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的競爭力讀後感

2022-01-01 00:28:55 字數 3435 閱讀 6491

假期讀了蔣佩蓉女士著的《下一代的競爭力》一書,感受很多,特別是對書中所談的讓家長把挫折看做成長的機會,我很認同。當今的孩子多「生長在溫室」,受到眾星捧月般的呵護;生活中家長唯恐孩子吃一點苦、受一點委屈。這些父母沒意識到,挫折教育是孩子更為重要的需求之一。

一位美國兒童心理衛生專家說:「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長大後會因不適應複雜多變的社會而痛苦不堪。

「挫折教育」其實就是使孩子不僅能從外界給予中得到快樂,而且能從內心激發出一種自尋快樂的本能。這樣,在挫折面前才能泰然自若,保持樂觀。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要想擁有乙個安寧和諧的世界,必須從建設乙個和諧的家庭開始。家庭教育氛圍不當是孩子承受挫折能力差的重要原因。家長「包辦」使孩子的實踐能力沒有機會獲得良性發展,孩子「自我負責」的意識也難以培養。

家長的過分呵護會使孩子產生被動、膽小、依賴性強的心理;也有家長限制孩子與外界接觸,擔心孩子遇到危險,使其產生孤僻心理。 這樣,當孩子真正面對現實競爭,不能事事滿足時,自然會產生強烈的挫折感。

父母應重視建立寬鬆的家庭氛圍。對孩子期望值過高,會增加其心理壓力,使之不敢面對挫折;但也不能總貶低孩子,傷害其自尊。身教勝於言教,父母可把自己生活和工作中克服大小困難的事例告訴孩子,並與之分享戰勝挫折後的快樂。

還可以要求孩子將其克服挫折的經歷記錄在案,日後提醒其檢視記錄,以自己為榜樣,自我激勵,戰勝挫折。有效的挫折教育將使孩子學會豁達地看待挫折,盡快重新振作,逐步走向成熟。

學校挫折教育更是責無旁貸。學校應向學生提供日常心理諮詢,開通心理****,適當傳授應對挫折的心理調節方法;在課堂上進行挫折、情感教育,創設適宜的挫折情境,與學生討論解決途徑,從而培養孩子戰勝挫折的能力。

現在的孩子習慣依賴於家長與教師,而家長們又喜歡大包大攬,結果使得他們認為生活應當一帆風順,一切就應當按照他們的意志去發展,他們才是生活的中心,而一旦遇到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或受到冷落,就會自暴自棄。

因此,有遠見的家長應該為孩子人為地設定一些困難,更要支援教師出的一些人為難題與挫折,便給他們以克服困難的勇氣,教給他們戰勝困難的方法,而不是一聽到孩子的抱怨和訴苦便來埋怨教師。只有這樣,才會培養出身心健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有用之才。

有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沒有原則性,甚至看孩子的臉色行事,只要他們不鬧,幹什麼都行。而過分遷就或呵護孩子的結果就是助長壞脾氣的養成,而且使得他們對善惡標準無所適叢。比如,在過去孩子之間打架雙方父母會首先批評自己的孩子,並向對方的孩子道歉,這樣做不僅有利於問題的解決,而且孩子們的印象就是無論什麼原因打架都是不對的。

而現在的孩子從中得到的資訊是打人有理!很顯然這是不符合道德標準的。當然,孩子在受到約束或批評時,會感到不快,但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卻是非常有益的。

一、對孩子的期望應合理,培養孩子能正確地評價自我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家長應有客觀的評價,並據此對孩子的成長提出合理的期望,激勵孩子向恰當的發展目標努力。如果家長只看到孩子的優點而無視他的缺點,孩子就會對自身的不足缺乏認識而驕傲自滿,不能接受失敗;如果家長對孩子抱有不切實際的過高期望,就會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使孩子不敢面對失敗;當然,家長如果總是挑孩子的毛病,貶低孩子,對孩子不抱期望,也同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這樣的孩子缺乏自信,會逃避困難以求避免挫折。

總之,家長對孩子不合理的期望,無論是過高還是過低,都會阻礙孩子對自我進行客觀的評價,使原本不應引發挫折感的事件如正常的失敗或稍加努力就可以克服的困難,都可能對兒童造成挫折。也就是說,不合理的期望會加大兒童遭遇挫折的機率。相反,家長的合理期望可以引導孩子對自我進行正確的評價。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一方面不會動輒就產生挫折感;另一方面,由於在正確評價自我的基礎上,對自己在實現目標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挫折能有適當的預期。這樣,孩子心理上對承受挫折有所準備,當面對挫折時也就會客觀、冷靜地應對。

二、給孩子樹立榜樣,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信心

心理學研究表明,榜樣對兒童行為的形成和改變有顯著的影響。給孩子樹立不畏困難、戰勝挫折的榜樣,不僅有助於增強兒童勇敢面對挫折的信心,還可以向兒童揭示出這樣的道理:對任何成功者不應僅僅羨慕而更應敬佩和學習,世上沒有唾手可得的成功,只有在挫折中不斷進取的人,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常向孩子講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長並獲得成功的事例,希望孩子以這些名人作榜樣,不畏挫折。兒童生活中最好的直接榜樣就是家長。「身教勝於言傳」。

家長對待挫折的態度和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態度和行為。

孩子也可以成為自己的榜樣。比如,對孩子戰勝挫折的經歷,家長應指導兒童將其記錄下來。這樣,當孩子以後又面臨挫折時,可以提醒他看看這些記錄,向自己學習。

當然,樹立孩子做自己榜樣的形式絕不是僅此一種,家長和孩子可以結合實際創造適合自己家庭的特殊形式。

三、做孩子的「顧問」,培養孩子自立的能力和精神

能力不足的孩子,一遇困難就無力應付,時時會被挫折壓得垂頭喪氣。能力強的孩子,善於解決問題,不易受挫,而且即使受了挫折,他們也能積極地從其它途徑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補償。兒童的許多能力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

當兒童面對問題時,父母不應以「決策者」的身份越俎代庖,替孩子做決定、執行決定,而應作為「顧問」,向他們提供建議,對他們的選擇提供諮詢,教給孩子一些克服困難的方法,最後由兒童自己做決定並實施。這種教育過程不僅可以培養兒童的能力,而且還能培養兒童自己對自己行為負責的精神。

培養孩子自立的能力和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長應當重視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讓孩子獨立處理與自己生活有關的各種「小事」來豐富孩子的經驗,使孩子從這些經驗中獲取自立的能力和精神。那種缺乏獨立應對生活的經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孩子,往往是不敢面對困難、易受挫折的。乙個來自四川的少年大學生,因為沒有父母的照顧就無法獨立生活而休學在家。

當接到學校要他返校學習的通知時,他不敢面對即將來臨的獨自生活而跳樓自盡。面對這樣的悲劇,我們應當驚醒。儘管這是乙個極端的事例,但它確實提醒我們,不能輕視那些要求孩子為自己的生活服務,洗自己的衣服、整理房間等日常「小事」。

因為這些小事正是培養孩子自立的能力和精神,提高孩子應對挫折的能力的乙個重要途徑。

四、給孩子鍛鍊的機會,培養孩子承受挫折的勇氣

孩子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為了讓孩子在今後的生活中少吃苦頭,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要做的是要精心設計乙個有益的教育環境,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適當地吃些苦頭,培養他承受挫折的勇氣和能力。有了這樣的準備,孩子才可能在今後少吃苦。

不少家長也懂得這個道理,也教育孩子要不畏艱險、勇敢堅強,但這種教育往往只是停留在口頭上,家長既不忍也不敢將孩子置於困難之中。然而,面對挫折能夠堅韌不拔的性格僅靠說教是無法培養的,兒童必須經歷挫折才有可能超越挫折。因此,家長在日常教育中還應注意設計教育環境,不要一味給孩子營造一切需求都能輕易得到滿足的生活環境,更不要阻礙孩子適當接受困難和挫折磨練的機會。

讓孩子堅持一項體育鍛煉,讓孩子參加學校組織的軍訓,讓孩子適當參與家務勞動等活動,遠比您的說教更能有效地培養孩子承受挫折的勇氣和戰勝挫折的能力。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他們將承擔建設美好21世紀的重要任務,他們的心理素質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如何,將直接關係到中華民族的騰飛。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就牢記陳鶴琴先生的話:「不要擔心失敗,應該擔心的是,為了怕失敗而不敢做任何事。

」我們教師和做父母的都要敢於讓孩子往前走,讓他們經受一些恰當適度的挫折教育.

我對關心下一代優秀工作者的看法

幾年來 本人生活作風正派 尊敬領導 團結同事 師德高尚 安教樂教 能自覺執行計畫生育政策 近五年內無出現 違計 現象 在教育教學工作方面成績顯著 贏得了師生的好評 連續兩年年度考核獲得優秀等次 連續三年被評為佛岡縣普教系統先進教育工作者 看完了剛才溫老師的優秀事蹟 我覺得他是乙個很棒的老師 他不僅在...

在關心下一代工作會議上的發言

尊敬的各位領導 同志們 我們深知,廣大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事關重大 任重而道遠。同時,我們也明知關工委工作是涉及到學校 家庭 社會的一項偉大社會工程,是時代賦予我們光榮的歷史使命,是一項義不容辭 責不旁貸的職責。站在國家 民族前途的高度,我們完全有責任 有義務做好這項工作,方能無愧於偉大...

《讓孩子更有競爭力》讀後感外國語張媛

讓孩子更有競爭力 怎樣讓孩子更有競爭力?在小學階段,第一是習慣養成,第二是思維開發,第三就是前程設計,讓孩子更有競爭力 讀後感外國語張媛。很多家長埋怨 我孩子不學習,光看課外書。我就問 你認為什麼是學習呢?做作業,把課本做得爛熟。那你孩子都讀些什麼書?什麼 葫蘆娃 呀,水滸傳 呀,那玩意兒能提高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