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物理下冊知識點

2022-09-04 00:09:06 字數 5367 閱讀 3313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質世界》

一、宇宙和微觀世界

1、宇宙由物質組成

地球及其他一切天體都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處於不停的運動和發展中。

2、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

任何物質都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的大小通常以10-10m做單位來量度。

3、固態、液態、氣態的微觀模型

多數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時體積變小(水例外);液態變為氣態時體積會顯著增大。

固態物質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緊密,分子間有強盛的作用力。因而,固體具有一定的體積和外形。

液態物質中,分子沒有固定的位置,運動比較自由,粒子間的作用力比固體的小。因而,液體沒有確定的外形,具有流動性。

氣態物質中,分子極度散亂,間距很大,並以高速向四周八方運動,粒子間的作用力極小,輕易被壓縮,因此,氣體具有流動性。

4、原子及其結構

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有的分子由多個原子組成,有的分子只由乙個原子組成,原子的**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四周,有一定數目的電子在繞核運動。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質子和中子還有更小的精細結構。

5、奈米科學技術:1nm=10-9m

二、質量:

1、質量

物體是由物質組成的。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用m表示。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態、狀態、位置、溫度而改變,所以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

質量的單位:千克(kg),常用單位:噸(t)、克(g)、毫克(mg)。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2、質量的測量

天平是實驗室測質量的常用工具。當天平平衡後,被測物體的質量等於砝碼的質量加上遊碼所對的刻度值。

3、天平的使用

注重事項:被測物體的質量不能超過天平的稱量(天平所能稱的最大質量);向盤中加減砝碼時要用鑷子,不能用手接觸砝碼,不能把砝碼弄濕、弄髒;潮濕的物體和化學藥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盤中。

托盤天平的結構:底座、遊碼、標尺、平衡螺母、橫樑、托盤、分度盤、指標。

使用步驟:

①放置——天平應水平放置。

②調節——天平使用前要使橫樑平衡。首先把遊碼放在標尺的「0」刻度處,然後調節橫樑兩端的平衡螺母(移向高階),使橫樑平衡。

③稱量——稱量時應把被測物體放天平的左盤,把砝碼放右盤(先大後小)。遊碼能夠分辨更小的質量,在標尺上向右移動遊碼,就等於在右盤中增加乙個更小的砝碼。

三、密度:

1、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係

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一般不同,同種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與它的體積成正比。

2、密度

一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質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這反映了不同物質的不同特性,物理學中用密度表示這種特性。

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密度的公式:ρ=m/v

ρ——密度——千克每立方公尺(kg/m3)

m——質量——千克(kg)

v——體積——立方公尺(m3)

密度的常用單位g/cm3,g/cm3單位大,1g/cm3=1.0×103kg/m3。

水的密度為1.0×103kg/m3,讀作1.0×103千克每立方公尺,它表示物理意義是:1立方公尺的水的質量為1.0×103千克。

3、密度的應用

鑑別物質:ρ=m/v。

測量不易直接測量的體積:v=m/ρ。

測量不易直接測量的質量:m=ρv。

四、測量物質的密度

1、量筒的使用

液體物質的體積可以用量筒測出。

量筒(量杯)的使用方法:

①觀察量筒標度的單位。1l=1dm3 1ml=1cm3

②觀察量筒的最大測量值(量程)和分度值(最小刻度)。

③讀數時,視線與量筒中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或與量筒中凸液面的頂部相平)。

2、測量液體和固體的密度

只要測量出物質的質量和體積,通過ρ=m/v就能夠算出物質的密度。

質量可以用天平測出,液體和外形不規則的固體的體積可以用量筒或量杯來測量。

五、密度與社會生活

1、密度與溫度:溫度能改變物質的密度,一般物體都是在溫度公升高時體積膨脹(即:熱脹冷縮,水在4℃以下是熱縮冷脹),密度變小。

2、密度與物質鑑別:不同物質的密度一般不同,通過測量物質的密度可以鑑別物質。

第十二章《運動和力》

一、運動的描述

1、機械運動

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物理學裡把物體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2、參照物

在研究物體的運動時,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參照物的選擇: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應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參照物(不能選被研究的物體作參照物)。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情況時,通常選地面為參照物。

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乙個物體結論可能不同。同乙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於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二、運動的快慢

1、速度

物體運動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時間內,物體經過的路程越長,它的速度就越快;物體經過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時間越短,速度越快。

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於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計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公尺(m)

t——時間——秒(s)

v——速度——公尺/秒(m/s)

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公尺每秒,符號為m/s或m·s-1,交通運輸中常用千公尺每小時做速度的單位,符號為km/h或km·h-1,1m/s=3.6km/h。

v=s/t,變形可得:s=vt,t=s/v。

2、勻速直線運動

快慢不變,沿著直線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樸的機械運動。

運動速度變化的運動叫變速運動,變速運動的快慢用平均速度來表示,粗略研究時,也可用速度的公式來計算,平均速度=總路程/總時間。

三、長度時間及其測量

1、國際單位制

測量某個物理量時用來進行比較的標準量叫做單位。為方便交流,國際計量組織制定了一套國際統一的單位,叫國際單位制(簡稱si)。

2、長度的測量

長度的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公尺(m),其他單位有:千公尺(km)、分公尺(dm)、厘公尺(cm)、公釐(mm)、微公尺(μm)、奈米(nm)。

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測量長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重刻度標尺的零刻度線、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測量時刻度尺的刻度線要緊貼被測物體,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線應對準所測物體的一端③讀數時視線要垂直於尺面,並且對正觀測點,不能仰視或者俯視。

3、時間的測量

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符號s。時間的單位還有小時(h)、分(min)。

1h=60min 1min=60s

4、誤差

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做誤差,我們不能消滅誤差,但應盡量減小誤差。誤差的產生與測量儀器、測量方法、測量的人有關。減少誤差方法:

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

誤差與錯誤區別:誤差不是錯誤,錯誤不該發生能夠避免,誤差永遠存在不能避免。

四、力1、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使物體改變運動狀態,包括使運動的物體靜止、使靜止的物體運動、使物體速度的大小、方向發生改變;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

物理學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符號是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圖

在受力物體上沿著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段的末端畫乙個箭頭表示力的方向,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在同一圖中,力越大,線段越長。有時還在力的示意圖旁邊用數值和單位標出力的大小。

4、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

乙個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力時,也同時受到後者對它的作用力。即: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

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力不能脫離物體而存在。

五、牛頓第一定律:

1、維持運動需要力嗎?

亞里斯多德:假如要使乙個物體持續運動,就必須對它施加力的作用。假如這個力被撤銷,物體就會停止運動。

伽利略:物體的運動並不需要力來維持,運動之所以會停下來,是因為受到了摩擦阻力。

2、牛頓第一定律

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即: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運動狀態不會發生改變)。

牛頓第一定律是通過分析事實,再進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

3、慣性

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牛頓第一定律也叫慣性定律。

說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性質。慣性不是力,只有大小,沒有方向。物體慣性大小只與質量大小有關,與物體是否受力,運動快慢均無關。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

六、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概念:物體在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假如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那麼這兩個力相互平衡。

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假如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並且在同一條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

*運動和力的關係

物體不受力的作用

運動狀態不變

理想情況

物體受平衡力的作用

運動狀態不變

實際情況

物體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運動狀態改變

實際情況

第十三章《力和機械》

一、彈力彈簧測力計

1、彈力

物體受力時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原來的外形的特性叫做彈性。物體變形後不能自動恢復原來外形的特性叫做塑性。彈簧的彈性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就不能完全復原。

彈力是物體由於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

2、彈簧測力計

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測力計。

彈簧測力計原理:彈簧受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就越大。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彈簧測力計結構:彈簧、掛構、指標、刻度牌、外殼。

彈簧測力計使用:

使用前:①觀察它的量程(測量範圍),加在它上面的力不能超過它的量程。②觀察分度值,即認清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

③檢查它的指標是否指在「0」刻度,測量前應該把指標調節到指「0」的位置上。

測量時:注重防止彈簧指標卡住,沿軸線方向用力。

讀數時:視線與刻度面垂直。

二、重力

1、重力的由來

宇宙間任何兩個物體,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這就是萬有引力。

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上所有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

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重量。

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它們之間的關係是g=mg。

符號的意義及單位:

g——重力——牛頓(n)

m——質量——千克(kg)

g=9.8牛/千克(n/kg)(在要求不很精確的情況下可取g=10n/kg)

九年級物理知識點

第十章 多彩的物質世界 複習提綱 一 宇宙和微觀世界 1 宇宙由物質組成 2 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 任何物質都是由極其微小的粒子組成的,這些粒子保持了物質原來的性質 3 固態 液態 氣態的微觀模型 4 原子結構 5 奈米科學技術 二 質量 1 定義 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2 單位 國際單位制 主單...

九年級物理上下冊知識點

第十三章內能第十四章內能的利用 一 分子動理論 1 分子間有 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組成物質的分子之間存在間隙,如將一定體積的水和酒精混合,則混合後的體積比原來水和酒精的體積之和要小,就是因為水和酒精中的分子間存在間隙,混合後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進入對方中去,所以總體積要變小。2 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一...

九年級物理知識點總結

第十章多彩的物質世界 一 宇宙和微觀世界質子 原子核宇宙物質分子原子中子 核外電子 宇宙 銀河系 太陽系 地球 物質由分子組成 分子是保持物質原來性質的一種粒子 一般大小只有百億分之幾公尺 0.3 0.4nm 物質三態的性質 固體 分子排列緊密,粒子間有強大的作用力。固體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液體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