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絞線RJ45連線頭的製作

2021-03-04 05:43:35 字數 4786 閱讀 4166

一、雙絞線網線的製作

雙絞線網線的製作其實非常簡單,就是把雙絞線的4對8芯網線按一定規則插入到水晶頭中,所以這類網線的製作所需材料僅需雙絞線和水晶頭;所需工具也較簡單,通常僅需一把專用壓線鉗即可,這在上一篇已作詳細介紹,在此就不再贅述了。雙絞線網線的製作其實就是網線水晶頭的製作。

這類網線製作的難點就是不同用途的網線跳線規則不一樣,下面先來看最基本的直通五類線(不用跳線)的製作方法,其它型別網線的製作方法類似,不同的只是跳線方法不一樣而已。

1. 直通rj-45接頭的製作

為了方便讀者理解,下面以step-by-step方式一步步向大家介紹這類網線的製作方法,後面的章節及內容也盡量按這一方式進行。

第1步:用雙絞線網線鉗(當然也可以用其它剪線工具)把五類雙絞線的一端剪齊(最好先剪一段符合佈線長度要求的網線),然後把剪齊的一端插入到網線鉗用於剝線的缺口中,注意網線不能彎,直插進去,直到頂住網線鉗後面的擋位,稍微握緊壓線鉗慢慢旋轉一圈(無需擔心會損壞網線裡面芯線的包皮,因為剝線的兩刀片之間留有一定距離,這距離通常就是裡面4對芯線的直徑),讓刀口劃開雙絞線的保護膠皮,拔下膠皮。當然也可使用專門的剝線工具來剝皮線。

【小提示】網線鉗擋位離剝線刀口長度通常恰好為水晶頭長度,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剝線過長或過短。剝線過長一則不美觀,另一方面因網線不能被水晶頭卡住,容易鬆動;剝線過短,因有包皮存在,太厚,不能完全插到水晶頭底部,造成水晶頭插針不能與網線芯線完好接觸,當然也不能製作成功了。

第2步:剝除外包皮後即可見到雙絞線網線的4對8條芯線,並且可以看到每對的顏色都不同。每對纏繞的兩根芯線是由一種染有相應顏色的芯線加上一條隻染有少許相應顏色的白色相間芯線組成。

四條全色芯線的顏色為:棕色、橙色、綠色、藍色。

先把4對芯線一字併排排列,然後再把每對芯線分開(此時注意不跨線排列,也就是說每對芯線都相鄰排列),並按統一的排列順序(如左邊統一為主顏色芯線,右邊統一為相應顏色的花白芯線)排列。注意每條芯線都要拉直,並且要相互分開並列排列,不能重疊。然後用網線鉗垂直於芯線排列方向剪齊(不要剪太長,只需剪齊即可)。

自左至右編號的順序我們定為「1.2.3.

4.5.6.

7.8」。

第3步:左手水平握住水晶頭(塑料扣的一面朝下,開口朝右),然後把剪齊、並列排列的8條芯線對準水晶頭開口併排插入水晶頭中,注意一定要使各條芯線都插到水晶頭的底部,不能彎曲(因為水晶頭是透明的,所以可以從水晶頭有卡位的一面可以清楚地看到每條芯線所插入的位置)。

至此,這個rj-45頭就壓接好了。按照相同的方法製作雙絞線的另一端水晶頭,要注意的是芯線排列順序一定要與另一端的順序完全一樣,這樣整條網線的製作就算完成了。

兩端都做好水晶頭後即可用網線測試儀進行測試,如果測試儀上8個指示燈都依次為綠色閃過,證明網線製作成功。如果出現任何乙個燈為紅燈或黃燈,都證明存在斷路或者接觸不良現象,此時最好先對兩端水晶頭再用網線鉗壓一次,再測,如果故障依舊,再檢查一下兩端芯線的排列順序是否一樣,如果不一樣,隨剪掉一端重新按另一端芯線排列順序製做水晶頭。如果芯線順序一樣,但測試儀在重奪後仍顯示紅色燈或黃色燈,則表明其中肯定存在對應芯線接觸不好。

此時沒辦法了,只好先剪掉一端按另一端芯線順序重做乙個水晶頭了,再測,如果故障消失,則不必重做另一端水晶頭,否則還得把原來的另一端水晶頭也剪掉重做。直到測試全為綠色指示燈閃過為止。

二、網線的跳線規則

以上我們所介紹的是最簡單的直通網線製作方法,這類網線通常只用於從集線器(交換機)、牆上資訊模組到工作站的連線,並且並不是一種最理想的製作方法。主要原因是這種網線製作沒有考慮到相互芯線之間串擾,在高速網路(如100mbps以上網路)中影響更大。為此ieee標準委員會制定了幾種特定用途的跳線方法,下面分別介紹。

雙絞線在網路中的接線標準有以下幾種:

(1)一一對應接法。即雙絞線的兩端芯線要一一對應,即如果一端的第1腳為綠色,另一端的第1腳也必須為綠色的芯線,這樣做出來的雙絞線通常稱之為「直連線」。但要注意的是4個芯線對通常不分開,即芯線對的兩條芯線通常為相鄰排列。

這種網線一般是用在集線器或交換機與計算機之間的連線。

(2)1-3、2-6交叉接法。雖然雙絞線有4對8條芯線,但實際上在網路中只用到了其中的4條,即水晶頭的第1、第2和第3、第6腳,它們分別起著收、發訊號的作用。這種交叉網線的芯線排列規則是:

網線一端的第1腳連另一端的第3腳,網線一端的第2腳連另一頭的第6腳,其他腳一一對應即可。這種排列做出來的通常稱之為「交叉線」。

例如,當線的一端從左到右的芯線順序依次為:白綠、綠、白橙、藍、白藍、橙、白棕、棕時,另一端從左到右的芯線順序則應當依次為:白橙、橙、白綠、藍、白藍、綠、白棕、棕。

當線的一端從左到右的芯線順序依次為:白橙、橙、白綠、藍、白藍、綠、白棕、棕時,另一端從左到右的芯線順序則應當依次為:白綠、綠、白橙、藍、白藍、橙、白棕、棕。

這種網線一般用在集線器(交換機)的級連、伺服器與集線器(交換機)的連線、對等網計算機的直接連線等情況下。

(3)100m接法。這是一種最常用的網線製作規則。所謂100m接法,是指它能滿足100m頻寬的通訊速率。

它的接法雖然也是一一對應,但每一腳的顏色是固定的,具體是:第1腳——橙白、第2腳——橙色、第3腳——綠白、第4腳——藍色、第5腳——藍白、第6腳——綠色、第7腳——棕白、第8腳——棕色,從中可以看出,網線的4對芯線並不全都是相鄰排列,第3腳、第4腳、第5腳和第6腳包括2對芯線,但是順序已錯亂。其實這種跳線規則與下面將要介紹的資訊模組端接方式b是完全一樣的,當然我們也可以按資訊模組端接方式a來重新排列芯線順序,那就是:

第1腳——綠白、第2腳——綠色、第3腳——橙白、第4腳——藍色、第5腳——藍白、第6腳——橙色、第7腳——棕白、第8腳——棕色。只不過所選方式要與下面所介紹的資訊模組端接方式一致,否則所做的網線很可能就不通了。

這種接線方法也是應用於集線器(交換機)與工作站計算機之間的連線,也就是「直連線」所應用的範圍。

三、資訊模組的跳線規則

上面介紹了雙絞線網線的跳線規則,因為在企業網路中通常不是直接拿網線的水晶頭插到集線器或交換機上,而是先把來自集線器或交換機的網線與資訊模組連在一起埋在牆上,所以這就涉及到資訊模組芯線排列順序問題,也即跳線規則。

交換機或集線器到網路模組之間的網線接線方法是按市線eia/tia 568標準進行,但因其有a、 b兩種端接方式(ibm公司的產品通常用端接方式a,aat&t公司的產品通常用端接方式b,端接方式的主要區別在下述的t568a模組和t568b模組的內部固定聯線方式)。兩種端接方式所對應的接線順序如下表1所示:

雖然從集線器或交換機到工作站的網線可以是不經任何跳線的直連線,但為了保證網路的高效能,最好同一網路採取同一種端接方式,包括資訊模組和網線水晶頭。因為在資訊模組各線槽中都有相應的顏色標註,只需要選擇相應的端接方式,然後按模組上的顏色標註把相應的芯線卡入相應的線槽中即可,不必去記表1所示的顏色順序。

說明:1、2、3、4、5、6、7、8順序不是隨便定的,它是在把水晶頭有金屬彈片的一面向上,塑料扣片向下,插入rj-45座的一頭向外,從左到右依次為1、2、3、4、5、6、7、8腳。

四、資訊模組的製作

了解了以上資訊模組的跳線規則後,我們就可以利用在上一篇所介紹的材料和打線工具製作資訊模組了。具體的製作步驟如下:

第1步:用剝線工具在離雙絞線一端130mm長度左右把雙絞線的外包皮剝去。

第2步:如果有資訊模組打線保護裝置,則可將資訊模組嵌入在保護裝置上。

第3步:把剝開的4對雙絞線芯線分開,但為了便於區分,此時最好不要拆開各芯線線對,只是在卡相應芯線時才拆開。按照資訊模組上所指示的芯線顏色線序,兩手平拉上一小段對應的芯線,稍稍用力將導線一一置入相應的線槽內。

第4步:全部芯線都嵌入好後即可用打線鉗再一根根把芯線進一步壓入線槽中(也可在第3步操作中完成一根即用打線鉗壓入一根,但效率低些),確保接觸良好。然後剪掉模組外多餘的線。

【小提示】通常情況下,資訊模組上會同時標記有tia 568-a和tia 568-b兩種芯線顏色線序,應當根據佈線設計時的規定,與其他連線和裝置採用相同的線序。

第5步:將資訊模組的塑料防塵片沿缺口穿入雙絞線,並固定於資訊模組上,壓緊後即可完成模組的製作全過程。然後再把製作好的資訊模組放入資訊插座中。

資訊模組製作好後當然也可以測試一下連線是否良好,此時可用萬用表進行測量。把萬用表的檔位打在x10的電阻檔,把萬用珠的乙個表針與網線的另一端相應芯線接觸,另一萬用表筆接觸資訊模組上卡入相應顏色芯線的卡線槽邊緣(注意不是接觸芯線),如果阻值很小,則證明資訊模組連線良好,否則再用打線鉗壓一下相應芯線,直到通暢為止。

五、細同軸電纜網線的製作

在20臺以內的小型區域網中,目前還有一部分企業網路仍採用細同軸電纜連線,所以在此有必要對這種網線的製作進行詳細介紹。具體步驟如下:

第1步:用同軸電纜專用剝線鉗將細纜外皮剝除,露出芯線長約3mm,白色保護層約4mm,遮蔽層約8mm。

第2步,將探針套入網線的芯線上,一直要插到底,然後再把套上探針的芯線插入到同軸電纜專用壓線鉗中間的探針小圓孔中,壓緊,使探針與網線芯線緊連。

第3步:將bnc聯結器金屬套環套入壓好鍍金探針的細同軸電纜,然後再將網線連線探針的一端從bnc接頭小的一端插入(也要插到底)。

第4步:把套在網線的金屬套環推到網線與bnc聯結器連線處,再把網線鉗的六角缺口卡在確定好的套環位置上,緊握網線鉗手柄,緊壓,使網線與bnc聯結器通過bnc金屬套環緊緊連線起來。壓好後的金屬套環呈六角形。

至此,細纜的一端製作完成,然後,接照上面的步驟製作另一端的bnc接頭。

細纜製作完畢以後,應當使用上述的網線測試儀進行連通性測試。如果沒有網線測試儀,也可以普通的萬用電表進行測試,測量時需將萬用表擋位打在x10電阻檔,只要用錶筆的兩端分別接觸探針或者聯結器內壁,如果電阻很小,證明網線的製作是成功的。如果任一方測試阻值較大(表針不擺動或者擺動非常小),證明網線製作不成功,連線阻抗過高,需重新製作。

好了,雙絞線網線和同軸電纜網線的製作方法就介紹至此,相信各位已經掌握了相應的製作方法。後面的幾篇中將要介紹網路組建的下乙個重要方面,即網絡卡的有關方面,包括網絡卡的基礎知識及配置,在這其中將涉及網路組建的最重要方面,即通訊協議的選擇與配置、ip位址的分配等各方面,請各位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