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錫崖溝地質學基礎實習報告

2021-12-30 19:10:25 字數 3366 閱讀 9771

河南理工大學測繪與國土資訊工程學院

《地質學基礎》野外教學實習報告

(專業必修課)

專業班級:自環2014級1401班

姓名:姜國義

學號:311405040117

指導教師:於吉濤、聶小軍、郝成元、馬守臣

2023年 10 月

實習成績:

評語:指導老師簽名:

年月日 實習時間:2023年10月9日至10月16日,為期一周。

實習人員:河南理工大學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14級全體人員。

實習路線:

1 基地→紅色岩層(村邊小路)→馬鞍蹄(大峽谷低)→基地

2 基地→紅岩大峽谷→碑林→基地

3 基地→瀑布→隧道→基地

4 基地→掛壁公路→基地

實習區域概況:

我們此次實習的具體地點在王莽嶺景區的南端的錫崖溝景區。錫崖溝景區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東南,坐落於王莽嶺景區南端四周落差1000多公尺的深谷之中,面積約10.6平方公里。

錫崖溝主要由石英砂巖,石英岩狀的砂岩灰紫紅色頁岩,及含灰岩,泥灰質白雲岩組成。錫崖溝景區有較多的懸崖峭壁,該地區山陡溝深,地勢險惡,峭壁環列。村中有一南北走向的大峽谷垂直分開,由北向南伸展,如天坑之地縫,深處可達200幾十公尺,震旦紀紅砂岩壁東西對應,曲折排列,窄處幾公尺,寬處200多公尺。

馬鞍蹄大峽谷中有大部分的石英砂巖,沉積岩,變質岩等,有深邃的峽谷,直立的峽壁,崖壁下還有大片的崩積物-破碎石塊。錫崖溝蒼勁狂野的險峰峻嶺,曠古雄壯的大峽谷,安謐清幽的田園風光,都令人稱奇。然而,最值得稱道的是錫崖溝人使用鑿子,然後一鑿子一鑿子在絕壁上鑿出來的一條掛壁公路。

錫崖溝景區自古至今經歷了地槽,地台及大陸邊緣活動帶三個階段。其中地槽階段經過一系列地質運動,形成了基本的褶皺基地,地槽階段結束;之後長城紀開始轉變為地台,沉積了蓋層;之後進入大陸邊緣活動帶階段。其地質演化經歷了太古界、遠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

其中古生界中奧陶系分布較廣,在錫崖溝大面積存在,主要由灰岩、泥灰巖和含燧石白雲岩組成

錫崖溝主要分為四個地層,有下更系統、中更新統、上更新統和全新統,下更系統中分為樓則峪組:黃、棕黃色細沙、粉砂、灰黃、土黃色亞沙土與棕紅、褐紅、灰褐、棕黃色亞粘土、粘土互層夾灰綠色亞粘土、灰白色泥灰巖薄層。下部夾數層黃色中-粗砂岩。

亞粘土岩中常含鐵錳質結核、鈣質結核,灰褐,灰綠色粘土,亞粘土中常見到腹足類及其它化石碎片;大牆村組:本區內分布廣而零星。棗紅色、鮮紅色粘土、含砂質粘土;大牆村組:

棗紅色、鮮紅色粘土、含砂質粘土。一般含有鐵質薄膜和小結核,中更系統主要為離石組,它分布普遍,上部是黃紅、棕黃色砂質粘土,夾有3-5層棕褐、棕紅色古土壤層及黃白、灰黃色鈣質結核層;下部及底部,常見棕紅色粘土或與棕黃色含礫砂質粘土互層,上更系統主要為沖積層,為現代溝谷ⅱ級階地。上部是灰、灰黃、灰褐、黑色粉砂土、砂質粘土,夾淤泥質粘土和泥炭;中部是褐黃、微紅、棕黃色砂質粘土,含星散狀小結核,具1-2條不甚明顯的紅色條帶。

上部是灰、灰黃、灰色粗、細砂層,具斜交層理,含小礫石和夾沙礫石層凸鏡體,最後全新統為衝、洪積層:,是現代溝谷中衝洪積物。主要為黃褐-灰黃粉砂土及粗、細砂與砂礫石層。

實習主要內容:

1、實習前的準備工作及動員:

提交核對每個人的銀行卡號由地質學基礎於老師聯絡學校財務處發放實習**,於老師和班主任聶老師聯絡實習的地點、出行的交通工具並安排實習具體路線。出發前於老師交代各班班長吧本班人員分成若干小組並選出組長以便人員的清點,然後叮囑實習所攜帶的生活必需品,強調一些紀律和安全問題等注意事項。

二、實習的路線:

1) 基地→紅色岩層(村邊小路)→馬鞍蹄(大峽谷低)→基地

講授內容:

平型不整合面:上、下兩套地層的產狀基本保持平行,年代基本一致,但兩套地層的時代不連續,其間有的剝蝕面存在。

平行不整合的形成過程是:

①在地殼穩定下降或公升降運動不顯著的情況下,在一定的沉積環境中沉積了一套或多套沉積岩層;

②地殼發生顯著上公升,原來的沉積環境變為陸上剝蝕環境,經長期的風化剝蝕後,地面上形成了凹凸不平的剝蝕面,剝蝕面上分布有古風化殼及鋁土礦、褐鐵礦等風化殘積礦產;

③地殼重新下降到水面以下接受沉積,形成新的上覆沉積岩層(其底部由於開始沉積的地形差異較大而常形成底礫岩),由於地殼基本上是整體上公升和下降的,故上、下兩套地層的產狀基本保持平行。所以,平行不整合的出現,反映了地殼的一次顯著的公升降運動。

角度不整合接觸:當下伏地層形成以後,由於受到地殼運動而產生褶皺、斷裂、彎曲作用、岩漿侵入等造成地殼上公升,遭受風化剝蝕。當地殼再次下沉接受沉積後,形成上覆的新時代地層。

上覆新地層和下伏老地層產狀完全不同,其間有明顯的地層缺失和風化剝蝕現象。這種接觸關係叫不整合接觸或角度不整合。其特徵是:

上、下兩套地層的產狀不一致以一定的角度相交;兩套地層的時代不連續,兩者之間有代表長期風化剝蝕與沉積間斷的剝蝕面存在。

角度不整合的形成過程:

①在地殼穩定下降或公升降運動不顯著的情況下,在沉積盆地中形成一定厚度的原始水平沉積岩層。

②地殼發生水平擠壓運動,使岩層產生褶皺、斷裂等變形,岩層伴隨著水平方向上縮短

同時,在垂直方向上則不斷上公升,並到達陸上的一定高度或成為山地,在此過程中還可能伴有岩漿作用與變質作用發生;③在陸上環境下,變形的地層遭受長期的風化剝蝕,形成凹凸不平的剝蝕面,同時在剝蝕面上形成古風化殼、殘積礦產等;④地殼重新下降到水下沉積環境,在剝蝕面上又形成了新的原始水平沉積岩層(其底部常有底礫岩),新形成的地層與不整合面大致平行,但與不整合面以下的地層以一定的角度相交。所以,角度不整合反映了一次顯著的水平擠壓運動及伴隨的公升降運動。

整合接觸:地殼處於相對穩定下降情況下,形成連續沉積的岩層,老岩層沉積在下,

新岩層在上,不缺失岩層,這種關係稱整合接觸。其特點是:岩層是互相平行的,時代是連續的,岩性和古生物是遞變的。

整合岩層說明在一定時間內沉積地區的地殼運動的方向沒有顯著的改變,古地理環境也沒有突出的變化。

紅色石英砂巖和碳酸鹽岩的知識講解:

近處最下面的是中原古縣薊縣雲夢山組紅色石英砂巖形成距今12 -14億年的沉積岩,遠處上面的是外觀呈現白色的碳酸鹽岩形成於寒武紀距今約5.43億年,兩者之間的年代缺失大概7-8億年。缺失的年代大概在12-14億年前開始持續上公升,在濱海潮萍環境下固結成岩,形成後大概在10億年前開始隆公升,隆公升後期開始下降然後開始的區域構造運動,稱為晉寧運動。

在此運動下經過外動力地質作用下的風化剝蝕搬運沉積然後固結成岩形成了遠處上面的灰色的石灰岩。二者之間的介面呈現乙個平行不整合面。

經過第乙個點的講解後,在當地的導遊的帶領下,我們走了乙個小時的險峻陡峭的崖壁山路來到峽谷低。

中原古縣薊縣最底層的距今25億年的登封巖群,其中有地球形成早期的古老的變質片麻岩,片麻岩是由於地球早期的岩漿活動比較頻繁,然後固結在高溫高熱的情況下岩石混合巖化,地質運動變形,形成的變質岩。這層變質岩的形成為華北地區岩層基理打下了基礎,就像蓋房子打下的地基一樣。過了大概10億年,華北以天津薊縣為中心開始沉陷下降,海水開始入侵上來,然後向薊縣周圍開始擴充套件,擴充套件到南太行區域,現在的紅色山體地帶那時呈現濱海狀,類似於海邊的泥沙狀。

地質學基礎實習指導

實習四變質岩的認識 一 目的要求 初步了解變質岩的基本特徵和肉眼鑑定變質岩的方法,初步認識一些常見的變質岩。二 變質岩的觀察方法及注意問題 1 區別幾種常見的變質岩的構造,如板狀構造 千枚狀構造 片理構造及條帶狀構造等。前兩者構造型別的岩石中礦物顆粒細小肉眼無法辨認,據此,可與後邊的區分開來。對於肉...

地質學基礎野外實習報告

目錄一 前言2 二 地層3 三 構造8 四 火山活動9 五 區域地質發展史10 六 結語12 七 一 前言 實習地區概況 本次實習前階段的實習地區,主要是屬於揚子地區的下揚子地層分割槽寧鎮地層小區,各時代地層較為齊全,分布廣泛,具有一定代表性,它反映了下揚子臺褶皺帶構造單元的一整套沉積型別及地質環境...

《水文地質學基礎》實驗實習

水文水資源專業 實驗講義 李泉長安大學水文水資源實驗室 前言 水文地質學基礎 實驗實習講義是根據 水文地質學基礎 教學大綱要求和緊密聯絡現用教材內容並結合兄弟院校同類專業教學資料編寫的。它適用於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環境工程 土木工程 資源勘查 勘查技術與工程等專業。本講義由兩大部分組成,其中實驗部分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