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山坡羊己亥雜詩

2022-10-31 00:48:03 字數 4335 閱讀 2853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院香徑獨徘徊。

一、主題:這首詞抒寫對人事變遷,聚散無定的惆悵和對春意衰殘,時光流逝的悼惜。

二、浣溪沙:詞牌名。作者:晏殊,字同叔,北宋詞人,著有《珠玉集》

三、藝術特色:自然景象與人的感受巧妙結合。

四、賞析要點:上片: 因今思昔,追憶難忘的歡聚,感嘆時光的流逝。

下片: 描寫落花、歸燕,抒發傷春懷人的感慨。(或春歸人去的悵惘。)

1、「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

追憶難忘的歡聚,對比反襯別後的哀愁,抒寫無法排遣的孤寂與今是昨非的惆悵。

2、「夕陽西下幾時回。」

該句寓情於景,形象生動的抒發詞人惜春傷時的惆悵和寂寞,嘆惜年華將逝的情思,

也暗含了但願美好希望重現的微妙情懷。

3、「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花落去」描繪春意的衰殘,使人聯想到離愁別恨,暗寓人事無常的聚散無定。

「燕歸來」暗寓春秋更迭年華消逝。)

(1)對該句的理解:花開花落是自然規律,所以人是「無可奈何」的;

燕子每年都回來尋舊巢,所以說「似曾相識」。

這兩句流露作者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委婉含蓄的抒發了傷別懷舊之情。

(2)對該句的賞析(從手法與情感):這兩句將自然現象與人的感受巧妙結合,

無可奈何花落去」是傷春,「似曾相識燕歸來」是傷別,景中寓情,賦中有比,

委婉含蓄的抒寫了傷春懷舊之情;對仗工整,音韻和諧,景物描寫不用典故,

用白描的寫法,寫景抒情,生動的表達了傷春懷舊之情。

(3)該句蘊含的情:描寫落花歸燕,抒發春歸人去的悵惘,表達對時光流逝的惋惜

和人事變遷,聚散無定的惆悵。

(4)該句蘊含的理:春秋更迭,年華消逝,人事無常,無往不復。

(5)該句廣泛的社會意義:暗寓人事無常的感慨,社會人生中無法言喻的無奈,都

可藉此感嘆一番。

4、「小院香徑獨徘徊」

(1)該句表達的情感 :寫出詞人孤寂之深,傷感之重的憂鬱情懷。

(2)「小院香徑獨徘徊」與「無可奈何花落去 」 照應。「香徑」照應「花落去」

(3)「獨」字的妙處:透露孤獨寂寞的情態,更道出孤寂之深,傷感之重的憂鬱心情。

「徘徊」反映心緒的彷徨不定。尾句所抒寫的憂鬱情懷更為含蓄慰藉,令人回味無窮。

5、這首詞通篇寫景,但字字皆情,這種情又似乎難以確指。根據你的體會,你認為詞中

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感情?

詞人由自然規律的變遷更替,透露出對美好景物及難以忘懷情事的流連,

同時也不免流露出對光陰流逝的無限惆悵。(答主題亦可)

6、這首詩是懷人之作,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似曾相識燕歸來。小院香徑獨徘徊。

7、本詞中多處運用對比的寫法,試舉例說明。

「新」和「舊」的對比,舊的亭台和新的詞對比,突出物是人非的惆悵情懷。

「去」和「來」的對比,「去」的是落花,「來」的是燕子,「來」「去」對比,增加了對時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1、文學文化常識:

元曲是繼唐詩、宋詞之後興起的一種藝術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兩部分。該篇屬

於元散曲中的小令。「山坡羊」是曲牌名 , 「 潼關懷古」是題目。

作者:張養浩,字希孟,號雲莊,濟南人,元代散曲家。

2、主題:抒發作者對王朝興衰的感慨,表達作者對勞動人民苦難命運的深切同情。

3、寫作特點:借古諷今。

4、格調:悲壯沉鬱,氣勢雄渾磅礴。

5、賞析要點:

1、整體理解:第一層寫景,寫潼關雄偉險要的地勢。為後文抒情議論做鋪墊。

第二層抒情,由關中萬間宮闕化為焦土而產生的深情地感慨。

第三層議論,指出歷代王朝或興或亡帶給百姓的都是災禍和苦難。

2、「峰巒如聚,波濤如怒」中「聚」和「怒」寫得生動形象,說說它的妙處?

【乙個「聚」字賦予群山生命和意志,從視覺方面寫出潼關被群山包圍的險

要地勢。乙個「怒」字用擬人的手法,寫出黃河的奔騰咆哮,從聽講方面

寫出了潼關處於黃河之邊的險要。(「聚」、「怒」,用擬人手法,賦予山河以人

格化的動感特徵,把「峰巒」「波濤」的雄偉氣勢寫得極其生動,寫盡了

潼關地勢的險要。)】

3、「宮闕萬間都做了土」的言外之意?

【表面上看起來只是回顧歷史,而沒有直接提到戰爭,實際上暗示歷代改朝換代的

戰爭的慘烈,對社會造成極大的破壞。】

4、作者是為「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而「傷心」嗎?為什麼?

【不是,由「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可知,主要是為在朝代更替中百姓所

受的苦難而傷心,隱含著對老百姓的同情,對封建統治者的諷刺。】

5、「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揭示出興亡背後怎樣的歷史真諦?

【指出歷代王朝或興或亡,帶給百姓的都是災禍和苦難,

揭示封建統治者與人民的對立。】

6、如何理解「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

【乙個朝代興起了必定大興土木,修建豪華宮殿,從而給百姓帶來巨大災難。

朝代滅亡,在戰爭中遭殃的也是老百姓。兩句議論,非常精闢地揭示了封建統治

者與人民的對立,表達作者對統治階級的痛恨對人民苦難命運的同情。】

7、這首小令表現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對統治階級的痛恨,對人民苦難命運的同情。】、

8、此曲寫景對詠史有什麼作用?

【 第一層寫景,寫潼關雄偉險要的地勢,為後文抒情和議論做鋪墊。 】

己亥雜詩》清·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1、主旨:這首詩寫詩人離京的感受。雖然載著「浩蕩離愁」,卻表示仍然要為國為民盡

自己最後乙份心力。

詩中表達作者心志的詩句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2、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這首小詩將政治抱負和個人志向融為一體,將抒情和議論有機結合,形象地表達了詩人複雜的情感。

詩的前兩句抒情敘事,在無限感慨中表現出豪放灑脫的氣概。一方面,離別是憂傷的,畢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雲,往事如煙;另一方面,離別是輕鬆愉快的,畢竟自己逃出了令人窒息的樊籠,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裡另有一番作為。這樣,離別的愁緒和回歸的喜悅交織在一起,既有「浩蕩離愁」,又有「吟鞭東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廣闊天涯。

這兩個畫面相反相成,互為映襯,是詩人當日心境的真實寫照。

詩的後兩句以落花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議論。

全詩共四句,寫了三種心境。詩人辭官告別寓居多年的京城、回歸故里時的複雜心情:既有離別的憂傷(卸甲歸田的惆悵),也有回歸的愉快(回歸故里的喜悅),更有樂於奉獻的積極人生態度(或:

繼續報國的堅定信心)。

②直抒作者心境或離別憂傷的乙個短語是:「 浩蕩離愁 」;最直接表現離愁深重的詞語是:「離愁」;首句用冷色調的「白日斜」來烘托離愁,與作者當時心情相吻合,也隱喻當時國勢漸頹的社會現實,更添日暮途窮之感。

「離愁」指當時作者離別朋友,憤然辭官後所產生的對朋友的依依不捨之情,以及離開官場,政治生涯終結的憂慮失落之感。

賞析:「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落花的生命並未終結,而是獲得了新生,它化作春天的泥土,為培育新一代的鮮花發揮作用。)

a.從修辭角度:作者以落花自喻(自比),表明自己雖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命運,

寄託詩人甘願犧牲自己,培植新生力量,為國家和社會竭盡餘力的情懷。

b.從抒情方法:這兩句移情於物,是新生命的讚歌,「落紅」「護花」是崇高獻身精神的象

徵,表達詩人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體現詩人積極的人生態度。

c.思想感情上:這兩句體現詩人積極的人生態度,表明自己雖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

途命運,寄託了詩人甘願犧牲自己,培植新生力量,為國家和社會竭盡餘

力的情懷。

④現在用法:現常比喻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崇高獻身精神。或用來讚美執著的奉獻精神。

⑤啟示: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即使身處逆境,也不應忘記對社會和國家的責任,要有獻

身精神。

3、從「白日斜」「落花」看,全詩是寫暮春時節黃昏時的景象。

4、詩歌以「 浩蕩」修飾「離愁」,以「白日」烘托「離愁」,以「 天涯」映襯「離愁」,

寫出了自己的斷腸之念。

5、全詩主要流露詩人兩種情感:舍與不捨,詩人想捨的是當朝的黑暗與腐朽 ,

不捨的是親朋好友和國家的前途命運 。

6、詩中寫詩人辭官之後的離愁別緒的詩句是

詩中形象地表達了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且代落花立意,傾吐心曲,表現崇高的獻身精神的句子

7、詩句理解:

a、「浩蕩離愁」,指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蕩:無限。

b、「吟鞭」指詩人馬鞭。「東指」指東方故里。「天涯」指離京都遙遠。

山坡羊潼關懷古

承德三中八年級語文學科導學案 主備人王紅燕審核人趙秀娟審批領導授課時間編號 007 如今,資訊科技的使用已成為實現現代化 資訊化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成為我們教育工作者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應用多 教學的最佳途徑。資訊科技的使用符合了中小學實現資訊化 化教學 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迫切要求。自從我使用了資訊科技...

青少年必讀書系 中學生必知的古詩詞 上山坡羊驪山懷古

張養浩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 水縈紆,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 贏,都變作土 輸,都變作土。譯文 登上驪山,四處觀望,想當年規模巨集大 華麗無比的阿房宮被攻入咸陽的項羽軍隊一下子燒光,那時秦朝宮殿的豪華景象早已消失殆盡。如今只留下蕭素的荒草和一灣曲折的水流。一朝朝更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