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報道之 實習那點事兒

2022-06-10 13:51:02 字數 3665 閱讀 1162

實習那點事兒

——找實習難,難於上青天

「滴滴滴滴滴——」

**裡傳來一串忙音。已經為小實習的事兒焦頭爛額了近乙個月的宦如意,悻悻地結束通話了**。這已經是她第n次得到這樣的回應。

宦如意是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10級新聞系學生,寒假準備找個實習的機會。「畢竟都已經大三了嘛,今年暑假的實習大戰中我敗下陣來,沒有找著實習單位,很多同學在今年暑假就已經實習過了,今年的寒假實習生可能會少點,所以不能錯過了。」在今年4月份,以10級為主的新聞學院學生紛紛行動開始找實習單位,掀起了一場「實習大戰」,而從6月份起,宦如意就投入到實習單位的聯絡中。

「我先後聯絡了《安徽商報》、《合肥晚報》、《安徽青年報》等多家**,有的沒有回應;有的直接說不需要實習生;一直持續到六月底的時候又以實習生已招滿為由拒絕了我。」直到7月,部分同學已經展開了實習,她依然沒有確切的著落。「看來今年寒假的實習依然很懸。

」宦如意捏著手裡的**有點無奈。

像她一樣在尋找實習過程中處處碰壁的並非個例。根據記者的問卷調查顯示,有48%的學生表示找實習很難,另外的52%認為只要有關係就能找得到。靠親戚朋友的關係就能進入**實習已成為乙個不爭的事實,這可就愁壞了沒有人情關係的學生。

同為10級新聞本科生,楊冉可能相對幸運。由於怕實習生扎堆,楊同學也著手較早,起先便找院輔導員開了合肥多家**單位的介紹信,隨後一有空餘時間便和室友挨家挨戶對**單位的行政部門「探索」。「不招短期實習生是聽到的最多的被拒理由。

」雖然最終在《江淮晨報》文藝部的學姐引薦下得以順利實習,但對此她仍表示些許疑惑,「明明是學院老師建議我們進行暑期小實習的,但**又以週期過短拒絕我們,這其中的矛盾感覺難以調和。」

「如果你拿著一封學校的推薦信或介紹信聯絡一家**,相關人員可能直接說你應該到總編辦去。而總編辦這樣高階管理層又不是乙個小小的實習生可以輕易接觸到的。除此之外,可能還要到人事部備案,管理部門走流程等,冗雜的程式化和在此過程中部門人員的『踢皮球「現象,早就將實習生打磨的差不多了。

」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聞系主任劉勇老師的陳述與楊同學的情況不謀而合,可見老師對於矛盾的出現並非毫不知情。「如今實習難找是個普遍存在的情況,如果沒有親戚朋友的人脈關係介紹,學生想通過毛遂自薦找到實習單位可能並不容易,但校方也比較無奈。現在所處的媒介環境與五年前已大有不同。

當年的大學生數量較少,且質量***,加上**也需要一些這方面的人才幫他們做些事情,而近幾年的擴招政策使新聞學學生激增,僧多粥少,實習難找是必然現象。」

根據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的資料透露,我國目前有新聞與傳播教學點800多個,在校本科生16萬人,加上碩士、博士高達25萬人。我國各類高校每年產出各層次的新聞人才約25萬,而我國**實際從業人員約20萬,高校擴招必然帶來供求矛盾。就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來說,近幾年在招生人數上也呈現不斷上公升狀態。

與楊冉一同在《江淮晨報》實習的是安徽農業大學中文系10級學生,「他們雖是中文系的,但貌似也開設了新聞學的選修課程。」在實習過程中,楊苒覺得自己雖是正統的新聞學系出身,但與中文系學生相比並無多少優勢競爭力,相對而言,中文系的學生在新聞寫作上反而更具優勢。據了解,進入**實習的非新聞學出身的學生並不在少數,僅安農大中文系在《江淮晨報》實習的就不少於10個人,另外,還有外語、法學等專業的對**感興趣的學生也會選擇進入**實習。

新疆大學新聞與傳播學教授倪敏談到他從事**工作時的資料,新聞專業的學生就業機會為60:1,他認為,中文系、法律系的學生更具競爭力。非新聞專業學生的競爭,無疑讓本就嚴峻的實習形勢更為複雜。

同樣為找實習弄得心煩氣躁的學生段麗娟就一直想不明白:「明明院裡都知道找實習困難重重,為什麼校方沒有出面尋得固定實習基地幫忙解決相關問題?難道我們院沒有實習基地?

」據新聞學院系主任劉勇老師透露,我院其實是有實習基地的,但是由於主要針對的是大四學生的畢業實習,因而大一到大三的學生並不知情,學院也沒有將其作為重點培養物件。劉老師表示,「關於暑期小實習,並不是學校規定學生必須踐行的,只是我個人的建議。我是覺得,新聞畢竟是個實踐性和應用性較強的專業。

學生僅從課本上難以對當前**生態有個系統的認知。而在大一大二期間的小實習並不是要你能在其中學多少業務上的知識,至少可以了解到**人的工作狀態啊,流程啊之類的,然後再回到學校將所學與所見相結合,這其中是個有效的消化和轉化的過程。」

針對找實習難的現狀,劉勇老師表示校方也很無奈,擴招、競爭力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他建議學生可以拓寬實習渠道,縣區級小**也是個不錯的去處。「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很多學生認為小**學不到東西,這種觀念其實是錯誤的。

學生對小實習的期望值也不要過高。另外,學生自己也要走出去,新聞學系的學生本就該積極與人交流,多與記者師兄師姐們溝通交流,也可以讓實習路變得寬廣起來。

——學、業界衝突,新聞人的無奈

「實習讓我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老師常說的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差距,」10級新聞學陳敏一提起實習感慨頗多,今年暑假她在《安徽商報》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實習,「就唯一跟老師出去的那一次,我們是採訪xx局的,當時並沒有對當事部門進行相關的採訪老師就發稿了,我懷著疑問的心情問老師的時候,老師的回答很輕描淡寫,說『沒事兒,我跟他們比較熟,情況都了解。』而且平時他也是這麼做的,還能提高工作效率。但課本上就沒允許過這種情況吧。

還有關於新聞標題的擬定,老師大多都是通過網路蒐集然後稍作改動的偽原創,拿來能用就行,沒有那麼多的高標準嚴要求。」

面對這一困惑,劉勇老師表示「業界與學界本來就是有差別的,這一矛盾本身就困擾著學業界雙方很多年了,但學生也不必為此而感到苦惱,理想要有,雖不能至,心嚮往之嘛。」

如果說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是個本就矛盾的存在,那麼理論與實踐的差距則是亟待改善的現實。根據記者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65.52%的學生認為在實習期間遇到的最大的困難就是接到採訪任務不知如何下手,對於那些實習期間本身與指導老師交流互動並不多的實習生,更是手足無措。

在被問及學校設定課程與**現實需求之間的關係時,72.41%的被調查者認為自己在學校學習的知識與當前**業務要求只有一小部分關聯,24.14%則認為完全脫節。

另外,為了成為一名合格的記者,「對採訪內容深入思考的能力」和「紮實的基本功」為廣大學生所缺乏並呼籲。

《安徽青年報》謝婷婷記者回憶起在帶實習生的時候,明顯地感覺學生力不從心,乙個採訪選題給實習生,實習生經常是完全無從下手,相比較前幾年的實習生,能力不足的現象越來越普遍。2023年12月,全球新聞改革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會上指出新聞教育面臨的最突出的問題,是新聞教育與新聞需求脫節,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分離。高校培養的新聞人才不能完全滿足社會需求。

「新聞採寫教學中的困境也是近幾年我一直比較關注並在思考的問題,」戴振雯是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目前,我院的大部分課程包括新聞採寫課程依舊停留在「紙上談兵」的局面,實踐課程份量輕;另外,大多數老師沒有新聞報道與寫作的經驗,在新聞經驗雙匱乏的前置下,老師依靠什麼去理解新聞實踐,又依靠什麼去傳授屬於經驗的技能呢?」

而新聞學系主任劉勇則認為,「針對學生反映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不能一味地歸咎於課程設定或老師的原因,學生自身也該進行反思,就拿上課聽講情況來說,有多少學生一堂課40分鐘有35分鐘是在認真聽課?一大半學生都在玩手機。同樣的課程同樣的老師,每年我們也培養出了優秀的學生啊。

有的翻不到一半就扔到一邊去了。感覺專業書讀起來比較…沒那麼多吸引力,或者比較苦澀難懂。一直自恃自己成績不錯,實習了才知道自己的認識有多荒唐可笑,今後的學習中要端正態度,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和要求閱讀的書目。

據了解,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也正在積極籌建小班實訓課程教學,雖師資力量有限,但新聞採寫課程的實踐還是不容忽視,「10級學生可能趕不上這趟遲到的早班車了,很有可能從11級這一屆開始,擬開設在大三上學期。」劉勇老師表示,「但10級學生也不要對實習、對你們自身的業務能力喪失信心,好好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記者:謝娜娜、餘海燕、宦如意

《風動器具》深度報道策劃方案

2 製作形式 通過與風動器具分會聯絡去闡述市場規範化工作我們需要付出的努力,和市場環境的大勢所趨。3 可行性分析 風動器具分會供稿和資料收集並商討寫作模式和內容。風動時代,盡我風采 1 定位 通過行業專家研究 企業工程師精心打造和使用者體驗三個方面去闡述風動產品的發展是大勢所趨,由此來闡述風動產品的...

自我小結之實習報告

畢業實習總結 在高中畢業之後,我如願的考上了我所鍾愛的大學,xx警官大學,我報的是刑偵專業,我當然是想當一名衝在最前沿的人民警察了,這是我兒時的夢想,而夢想離現實又近了很多。轉眼間,我就要畢業了,我在畢業前最後的乙個學期裡,將整個學期都用來實習,我想我會用我最大的努力來完成我的實習的,我會努力的,畢...

大學師範生之實習總結

三年來持之不斷地學習學科教育知識和一般性的教育學 心理學知識,除了了解 教育是什麼 學生怎麼學習 這些根本問題外,還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力提高自身的師範技能。然而,這些來自文字閱讀 個人思辨和微格培訓的教育信條 意識取向和行為習慣,在面對真實的教學場景中能夠適用嗎?我們難道真的明白什麼是教育嗎?以往或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