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博物館有感

2021-03-04 02:16:34 字數 3221 閱讀 3854

今天我又來到了這座建築造型如金字塔般的三角錐,簡潔質樸而不失典雅的河南省博物院。這是第三次到這個地方參觀,前兩次只是對博物院裡陳列的物品有一些印象,走馬觀花般的**了兩次。而經過幾周的設計學概論課程,我對中國古代的文字,瓷器,建築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當我再次踏進博物院,對我們的先人在工藝上的成就感到驚嘆,為中原文化而驕傲。

博物院中陳列的工藝品較多,涉及的年代深遠,因而在這次的參觀過程中,我主要觀察的是中國古代的青銅器。

原始社會晚期,隨著紅銅的發現,青銅器相應產生。我國古代的青銅工藝在文化史上具有很大的影響,而青銅工藝作為奴隸社會的一面鏡子,折射出了這一時期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情況。

從查閱的資料中,了解了青銅器始於夏代晚期的二里頭文化,那時的青銅器作為工具使用。這一時期的青銅器相對樸實,但是具備了功能和形式美。左圖是夏代乙個飲酒的青銅器,窄流平底銅爵。

可以看出該青銅器是乙個三角錐形,平底,薄胎,長流,尖尾,束腰。該器物造型比較樸實,具備了早期青銅器質樸風格。它流線型的器身上,長流口與葉片狀的尖尾形成均衡的對峙,整體纖秀而簡潔,體現出一種率真之美和獨特之感。

這種器皿的發現,為後人研究夏代文化提供了重要材料。

博物院中第二展廳裡面是商代的青銅器,殷商時期青銅器主要是作為王公貴族祭祀禮儀和日常生活的用品,製造工藝已達到了爐火純青、近乎完美的程度。殷商青銅器最大的特點就是器皿的造型和紋飾蘊意著宗教與政治色彩,有著不同的實用功能。而青銅器的造型給人一種莊嚴沉鬱、凝重高古之感,紋飾造型則體現神秘與詭異(如右圖)

商代青銅器種類繁多,形態各異,但是無論是何種青銅器造型,起先都是滿足生活實用需求的,體現著實用與審美的有機融合。左圖是殷商早起的獸面紋提梁銅卣,是乙個盛酒器。從**中可以看出,這個卣體體態修長,做工精美。

飾紋華美富麗,它是商貸前期青銅器裝飾藝術上的乙個重大突破,為商代晚期繁縟的同期紋飾開創了先河,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商代晚期是青銅文化鼎盛的第乙個高峰。右圖是商代晚期的乙個青銅器,從圖中可以看出商代晚期青銅器上運用了浮雕的裝飾,紋樣為獸面紋,裝飾性較強。此期青銅器紋飾最豐富。

以動物和神怪為主題的獸面紋廣泛應用,構成手法雖然是規範化的,卻能表現出眾多神奇的裝飾意象。一般都用多種紋飾布滿器身。

商代晚期的青銅器的代表作有婦好鴞尊(如左圖),它是一種盛酒器,此尊的整個造型給人沉穩之感,造型實用、紋飾精巧。鴞首後部有一呈半圓形的蓋子,其上飾以立鳥及龍形鈕。裝飾著獸首的把手安在鴞背。

頸後飾有獸面紋。背後鋬下飾展翅飛翔的鴞紋。紋飾如此繁複不窮,使人嘆為觀止。

婦好墓青銅器在裝飾紋樣和手法上,有著獨特的風格,主紋高出器物表面,再以陰線的刻紋相輔,令整個器物的紋樣主次分明、色調層次變化明顯。鴞尊無疑是這一風格的最佳代表,非凡的鑄造工藝,超絕的設計思維使其具有的魅力是經久不衰的,具有商代銅器的大氣肅穆和獨特的神韻。

第三個展廳裡面是西周時期的青銅器,商朝的統治最終在社會矛盾衝擊下崩潰,被周所取代,青銅器工藝的中心也隨之轉移。西周銅器的早期是商代銅器的繼承發展。總體上商代銅器的傳統性較強,很難在商周之際劃出截然的界限。

西周早期的器類、器形和花紋大都是沿襲商代晚期的風格。但是由於殷商和西周的奴隸階級在觀念上有明顯的差別,使得這兩個時期的青銅日用器在造型設計上呈現不同的風格。西周時期的青銅器的功能得到進一步的加強,造型多樣,裝飾性較強,在處理實用和陳述的關係是表現的更加成熟,而且還通過銘文等形式陳述自己的意念,而不是完全通過造型和裝飾上的誇張來表達。

左圖是西周時期的乙個青銅器,盛酒用的,從中可以看出,該造型是一動物,該器皿有蓋並做成有腳的獸頭形,它所裝飾的紋樣極具層次感。

右圖是西周的蟠龍紋盉,該青銅器有蓋,蓋面頂部有一盤龍形握手。扁圓腹,腹外側飾雲紋,中心飾龍紋。細長流,流口部為一張口的獸頭。

腹下四足為**跪姿人形。該盉採用線雕、高浮雕與圓雕多種手法,主次分明,繁簡得體。設計上巧妙的雕出張口的小獸頭,使大張的嘴巴正好成為流的口。

而四足塑成跪姿的奴隸形象,表現了器物的主人對神靈的敬畏和對奴隸的殘暴。

接下來,來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展廳,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大變革、大動盪時期,造成了文化藝術上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春秋早期的紋飾與西周晚期的較為相似,但是也存在微小的變化,即出現了龍類相交纏的紋飾。

隨著社會制度的劇烈變革,青銅工藝從內容到形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青銅器成為了士大夫階級生產享用的器,或成為象徵個人財富的財物。為了滿足奢侈生活的需要,青銅器的製造加強了實用性。在紋飾上,商、周以來的獸面紋、夔龍紋等紋樣,變為華麗的、富有生活氣息的圖案;在造型上,由莊嚴厚重變為輕巧多樣。

這一時期的青銅器無論是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表現出了濃厚的地域性特徵,就此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豐富多彩的局面。

春秋晚期已經進入了鐵器時代,新興地主階級開始取代奴隸主階級,開始為青銅器注入了新的血液,使晚期的青銅器呈現出了嶄新的面貌,在青銅器的發展史上形成了第二個高峰。右圖就是春秋晚期的乙個青銅器,可以看出它的紋飾種類繁多,在風格上總體追求精麗細密,以繁縟為美,裝飾上趣味。春秋晚期的青銅器還有一特色,紋樣上蟠螭紋、蟠虺紋這兩種紋飾多由兩條或數條螭龍糾結而成。

提到春秋時期的青銅器,就不得不說博物院的鎮館之寶——蓮鶴方壺。我國春秋時期青銅禮器,被譽為「時代精神之象徵」。 壺原為一對,造型和花紋裝飾及大小幾乎完全一樣。

現一件藏於河南博物院,另一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蓮鶴方壺壺口呈蓮花形,周圍有幾個花瓣,每個花瓣都是雙層的並且都有鏤空的花紋,中間的蓋兒上還有乙個展翅欲飛的小仙鶴,壺身似葫蘆形,周圍還有四條龍,壺底有兩個帶鱗猛獸做支撐。這件青銅器本是用來成酒的,但是它更重要的功能是作為陳設器物來顯示擁有者的地位,為春秋青銅器中的精品,蓮鶴方壺遍飾於器身上下的各種附加裝飾,不僅造成異常瑰麗的裝飾效果,而且反映了青銅器藝術在春秋時期審美觀念的變化。

右圖是戰國龍耳虎足方壺,該高大壯美,紋飾繁縟精細,裝飾效果較強,其造型飄逸灑脫,動靜結合。壺上有冠,四壁鏤出蟠虺紋。壺冠下沿四邊各有獸首邊4個,使壺冠不易脫落,侈口,弧頸,頸側有雙龍環耳,垂腹,長方形圈足,圈足下有雙虎承托。

戰國的龍耳虎足方壺成為楚系青銅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

河南省博物院中主要珍藏是商周春秋時期的青銅器,關於秦漢時期的青銅器,博物院中甚少,雖然青銅器的鼎盛期已過,此時期的青銅器較少,但此時期的青銅器在工藝水平上有了新的提高和發展,造型多樣。

此次的博物院之行,我進一步了解了中國的青銅文化。青銅器是所有古代器皿中最有中國特色的一種,隨著紅銅的發現,青銅器相應產生。無論從青銅器的種類,抑或是它的紋樣,都是種類繁多,獨特。

它的發展歷程更是張揚了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型,突顯了中國文化的輝煌燦爛。

中國的文化悠久而又深遠,青銅器則是其縮影與再現。青銅的出現與發展,是中國歷史上璀璨的一頁,透過原始的古風,與青銅親密接觸,感受青銅的神聖,它們折射出人類的智慧型,演繹著不朽的傳奇,散發著永恆的光芒。它們不僅僅是工藝品、藝術品,更是我們中國文化的結晶與瑰寶,讓我們為之自豪。

參觀河南省博物館策劃書

書學院 機電工程學院 班級 機設09 1班 時間 2011年4月25日 一 活動概要 1.活動主題 參觀河南省博物館文化活動 2.活動目的 大學校園裡,生活固然多姿多彩,但是僅僅限於乙個小的生活圈,再美好的生活也有一絲遺憾。生活在繁華熱鬧的現代都市,是否,只能在電視劇集中感受一下古人的生活?是否,能...

參觀省博物館有感

2011年6月4號我跟朋友幾個一起去省博物館做了一次實踐活動,感受頗深。我們參觀的第一站就是 曾侯乙墓 顧名思義,是曾國的國君曾侯乙之墓。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陳列,展示的是1978年在湖北隨縣 今隨州市 發掘的戰國早期曾國國君乙墓出土的精華文物。此墓葬距今2400多年,出土多種文物萬餘件。其數量之大,種...

關於河南省博物館的問卷調查

你好!我是河南工業大學的實踐隊員,我們正在做關於河南省博物院的調研,想問你幾個相關問題,了解下您的意見。您的回答將被完全保密,請放心。謝謝你的協助與支援!1.您的民族 a.漢 b.回 c.其它 2.您的年齡 a.20歲以下 b.20 40歲 c.40 60歲 d.60歲以上請選擇您的年齡?3.您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