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鋼筋的計算

2021-08-18 07:15:49 字數 3692 閱讀 1624

在實際工程中,鋼筋用量比較大的措施筋又樓板、基礎的馬凳筋,剪力牆的垂直梯子筋、水平梯子筋,柱縱筋的定位框,梁構件中雙排縱筋之間的墊鐵。

在實際工程施工中,為了保證樓板雙層鋼筋之間的有效高度及鋼筋保護層厚度,特別是懸挑板的上部縱筋保護層,通常會在雙層鋼筋之間使用馬凳筋,而且馬凳筋的直徑不小於上部受力筋;在剪力牆鋼筋綁紮的過程中,為了保證兩片剪力牆鋼筋網之間的距離、剪力牆鋼筋的保護層及水平分布鋼筋的間距,同常會採用垂直梯子筋,當所使用垂直梯子筋不替換牆體豎向分布鋼筋時,垂直梯子筋的直徑不受限制;當所使用垂直梯子筋需要替換牆的豎向分布鋼筋時,則垂直梯子筋的豎向主筋應比牆的豎向分布鋼筋大乙個等級。為了保證剪力牆垂直筋的間距,通常會採用水平定位梯子筋;只要樓層的牆截面厚度、垂直筋間距、垂直筋直徑變化不大的情況下,水平定位梯子筋是周轉使用;為了保證柱縱筋的分布位置及保護層厚度,同常使用柱縱筋定位框;當梁的上、下部受力筋出現多排時,為了保證每排縱筋之間的淨距,在梁鋼筋綁紮過程中通常使用墊鐵進行分隔。

使用措施筋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工程中的施工質量而設定的非實體鋼筋用量;既然是非實體構件的鋼筋用量,那麼設計人員在設計時是不需要考慮這部分鋼筋的,因此在設計總說明或圖紙上也不會標註出來,不排除也有設計人員在結構設計總說明中做了簡要說明,如「在雙網雙向配置鋼筋網的板內,應在上下層鋼筋網之間布置支撐鋼筋,支撐鋼筋直徑不小於上部鋼筋的直徑,布置間距不大於1500mm」;但是光憑這簡短的說明只能證明了工程中需要用馬凳筋,但具體的如何使用?如何布置?這些問題對於算量雙方是無法達成一致意見的。

該部分鋼筋的布置原則只是在一些施工操作手冊的相關書籍上有個介紹。既然是參考手冊的書籍介紹,就不會作為計算該部分鋼筋用量的依據;在實際施工中,每個施工單位的做法都有所差異。如果工程採用清單計價方式,則根據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範-gb50500-2003第52頁第19條的規定:

「現澆構件中固定位置的支撐鋼筋、雙層鋼筋用的「鐵馬」、伸出構件的錨固鋼筋、預製構件的吊鉤等,應併入鋼筋工程量內」。如果採用定額計價方式,某些地區是不計算措施筋的用量,該部分鋼筋已包含在鋼筋損耗之內。

在工程後期對量的過程中,對於措施筋的用量計算方法,往往雙方的參照的唯一依據就是鋼筋工程施工方案。但是有些施工方案也不是很明確,只是規定了措施筋的用法,但是沒有詳細的布置方法。如有些施工方案按如下描述:

馬凳筋按間距1000mm布置,梯子筋按間距1200mm布置。至於墊鐵、頂模筋在方案中都沒有提到。試想一下,按照如上所描述的措施筋布置形式,雙方如何達成一致的理解呢。

因此,如果要保證雙方能夠達成一致的理解,就得在方案中做詳細的描述。寫得好的方案應該如下描述:

雙網雙向布置的筏板及樓板內馬凳筋按照s=1000mm的排距布置,第一排及最後一排馬凳筋距板邊的距離為s/2。每排馬凳筋按板的淨長放置,同排相鄰兩個馬凳筋相互搭接100mm;;當只有負筋的位置馬凳筋按如下布置:負筋伸入板內的長度小於等於1500mm時,在負筋下放置一排馬凳筋;負筋伸入板內的長度大於1500mm時,按照排距s=1000mm布置馬凳筋;馬凳筋距支座邊及彎折處的距離為s/2;在縱橫負筋相交區域不布置馬凳筋。

梯子筋按兩個暗柱之間的牆淨長小於等於1500mm時放置乙個梯子筋;兩個暗柱之間的牆淨長大於1500mm時,按照間距s=1200mm放置梯子筋,梯子筋距暗柱邊的距離s/2;當梁的上下部出現多排鋼筋時,則需要在多排鋼筋之間放置墊鐵,以保證縱筋之間的距離;上部按照各排負筋伸入跨內的長度,墊鐵間距為1000mm,墊鐵直徑為25且不小於受力筋直徑;下部墊鐵根據下部鋼筋是否伸入支座進行考慮,如果伸入支座則根據梁淨跨進行計算,不伸入支座則根據不伸入支座鋼筋的長度進行計算。

措施筋,這個在鋼筋對量的過程頻頻出現的名稱,相信大家並不陌生;該部分鋼筋用量在對量時總是在爭爭吵吵中度過,到最後也很難讓雙方的演算法達成一致意見。如要正確計算出措施鋼筋的用量,首先應弄清楚措施筋在工程中具體是包含哪些鋼筋的用量?使用措施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措施筋在計算鋼筋用量時如何計算?應該依據什麼來進行計算?接下來針對以上問題,我們來一一進行講解。

首先,我們來回答第乙個問題,在實際工程中,鋼筋用量比較大的措施筋又樓板、基礎的馬凳筋,剪力牆的垂直梯子筋、水平梯子筋,柱縱筋的定位框,梁構件中雙排縱筋之間的墊鐵。

其次我們來看第二個問題,使用措施筋的目的是什麼?如下如所示:

在實際工程施工中,為了保證樓板雙層鋼筋之間的有效高度及鋼筋保護層厚度,特別是懸挑板的上部縱筋保護層,通常會在雙層鋼筋之間使用馬凳筋,而且馬凳筋的直徑不小於上部受力筋;在剪力牆鋼筋綁紮的過程中,為了保證兩片剪力牆鋼筋網之間的距離、剪力牆鋼筋的保護層及水平分布鋼筋的間距,同常會採用垂直梯子筋,當所使用垂直梯子筋不替換牆體豎向分布鋼筋時,垂直梯子筋的直徑不受限制;當所使用垂直梯子筋需要替換牆的豎向分布鋼筋時,則垂直梯子筋的豎向主筋應比牆的豎向分布鋼筋大乙個等級。為了保證剪力牆垂直筋的間距,通常會採用水平定位梯子筋;只要樓層的牆截面厚度、垂直筋間距、垂直筋直徑變化不大的情況下,水平定位梯子筋是周轉使用;為了保證柱縱筋的分布位置及保護層厚度,同常使用柱縱筋定位框;當梁的上、下部受力筋出現多排時,為了保證每排縱筋之間的淨距,在梁鋼筋綁紮過程中通常使用墊鐵進行分隔。

使用措施筋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工程中的施工質量而設定的非實體鋼筋用量;既然是非實體構件的鋼筋用量,那麼設計人員在設計時是不需要考慮這部分鋼筋的,因此在設計總說明或圖紙上也不會標註出來,不排除也有設計人員在結構設計總說明中做了簡要說明,如「在雙網雙向配置鋼筋網的板內,應在上下層鋼筋網之間布置支撐鋼筋,支撐鋼筋直徑不小於上部鋼筋的直徑,布置間距不大於1500mm」;但是光憑這簡短的說明只能證明了工程中需要用馬凳筋,但具體的如何使用?如何布置?這些問題對於算量雙方是無法達成一致意見的。

該部分鋼筋的布置原則只是在一些施工操作手冊的相關書籍上有個介紹。既然是參考手冊的書籍介紹,就不會作為計算該部分鋼筋用量的依據;在實際施工中,每個施工單位的做法都有所差異。如果工程採用清單計價方式,則根據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範-gb50500-2003第52頁第19條的規定:

「現澆構件中固定位置的支撐鋼筋、雙層鋼筋用的「鐵馬」、伸出構件的錨固鋼筋、預製構件的吊鉤等,應併入鋼筋工程量內」。如果採用定額計價方式,某些地區是不計算措施筋的用量,該部分鋼筋已包含在鋼筋損耗之內。

接著我們來看第三個和第四個問題,如何使雙方都達成一致的演算法進行措施鋼筋用量的計算?在工程後期對量的過程中,對於措施筋的用量計算方法,往往雙方的參照的唯一依據就是鋼筋工程施工方案。但是有些施工方案也不是很明確,只是規定了措施筋的用法,但是沒有詳細的布置方法。

如有些施工方案按如下描述:馬凳筋按間距1000mm布置,梯子筋按間距1200mm布置。至於墊鐵、頂模筋在方案中都沒有提到。

試想一下,按照如上所描述的措施筋布置形式,雙方如何達成一致的理解呢。因此,如果要保證雙方能夠達成一致的理解,就得在方案中做詳細的描述。寫得好的方案應該如下描述:

雙網雙向布置的筏板及樓板內馬凳筋按照s=1000mm的排距布置,第一排及最後一排馬凳筋距板邊的距離為s/2。每排馬凳筋按板的淨長放置,同排相鄰兩個馬凳筋相互搭接100mm;;當只有負筋的位置馬凳筋按如下布置:負筋伸入板內的長度小於等於1500mm時,在負筋下放置一排馬凳筋;負筋伸入板內的長度大於1500mm時,按照排距s=1000mm布置馬凳筋;馬凳筋距支座邊及彎折處的距離為s/2;在縱橫負筋相交區域不布置馬凳筋。

如下圖所示:

梯子筋按兩個暗柱之間的牆淨長小於等於1500mm時放置乙個梯子筋;兩個暗柱之間的牆淨長大於1500mm時,按照間距s=1200mm放置梯子筋,梯子筋距暗柱邊的距離s/2;如下圖所示:

當梁的上下部出現多排鋼筋時,則需要在多排鋼筋之間放置墊鐵,以保證縱筋之間的距離;上部按照各排負筋伸入跨內的長度,墊鐵間距為1000mm,墊鐵直徑為25且不小於受力筋直徑;下部墊鐵根據下部鋼筋是否伸入支座進行考慮,如果伸入支座則根據梁淨跨進行計算,不伸入支座則根據不伸入支座鋼筋的長度進行計算。

以上措施筋的鋼筋用量應該併入實體構件的鋼筋用量中。

鋼筋的計算

鋼筋算量基本方法 第一章梁 第一節框架梁 一 首跨鋼筋的計算 1 上部貫通筋 上部貫通筋 上通長筋1 長度 通跨淨跨長 首尾端支座錨固值 2 端支座負筋 端支座負筋長度 第一排為ln 3 端支座錨固值 第二排為ln 4 端支座錨固值 3 下部鋼筋 下部鋼筋長度 淨跨長 左右支座錨固值 注意 下部鋼筋...

鋼筋的計算

鋼筋算量基本方法 第一章梁 第一節框架梁 一 首跨鋼筋的計算 1 上部貫通筋 上部貫通筋 上通長筋1 長度 通跨淨跨長 首尾端支座錨固值 2 端支座負筋 端支座負筋長度 第一排為ln 3 端支座錨固值 第二排為ln 4 端支座錨固值 3 下部鋼筋 下部鋼筋長度 淨跨長 左右支座錨固值 注意 下部鋼筋...

鋼筋的計算規則

柱基礎層 筏板基礎 2000mm時,基礎插筋長度 基礎層層高 保護層 基礎彎折a 基礎縱筋外露長度hn 3 與上層縱筋搭接長度lle 如焊接時,搭接長度為0 筏板基礎 2000mm時,基礎插筋長度 基礎層層高 2 保護層 基礎彎折a 基礎縱筋外露長度hn 3 與上層縱筋搭接的長度lle 如焊接時,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