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大學生入黨動機的調查與分析

2021-04-20 21:56:53 字數 4938 閱讀 3528

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校一年級大學生入黨動機的調查與分析

校一年級大學生入黨動機的調查與分析

調查的目的

目前大學生的入黨行為和動機表現出越來越功利化的趨向。動機是產生行為的直接動力,並決定行為的發展方向。只有在正確的入黨動機下,才能使黨員的思想和行為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要想純潔黨的隊伍,確保大學生黨員群體走上社會後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從而促進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就必須深入了解大學生入黨動機功利化的原因,以對症下藥。所以本文結合社會學知識,重點研究大學生入黨動機功利化問題,並著重分析大學生入黨動機功利化的原因,以喚起社會及有關部門對大學生入黨行為和動機功利化傾向的關注,最終期望可以從深層的社會心理和巨集觀的社會背景上認識青年學生面臨的思想意識挑戰,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本調查旨在通過對學生入黨動機的了解,解決大學生「為什麼要入黨」和推進優秀青年人才入黨的先決因素,以便幫助大學生培養具有信念信仰型的正確入黨動機。大學生的入黨現象成為乙個熱點問題。是什麼原因趨使莘莘學子向黨組織靠攏?

其加入黨組織的動機和目的是什麼?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為此,我對大學一年級學生中入黨現象進行了較系統的調查研究,以期對大學生入黨動機作乙個初步**。

二、調查的物件、方法與內容

1、調查物件

大學一年級學生

2、調查方法與內容

本次調查採用書面問卷法進行調查:(發放207份,**124份),基本上做到隨機發放。

表1 樣本分佈情況

三、調查分析

(一)當前大學生入黨動機偏差的主要型別

據我的調查顯示,在社會轉型的新形勢下,大學生出現多種偏差性的動機。

影響入黨動機產生偏差的因素是多方面、深層次的,它是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同輩群體、大學思想教育體系和個人因素聚合作用的結果。當前大學生除了基於主體性的共產主義信念、信仰型入黨動機外,還呈現出多種偏差性動機,具體表現在:

(1)人生設計型動機:持有這一型別的大學生一般有較為明確的自我人生設計和職業發展規劃,他們懂得不同年級、階段有不同的自我發展層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他們青春激昂,積極進取,追求個性化發展;積極在學習和生活實踐中追求人生的意義和最大價值,以實現人格的自我完善。

反映在入黨動機上,他們把入黨和大學學習生活作為人生道路上成長成才的鋪路石,在入黨行為和日常生活中能夠「服從黨的利益,兼顧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在價值取向上,他們有較強的相容性和複合性,在義與利、奉獻與索取、社會與個人的關係模式中,他們不做嚴格的邊界性取捨,而是力圖同時兼顧。來自調查報告表明,有54%(n=100)同學選擇「在不損害集體利益的前提下兼顧個人利益」。

雖然這一型別的入黨動機能夠在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抉擇中尋求最佳平衡,但在兩者衝突的情況下,通常申請入黨主體有利己主義的念頭閃現或張揚。

(2)實用功利型動機:主要表現在入黨動機上的實用主義和功能主義。部分人把入黨定位為提高能力和鍛鍊自我的機會,或異化為追求個人發展,打造擇業就業競爭資本的功能性手段。

為了達到盡快實現程式上的組織發展,他們積極迫切地表達入黨意願,緊密跟隨和接觸黨建工作隊伍,具體表現出行為上的「入黨前一身汗,入黨後挑著幹」的特點。另一部分人則是為取得黨票,表現為在某一階段追求動力較足;他們認為,入黨可以為自己未來的名、利、權等方面獲取政治資本和實惠;受社會腐敗風氣的侵擾,黨員→從政→謀利的成長思維路徑,或輕或重地在其腦中根植。同時,他們認為,入黨可以更有機會被選拔為主要學生幹部,能在評獎評優時特殊加分,會影響學生鑑定上的德育評定――這樣的復合功能更加激發了學生的入黨追求動力。

(3)趨同從眾型動機:社會心理學認為,同輩群體之間在心理志趣上有較強的示範和感染作用,在行為選擇上會出現從眾附和、跟風隨流的傾向。在當前大學校園中,入黨熱潮集中表現在低年級的班級集體遞交入黨申請書的現象;這一型別的入黨主體在動機上表現為被動性和自我虛榮性,他們大多沒有從實質上理解黨員的政治責任和應承擔的社會義務。

而是基於「別人寫我也寫,否則顯的太落後」,「這樣可以滿足父母和親友的期待」,或者認為「入黨是一種榮譽,這可以讓自己在政治上鍍金,可以增光添彩」的認識。而在現實生活中,持有這種入黨動機的同學卻不太熱衷於公益活動和集體生活。

(4)投機搖擺型動機:少部分同學入黨動機飄忽搖擺,追求動力十分不足,對黨內組織生活時而冷漠時而熱衷。平時中規中矩,但關鍵時刻卻選擇明哲保身、獨善其身的態度,行為上敷衍塞責。

他們甚至信奉「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錢就途」的觀念,內心抱著「黨票到手,革命到頭」的念頭。

(二)、大學生入黨動機的深層因素和現實背景

如調查結果所顯示的,大學生的入黨動機存在多層次和多樣化;他們既認為黨員是一種身份,更意味著做人的責任,同時部分的他們又在一定的場合下視黨員的身份為政治光環,甚至是家族的榮耀。

入黨動機的因素是多方面、深層次的,它是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同輩群體、大學思想教育體系和個人因素聚合作用的結果;通過巨集觀分析與微觀考量,我認為主要有兩個因素:

1.社會環境因素:

社會環境是個體社會化的巨集觀背景。在當前,黨內腐敗現象導致了黨員群體形象局性受損,這成為大學生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同時社會用人單位的人才觀體現著不同程度的政治偏好,在就業壓力吃緊的形勢下,大學生表現出了更強烈的入黨意識。良好的環境是形塑乙個人成長成材和促成正確入黨動機的強大背景,社會轉型是當前我國的最大發展背景,新形勢下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

2.當前高校黨員培養教育體系在思想和內容上的時代性脫節:

在當前高校大規模擴招,積極尋求外延擴張、內涵發展之改制道路的過程中,大學生黨員的培養教育體系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教育偏差,主要表現在:

(1)由於高校黨建工作隊伍與申請入黨學生規模的比例較為懸殊,黨建工作者在入黨程式上大多只注重初期的教育考察,但對入黨後的再教育意識普遍弱化;存在著任務式、指標式的量化培養傾向。

(2)理論學習時間較為充裕,特別注重形勢與政策教育,但在教育方法上依然進行灌輸式教育;同時,由於現代資訊的發達,黨建工作者自身的資訊汲取渠道和質量有時還不如培養教育考察物件來的豐富多元,從而降低了學生黨員對教育聯絡人的心理認同,理論學習興趣也逐漸減低。

(3)集中教育較多,個別互動和深度教育較少,從而導致黨建工作者一方面能總體地把握學生的入黨動機,另一方面卻鮮能適時、恰當和完整地收集到申請入黨學生動機的具體波動和演進情況,容易造成對學生黨員評價上的以偏概全。

(4)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隊伍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工作力量,他們在學生與高校管理者之間起著重要的橋梁紐帶作用。「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的管理服務工作千頭萬緒,因此,學生黨員和團員骨幹天然地成為了基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黨建工作隊伍的重要輔助力量。為了激發和強化學生幹部和黨員骨幹的工作積極性,學生黨建工作者有時在有意無意地滿足學生的功利需求和虛榮心理,入黨的政治價值被部分地異化為對學生進行賞識教育的激勵手段,從而慢慢形成對學生政治價值取向上的誤導。

(5)道德教育與道德實踐的反差,校園圍牆內外的反差,理想教育與社會現實的反差使學生內心拓積著強烈的矛盾空間;高校大學生黨員培養教育體系的思想滯後和內容脫節,造成學生蘊涵於入黨動機的激情與理性大打折扣,從而帶來黨員發展路徑上不良的後續連鎖效應。

四)社會化的大學與大學生入黨動機功利化

在改革開放以前,大學在象牙塔生活中形成的經典理念,並沒有受到逐步確立起來的市場經濟制度的影響。但是,到20世紀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後,經典大學理想受到市場經濟的強烈衝擊。大學已不再是乙個固我忘他的象牙塔,而是乙個開放性的區域性共同體。

當前,市場法則、社會利益分化以及社會上的許多風氣、潮流都會即時地反映或潛入到大學這一社群共同體中,從而影響大學生的入黨動機。

1.市場法則下的畢業生就業制度,削弱了大學生產生高尚入黨動機的需要基礎

目前整個社會就業形勢嚴峻,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新就業分配制度已全面實施,使大學生就業面臨巨大的壓力。

社會心理學認為,需要是人產生各種行為的原動機,動機是由需要轉化、激發出來的。從這個理論上來講,要使大學生有為著實現共產主義理想抱負的高尚的入黨動機,必然要使其達到高層次的需要。人本主義學家馬斯洛在其需求層次理論中提到人的需求滿足是階梯式的,是乙個需要滿足後再追求下乙個需要。

[17]他把人的需要從低到高分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五個層次,認為只有人的低層次的需要滿足後,才能向高層次需要發展。而很多大學畢業生找不到能滿足使其受尊重的崗位,有的甚至連工作都找不到。在校大學生畢業後連找乙份可以滿足自己安全、社交、受尊重需要的工作都困難重重,就很難產生高層次的需要,於是也難以產生較高層次的動機,他們追求入黨時抱著為了就業公升遷等功利動機,與其仍停留於低層次需要的心理是分不開的。

「面臨新的形勢,他們不能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又參與激烈的競爭,導致崇拜實用主義和個人主義,產生功利心理。」

2.社會階層分化下家庭對子女的期待,催化了大學生產生功利化的入黨動機

當前我國以利益和收入為標準、以職業為區分標識、體現為不同生活方式的社會階層逐漸出現分化。社會階層分化下,大學成為家庭實現社會地位變遷這一願望的重要場所。每個家庭都期待通過子女上大學以及子女在大學獲得的競爭資本,來向更高層次的社會階層流動,提高家庭的社會地位。

在這種期待下,很多家庭都把子女能否在大學入黨這個問題看的很重,因為子女實現入黨後可以增加畢業後的競爭資本,從而最終有利於家庭社會地位的提高。所以,現實中很多的家長都會語重心長的對子女寄予改變家庭地位的期待,同時把入黨與改變家庭命運聯絡起來,要求其子女在大學入黨,時不時向子女灌輸「一定要爭取在大學入黨,入黨後有很多好處」這樣的思想。揹負著改變家庭地位的期待,同時受到家長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學生在大學裡盡量抓住一切機會為個人以後的發展鋪路,許多大學生雖然沒有共產主義信仰,但是為了家長的期望與要求,也積極地追求入黨。

現實中許多大學生反映,他們追求入黨是因為家庭、父母的要求,因為父母覺得入黨有好處。當代大學生揹負的家庭責任越來越大,而相應的擠兌了社會責任,他們入黨動機功利化的背後,有著諸多的家庭因素。

3.社會上的物質主義滲入校園,淡化了大學生入黨動機中的精神追求

大學作為乙個社群生活共同體,不可避免地受到社會上物質主義的影響。注重物質追求,使大學生相對忽視了精神追求,反映到入黨動機的選擇上,就可能放棄信仰,講求實用。在基於人情、面子、關係紐帶的人際交往中,每個人都需要有自己交往的物質資本前提,在學習意義之外,大學生的身份有了更多的來自物質條件的追加定義,而且這些物質資本一定意義上成為區分交往圈子的標籤符號。

甚至在性別間交往中,也出現了重財不重才的風氣,如現在很多大學女生認為「幹的好不如嫁的好」。調查中,83.0%的人表示認同或比較認同「當代大學生比較普遍地注重物質追求」的說法。

大學生暑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通過重重關卡,我有幸成為了仲愷農業技術學院農村未成年人思想建設實踐服務團的隊員,到清遠市陽山縣七拱鎮通儒中學參加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這短短的兩個星期中,我學會了許多東西,這些將是我今後人生道路上一筆珍貴的財富。7月31日清晨,我們22名隊員告別了仲園,登上前往清遠的汽車。汽車一行駛進清遠的區域,道路...

大學生暑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和諧江蘇,生態文明倡導之行 的暑期社會實踐,豐富了大學生的暑期生活,拓寬了學生接觸社會 了解社會 服務社會的渠道。在之前的實踐之後,懷德小分隊來到常州市裡的幾個小區做了調查,深入的研究了居民對燃氣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並且想通過實踐學來的知識對天然氣做乙個全面的宣傳。隨著溫室效應的加劇,全球環境保護和...

大學生暑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大全

摘要 在我們周圍有這樣乙個群體 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外出打工,用勤勞和智慧型獲取家庭收入,為經濟和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但作為子女的他們卻留在了農村家裡,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微乎其微,成為兒童中的乙個特殊群體 留守兒童。所謂 留守兒童 即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16歲以下 包括16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