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史整理複習題 一

2021-09-19 22:36:21 字數 3982 閱讀 6642

1、史詩

1、《吉爾伽美什史詩》

它是蘇美爾人創作的英雄史詩,不但體現了蘇美爾文明極高的文學成就,也反映了兩河流域早期文明的人生態度和宗教信仰。

反映出早期蘇美爾人生活在兩河之間的土地上,時間大約是前3000-前2023年,有一位著名的國王吉爾伽美什。他們實行多神崇拜,知道如何耕種土地,並有閱讀和寫作能力。

反映出人類的兩面性。正是人的兩面性的矛盾和互相制約才形成了完美。

反映了人類從野蠻到文明的困惑。主要體現在吉爾伽美什的對立面安吉杜身上。

表達了蘇美爾人對生和死的思考。不相信來世的幸福。對來世的描繪是模糊和悲觀的,與古埃及人形成強烈反差。

(該史詩圍繞烏魯克國王吉爾伽美什與朋友-半人半獸的安吉杜的友誼展開,大致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半人半神的烏魯克王吉爾伽美什暴虐無道,民不聊生,民眾只好求助於神靈。天父之神阿努下令創造了安吉杜。安吉杜來到烏魯克與吉爾伽美什大戰一場,但卻英雄相惜,結為好友。

第二部分,吉爾伽美什和安吉杜在日神沙馬什幫助下打敗雪松森林的保護神胡瓦瓦。女神伊什塔為吉爾伽美什的魅力傾倒向他求愛被拒絕,於是以死威脅其父神阿努派出帶來旱災的天牛下凡復仇,被兩人殺死。吉爾伽美什和安吉杜成為受擁戴的英雄。

第三部分,安吉杜夢見他因為殺死胡瓦瓦和天牛被眾神懲罰,病重而死。吉爾伽美什受到觸動開始艱難跋涉,向烏特納比西丁──大洪水唯一生還者和永生者探索生死奧秘。他趁著黑夜翻過通向太陽的馬什山,不顧半蠍人帕比爾薩格的阻攔,用盡120根船槳後終於渡過死亡之海來到目的地。

烏特納比西丁接待了他但並未直接解答生與死的疑問,而是讓他經過6天7夜不睡覺的試煉。吉爾伽美什沒有成功,由於烏特納比西丁妻子幫助,他去海底得到永生之草,卻被蛇偷吃。吉爾伽美什只得返回烏魯克。

第四部分,吉爾伽美什通過沙馬什創造的生死通道與安吉杜對話,安吉杜向他描述了死後世界的陰暗悲慘。

史詩中比較著名的一段內容是水神伊亞要用洪水毀滅人類的故事,被後人稱作諾亞方舟的美索不達公尺亞版本。)

2、印度兩**詩 《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

(1)《摩訶婆羅多》:

描述雅利安人自印度河進入恆河期間的戰爭。摩訶婆羅多」意思是「偉大的婆羅多王後裔」,講述的據說是創立印度王國的婆羅多王後裔的故事。

該史詩據說是毗耶娑所做,同時他又是史詩中的人物。毗耶娑是漁家女貞信在嫁給象城福身王之前的私生子。貞信和福身王生下的兩個兒子花釧與奇武先後繼承王位,但沒有留下子嗣而死去。

於是貞信找來在森林中苦修的毗耶娑,讓他與奇武的兩個遺孀**,生下兩個兒子持國與般度。此後,毗耶娑仍然隱居深林,但他目睹和參與了持國百子與般度五子鬥爭的全過程。持國的後代以難敵為首,般度的後代以堅戰為首,為爭奪王位進行的戰鬥,導致發生俱盧之野的大戰。

難敵的99個兄弟戰死,他也堅戰殺死。堅戰做了國王,但想到兄弟家族間的殘殺給人民帶來災難,心感愧疚,把王位交給孫子,帶著妻子黑公主到喜馬拉雅山修道。最後公升入天堂。

(2)《羅摩衍那》:

描述羅摩王子漫遊印度諸地的經歷。羅摩衍那以羅摩和妻子悉達的悲歡離合為故事主線,表現了印度古代宮廷內部和列國之間的鬥爭。故事情節如下:

阿逾陀城國王十車王有3個王后,生有4個兒子,長子羅摩。羅摩通過比武獲勝,娶了彌提羅國公主悉多。十車王年邁,決定立羅摩為太子,繼承王位。

但他的第二個王后吉迦伊受侍女慫恿,竟提出流放羅摩14年和立她的親生兒子婆羅多為太子的非分要求。由於十車王有諾言在先,必須應允王后的要求。羅摩為使父王不失信義,甘願流放。

悉多為了夫妻之情,十車王的小王后親生子羅什曼那為了兄弟之誼,都甘願隨同流放。他們3人離開都城不久,十車王抑鬱而死。當時,婆羅多不了解內情,被召回舉行父葬和繼承王位。

他得知真相後,痛斥母親,舉行完父親葬禮後,親自去森林尋找羅摩,讓他繼位。但羅摩堅決不肯,一定要等流放期滿再回去。婆羅多只得帶回羅摩的鞋子供在王座上,代為攝政。

羅摩3人在森林中歷盡艱險。楞伽島十首魔王羅波那劫走悉多,羅摩與猴國結盟,猴王坐下有一神猴哈努曼神勇異常,在神猴哈努曼及猴群相助下,終於戰勝魔王,救回悉多。但羅摩懷疑悉多的貞操,使她投火自明。

火神從熊熊烈火中託出悉多,證明了她的貞潔。夫妻團圓,流放亦期滿。羅摩回國登基為王,阿逾陀城出現太平盛世。

但波折又起,羅摩聽到民間又傳悉多不算貞女,為不違民意,忍痛把懷孕在身的悉多遺棄在恆河岸邊。悉多得到蟻蛭仙人的救護,住在淨修林里,生下一對孿生子。後羅摩舉行馬祭,蟻蛭安排孿生子與羅摩相會,並向羅摩辯明悉多的貞節,但羅摩仍認為無法取信於民。

悉多無奈,向大地母親呼救,說如果自己貞潔無瑕,請大地收容她。頓時大地裂開。悉多縱身投入大地懷抱。

最後羅摩兄弟都公升入天國,復化為毗濕奴神。

3、《荷馬史詩》

荷馬史詩包括《伊利昂紀》和《奧德修紀》,又譯《伊利亞特》(15693行)和《奧德賽》(12110行)。規模巨集大,構思精巧。自然質樸的口語式表述。源於神話傳說的豐富想象 。

荷馬,西元前8世紀的吟遊詩人,家鄉是小亞細亞或開俄斯。他對一些長期流傳於民間的歌謠進行加工整理,編成了兩部完整的長詩 。史詩成為文學作品在西元前六世紀。

荷馬史詩並不是荷馬個人的創作,而是以民間歌謠為基礎,由集體與個人智慧型相結合而形成,最後由文人學者編定的。

《荷馬史詩》中的古希臘社會:

生產力方面開始使用鐵器,經濟有顯著發展,農業**現新式農具,手工業內部已出現粗略分工,商業開始萌芽

父系氏族公社內部已發生貧富分化,出現了平民和貴族的對立

已出現不發達的家長奴隸制

社會管理機構是軍事民主制

軍事首領(巴賽勒斯) 議事會民眾會

(《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的故事情節如下:從前,在小亞細亞西部沿海有特洛伊人的一座王都名叫伊利昂,特洛伊人是東方許多部族的霸主。當時希臘的強大部族總稱為阿卡亞人,阿卡亞人以邁錫尼王阿伽門農為首。

伊利昂城的王子帕里斯乘船到希臘,受到斯巴達王墨涅拉奧斯的款待,但他卻把墨涅拉奧斯的美貌妻子海倫騙走,帶回伊利昂城。阿卡亞人非常氣憤,請求邁錫尼王阿伽門農召集各部族的首領,共同討伐特洛伊人。他們調集 1000多艘船隻,渡過愛琴海去攻打伊利昂城,歷時 9年都沒有攻下。

到了第10年,阿伽門農和阿卡亞部族中最勇猛的首領阿喀琉斯爭奪乙個女俘,由於阿伽門農從阿喀琉斯手裡搶走了這個女俘,阿喀琉斯憤而退出戰鬥。

《伊利亞特》以阿喀琉斯的憤怒為開端,集中描寫第10年裡51天的事情。由於阿卡亞人失去最勇猛的將領,他們抵擋不住伊利昂城主將赫克托爾(帕里斯的哥哥)的凌厲攻勢。阿伽門農請求同阿喀琉斯和解,請他參加戰鬥,但遭到拒絕。

阿喀琉斯的密友帕特羅克洛斯看到阿卡亞人將要全軍覆滅,便借了阿喀琉斯的盔甲去戰鬥,打退了特洛伊人的進攻,但自己卻被赫克托爾所殺。阿喀琉斯感到十分悲痛,決心出戰,為亡友復仇。他終於殺死赫克托爾,並把赫克托爾的屍首帶走。

伊利昂的老王(赫克托爾的父親)普里阿摩斯到阿喀琉斯的營帳去贖取赫克托爾的屍首,暫時休戰,並為他舉行盛大的葬禮。

《伊利亞特》只寫到赫克托爾的死為止,可是據《奧德賽》和古代希臘的其他作品,圍繞伊利昂城的戰爭還繼續打了很久。後來阿喀琉斯被帕里斯用箭暗殺射死,阿卡亞人之中最勇猛的首領埃阿斯和最有智謀的首領奧德修斯爭奪阿喀琉斯的盔甲。然而,埃阿斯被酒神狄俄尼索斯附身,失去理智,奧德修斯取得了勝利。

後者清醒後覺得羞辱而自殺。最後奧德修斯獻計造了乙隻大木馬,內藏伏兵,特洛伊人把木馬拖進城,結果阿卡亞人裡應外合,攻下了伊利昂城,結束了這場歷時十餘年的戰爭。史稱木馬記。

離開本國很久的阿卡亞首領們紛紛回國,奧德修斯也帶著他的夥伴,乘船向他的故鄉伊塔克出發。從這裡開始了以奧德修斯在海上的歷險為中心的另一部史詩《奧德賽》的故事 。

奧德修斯在海上又漂泊了10年。史詩採取倒敘的方法,先講天神們在奧德修斯已經在海上漂遊了10年之後,決定讓他返回故鄉伊塔克。這時奧德修斯的兒子忒勒馬科斯已經長大**,出去打聽長期失蹤的父親的訊息。

伊塔克的許多人認為他10年不歸,一定已經死去。當地許多貴族都追求他的妻子佩涅洛佩,佩涅洛佩百般設法拒絕他們,盼望奧德修斯生還。奧德修斯在這10年間經歷許多:

獨目巨人吃掉了同伴,神女喀爾刻把同伴用巫術變成豬,又要把他留在海島上;他又到了環繞大地的瀛海邊緣,看到許多過去鬼魂;躲過女妖塞壬的歌聲,逃過怪物卡律布狄斯和斯庫拉,最後女神卡呂普索在留了奧德修斯好幾年之後,同意讓他回去。他到了菲埃克斯人的國土,向國王阿爾基諾斯重述了過去9年間的海上歷險,阿爾基諾斯派船送他回故鄉。那些追求他妻子的求婚人佔據著他的王宮,大吃大喝。

奧德修斯裝作乞丐,進入王宮,設法同兒子一起殺死那些橫暴的貴族,和妻子重新團聚。)

世界文明史整理複習題 十

e 光榮革命和 權利法案 1688年,輝格黨人聯合一部分托利黨人政變,史稱 光榮革命 它標誌著英國革命的完成。議會中通過了 權利法案 1689年 等法案,限制國王的權力。後來,議會的權力超過國王的權力,君主立憲制形成。3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 推翻了封建的君主 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為英國資本主義經濟...

世界文明史整理複習題 五

6 小結 教最早是羅馬下層人民反抗羅馬統治的宗教運動。因此,它最初是奴隸和窮人的宗教。早期 教反映了下層人民求得解放的意願,但這是一種消極的反抗和虛幻的理想,是自我麻醉的幻想。3世紀以後,教逐漸蛻變成為統治階級腐蝕人民鬥志,消弭人民反抗的工具,進而成為羅馬帝國統治的精神支柱,它和其他宗教一樣,也是人...

世界文明史

世界文明史 結課作業 學院 土木建築工程學院 姓名 趙顯東 學號 11232027 班級 土木1110 一答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含義大概是 人們要懂得各自欣賞自己的創造,還要學會欣賞別人的創造,這樣結合自己和別人的東西,而不是一味的抵制和不滿,就會實現理想中的大同美。從整體上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