠或受損.使胃不能消導五

病谷,脾不能運化精微,腸不能傳導糟

粕,而發生脾胃諸病。因此,疏調肝氣、之

健運脾胃成為**脾胃科諸多疾病的■終』

關鍵,同時辨證配合滋陰、活血等法.選方多在四逆散基礎上加減論治。服驗

藥方法上葛師主張慢性脾胃病患者多脾胃嬌弱.1劑藥煎好可分3~4次服更有利於藥物吸收。除藥物**外

葛師還很注重患者平素生活調攝:規

律進食,避免飢飽無度;早臥早起,避免熬夜;適度增強體育運動,避免過勞過逸。現將葛教授運用四逆散加減**脾胃病的經驗介紹如下。

1便秘脾胃科門診因便秘來診者不在少數,部分患者有長期

性、頑固性的特點。患者或十餘日半月未有便意,或大便乾結艱澀,或糞質雖不幹但少有便意、便下不暢。來診嚴重者甚至

會因便秘而痛不欲生,生活質量大大降低。葛師認為該病雖位於大腸,但與肝脾肺腎密切相關,**上切不可單純的瀉下以取一時之快.當以疏調肝氣為**本病的樞紐.配合消導、潤下、扶正之法,療效更為持久。葛師臨床以四逆散為主調節氣機,脾胃虛弱者配合白朮、茯苓、生黃芪健運脾胃,萊菔子、砂仁、雞內金、焦山楂、焦檳榔理氣消導助運,肉蓯蓉、瓜蔞、當歸、紫菀以資潤下。

案一.高某某,女,25歲。2013年3月13日初診。患者大便乾結難下6~7年,常3~4天一行,糞質乾結,便

下無力,伴納呆不思飲食,常暖氣,形體消瘦,神疲乏力,平素常因便秘致情志抑鬱。舌體偏瘦、色深紅、苔薄白.脈沉細無

力。患者自述6~7年前曾一度節食**,後體重明顯下降.隨即出現上述症狀。中醫診斷:便秘;西醫診斷:功能性便秘。辨

_圇 !竺璺苧堂苧!匾藥

苓15g,生白朮30g,砂仁6g(後下),雞內金12g,焦山楂12g,焦檳榔12g,萊菔子15g,肉蓯蓉15g,瓜蔞15g。7劑。每日1劑,水煎溫服,每日3服,每次100ml。

2013年3月20日二診:服藥後大便每日一行,糞質稍幹,

通暢,噯氣未再發作,食慾明顯增強,食量明顯增加,消極情緒明顯改善,精神體力轉佳,舌體偏瘦、色深紅,脈沉細。治守原方加玫瑰花10g,囑患者今後不可單純節食**,平素應保證生活

飲食規律,加強體育鍛煉,保持情緒舒暢,如此才能保證機體正常的新陳代謝,不僅可以防止便秘**,還可預防肥胖。2痞滿

葛師脾胃科門診因痞滿來診者極為常見。《傷寒論》指出「滿而不痛者,此為痞」[11。患者自覺胃脘部痞塞,滿悶,多無疼痛或疼痛不甚,部分患者可於進食後明顯,部分患者即便空腹亦不知飢餓感。

葛師認為本類患者多因少陽樞機不利,氣

鬱日久影響脾胃功能,使清氣不公升、濁氣不降,肝氣、脾濕、瘀濁、積食膠著於中焦而發,治以四逆散疏暢中焦氣機。脾胃虛

弱甚者,葛師喜歡合用黃芪、茯苓、白朮健運受制良久的脾胃,並能防止肝氣進一步損傷脾氣,同時黃芪還有公升清氣之功,因寒者葛師喜歡配以薑黃、桂枝,脹甚者喜加百合、烏藥增強理氣消脹之功,食積明顯者加砂仁、雞內金、焦三仙,此外三稜、莪朮是葛師經常用以增強胃腸動力的對藥,葛師指出此類患者氣機鬱滯,臟腑功能衰弱.津血多不能正常轉輸以滿足人體所需,故常加人丹參、麥冬以增強氣血津液同調之功,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案二.陳某某,男,51歲。2013年8月31日初診。患者食後胃脘部痞塞脹滿1年餘.間斷服用各類中成藥、西藥及中藥湯劑,效果不明顯,伴有納呆食少,多食則胃脘部

痞塞脹滿更甚,胃脘嘈雜,時有噯氣,進食後明顯,夜寐不安,大便2~3天一行,便下不爽似有便不淨感,舌暗紅、苔白稍膩,脈沉細弦。中醫診斷:痞滿;西醫診斷:功能性消化不良。辨證

屬肝鬱脾虛,氣滯濕阻。治法:疏肝健脾,調中消痞。處方:

柴胡log,枳實log,白芍15g,生甘草6g,生黃芪15g,生白朮15g,茯苓15g,三稜6g,莪朮6g,砂仁6g(後下),雞內金12g,焦三仙30g,丹參15g,麥冬15g,遠志log,酸棗仁30g。7劑。每日1劑,水煎溫服,每日3服,每次100ml。

2013年9月7日二診:服藥後胃脘部痞塞症狀去之有七八成,每日餐前腹空思食,進食量較前增加,食後胃脘部發脹

較輕微,噯氣近日未顯,偶有飯後返酸,睡眠改善,大便l天

一行,調暢,舌紅苔薄,脈細弦。以前方加烏賊骨30g、百合

15g、烏藥log,繼服7劑。

i2013年9月15日三診:現無明顯不適.予以枳朮寬中丸兩盒善後.並囑患者切忌暴飲暴食,少食生冷.避免情緒波動,適當加強體育鍛煉。3吐酸

痛。脈沉細滑,舌質暗紅,舌體偏胖,舌苔白厚膩。月經28d一行,5d乾淨,量少,色暗紅夾有血塊,經行伴腰痠腿疼,末次月經2013年10月6日。中醫診斷:胃痛,辨證屬氣滯血瘀.脾

虛溼停。治法:理氣活血,健脾除濕。處方:

柴胡log,枳實10g,白芍15g,生甘草6g,川楝子log,延胡索12g,茯苓30g,炒白朮30g,三稜6g,莪朮6g,丹參15g,

葛師門診不乏患者以胃中酸水泛逆於口中來診者,中醫名之「吐酸」,類似於西醫的反流性食管炎l2l。葛師認為本病患者無論虛實,必有肝木不舒,久鬱化火而致中焦積熱,如

當歸12g,玫瑰花10g,丹皮30g,百合15g,烏藥log。

2013年10月23日二診:服上藥1週後胃痛基本緩解.嘔吐未再發作,食慾較前轉佳,面部痤瘡大部分消失,僅剩少許暗褐色色素沉著,大便基本成型,1次,d,通暢,略感口幹欲

《內經知要》_引中有述:「嘔逆者,火炎之象。吐酸者,肝木之實」,又如《素問至真要大論》:「諸逆衝上,皆屬於火」[41。故**上葛師以四逆散疏肝木之鬱,同時強調清熱降逆,常配合

應用溫膽湯加減**。吐酸明顯者加用海螵蛸、浙貝母,伴有飲。脈沉細,舌淡紅、苔薄白。以前方加麥冬15g、石斛10g。

呃逆、暖氣者加用旋覆花,便秘者重用生白朮。此外葛師指出吐酸患者多半胃腸動力不足,慣用三稜、莪朮改善胃腸動力,增強降逆之功,擅以丹參、麥冬並調氣血津液。

案三.劉某某,女,60歲。2013年3月13日初診。患者胃中有酸水泛逆於口中半年餘.平素常服抑制胃酸

分泌的藥物,仍反**作,1週前生氣後加重至今,伴發胃脘部脹痛。查胃鏡: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萎縮性胃炎。

平素常有腰痠腿痛,情緒易激動,大便2—3次,d,不成形,舌暗紅、苔黃膩,脈弦細滑。中醫診斷:吐酸;西醫診斷:

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辨證屬肝鬱化火,氣滯濕阻。治法:

清肝瀉火,理氣除濕,制酸止痛。處方:

柴胡log,枳實log,白芍15g,生甘草6g,竹茹log,清半夏log,茯苓15g,炒白朮15g,三稜log,莪朮10g,川楝子6g,延胡索15g,烏賊骨30g,焦三仙30g,丹參15g,麥冬15g,續斷15g:,懷

牛膝10g。7劑。每日1劑,水煎溫服,每日3服,每次looml。

2013年3月20日二診:服上藥3劑後,吐酸症狀即明顯緩解,後則未發.近日胃痛未顯,情緒平穩.腰痠腿疼亦有所改

善,大便成型,2次/d。本次就診患者補述其平素夜臥偶發心悸,數分鐘後可自行緩解。處方:

前方加肉桂6g、肉蓯蓉9g。葛師囑患者餐後不可立即平臥,平素應衣著寬鬆,保持心態平和,避免著急生氣,少食油膩,忌食或盡量少食咖啡、酒精、碳酸飲料、酸辣食品、巧克力、紅薯等,起居有常,勞逸結合,適量加強鍛鍊。4

胃痛葛師認為臨床胃痛患者以氣滯、濕阻、血瘀最為常見,其他還有寒凝、食積,且諸病理因素多兼夾出現,氣滯則脹痛,血瘀則刺痛。濕濁阻滯則悶痛拒按,寒凝則冷痛喜溫,食積則伴有納呆厭食。葛師同時指出諸病理因素中以氣滯為主,故**以疏理肝氣的四逆散為主,常配合金鈴子散增強理氣止痛之功。

脾虛大便稀溏者喜加炒白朮、茯苓、芡實健脾扶正,固本除濕;胃陰不足者加麥冬、石斛;血瘀明顯者加丹參、當歸;胃痛同時伴有胃脹者加百合、烏藥;胃脘冷痛者加薑黃、

桂枝;食積明顯者加砂仁、雞內金、焦三仙;葛師**胃痛仍常加用三稜、莪朮以增強胃腸動力。

案四.伍某某,女,27歲。2013年10月16 13初診。患者胃脘部疼痛反**作近5年.於情緒波動、進食生冷油膩時發作或加重,以脹痛、刺痛為主,間斷服用疏肝理氣、溫胃止痛類中成藥,效果多不明顯。

近7個月來,每日晨起不明原因嘔吐.吐出胃內容物,甚則飲水後亦覺嘔噁.伴納呆食少,大便幹稀不調,近一周以糞質不成型為主,1~2次,d,尚通暢。視診患者面部痤瘡以口周最為明顯,色紅,自覺疼

2013年11月13日三診:患者服藥1周,停藥半個月後

來診,述胃痛、嘔吐均未再發作,納佳,二便調。末次月經2013年11月5日,4d淨,量較前增多,色紅無血塊,腰痠腿疼明顯緩解

5慢性洩瀉

葛師認為慢性腹瀉雖多因於脾腎虛寒.但**時切不可驟用收澀之品,以免「閉門留寇」。反之應該注重對氣機的

調節,氣機和調有助於脾腎功能的恢復,因此臨床上葛師或以四逆散調和氣機為主,或以健脾益腎為主配合四逆散為輔,臨床療效往往比單用健脾益腎之品顯著。健脾止瀉方葛

師擅用玉屏風散,且其中的白朮、防風合四逆散中的白芍,又寓有痛瀉要方之義,久瀉不止者加芡實、訶子、烏梅,重用茯苓、炒白朮,若大便中夾有不消化食物者加入砂仁、雞內金以健脾開胃,對久瀉者葛師常加入公升麻、葛根等配合柴胡、防風增強公升舉清陽之效。

案五.李某某,女,67歲。2012年l2月19日初診。患者大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13年,每日大便7~8次,每於進食後即欲如廁,進食生冷油膩、情緒波動時腹瀉更甚,

瀉前腹痛、腸嗚,口幹口渴,偶發心悸,納呆不欲食,形體消瘦,面色萎黃,神疲乏力,很少外出活動,脈弦細偏滑,舌胖暗紅苔白厚膩少津。中醫診斷:慢性洩瀉:西醫診斷:腹瀉型腸

易激症候群。中醫辨證屬肝鬱脾虛,氣滯陰傷。治法:疏肝健脾,行氣補陰。處方:

生黃芪30g,防風10g,炒白朮30g,柴胡10g,枳殼10g,白芍15g,生甘草6g,丹參15g,麥冬15g,山藥15g,芡實15g,訶子15g,砂仁6g(後下),雞內金log,葛根15g。常法煎服。

2012年12月27日二診:服上藥1週後大便基本成型,

次數減至每日2行,便前腹痛、腸嗚基本不顯,不覺口幹,納

食明顯增多,體力有所增加,願意主動外出活動.脈弦細.舌暗紅、苔薄白,舌面濕潤。6參考文獻

[1]周仲瑛.中醫內科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朱海燕.溫通和胃法**反流性食管炎.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

【3】李宗梓.內經知要.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周仲瑛.中醫內科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205

第一作者:項光燁(1983一),女,碩士研究生,主治醫師,研究方向:經方**內科、**疾病

收稿日期:2014—0l一23

編輯:傅如海

壓藥 !!蘭璺竺塑期_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