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讀後感

2021-03-03 23:53:59 字數 3453 閱讀 2429

20122414 自動化一班李雪蓮

《城南舊事》——黑暗裡的童真

其實早就已經熟悉了這本書,從初中的一篇課文《爸爸的花兒落了》開始,我便似被關在林海音編織的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老北京城南那座古老的世界裡怎麼也出不來,我想這是一種注定的宿命感,不止一次地和別人提起《城南舊事》,提起這本小小的書給我帶來的巨大震撼。真的,也許是從小便對兒童文學有著不同尋常的摯愛,也許是其他什麼原因,書裡面的那個小小英子,像是乙個小小的精靈,出現在我乙個又乙個朦朧的夢裡。

一. 惠安館——友情與不公

英子認識了她人生中的第乙個好朋友——妞兒。

妞兒是乙個很懂事的小女孩,但家境遠遠沒有小英子這樣的大小姐好,不得不到外面給人家唱戲來幫父母賺錢,但就是這樣的懸殊也絲毫沒有給兩個小姑娘的友情帶來障礙,她們在一起玩耍的日子總是那麼簡單。林海音在書中這樣描寫到:

「妞兒只有一條辮子,又黃又短,像媽在土地廟給我買的小狗的尾巴。第二次看見妞兒,是我在井窩子旁邊看打水。她過來了,一聲不吭地站在我的身邊,我倆相對笑了笑,不知道說什麼好,等一會,我就忍不住去摸她那條小黃辮子了。

」就這樣幾句描寫,兩個有一絲羞澀又不失活潑的小孩子的形象,就躍然紙上了。我真的很佩服林海音的文筆,我想她寫這本書的時候已經人近老年,能寫出這樣陽光童真的句子的人,也一定有一顆同樣陽光童真的心。

惠安館住了乙個大家都不敢接近的女瘋子,但是小英子不害怕接近,她很快和這個叫做秀貞的「瘋子」成為了好朋友。林海音通過英子這一七歲女孩的視角,將秀貞悲慘的命運娓娓道來,反倒更多了一絲悲情。

《惠安館》的結局,是我怎麼也想不到的悲劇。

林海音將一切的黑暗都藏於小英子那顆晶瑩透徹的眼眸裡,第一次看完這篇故事,竟不知道會是那樣的結局。沒有猜到,看見網上網友們的解說,才逐漸意識到自己終究是被書中的那一片童真給欺騙了,在那個社會,等待秀貞和妞兒的,似乎只剩下了死亡。

秀貞和妞兒可能只是那個年代無數悲慘人物的乙個小小的縮影,她們出身卑賤,成長苦寒,到頭來卻只有認命。因為她們不能掙扎,只能待在一片水深火熱中,等待著被黑暗侵蝕。

小英子也因此失去了她最好的兩個朋友,到這裡為止,她還是幸運的那乙個,因為她還有不錯的背景,疼她的爸爸媽媽。林海音在這篇故事結尾處這麼寫道:

「我沒有再答話,不由得在想西廂房的小油雞,井窩子邊閃過來的小紅襖,笑時的淚坑,炕桌上的金魚缸,牆上的胖娃娃,雨水中的奔跑,…….一切都算過去了嗎?我將來會忘記嗎?」

我想這段記憶,是英子對這個世界的不一樣的第乙個認識,英子一定在心的最深處,藏了它很久很久。

二.我們看海去——認識你真的很開心

其實,在整本《城南舊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這樣的乙個故事——我們看海去!

「我分不清海和天,我也分不清好人和壞人」。小英子這樣對她的家裡人說著,她最喜歡國文課本上的一篇課文啦,興奮地在家裡叫著「我們看海去,我們看海去!」這是乙個多麼天真可愛的願望啊,在那個年代裡,這樣的童真,一定會閃閃發光。

在這個故事裡,小英子搬到了乙個新家居住,她也有了新的學校和朋友。我總是被書裡描寫的這樣乙個場景所感動:

「出了新簾子胡同照直向城門走去,興華門雖然打通了,但是還沒有做好,城門裡外堆了一層層的磚土,車子不通行,只有人可以走過。早晨的太陽照在土坡上,我走上土坡,太陽就照滿我的全身,我雖然沒吃早點,但很舒服,就在土坡上站了一會兒,看著來來往往的行人。」

在讀到這一段的時候,腦袋裡老是會不自覺地冒出乙個這樣的畫面來——乙個明媚的早晨,城門面前幾個土堆,乙個小女孩揹著書包站在土堆上,閉上眼睛,享受著一天中最清晰的美好。這是那個時候的北京麼。

真的不是的,讓我們看看魯迅先生的作品,就可以看見在那個時候真正的北京的模樣。那時候中國人民正處於無知與進步的無比掙扎中,無數有志之士的流血,犧牲,也換不到那個社會的一丁點光明。

但是,在林海音筆下,在小英子的眼裡,那時候的北京城,就是無數個像這樣安靜的早晨拼接起來的一樣。平和,安詳。

小英子就是這樣認識了「草地上的那個人」。

草地裡的那個人似乎有很多很多的故事,他給小英子講了他的好多故事,包括他從小的不爭氣,為他哭瞎眼睛的老母親,他特別講了他有乙個特別厲害的弟弟。提起他的弟弟,小英子覺得他好像人都神氣了好多。

「我那一心啃書本的弟弟,更拿我當個好哥哥。可不是,我供弟弟念書,一心要供他到讓他漂洋過海去讀書,我不是個好人麼?小英子,你說我是好人?壞人?恩?」

小英子當然不知道怎麼回答這樣的問題,她稚嫩的聲音好似還在耳旁迴響:「金色的太陽是從藍色的大海公升上來的嗎?可是它也是從藍色的天空公升上來的呀?我分不出海跟天,我分不出好人和壞人。」

是啊,在這樣乙個小女孩的心裡,好與壞,又有什麼絕對的理由呢?不過我想那時候在英子的心裡,一定慢慢接受了這個談起弟弟就無比驕傲的陌生的人。可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最後,又會是這樣的乙個結局。

那個人被乙個便衣警察發現了,直到這個時候,小英子還是無法分清好人和壞人。他的弟弟怎麼辦呢,他的老母親怎麼辦呢?

他們一起許下去看海的承諾,又怎麼辦呢?

是的,正如林海音在寫完這本書的時候說道,每個故事的最後,故事的主角都會離開她,直到最後她的父親都離開她了,她的童年就結束了。也許這是那個社會帶來給她的種種無可奈何。就算是無比的童真,在黑暗的社會現實面前,也會長大的,不是麼?

三. 爸爸的花兒落了——成長

對讀者來說,這是整本書的終點,但是對小英子來說,這是她成長的起點。

是的,前面的幾段故事彷彿都是鋪墊。英子在裡面見到了別人的悲歡離合,在別人的故事裡認識到了那麼一絲絲的不一樣。

這次,終於是她了。

父親的突然病故,讓家裡的境況一落千丈,英子是大姐,背起了她那個年紀本不該背起的責任。林海音自己也說,從父親病故的那一刻起,她的童年就結束了。

可她還只是乙個十二歲的孩子啊。

那個閃著無比純真光芒的小英子,也最終,在這個不爭的社會事實面前,敗下陣來。

我一直很想知道,這本書,是林海音的一本真實描寫自己小時候的故事,還是從文學角度上杜撰過來的。我想,我更願意相信後者。因為這樣的經歷,終究是不希望真正發生在誰的身上。

可它卻又是確確實實發生了,林海音就是這樣的乙個小英子。

成長是乙個沉重的話題,與我們現在90後00後這樣無關痛癢的成長不同,在那個年代,成長意味著分擔,意味著犧牲。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首曲子是小英子畢業典禮上放的歌曲,她在《我們看海去》裡面還和大家一起唱著,送別高年級的哥哥姐姐,轉眼間,就到了別人唱同一首歌送別她們的年紀。可是她是多麼想做回小孩子啊。

《城南舊事》的同名電影以這個作為主題曲,是否也正是看到了整本書裡的乙個主題,乙個永恆而悲慘的主題——離別。

英子的童年就在這樣的無聲讚歌下,結束了。

這三個小故事是我在《城南舊事》裡最喜歡的三段,也是影響力最深遠的三段。喜歡這本書,最剛開始也許就是被拿稚嫩童真的句子所吸引,這在那樣的乙個社會背景裡,會是怎樣的乙個恩賜。讀罷整本書才豁然明白,作者所要傳達的資訊,也許是童真,也許是無奈,也許是成長。

而不管是什麼,這樣的乙個在那個黑暗社會裡熠熠發光的童真世界給我帶來了太多太多的震撼。半個世紀後的今天,心裡仍然希望那個天真無知的小女孩林英子,在她那個熟悉的大院子裡,搖頭晃腦地揹著「我們看海去,我們看海去!」

而宋媽一定帶著小妹妹剛剛逛街回來,和她媽媽閒扯著什麼,她爸爸和往常一樣在修剪著夾竹桃,細細地,很認真。這是乙個明媚的早上,陽光斜拉過來,照的院子很暖,很亮。

《城南舊事》讀後感

一雙童真的眼 讀 城南舊事 有感 牛俊麗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題記 隨著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撫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的歌聲,我彷彿走進了二十世紀的一位小女孩英子所居住在北京的那條胡同,彷彿又走進了她用心滋潤和孕育著的那段 城南舊事 幾十年前,六歲的小女孩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胡同中,...

《城南舊事》讀後感

城南舊事 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傳體小影,也是她最喜愛的作品。作品由 惠安館 我們看海去 蘭姨娘 驢打滾兒 和 爸爸的花兒落了 五個短篇組成。它們就像生命大海中的一滴滴水,每一滴水中都有微型的世界,講述乙個個悲歡離合的故事。文中以乙個小孩子童稚的眼光去看這個世界,天真爛漫,讀起來卻有一種道不出的心酸...

城南舊事讀後感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了。故事結束了,英子的童年就這樣結束了我合上書,閉上眼睛,靜靜地回想起書中的人物 頑皮 聰明 膽大的英子,慈祥的的宋媽,嚴厲的父親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台灣女作家林海音童年在北京城南的事情。讀完 城南舊事 這本書,我感到 惠安館傳奇 這一章節最讓我記憶猶新。那一章節主要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