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礦產普查勘探地質綜合整理規範

2022-05-14 15:52:51 字數 5107 閱讀 9390

(地質礦產部2023年頒布實施)

第一章總則

一、資料綜合整理是對地質普查勘探工作中所取得的各項原始資料進行系統的整理和綜合研究工作。通過這一工作,編制出必要的綜合圖表,提出各種研究成果,以指導地質普查勘探工作,並據以編制地質報告和科研報告。

二、資料綜合整理是地質普查勘探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只有通過綜合整理研究,才能把野外和實驗室所獲得的豐富感性認識,上公升成為理性認識,逐步提高對區域及礦區地質礦產情況和成礦規律的認識,才有可能按客觀地質規律辦事,合理部署各項地質工作,及時提交合乎質量要求的地質報告,達到以較少的工作量取得較大的地質成果,多快好省地完成地質任務的目的。

三、資料綜合整理是地質隊的一項經常性工作,它貫穿於整個普查勘探工作的始終。在整個地質工作過程中,要做到邊調查施工、邊整理資料、邊綜合研究,及時提交地質成果。按資料整理的程式、工作性質和時間要求可分為:

當日資料整理,階段性資料整理,年度資料整理,野外驗收前資料整理以及報告編制時的資料整理。後者是在各項原始料齊備的前提下,進行全面系統的綜合整理、分析研究。編制出各種圖件、**和文字報告。

以上各個環節是互相聯絡而又各有側重。經常性的資料綜合整理整個資料整理研究工作的基礎,必須切實認真的抓好,以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及時指導地質普查勘探工作。

四、資料綜合整理要注意點(礦區或礦點)與面(區域)的結合,二者不可偏廢。要不斷提高工作區的地質礦產研究程度,為工作部署和指導普查勘探工作提供較可靠的地質依據。為此,大隊與分隊(工區)的資料整理研究工作應各有側重。

分隊是從事經常性綜合整理工作的基本單位,要根據地質工作的任務,合理安排綜合整理研究內容或課題,有計畫、有重點地研究區域或礦區(床)的基本地質特徵,礦產分布和賦存條件及成礦規律,礦石質量,水文地質和開採技術條件,普查勘探方法和儲量計算等方面的問題。有條件時也可對地質礦產理論問題作一些研究與**。

大隊主要研究工作地區的成礦地質條件和礦產分布規律,進行遠景**,搞好選區工作,指導普查勘探工作部署、提出地質工作規劃,並根據實踐結果進行修正補充,不斷提高地質研究程度。有條件的大隊還應對區內一些重要的基礎地質和成礦理論問題進行專門性工作。

五、各地質大隊要安排足夠的力量和時間進行資料綜合整理研究工作,此項工作應在大隊主任工程師(技術負責)和分隊技術負責人的領導下組織所有地質(物化探、水文地質等)技術人員參加,各類地質人員的崗位責任制中應明確規定相應的綜合整理研究任務,大型複雜的勘探礦區或區域地質礦產普查專案,可針對特定問題成立專題組進行研究,但必須深入實際進行必要的野外工作,並與有關野外作業人員共同進行。

大隊根據需要可成立綜合研究組,由大隊主任工程師(技術負責)或地質科領導,負責進行區域性的地質研究和成礦遠景區劃以及其它專門性的研究工作。其力量配備可根據技術力量和地質任務確定。綜合研究組人員須經常深入實際,與分隊地質組(普查組)緊密配合共同研究。

六、供綜合整理研究用的原始資料,都應經過嚴格的質量檢驗。必要時整理研究人員還需對其中重要內容再作檢查或到現場核對,確認合格,方能應用。在工作開始時,應按上級頒發的有關規範要求,結合工作地區的具體情況,規定統一的圖**式及圖例,必要時可制定資料整理工作細則。

上述格式、圖例、細則,一旦確定後,未經大隊主任工程師或分隊技術負責人同意,不得隨意修改。

七、工作中要認真貫徹「雙百」方針,充分發揚技術民主,鼓勵不同學術觀點在有一定實際資料依據的基礎上進行自由討論和爭鳴,在作結論時也允許保留不同意見。要把各項研究成果及時推廣應用,在實踐中接受檢驗,加深認識,以提高科學技術水平。

八、地質工作的探索性很強,要求在資料綜合整理工作中自覺地學習、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理論和方法,既要提倡實事求是、按客觀規律辦事的科學態度,又要鼓勵勇於實踐、大膽探索的創新精神。在工作中,應努力創造條件,盡量採用新技術、新方法,在反覆實踐中不斷提高工作質量和科學研究水平。

第二章工作內容

九、標本和樣品分析、鑑定、測試結果的資料整理

1、標本

(1)採集標本應在原始資料上註明採集人,採集位置和編號。標本採集後,應立即填寫標籤和進行登記,並在標本上編號以防混亂。對於特殊岩礦標本或易磨損的標本,應妥善儲存,如對易脫水、易潮解、氧化的某些標本應密封包裝。

需外送試驗、鑑定的標本,應按有關規定及時送出。分隊(工區)要盡早配備顯微鏡等必要的儀器工具,力爭做到野外地質人員作一般的岩礦、化石鑑定。階段地質工作結束後,選留有代表性和有意義的標本儲存,其餘的可精簡處理。

標本是實物資料,地質大隊和礦區都應有符合規格要求的標本盒,標本架(或櫃)和標本陳列室。

(2)各種標本(包括岩石、礦石、礦物、化石和表示構造等現象的標本)要進行系統的整理和分類,並進行觀察描述,對有重要意義的標本應繪製素描圖。根據標本的試驗、鑑定資料,建立地層、含礦層帶(包括礦石、礦物)柱狀,確定其時代、層序、含礦特徵、蝕變型別及找礦標誌等。隨著工作的進展,逐步充實、完善。

2、樣品(包括礦石、礦化或含礦樣品)

(1)樣品採集後,要仔細檢查、整理取樣原始資料。在送樣前要確認取樣目的達到設計和有關規定要求;樣品具有代表性、能反映客觀實際;取樣原則、方法和規格符合要求;各項編錄資料齊全準確;確定合理的分析、測試專案;樣品的包裝、運送方法符合要求。必須委託專職岩礦人員進行鑑定的樣品,在送樣前也須做好上述準備工作。

(2)收到各種分析、鑑定或其它測試結果後,先作綜合核對,注意成果是否齊全,號碼有無錯亂,分析、鑑定、測試結果與實際情況是否符合。如發現有缺項,則要測試單位盡快補齊,如出現錯亂或與實際不符等情況,應及時補救或糾正,有時須重採或補採樣品,再作分析或鑑定。在確認資料無誤後,才登入有關圖表,交付使用。

(3)對分析、鑑定的成果資料要按類別、專案進行整理。一般先進行單項的分析研究。找出其具體的特徵,再進行專案的綜合分析,相互關係的研究,編制相應的圖件、**。

同時校正岩石、礦物的野外定名,進一步研究地層、岩石、礦化帶的劃分和礦體的圈定與分帶,以及確定找礦標誌等。必要時,對已編制的圖件的地質界限和礦層(體)界線進行修正。

(4)內、外檢分析結果應按有關規定及時進行計算(可能時每季度計算一次),編制誤差計算對照表,以便及時了解加工、分析質量,如發現偶然誤差超限或有系統誤差時,即應向有關試驗單位反映,同時採取必要的補救措施。

(5)鑑於樣品的化驗、鑑定成果對綜合整理研究工作十分重要,在專案多,工種複雜,樣品數量較大的分隊(工區),可設專人負責管理這項工作。

十、地質填圖(包括地貌、第四紀地質圖等)的資料整理

1、資料整理研究的一般程式是:在充分利用已有資料的基礎上,根據實測(或補測)剖面成果,編制地層柱狀圖,在利用航空**(衛星**)填圖時,應編制影像柱狀剖面圖。通過不同地段的地層柱狀剖面的對比,確定填圖單位,並盡可能地找出全區性或區域性性的標誌層。

通過侵入體的剖面資料研究,確定相帶劃分原則。通過火山岩系剖面及路線對比資料,確定火山岩的填圖單位和可能的火山機制。通過變質岩剖面資料的研究,在確定變質帶和變質相的基礎上,根據物質成份和岩石變質特徵進一步細分其變質相帶或岩性段,以作為填圖單位。

結合物化探和航空**解釋等資料,訂正路線地質,最後成圖。在礦區(床)地質圖成圖過程中須綜合考慮探礦工程所揭露的深部地質情況,避免作出片面的結論。

2、地質填圖過程中的日常性資料整理主要是檢查、完善,整飾野外記錄和校對原始圖件;整理分析路線剖面圖、素描圖、地質圖和野外圖件的著墨,對各種地質現象進行綜合研究,並進行必要的小結。根據各項實際資料,編制實際材料圖,並逐步完善。工作進行到某一具體的階段或隔一定的時間,應綜合整理、校對各種資料,深入研究各種地質現象,編制各種圖件、**,檢查填圖工作方法、手段使用的合理性及其效果,檢查各項原始資料是否完備等。

並寫出階段填圖工作小結和專題研究演示文稿,對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的辦法,制定下階段填圖工作計畫和資料整理、綜合研究內容。

3、1:5萬或小於i:5萬地質填圖的資料整理研究工作可參照有關區調要求或規範、規定。

1:2.5萬或大於1:

2.5萬比例尺的地質填圖,成礦地質條件不同的礦區(床),其資料整理研究內容應有所側重。如以沉積(層狀)礦床及層控型後生礦床為主的礦區,要對含礦岩層層序、岩性,巖相及接觸關係等進行詳細對比和劃分,對控制礦化富集的構造作深入研究,並標在圖上。

以內生作用為主的礦區(床),重點應詳細劃分侵入巖(特別是和礦有關的侵入巖)的期次和相帶,近礦蝕變作用,容礦岩層及儲礦構造等。對與火山成礦作用有關的礦區(床)應確定火山岩系(火山沉積岩系)層序、岩性和巖相,以及噴發-沉積旋迴,盡可能地圈出與成礦作用有關的火山機制以及其它各種控礦-儲礦構造。變質礦床或受變質礦床要確定變質岩系層序、岩性和相帶,區分不同期次構造,重點突出含礦岩層(或某一相帶)及與礦化富集有密切關係的不同變質作用或迭加的變質作用與構造作用。

4、利用航空**(衛星**)進行地質填圖時,應根據已取得的區域地層剖面等資料,確定地質解譯標誌,編出象片解譯地質草圖,再結合適當的野外地質路線、觀察點和實測剖面作補充修改,編製成地質圖。

5、視工作專案或礦種的需要,可根據地面觀測,航空**解譯資料,編制地貌圖。如第四紀地層發育,還應編制第四紀地質圖,以及地貌剖面圖、第四紀沉積綜合剖面圖等。

十一、探礦工程資料整理

1、在全面核對各類探礦工程和測量資料的基礎上,編制礦區(床)勘探工程分布圖。工程數量較少的礦區,可將其有關內容合併到礦區(床)地質圖上,但以不造成地質圖的圖面負擔過重為原則。

2、鑽孔的方位角和彎曲度測量資料,要及時檢查校對,確認符合質量要求後,及時製作鑽孔歪斜校正圖。對其礦層頂底板、標誌層、主要構造線位置和終孔位置等的高程、座標進行校正計算。將計算結果和鑽孔實際彎曲情況如實地投影在有關的平、剖面圖上,分析研究其對礦區(床)控制程度的影響,並提出處理解決的意見。

3、根據探礦工程地質編錄資料,地表地質觀察記錄,樣品化驗(或測定)結果,結合物化探資料,編制取樣平面圖、勘探線地質剖面圖及中段地質平面圖。它們是了解和掌握礦體(層)變化和勘探進度及效果的基本圖件,必須隨著鑽探、坑探工程的進展而及時整理,並根據新資料和新認識隨時加以修正補充,作為指導普查勘探工作的主要依據。

4、為了進一步研究礦層(體)特徵,有時還要編制一些輔助性圖件。當礦床主要由鑽孔控制時,可切制不同標高的水平斷面圖和縱剖面圖,以研究礦體的形態和空間分布規律。對於明顯地受一定層位或巖相控制的多層狀礦層(體),應編制含礦地層柱狀對比圖。

對結構複雜的礦層(體),須編制礦層對比圖。此外,還可以根據工程的控制程度和研究的需要編制礦體立體投影圖;礦層(體)等厚線圖等。

十二、礦石質量研究

1、根據不同礦床的礦石特點,合理選定各種測試專案,並隨著工作的深入,作必要的修改或調整。

2、根據任務和設計要求。及時研究礦石物質成份,對有些礦種還應著重研究礦物組成和化學成分的相關關係和某些物理效能,並應用測試結果,編制1—3條有用組分變化規律剖面圖和必要的綜合圖表或變化曲線圖,以及開展如相關分析、品位變化係數、數理統計等的分析計算工作,了解礦石中有益、有害組分在不同部位、不同深度的含量、賦存狀態和變化規律,以及其它一些特性或指標的分布和變化特徵。

礦產普查 詳查 勘探

礦產普查 在具有成礦遠景的地區內,為尋找和評價礦床而進行的地質調查研究工作。又稱普查找礦,簡稱找礦。它是介於區域地質調查和礦床勘探之間的乙個地質工作階段。它綜合運用地質科學的基礎理論,使用地質填圖 空中和地面地球物理探礦 地球化學探礦 礫石追溯 重砂測量和遙感地質等多種方法,以求發現各種礦床 其主要...

3 15金屬非金屬礦產地質普查勘探取樣規定及方法

地質普查勘探取樣規定及方法 第一章岩礦 標本 孢粉鑑定取樣 和同位素地質年齡測定取樣 1 取樣目的 採集岩礦鑑定樣品是研究岩石和各礦結構 構造 礦物成分及其共生組合,研究岩石礦物的變質 蝕變現象,確定岩石 礦物的名稱,為研究礦床提供資料。配合物相分析,確定礦石氧化程度,劃分礦型別,進行分帶。配合加工...

固體礦產勘探的報告編寫提綱

1 緒論 1 1工作目的與任務 說明使用單位的 委託書 或 承包合同書 公司主管部門下達的 專案任務書 的檔案號 內容和礦井設計 生產部門對勘探工作的具體要求等。1 2位置 交通 說明礦區位置 地理座標 邊界範圍和面積 經過礦區和鄰近的 現有的和擬建的 鐵路 公路 水路等重要交通線以及礦區距最近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