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2021-10-22 20:11:59 字數 4139 閱讀 1534

七年級上冊地理期末基礎知識梳理

一、地球和地圖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①地球形狀:兩極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②關於地球形狀的說法:「天圓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盤」、麥哲倫環球航行、地球衛星雲圖**。

葡萄牙人麥哲倫環球航行圖:西班牙→大西洋→麥哲倫海峽→太平洋→菲律賓群島→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③地球大小:表面積=5.1億平方千公尺,赤道周長=4萬千公尺,平均半徑=6371千公尺。

2.緯線和經線

①緯線: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緯線是不等長的,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②經線:連線南北兩極,並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經線是等長的。

3.緯度和經度

①緯度的變化規律:由赤道(0°緯線)向南、北兩極遞增。最大的緯度是90度,在南極、北極。

②經度的變化規律:由本初子午線(0°經線)向西、向東遞增到180度。

③北緯用「n」表示,南緯用「s」表示;東經用「e」表示,西經用「w」表示。

④南北半球和南北緯度的分界線:0緯線(赤道),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⑤東西半球的分界線: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

20°w以西到160°e屬於西半球,20°w以東到160°e屬於東半球。

⑥東西經度的分界線:0、180經線(0經線也叫本初子午線)。

⑦低、中、高緯的劃分是:30、60經線。低緯:0°--30°;中緯:30°--60°;高緯:60°--90°。

南北回歸線的緯度:23.5s、23.5n,南北極圈的緯度:66.5s、66.5n。

4.地球的運動

①地球運動

②地球表面五帶的劃分:北寒帶(66.5°n--90°n)、北溫帶(23.

5°n--66.5°n)、熱帶(23.5°n--23.

5°s)、南溫帶(23.5°s--66.5°s)、南寒帶(66.

5°s--90°s)

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

溫帶:既無陽光直射現象,又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變化明顯。

我國大部分位於北溫帶,有明顯的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

③從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的方向是逆時針轉動,從南極上空看,地球的自轉方向是順時針轉動。

④二分二至日

5.地圖與地形

①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②比例尺表現形式:線段、數字、文字

線段比例尺:即在地圖上畫一條線段,註明1厘公尺代表實地距離多少千公尺。

數字比例尺:如1:500000,表示圖上1厘公尺代表實地距離500000厘公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斷: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比例尺大,所表示的實際範圍較小,顯示的地理事物較詳細;

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比例尺小,所表示的實際範圍較大,顯示的地理事物較簡略。

④絕對高度(海拔):地球表面某一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

地球表面某乙個地點高出另乙個地點的垂直距離。等高線:地圖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點的連線。

等深線:地圖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的連線。

⑤山地的五種基本形態: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坡陡的地方,等高線越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越稀疏。

地表的五種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圖上用海拔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⑥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點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低(200公尺以下),高原海拔較高,邊緣較陡。

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點是地面崎嶇不平,不同的是山地海拔較高(多在500公尺以上),峰巒起伏,坡度陡峻,溝谷較深,丘陵海拔較低,坡度和緩,相對高度不超過200公尺。 盆地的特點是: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環繞,中間相對低平,即四周高,中間低。

⑦世界最大的盆地是非洲的剛果盆地;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世界最高的高原是亞洲青藏高原;世界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最長的山脈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山脈。

二、陸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三分陸地(29%),七分海洋(71%),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極周圍卻是一塊陸地(南極洲)。

2.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面積從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面積從大到小排列)

3.各大洲的分界線:

①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

②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是白令海峽;

③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

④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溝通大西洋和太平洋);

⑤南極洲是跨經度最廣的洲,北冰洋是跨經度最廣的洋,呈s形的是大西洋,全在東半球的是印度洋。

4.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的變動、海平面的公升降、人類活動

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的假說,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

5、六大板塊: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南極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

6.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有張裂拉伸,有碰撞擠壓,是世界火山、**的集中分布地帶。全球有兩大火山**帶:環太平洋火山**帶、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帶。

三、天氣與氣候

1.天氣是乙個地方短時間的大氣狀況,是多變的;氣候是乙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是相對穩定的。

2.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①氣溫的日變化:一天中,最高溫度出現在午後14時左右; 最低溫出現在日出前後。(氣溫日較差=最高氣溫—最低氣溫)

②氣溫的年變化: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則相反,大陸上1月最高,7月最低; 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氣溫年較差=最高月平均氣溫—最冷月平均氣溫)

③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氣溫從低緯度向兩極遞減,也即從赤道向兩極逐漸降低。

④在山地,氣溫隨著海拔公升高而降低。一般情況下,海拔每公升高100公尺,氣溫約下降0.6℃ 。

⑤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

3.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從大氣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統稱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②年降水量的分布規律:從赤道向兩極逐漸減少。赤道附近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③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④中緯度地區,沿海地區降水較多,大陸內部降水較少。

⑤通常情況下,山地的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這種降雨稱作地形雨。

⑥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是赤道附近;最貧乏的是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

⑦世界「雨極」——乞拉朋齊;世界「幹極」——阿塔卡馬沙漠。

⑧降雨時降水的主要形式。降水過程包括水汽上公升→冷卻凝結→雲層增厚→降水四個環節,降水形成必須滿足三個條件:空氣上公升冷卻,水汽凝結、有凝結核、雲層增大到能夠降落到地面。

4.世界的氣候

①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

緯度位置不同,接受的太陽熱量也就不同,緯度高氣溫低,緯度低氣溫高,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陸地吸熱快,放熱也快,海洋相反。離海近降水多,內陸降水少。

近海而海風吹不到的地區降水也少。海拔高氣溫低,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②世界的主要氣候型別

③各種氣候型別的分布與特徵

注:(1)氣溫最冷月的數值超過15℃,此為熱帶的四種氣候型別之一,氣溫最冷月的數值介乎0℃至15℃的,此為**帶兩種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之一,氣溫最冷月的數值介乎-15℃至0℃的,此為溫帶季風氣候或溫帶大陸性氣候之一。(2)熱帶季風氣候、**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共同點是雨熱同期。

四、居民與聚落

1.人口與人種

①人口增長的速度是由出生率與死亡率決定的。 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②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公尺內居住的人口數。 某區域的人口數(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公尺)= 該區域的面積(平方千公尺)

③人口稠密地區: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 人口稀疏地區:極端乾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於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

④白種人主要分布地區:非洲北部、歐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東岸、亞洲西部黃種人主要分布地區:亞洲東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黑種人主要分布地區: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2.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①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範圍最廣的語言。

初一地理上冊知識點

19 圖例和註記幫助我們區分不同型別的地理事物,了解它們的特徵。20 我們常用等高線來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21 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 某個地點高出另乙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22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點連線成線,就是等高線 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線成線,叫做等深線。23 ...

初一地理上冊知識點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 1 地球的表面積是 5.1億平方千公尺,平均半徑是6371千公尺,最大周長約為4萬千公尺。2 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並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製作了地球的模型 地球儀。3 在地球儀上,人們用不同的顏色 符號和文本來表示陸地 海洋 山脈 河湖 國家和城市等地理事...

初一地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一 地球和地圖 1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球是乙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橢球體。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 大西洋 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公尺,最大周長4萬千公尺,赤道半徑6378千公尺,極半徑6357千公尺,平均半徑6371千公尺。2 緯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