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主題班隊會方案

2021-03-04 09:57:34 字數 1513 閱讀 5052

準備:每人準備乙個關於中秋節的故事或傳說。分組4人準備乙個月餅。

一、引出: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 稱謂「仲秋」, 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你們知道中秋節有什麼傳統嗎?對!吃月餅,賞月,還有吃鴨子、芋奶和毛豆。

關鍵就是一家人要乘著皎潔的月光,圍坐在一起,感受親情的溫暖。

二、 了解中秋的來歷、傳說。

分組交流中秋節的傳說,每組選乙個最好的講給全班聽,老師點評。

中秋節的來歷 :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 之中秋節。

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 稱謂「仲秋」, 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樂趣。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其盛大,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 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

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當中秋月亮公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

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遊戲活動替代。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徵著團圓。月餅的製作從唐代以後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當時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為相近了。

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中秋節起源的另乙個說法是:

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撿重要的念)

三、 隊會結尾

有許多詩人都寫過歌頌中秋明月的詩詞,讓我們在那優美的詩詞中結束這次的隊會。例:

水調歌頭

蘇東坡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月(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中秋節班隊活動記錄

時間 2013年9月4日星期四 地點 56班教室 參加人員 全體師生 記錄人 鄭燁 活動過程 一 活動主題 團團圓圓中秋節 讓孩子感受中秋節帶來的氣氛如 食物月餅 石榴等 二 活動目的 1 結合中國傳統節日,讓孩子明白中秋節是親人們團圓的節日。2 讓幼兒知道中秋節的由來及習俗。三 活動內容 1 講述...

中秋節主題班會

2 學生扮演嫦娥姑娘來介紹其他中秋節的習俗 好,聽了老師給你們講的故事,你們一定意猶未盡吧。現在我們請嫦娥姑娘來給我們介紹中秋節有趣的傳統習俗。3 繼續介紹關於中秋節的神話故事 好,聽了嫦娥姑娘的給我們的介紹,老師覺得中秋節真是個非常有意義的傳統節日啊。它還有許多傳說故事呢。看時間待定 月中玉兔 吳...

主題活動 中秋節

中秋節活動教案 製作月餅 大七班活動目標 1 鍛鍊手部動作的靈活性,鼓勵幼兒大膽製作,培養想象力 創造力。2 了解做月餅的過程 練習團 壓 捏 刻 印等技能。3 感受中秋節的歡樂氣氛,體驗自己的勞動成果。活動準備 橡皮泥 爺爺為我打月餅 各種形狀的月餅 活動流程 歌唱 爺爺為我打月餅的歌曲 激起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