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隨筆讀後感

2021-03-04 00:35:45 字數 2108 閱讀 9813

——讀弗朗西斯培根《論父母與子女》有感

《培根隨筆》是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學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所著。本書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父母與子女》,《論友誼》等多篇隨筆。其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論父母與子女》。

父母的歡樂藏而不露,他們的悲哀與恐懼也是這樣。歡樂他們沒辦法說,悲哀和恐懼則不肯說。孩子使他們的辛苦變甜,也使他們的不幸更苦。

父母疼愛孩子時往往厚此薄彼,有時候卻很偏心眼。尤其是母親。正如所羅門所言「智慧型之子使父親歡樂,愚昧之子叫母親擔憂。

」小孩比較多的家庭,老大老二深受器重,老小深受寵愛,居中的幾個好像被父母遺忘,然而事實證明他們最有出息。

「作為成年人,絕不應在一家的兄弟之間挑動競爭,以至積隙成仇,使兄弟直到成年,依然不和。」讀到這裡我想起了《三國演義》上的一段故事,世人都稱曹操是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曹操的兒子和後代也繼承了他的才智。最著名的其中三個兒子是:

曹丕,曹彰,曹植。曹丕,在政治方面很出色,曹操生前指定的繼承人。他不僅政治能力強,也很喜歡做詩。

此人野心很大,與他父親十分相似,在父親死後,繼承皇位。曹丕做了皇帝之後,想要**曹植,於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時間內做一首詩,做不出來就得殺頭。結果曹植應聲做出了一首千古傳誦的《七步詩》,即:

「煮豆燃鬥茸,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詩人以茸豆相煎為比喻來控訴曹丕對自己和其他兄弟的**。

曹丕的這種做法的確卑鄙,雖然他也能吟詩做賦,但與其三弟曹植的文學天賦相比還是略遜一湊,從而心生妒忌,以至最後下毒手。這種做法有背於培根父母與子女論中的精神,家庭成員之間應當相互諒解,而不是同室操戈。

父母總是喜歡按照自己的喜愛來決定孩子以後的道路。但是也應該考慮到孩子的愛好。如果孩子的愛好很突出,那就不要橫加干涉。

有句格言講得很好:「選擇最好的,習慣會使它變得輕鬆愉快。」

推薦大家認真去閱讀培根隨筆,讀完之後會覺得受益匪淺。

培根隨筆讀後感

培根隨筆中《論父母與子女》的讀後感

1.培根隨筆簡介

2.父母的歡樂與悲傷

3.父母對待家中所有孩子的不同態度

4.兄弟之爭

5.關於孩子興趣愛好的選擇

論父母與子女

父母的愉悅是內斂的,他們的憂愁與恐懼也是如此。他們的歡愉難以用言語表達,而他們的憂懼他們又不願意說出來。子女使艱苦變得更加甜蜜,但是也會使不幸變得更加酸楚。

子女給人生增加了憂慮,但卻減輕了對死亡的記憶。通過生殖而繁衍後代不絕對是動物的共性,但是名聲、德望與豐功偉績卻是人類所特有的。而往往偉大的事業出自無子女的人,這種情形確實廣為存在。

這些人是在他們軀體的影像無從表現之後努力想表現他們的精神影像的。所以說,沒有後代子孫的人反而是最關心後代子孫的人。成家立業的人對於他們的子女是最為放縱的,這是因為他們不僅把子女看做是他們家族的延續,而且也看做是他們事業的延續;因此,他們對待自己的子女與自己所創造的事物持有相同的看法。

父母對於兒女的關愛程度通常是不一樣的,有時候甚至是不合理的。對於母親來說更是如此。就像所羅門所說的那樣:

「聰慧的孩子讓父親歡愉,愚蠢的孩子讓母親蒙羞。」我們時常會見到,在兒女滿堂的大家庭中,通常是一兩個長子長女受到偏愛,而最小的孩子大都得到過多的寵溺和縱容,居於中間的幾名則像是被遺忘了一般,但往往他們卻是最優秀、最出眾的。

父母在應給兒子的金錢上吝嗇,是一種有害的錯誤;這使得他們變得卑賤、使他們學會投機取巧、使他們與下流人為伍、使他們到了富有的時候容易貪欲無度。因此為父母者若對他們的子女在管理上嚴格,而在錢包上寬鬆,那麼結果是最好的。人們(父母,**,僕役皆然)有一種不聰明的習慣,就是當兄弟們在童年的時候,在他們之間養成一種競爭的意識。

其結果是往往在他們**的時候,兄弟不和,並且擾亂家庭。義大利人在自己的子女及侄甥或近親之間沒有什麼分別,只要他們是本家人,即使並非自己親生,也絲毫不介意。說真的,在自然界也是如此。

我們有時看見侄子像伯父或叔父或某位近親,而不像自己的父親。為父母者應當及時為他們的子女選擇他們認為自己的子女應當從事的職業及發展前途,因為在那個時候子女們最易訓導;同時為父母者也不可過於重視子女的傾向,以為他們自己心中所認為最好的,我們也會喜歡。如果子女的所好和能力是超群的,那麼最好不要拂逆他;但是就一般而言,下面這句話是有益的:

「選擇最好的職業或人生道路,習慣會使它變得合適而且容易的」。兄弟中作為幼弟的人多半會取得成就,而長兄輩被剝奪或削除繼承權的事,則很少或是從未發生過。

培根隨筆讀後感

弗蘭西斯 培根,是英國十七世紀著名的思想家 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說起他,我第一想到的就是他的名句 知識就是力量 這個暑假,有幸讀了他的 培根隨筆 從中受益匪淺。從書中我感受到的是他對於哲學的熱愛和對生活的追求。培根隨筆 分為 論求知 論美 論善 論家庭 論友誼 等多篇隨筆,可謂處處都是精華,我細...

培根隨筆讀後感

說實話,對培根真的說不上有多少了解,知道有這麼個人,有這麼本書,但什麼由來說不上一二。書拿到手的時候,粗粗的翻了幾頁,以為和羅蘭小語一樣,就是乙個人隨感的隨寫。仔細讀了,才發現有所不同,雖然都是就乙個話題展開的隨想,但羅蘭小語更多的是在解讀生活,培根隨筆則有了更直觀的哲學內涵,乙個像是夜話般的娓娓道...

培根隨筆讀後感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 論友誼 他在這篇隨筆中寫到 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乙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 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乙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在我們的生活中,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角色,他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乙份色彩。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朋友是乙個可靠的支柱,讓我們可以得到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