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l實驗報告

2021-03-04 02:32:27 字數 4133 閱讀 9370

《uml及其建模工具》實驗報告

(實驗二)

班級:電子商務09-2班

姓名: 沈萬琴

學號:20095056

時間:2012--04--02

1. 實驗目的

通過分析設計《圖書管理系統》並使用visio繪製《圖書管理系統》的設計建模圖,熟悉《圖書管理系統》的設計思路,理解利用uml進行資訊系統建模的一般原理,掌握運用uml進行資訊系統建模的一般方法。

2.實驗內容及要求

(1) 實驗名稱

分析設計《圖書管理系統》。

(2) 實驗型別

綜合。(3) 實驗學時

4學時。

(4) 實驗地點

南區管院機房。

(5) 實驗內容

運用uml進行系統建模,分析、設計「圖書管理系統」,掌握運用uml建模方法進行資訊系統分析、設計的一般方法

① 需求分析:對《圖書管理系統》採用用例驅動的分析方法進行需求分析;

② 靜態結構模型和動態行為模型:進一步分析需求,確定類之間的靜態結構和動態行為;

③ 物理模型:《圖書管理系統》的應用物理環境分析。

(6) 實驗步驟與方法

① 分析《圖書管理系統》的功能性需求;

② 採用用例驅動分析方法進行需求分析:

第一步,識別參與者;

第二步,識別用例,繪製系統用例圖;

第三步,用例的事件流描述;

③ 類之間的靜態結構:

第一步,定義系統物件;

第二步,定義使用者介面類;

第三步,建立類圖,在visio中繪製;

④ 類之間的動態行為模型:

第一步,確定動態行為的建模圖型別,分別為互動作用圖、狀態圖和活**;

第二步,建立互動作用圖,在visio中繪製;

第三步,建立狀態圖,在visio中繪製;

⑤ 物理模型:

第一步,確定《圖書管理系統》的應用物理環境;

第二步,根據應用物理環境在visio中繪製系統的配置圖;

⑥ 總結《圖書管理系統》建模的過程,體會使用uml進行資訊系統分析設計建模的一般方法。

(7) 編寫實驗報告

按「合肥工業大學管理學院《uml及其建模工具》課程實驗報告」要求填寫。

3.系統的功能分析與需求分析

3.1功能分析

1、書籍管理功能

書籍管理部分包括書籍資訊管理和書籍分類管理,其功能是實現對各部分資料內容的新增、修改、刪除等操作。各管理功能的明細如下:

(1)書籍資訊管理:包括書籍資訊的新增、書籍資訊的修改;書籍資訊的查詢和書籍息的刪除4部分功能。其中,書籍資訊包括圖書編號、書名、圖書類別、作者、出版社、版日期、登記日期以及是否已被借出。

(2)書籍類別管理:包括書籍類別的新增、書籍類別的修改、書籍類別的刪除3部分能。其中,書籍類別包括類別名稱和類別編號兩部分。

2、讀者管理功能

讀者管理部分包括讀者資訊管理和讀者類別管理,其功能是實現對各部分資料內容的加、修改、刪除等操作。各管理部分的明細如下:

(1)讀者資訊管理:包括讀者資訊的新增、讀者資訊的修改、讀者資訊的查詢和讀者息的刪除4部分功能。其中,讀者資訊包括讀者姓名、讀者編號、性別、讀者類別、工作單位、家庭住址、**號碼、登記日期和已借書數量。

(2)讀者類別管理:包括讀者類別的新增、讀者類別的修改、讀者類別的刪除3部分功能。其中,讀者類別包括種類名稱、借書數量、借書期限和有效期限4部分。

3、借閱管理功能

借閱管理部分包括借書管理和還書管理,其功能是實現對各部分資料內容的新增和查詢操作。各管理部分的明細如下:

(1)借書管理:包括新增借書資訊和查詢借書資訊兩部分功能。其中,借書資訊包括借閱編號、讀者編號、讀者姓名、書籍編號、書籍名稱、出借日期和還書日期。

(2)還書管理:實現新增還書資訊功能。其中,還書資訊與借書資訊各部分明細相同。

4、系統管理部分

設定操作人員。系統初始設定乙個管理員使用者名稱和密碼,操作人員可以利用這個超級使用者登入,之後,可以設定其他的操作人員名稱。另外,在系統登入介面中輸入密碼與使用者名稱不符3次將自動退出登入。

3.2需求分析

採用用例驅動的分析方法進行需求分析,主要任務是識別出系統中的參與者和用例,並建立用例模型。

1.參與者

系統有兩個參與者,borroweractor(借閱者)和librarian(圖書管理員)。

2.參與者描述

(1) borroweractor

描述:借閱者可以借閱、預定、歸還物理書刊,還可取消預定。

示例:持有借閱卡的任何人。

(2) librarian

描述:圖書管理員維護系統,可以建立、修改、刪除借閱者的資訊,可以新增、編輯、刪除書刊資訊,即維護目錄,還可新增、編輯、刪除物理書刊資訊。

示例:圖書管理員

3.系統用例圖如下:

圖一圖二

4.建立互動作用圖

1.系統用例的主要場景:

(1) 新增借閱者

圖書管理員選擇選單項「新增借閱者」,對話方塊彈出,圖書管理員輸入借閱者資訊,提交,系統根據借閱者id號查詢資料庫,看資料庫中是否已存在借閱者,若不存在,建立借閱者帳號,並儲存借閱者資訊。圖如下:

(2) 刪除借閱者

圖書管理員選擇選單項「刪除借閱者」,查詢對話方塊彈出,圖書管理員輸入借閱者id號,系統查詢資料庫,顯示借閱者資訊,按下刪除按鈕,系統確定是否存在與該借閱者相關的借閱記錄,若有,給出提示資訊,結束刪除操作,若無,查詢是否存在與該借閱者相關的預定記錄,有則刪除預定記錄。而後從系統中刪除借閱者。圖如下:

系統用例其他的主要場景還有:新增書種、 刪除書種、 新增物理書刊、刪除物理書刊等。

5.系統物理模型

本系統是乙個基於區域網和資料庫的應用系統。系統配置圖有4個節點:library server(圖書管理系統伺服器)、 db server(資料庫伺服器)、 pc(圖書管理系統客戶端pc)、 printer(印表機)。

圖如下:

4.實驗總結及總結

通過這次實驗,加深了對課堂教學內容和uml基礎理論的理解,初步掌握了uml及其建模工具基本操作,建立對uml的感性認識,為全面掌握使用uml進行資訊系統的分析和設計奠定一定的基礎。

此次實驗,我再一次體會到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都是一些零散的東西,不能用到實際的開發中去。在實驗過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問題,把自己不足的地方都檢驗出來了。uml學習中有很多細節需要注意,如在繪製類圖時由於變數名和函式名過多的時候要十分細心,防止輸入錯誤。

一定要提供足夠的資訊來理解類圖,不能讓讀者產生錯誤的資訊,在畫類圖的時候要給它起乙個名字,這個名字能表達類圖的用途,並且用最少的交叉線來組織它的元素。

系統分析包括需求和功能分析,在圖書館管理系統中,功能分析和需求分析很複雜,一般需要實地調研研究才能確定確定最終需求,這個在實驗中深有體會,剛開始那個用例分析就不怎麼清楚到底多少用例,該畫多少個用例圖。所以,我明白,在實際的系統設計過程中,調研特別重要。

動態建模和靜態建模是個相互互動的過程。在建立動態模型的過程中,有可能會發現一些新的類,也會為已有的類找到一些新的屬性和方法,這樣,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修改與設計的類圖。

在用uml建模過程中,首先要分析出哪些物件需要使用狀態圖來描述。如果某個物件具有複雜的行為,那麼可以使用活**來建模比使用狀態圖更適合。每個狀態圖必須至少有乙個起始狀態和結束狀態。

繪圖過程中,我認為保持繪製整潔的uml圖是非常重要,應該避免: 大小不一的框對角線、交叉線、曲線、混亂的圖以及不必要的細節。細節決定一切。

儘管在實驗中遇到了許多問題,我盡自己最大能力去解決問題,查閱相關資料或者和同學商量解決,在許多方面有非常深刻的記憶。

在uml的學習中,學習的知識點很多,有許多知識是模糊的,知識還沒能很好的融會貫通,還應該繼續學習,繼續運用相關軟體加深對uml的理解。

我深切感受到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大都只是接受了專業課的理論知識基礎。這次實驗計給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實驗中發現平時學習的知識還完全不夠,所以在完成任務的時候要花很多的時間去學習以前課上老師講解的知識。

在實驗中很多的細節的知識還不能很好地應用,以後還得不斷地使用這些知識,熟練地掌握它們。

總的來說,自己還有好很多不足的地方,應該更多地學習。由於是第一次做系統建模,我選了功能上簡單並且較易理解的圖書館系統的建模例項,在設計上由於經驗不足,對系統的設計完成的功能比較簡單。要想學好uml,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多多實踐,要通過不斷的上機操作才能更好地學習它,通過實踐,我更是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通過實踐,加強了對uml的深入了解同時也在實際操作技巧上加深了動手的能力,並在加強動手能力的同時也進一步的學習了理論的知識。

uml實驗報告

本科實驗報告 課程名稱 計算機網路 實驗專案 計算機網路 實驗地點 逸夫樓404 專業班級 軟體1319班學號 2013005655 學生姓名 張衛東 指導教師 柴晶 1.實驗準備 熟悉uml建模環境 2.實驗一用例圖 3.實驗二類圖 4.實驗三順序圖及通訊圖 5.實驗四活 狀態圖 元件圖及部署圖 ...

UML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 姓名 陶麗婷 專業 電腦科學與技術 學號 129074019 指導老師 胡增濤 2015年5月 實驗目的 掌握客戶需求分析的方法和步驟 了解以用例驅動的軟體開發方法 識別並編寫用例 掌握用rose 進行用例建模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實驗內容 要求學生根據周圍的實際情況,自選乙個小型應用專案,分...

uml實驗報告

桂林理工大學博文管理學院 uml實驗報告 專業 電腦科學與技術 班級 計算機08 1 班 學號 80806122 姓名 張琦 指導老師 羅培中 一 圖書管理系統 1 圖書管理系統用例分析 要開發乙個軟體系統,首先要對軟體系統的需求進行分析,要做的工作是深入描述目標系統的功能和效能,確定軟體設計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