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工作計畫

2022-10-20 05:33:03 字數 2829 閱讀 3260

一、基本情況

一年級有學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一年級上學期的學生是在經過一年的學前教育後進入小學的,成為一名正式的小學生,當然也還處於啟蒙階段,學生在學前教育的基礎以及個人的接受能力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接觸和了解,所以在數學教學中主要要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使學生對數學學習感興趣,這就是關鍵,再就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有了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和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也就使學生邁向了數學學習成功的第一步。

二、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一年級上學期數學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製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2、教學目標

①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②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③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④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⑤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⑥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⑦初步認識鐘錶,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⑧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⑨培養學生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⑩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3、教學重點

①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及10以內各數的組成。

②知道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加法和減法的關係。

③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④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進製加法。

⑤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⑥會進行比一比,直觀認識簡單的幾何圖形,初步認識鐘錶。

4、教學難點

①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②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進製加法。

③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演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④了解分類方法,進行簡單的分類。

⑤認識鐘錶。

5、教具準備

①實物(動物、水果等)圖畫卡片、數字卡片、符號(等號、大於號、小於號)、圖形卡片;②口算練習卡片;③20以內加法和10以內減法的計算圓盤;④數的組成練習卡片;⑤計數器;⑥絨板;⑦鐘面;⑧方木塊;⑨小棒;⑩數字表。

三、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刻苦鑽研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方法,認真上課批改作業,用教師的言行來影響學生,教育學生,使學生願學、樂學。

2、充分利用遠端教育資源和網路等現代化教育資源,提高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在課堂上多用兒童化的語言,多給學生微笑和鼓勵,努力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從而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

4、抓好單元檢測,把好單元教學關。

5、加大培優輔差的力度,對後進生給予更多的關心,做到課堂上多提問,課下多關心,作業做到面批面改,使他們進一步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力爭做到數學學習起步階段不讓乙個學生掉隊。

6、注重培養學生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和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為學生學習數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課時安排

1、數一數 2課時第一周

2、比一比 3課時第二週

3、1—5的認識和加減法 10課時第三至五周

①1—5的認識

②加減法的初步認識

③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

4、認識物體和圖形 3課時第六至七周

5、分類 2課時第八周

6、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20課時第九至十四周

①6、7的認識和加減法

②8、9的認識和加減法

③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

④連加、連減、加減法混合

實踐活動:數學樂園 1課時

7、11—20各數的認識 4課時第十五周

①數11—20各數、讀數和寫數

②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8、認識鐘錶 2課時第十六周

9、20以內的進製加法 11課時第十六至十八周

①9加幾

②8、7、6加幾

③5、4、3、2加幾

課本、報刊雜誌中的成語、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學生寫作文運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運用也很難做到恰如其分。為什麼?還是沒有徹底「記死」的緣故。

要解決這個問題,方法很簡單,每天花3-5分鐘左右的時間記一條成語、一則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寫在後黑板的「積累專欄」上每日一換,可以在每天課前的3分鐘讓學生輪流講解,也可讓學生個人蒐集,每天往筆記本上抄寫,教師定期檢查等等。這樣,一年就可記300多條成語、300多則名言警句,日積月累,終究會成為一筆不小的財富。

這些成語典故「貯藏」在學生腦中,自然會出口成章,寫作時便會隨心所欲地「提取」出來,使文章增色添輝。

實踐活動:我們的校園 1課時

「教書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為熟悉的一種稱呼,從最初的門館、私塾到晚清的學堂,「教書先生」那一行當怎麼說也算是讓國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種社會職業。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並非源於教書,最初出現的「先生」一詞也並非有傳授知識那般的含義。《孟子》中的「先生何為出此言也?

」;《論語》中的「有酒食,先生饌」;《國策》中的「先生坐,何至於此?」等等,均指「先生」為父兄或有學問、有德行的長輩。其實《國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長者,有德之稱」的說法。

可見「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師」之意,倒是與當今「先生」的稱呼更接近。看來,「先生」之本源含義在於禮貌和尊稱,並非具學問者的專稱。稱「老師」為「先生」的記載,首見於《禮記?

曲禮》,有「從於先生,不越禮而與人言」,其中之「先生」意為「年長、資深之傳授知識者」,與教師、老師之意基本一致。

10、總複習 4課時第十九至二十一周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工作計畫

新編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工作計畫 2013 2014年第一學期 科任 高玉妹 眾所周知,一年級是孩子進入正規教育的轉型過渡時期,對孩子的後續教育甚至一生都會留下深刻的痕跡。因此大家都非常重視啟蒙教育,那麼班主任這個角色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一名新班主任,我願虛心學習,用我的愛心 耐心與責任心為每乙...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工作總結

濟南市小莊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總結 2016年1月 秦娜 一年級一學期工作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乙個學期也許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段,然而對於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來說,無論是行為習慣的養成還是學習方法的指導,都具有無足輕重的收穫。回首一學期的工作,有成績亦有不足,是一種說不出的滋味,酸 甜 苦 辣,雜味...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工作總結

龐寨聯辦小學尹敬芬 一學期很快就過去了,回顧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本人認真備課 上課。及時批改作業 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嚴格要求學生,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並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為了更好地做好今後的工作,總結經驗 吸取教訓,下面是本人一學期來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