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街口站及南門兜站地下連續牆施工方案

2022-03-13 05:43:40 字數 5040 閱讀 6370

1編制依據、原則

1.1編制依據

(1)《東街口站車站主體圍護結構施工圖》

(2)《南門兜站車站主體圍護結構施工圖》

(3)《福州市軌道交通一號線土建施工05合同段總體施工組織設計》

(4)《建築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gb50202-2002)

(5)《地下鐵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範》(gb50299-1999)(2023年版)

(6)《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gb50204-2002)

(7)《建築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99)

(8)《城市軌道交通測量規範》(gb50308-2008)

(9)工地現場施工調查

1.2編制原則

(1)全面兌現合同的原則。

(2)堅持科學性、先進性、經濟性、合理性及實用性相結合的原則。

(3)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要求、高質量落實,全面實現質量目標的原則。

(4)保證工期的原則。

(5)資源優化配置的原則。

(6)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生產的原則,堅持文明施工,保護環境的原則。

2工程概況

2.1工程介紹

東街口站和南門兜站主體圍護結構均採用地下連續牆,連續牆厚度為 800mm,東街口站換乘段圍護採用1000mm厚連續牆。地連牆基本槽段幅寬6.0m,區域性和角點部位有適當的調整,幅間豎向接頭採用鎖口管方式,牆頂設鋼筋混凝土冠梁。

地下連續牆採用c35抗滲混凝土,抗滲等級為p8,深度≥20m抗滲等級為p10(水下灌注)。

地連牆與主體結構的連線採用預埋鋼筋聯結器連線。每標準幅(≥4m)牆體布置壓漿管,對牆趾土體進行注漿加固。

東街口站1號線車站主體圍護地連牆標準段深度31.6~南北、端頭井段深度分別為33.8m、36.3m;換乘段的標準段深度42.35~43.35m;地連牆共計107幅。

南門兜站1號線車站主體圍護地連牆標準段深度23~南、北端頭井段深度均為33m;地連牆共189幅。

2.2工程地質

2.2.1東街口站

地基土劃分為13個工程地質層,21個工程地質亞層,從上到下分述如下:

(1)①1雜填土——褐黃色,雜色,稍密為主,稍溼,主要成分為黏性土,含碎石、碎磚、水泥塊石等建築垃圾,表層多為0.3~0.4公尺厚的路面鋪磚或水泥鋪石,硬雜質含量大於25%,堆集年代大於10年。

場地表部均有分布,成分雜,均勻性差,密實度差異大,厚度一般為3~5m,揭示最大厚度為5.80m。

(2)②粉質黏土——褐黃色,可塑,含鐵錳質結核等氧化物,切面有光澤,幹強度、韌性中等,無搖震反應。場區內零星分布,部分鑽孔揭露,揭示層厚0.50~1.

50m,頂板標高5.75~3.39m,中壓縮性,物理力學性質較好。

(3)③1淤泥——灰色,流塑,含腐爛植物,有腥臭味,切面有光澤,幹強度、韌性中等,無搖震反應。場區內均有分布,層位穩定,揭示層厚5.80~11.

00m,頂板標高5.39~2.56m,高壓縮性,物理力學性質差。

(4)④黏土——灰綠色,褐黃色,含氧化斑,可塑,切面稍有光澤,幹強度、韌性中等,無搖震反應,區域性粉粒含量高,為粉質土。場區均有分布,揭示層厚1.10~4.

40m,頂板標高-3.16~-6.74m,中壓縮性,物理力學性質較好。

(5)⑤1淤泥質黏土——深灰色,流塑,偶含腐植物碎屑,有腥臭味,區域性夾粉細薄層,略具層理,土質不均,切面有光澤,幹強度、韌性中等,無搖震反應。場區內均有分布,厚度變化較大,揭示層厚4.80~15.

10m,頂板標高-5.39~-9.91m,高壓縮性,物理力學性質較差。

(6)⑦粉質黏土——褐黃色,可塑,含氧化斑,切面有光澤,幹強度、韌性中等,無搖震反應,粉粒含量較高,土質不均。場區內廣泛分布,厚度變化大,揭示層厚1.00~10.

50m,頂板標高-13.97~-22.03m,中壓縮性,物理力學性質較好。

(7)⑦j中砂——褐褐黃、淺灰白色,中密,飽和,主要石英、長石顆粒,分選一般,含黏性土,土質不均。場區內廣泛分布,揭示層厚0.80~4.

80m,頂板標高-18.59~-24.47m,中壓縮性,物理力學性質較好。

(8)⑧1淤泥質粉質黏土——深灰色,流塑,切面有光澤,幹強度、韌性中等,無搖震反應。場區內區域性分布,主要分布於場地西側,揭示層厚0.80~1.

80m,頂板標高-21.50~-23.30m,高壓縮性,物理力學性質較差。

(9)⑧2含黏性細砂——淺白色,中密,主要為石英,長石顆粒,分選較差,含黏性土,區域性含量較高,以粉質黏土為主。場區內區域性分布,主要分布於場地兩側,揭示層厚0.70~2.

10m,頂板標高-23.00~-24.10m,中壓縮性,物理力學性質較好。

(10)⑧3淤泥質粉質黏土——灰色,流塑,區域性軟塑,切面有光澤,幹強度、韌性中等,無搖震反應。場區內區域性分布,揭示層厚2.00~3.

70m,頂板標高-23.39~-25.94m,高壓縮性,物理力學性質較差。

(11)⑩粉質黏土——褐黃色,可塑,含氧化斑,切面有光澤,幹強度、韌性中等,無搖震反應,粉粒含量較高,土質不均。場區內普遍分布,厚度變化大,揭示層厚0.80~11.

30m,頂板標高-20.40~-29.56m,中壓縮性,物理力學性質較好。

(12)⑩j中砂——淺灰黃色,中密,飽和,以石英顆粒及雲母等為主,分選一般,區域性夾薄層黏性土,級配較差。場區內區域性分布,揭示層厚0.90~6.

30m,頂板標高-28.24~-31.61m,中壓縮性,物理力學性質較好。

(13)1淤泥質粉質黏土——灰色,流塑,區域性軟塑,切面有光澤,幹強度、韌性中等,無搖震反應。場區內零星分布,主要分布於場地的南端,揭示層厚1.0~2.

00m,頂板標高-28.87~-29.51m,高壓縮性,物理力學性質較差。

(14)a殘積粉質黏土——褐紅、淺灰黃色,可塑~硬塑狀,土質不均,區域性含少量石英砂粒,母岩為花崗岩。場地內零星分布,僅s8cz3孔揭露,揭示厚度1.30m,頂板標高30.

26m,中壓縮性,物理力學性質較好。

(15)b殘積砂質黏土——淺灰黃色,硬塑為主,母岩為花崗岩,含石英顆粒,2mm以上顆粒含量為5~20%,土質不均。場地內普遍分布,揭示層厚2.50~13.

50m,頂板標高-29.78~-36.57m,中壓縮性,物理力學性質較好。

(16)c殘積砂質黏土——淺灰黃色、灰白色,硬塑為主,母岩為花崗岩,含石英顆粒,2mm以上顆粒含量大於20%,土質不均。場地內零星分布,僅s8cz3孔揭露,揭示層厚4.0m,頂板標高-31.

56m,中壓縮性,物理力學性質較好。

(17)全風化花崗岩——淺灰黃色,部分風化劇烈,原岩結構區域性尚可辨,除石英外,礦物大部分風化為黏性土,場地內均有分布,揭示層厚1.40~14.00m,頂板標高-30.

80~-46.80m,中壓縮性,物理力學性質較好。

(18)散體狀強風化花崗岩——灰黃、褐黃色,部分礦物風化強烈,礦物成分主要為石英顆粒、長石及白雲母,岩體極破碎,岩芯呈砂土狀。場地內普遍分布,本次勘察大部分孔揭示,揭示層厚27.60m,頂板標高-36.

58~-51.81m,物理力學性質較好。

(19)碎塊狀強風化花崗岩——灰黃、淺灰白色,節理裂隙發育,結構面風化強烈,部分充填黏性土,礦物成分主要為石英顆粒、長石及白雲母,岩體破碎,岩芯呈碎石狀為主。揭示厚度2.60~5.

30m,頂板標高-54.07~-54.51m,物理力學性質較好。

(20)b碎塊狀強風化輝綠岩——淺灰綠色、節理裂隙發育,結構面風化強烈,部分充填黏性土,輝綠結構,岩芯呈柱狀為主,輕擊易碎。僅s8xz12孔揭露,以岩脈形式分布,揭示厚度2.70m,頂板標高-51.

81m,物理力學性質較好。

(21)中風化花崗岩——淺灰色,淺灰白色,節理較發育,傾角多為40~50度,微張,礦物成分主要為石英顆粒、長石及白雲母,中粗粒結構為主,塊狀構造,岩體較完整,屬較硬巖,鎚擊聲脆,岩芯呈柱狀,長10~50cm,rqd大於80。頂板標高-54.01~-61.

66m,頂板起伏大,物理力學性質良好。

2.2.2南門兜站

地基土劃分為14個工程地質層,19個工程地質亞層,從上到下分述如下:

(1)①1雜填土——褐黃色,雜色,稍密為主,稍溼,主要成分為黏性土,含碎石、碎磚、水泥塊石等建築垃圾,表層多為0.3~0.4公尺厚的路面鋪磚或水泥鋪石,硬雜質含量大於25%,堆集年代大於10年。

場地表部均有分布,成分雜,均勻性差,密實度差異大,厚度一般為2 ~7m,揭示最大厚度為7.50m。

(2)②粉質黏土——褐黃色,可塑,含鐵錳質結核等氧化物,切面有光澤,幹強度、韌性中等,無搖震反應。場區內區域性分布,部分鑽孔揭露,揭示層厚0.50~2.

80m,頂板標高3.75~5.17m,高壓縮性,物理力學性質一般。

(3)③1淤泥——灰色,流塑,含腐爛植物,有腥臭味,切面有光澤,幹強度、韌性中等,無搖震反應。場區內廣泛分布,除場地東側中部區域性缺失,s9xz9、s9xz10、s9xz11孔未揭露外,其餘均有分布,揭示層厚0.70~13.

90m,頂板標高0.27~5.89m,高壓縮性,物理力學性質差。

(4)④粉質黏土——灰綠色,褐黃色,含氧化斑,可塑,切面稍有光澤,幹強度、韌性中等,無搖震反應,區域性為黏土。場區區域性分布,揭示層厚1.40~9.

40m,頂板標高3.62~-4.11m,中壓縮性,物理力學性質較好。

(5)⑤1淤泥質黏土——深灰色,流塑,偶含腐植物碎屑,有腥臭味,區域性夾粉細薄層,略具層理,土質不均,切面有光澤,幹強度、韌性中等,無搖震反應。場區內區域性分布,主要分布於場地北端,本次勘察僅s9xz6、s9xz28、s9xz29、s9xz31-1孔揭露,揭示層厚2.10~9.

40m,頂板標高-4.81~-10.81m,高壓縮性,物理力學性質較差。

(6)⑦粉質黏土——褐黃色,可塑,含氧化斑,切面有光澤,幹強度、韌性中等,無搖震反應,粉粒含量較高,土質不均。場區內廣泛分布,主要分布於場地的南部,厚度變化大,揭示層厚2.40~13.

80m,頂板標高-5.58~-18.28m,中壓縮性,物理力學性質較好。

(7)⑦j中砂——褐褐黃、淺灰白色,中密,飽和,主要石英、長石顆粒,分選一般,含黏性土,土質不均。

場區內區域性分布,主要分布於場地南端,八一七路與古田路交叉口附近,揭示層厚0.70~9.40m,頂板標高-13.23~-20.09m,中壓縮性,物理力學性質較好。

(8)⑧1淤泥質粉質黏土——深灰色,流塑,切面有光澤,幹強度、韌性中等,無搖震反應。場區內區域性分布,主要分布於場地南端,八一七路與古田路交叉口附近,揭示層厚1.20~5.

50m,頂板標高-16.53~-23.98m,高壓縮性,物理力學性質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