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秦文化是中華文明的主根系

2021-08-21 02:35:32 字數 4899 閱讀 7194

文懷沙先生在《中華根與本——寶學概論》一書代序「寶學懸解」中講:「寶雞在文化、歷史上的重要作用,顯示出它是華夏文明根系中重大的一脈、源流中巨集大的一支。」如果說,上古神農氏時代古陳倉的炎帝、姜炎文化還屬「多元」發展的「華夏文明根系中重大的一脈」的話,那麼,繼姜炎文化之後而興起於寶雞的周秦文化則是中華文明的主根系。

文懷沙先生講:「寶雞文物之盛,奠定了周秦文化研究的堅實基礎,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頗大解釋空間。」本文通過介紹寶雞出土青銅器的特點,闡述其在歷史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價值,以及眉縣楊家村窖藏的突出貢獻,旨在說明周秦文化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的奠基作用。

寶雞青銅器的特點

寶雞是我國出土周秦時期青銅器重要地點之一。與長安、洛陽等到地相比較,寶雞出土的青銅器有顯著的特點:

一是出土青銅器歷史悠久。《漢書·郊祀志》記:西漢神爵四年(西元前58年),「美陽得鼎獻之」;《宋書·符瑞志》載:

「漢章帝建初七年十月,車駕西巡至槐裡,右扶風禁上美陽得銅器於岐山,似酒尊」。這兩件銅器在陝西乃至全國也是西周青銅器出土年代最早的器物。

二是出土青銅器的範圍廣。寶雞地區以扶風、岐山兩縣北部的周原遺址為中心,以及眉縣、鳳翔、麟遊、隴縣、千陽、金台、渭濱、陳倉等縣區,從古至今都有出土周秦青銅器的記載。在乙個地區,有如此大範圍,集中出土周秦時期青銅器,這在全省乃至全國也是極少見的。

三是出土青銅器的數量大。歷史上,北宋呂大臨《考古圖》中,有出土地點可考者達90餘器,半數以上出自陝西,其中有10器以上出自岐山、扶風。從2023年到2023年,100多年間寶雞出土西周青銅器達數百件。

據統計,僅周原遺址,漢代以降,已出土西周青銅禮器千餘件,是著名的豐鎬遺址的3倍。約佔全省西周青銅器數量的三分之二左右。

解放後的37年間(1949~2023年),陝西地區出土的商周青銅器約3400餘件,其中寶雞地區出土青銅器達2500多件,約佔73.5℅,這是其他地區無法比擬的。

三是青銅器窖藏多、一次性出土數量大。就西周青銅器出土的形式而言,以窖藏為主,墓葬次之。據不完全統計,寶雞百年來共發現周秦時期青銅器窖藏150多個,僅周原遺址及其周邊地區共發現青銅器窖藏130多個,這是其它省、市沒有的。

如清光緒十六年(公元2023年)秋,扶風縣任家村窖藏,出土青銅器120餘件;**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夏,扶風上康村窖藏,出土青銅器百餘件;**二十九年(公元2023年)冬,扶風縣任家村窖藏,出土西周青銅器百餘件。

2023年以後,周原銅器出土情況記錄比較清楚,在54批有銘青銅器的出土中,屬窖藏31次,墓葬出土22次,分別佔總數的57.40%和40.74%。

窖藏出土批數超過墓葬出土批敷,這是周原遺存的特徵,有別於其他地區的西周遺址。

最為著名的有:2023年,岐山縣董家村窖藏,出土西周青銅器37件;

2023年,扶風縣莊白村窖藏,出土西周青銅器103件;2023年到2023年,寶雞弓魚國墓地共清理發掘墓葬27座,出土青銅器1358件,其中禮器190件。2023年,眉縣楊家村窖藏,出土西周青銅器27件。2023年11月8日,扶風五郡窖藏又出土西周青銅器27件,其中兩件平底大口尊「王周生尊」,屬第一次發現。

「周原是西周青銅器寶庫」的美譽,又一次傳遍海內外。

四是大量青銅器藝術精品散藏在國內和世界各地。國內著名博物館所藏,如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師鼎、善夫山鼎、梁其壺,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大盂鼎、禹鼎、駒尊、虢季子白盤,天津博物館的克鎛,上海博物館的大克鼎,台灣故宮博物院的毛公鼎、散氏盤等。

還有一些青銅器精品被美國、日本、法國、丹麥、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博物館或個人收藏。著名青銅器專家、上海博物館原館長馬承源先生講過:「世界上凡有博物館的地方就有寶雞出土的青銅器」。

五是出土青銅器為考古斷代提供一批標準器。在眉縣楊家村窖藏未發現前,國內有紀年的青銅器只有60多件。標準器有38件:

天亡簋、利簋(武王);周公方鼎、康侯豐方鼎、禽鼎、禽簋、冉皿鼎、柬鼎、鳴支士卿尊、卿簋 、卿鼎(成王);大盂鼎、小盂鼎、成王方鼎、作冊大鼎、宜侯矢簋、魯侯熙鬲(康王);作冊瞏卣、作冊折尊、觥及方彝(昭王);刺鼎、班簋、遹簋、長卣盉(穆王);牆盤、牆爵、師食凡鼎、十五年走昔曹鼎(共王);匡卣(懿王);害夫簋、害夫鐘(宗周鐘),王祀害夫鐘(厲王);毛公鼎、吳虎鼎、杜伯盨、克鐘、克鎛(宣王)等。其中周原出土的有15件,佔39.47%。

其中,⑴天亡簋因有「丕顯考文王」句而知其必為武王時標準器,在利簋未出土前,是惟一一件。 (2)小盂鼎因有「帝口(諦)周王、武王、成王」句而說明它是康王時標準器。其銘末紀年為「二十五祀」,另有大盂鼎銘末紀年為「二十三祀」。

這兩器清楚地表明康王在位年數不會少於25年,對於確定成王、康王在位年數具有重要意羲。 (3)微史家族銅器窖藏所出作冊折尊、觥、方彝說明折的活動時間主要在昭王時,所以器銘顯示的紀年「十九年」應為昭王十九年。 (4)牆盤是共王時標準器,本器雖無紀年,但有助於推定其他銅器的年代。

(5)周厲王害夫簋、鐘的出土,為厲王時銅器斷代提供了標尺。 (6)克鐘、鎛銘曰:「王在周康刺(厲)宮」,此時厲王已經去世,器物當作於宣王之世。

⑺毛公鼎則是學界公認的宣王時標準器。⑻逨盤記述文、武、成、康、昭、穆、共、懿、孝、夷、厲及時王的文治武功,逨鼎有銘「四十二年」、「四十三年」,是為宣王時標準器。

六是出土青銅器級別高。目前全市館藏青銅器計15000多件,經 2023年國家文物資料庫建設初步鑑定,屬國家珍貴文物多達10719,約佔青銅器總數的71℅,其中一級374件、二級文物1303件、**文物9042件。這在國內是其它博物館無法相比的。

寶雞青銅器博物館雖然是地市級館,仍然被國家文物局列為同家重點博物館,這足以說明寶雞青銅器在全國文物博物館界的重要地位。

七是出土有銘青銅器多。西周青銅器作為禮器的重要特徵,是在器物上鑄有記事體的長篇銘文。寶雞作為周王朝的發祥地和宗廟所在地,許多重大的冊命、祭祀等活動都要在這裡舉行。

所以,兩千多年來在寶雞特別是周原範圍內出土了大量鑄造有長篇銘文的西周青銅器。從2023年到2023年,100多年間寶雞出土了數百件西周青銅器,其中有銘文的青銅器就達114件之多。

2023年以後,周原總共出土西周青銅器410件,其中277件有銘文,佔67.56,這個比例是相當高的。如果加上2023年以前周原出土的有銘青銅器112件,那麼迄今為止,周原出土的西周有銘青銅器至少在389件以上。

389件銘文是乙個什麼樣的概念呢?據專家統計北京琉璃河西周燕國墓地出土有銘銅器38件;90年代發掘的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有銘銅器不過50餘件;洛陽北窯西周貴族墓地出土有銘銅器也不過38件,其中還包括相當一批兵器。出土西周有銘銅器較多的地區是陝西長安縣的豐鎬遺址,但也不過百件左右。

更重要的是389件有銘銅器中,50字以上的長銘銅器就有72件,其中蘊含著豐富的鮮為人知的西周史實。

建國50年來,寶雞地區出土周秦青銅器近2萬件,其中有銘青銅器60多批,總計約500件。寶雞地區出土周秦青銅器銘文總數達18900多字,其中周原出土銅器銘文本數共。

八是有銘青銅器佔窖藏器物總數比例大。周原出土31批窖藏銅器共273件, 204件有銘文,佔74.72%。

其中幾父壺窖藏出土銅器39件,28件有銘文,佔71.8%;伯多父盨窖藏銅器9件,8件有銘文,佔88.9%;莊白1號窖藏出土銅器103件,75件有銘文,佔72.

8%;散伯車父器窖藏,出土銅器19件,14件有銘文,佔73.7%;董家窖藏,銅器37件,30件有銘文,佔81.1%。

而眉縣楊家村窖藏西周青銅器27件,件件有銘文,達100%。

寶雞青銅器的歷史價值

寶雞出土周秦青銅器中,許多都是宗廟重器和王器,不僅鑄造精良,而且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極高。

文物承載著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縱觀寶雞出土周秦青銅器銘文,正是一部周、秦歷史。

一.印證和補充了歷史文獻:

1.大盂鼎銘文,內容與《尚書·酒誥》相對照,記載周康王講述商人縱酒是商王朝亡國和周王朝興起的原因,歌頌文武二王的盛德。第一次記載了周王對諸侯貴族的冊命儀禮,證實了歷史文獻中關於武、成、康三王都進行過較大規模的封建,銘文的「授民授疆土」,就是賞賜奴隸和土地,說明了西周社會是典型的奴隸制社會。

2.大豐簋又稱天亡簋,

銘文78字,其中「王有大豐禮,王凡三方,王祀於天(大)室」,記載武王克殷後舉行祭祀先祖,昭示西周開國。大豐簋當是周朝建立後祭祀文王時所作,與臨潼出土的利簋等是西周最早、最有代表性的器物。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3.毛公鼎銘文,是歷代出土的商周青銅器銘文最長的一篇,與《尚書·文侯之命》和《詩經·韓奕》極為接近。主要記述周王室對毛公厝的冊命,囑咐他要對王室盡忠效力。為研究西周冊命制度提供了重要資料。

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館。(毛公鼎銘文)

4.何尊銘文,記載了西周成王五年向何宣示的誥命,講述武王伐商後向天祭告以及營建洛邑的歷史事件。西周初期營建洛邑的史實在其他史料中有過記載,但是否年份確實,學術界還存在認識上的分歧。何尊銘文恰好印證了這件事,從而解決了西周初歷史研究的疑案之一。

「中國」一詞也最早見於何尊銘文當中。現藏寶雞青銅器博物館。

5.寶雞弓魚國墓地出土文物豐富,揭示乙個失載的周初封國之迷。弓魚國當為長江流域巴人的一支,後沿漢江,翻秦嶺,來到渭水流域,因參加周武王伐商,立有戰功而受封於今寶雞市區,與當地氏羌文化融合,建立弓魚國興邦百餘年,後史書失載。寶雞地區是周人的發祥地,同時又是周族同西北、西南地區許多部族進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寶雞弓魚國墓地發掘工作的重要意義之一,就在於揭示了商周時期不同部族、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歷史。

6.冉土方鼎又稱「周公東征鼎」, 銘文 35字,記載周公東征,殲滅東夷、豐伯和薄姑之後,歸祭周廟,行飲秦之禮。周公賞給冉土貝幣一百朋, 用作此鼎以紀念。現藏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

7.虢季子白盤銘文,記載子白進擊征伐獫狁斬敵首500個,獲俘虜50人,周王賞賜戰車、弓箭、大鉞。虢季子白盤銘文既是西周史研究的重要文獻,又是壯麗優美的史詩。盤銘具有韻律,句式工整,語言洗練,讀起來朗朗上口。

其書法頗有新的藝術風格,結體有著大篆發展演變的韻味,應該說就是籀文。字型剛勁,筆勢勻稱,縱橫成行,矞皇茂雋,向為書法界研習。

8.冬戈簋銘文和冬戈鼎銘文分別記載戰鬥前周王授命將軍冬戈率兵抵禦淮戎和戰鬥後周王對將軍的獎賞。對研究西周歷史、地理、淮戎分布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淮戎又稱淮夷,是我國古老的民族,成康時期,周王朝以武力控制了淮夷,迫使淮夷各國向周王朝繳納布帛貢賦,提供勞動力。

但是,淮夷人民不願接受周王朝的壓迫剝削,不斷進行反抗,也屢遭鎮壓,伯冬戈諸器就是研究這段歷史的第一手資料。現分別藏於扶風縣博物館和陝西歷史博物館。

古老的中華文明

3 在考古的過程中,發現了北京人燒過的灰燼,說明他們會使用火。運用所學的知識,說說他們怎樣取得火種呢?4 出示考古人員發現的石器 通過比較使學生了解祖國境內的遠古先人非常智慧型,他們通過儲存火種 使用打磨的石器工具維持生存。四 炎黃子孫 1 學生自讀課文,了解 炎黃子孫 一詞的來歷。2 組織學生交流...

山西是中華文明之根

山西是中華文明之根,除了在政治 軍事上山西佔據重要的地位外,還擁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而其中,建築文化亦是濃厚。最具代表的便是建築文化。說到建築,首先出現在我腦海的是寺廟建築,其中,我最喜歡的寺廟之一便是在中國十大寺廟排名第四的關公廟。想到關帝廟,不得不想到那個桃林三結義的地方 結義園,不得不想到那豪...

探尋中華文明文化之根

華文教育是為掌握華文而興辦的教育,是面向幾千萬海外僑胞尤其是華裔青少年群體開展的民族語言學習和中華文化的傳承工作。積極發展華文教育,是海外華僑華人社會團結和諧 延綿發展的內在動力,是與海外僑胞保持與祖 籍 國情感聯絡的根本紐帶。近年來,隨著中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增強,中國與世界其它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