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顯示器最佳解析度及常見問題概述

2021-03-04 01:55:58 字數 2786 閱讀 1958

對於lcd顯示器和傳統crt顯示器來說,解析度都是重要的引數之一。傳統crt顯示器所支援的解析度較有彈性,而lcd的畫素間距已經固定。lcd只有在最佳解析度(最大解析度)下,才能達到最佳的顯示效果。

達到最佳的清晰度,便是lcd顯示器需要在標準解析度下工作的目的。

尺寸一致生產廠家不同的顯示器的最佳解析度可能會存在差異。以下是一般情況下顯示器尺寸對應的最佳解析度尺寸(不包括一些高清屏及部分廠家的特殊規格)。

1、 lcd只有在最佳解析度(最大解析度)下,才能達到最佳的顯示效果。

lcd顯示器在使用解析度較低的顯示模式時,有兩種方式進行顯示。一種為居中顯示,只有螢幕中間有畫面的畫素被呈現出來,其他畫素則維持黑暗狀態。另一種則稱為擴充套件顯示,在顯示解析度低於最佳解析度時,各畫素點通過差動演算法擴充到相鄰畫素點顯示,從而使整個顯示器畫面被充滿,當然這樣也使畫面失去原來的清晰度。

2、 如何解決液晶顯示器水波紋問題?

所謂的水波紋問題,就是指螢幕上的暗波線發生干擾的一種形式,給使用者的感覺就像是水面上的波紋一樣。

事實上,大部分水波紋現象都不能算是lcd的缺陷,這也是為何經銷商不會對出現水波紋現象的lcd進行更換的原因。水波紋是液晶螢幕上的暗波線發生干擾的一種形式,其由螢光點的分布與影象訊號之間的關係引起的干擾現象。波紋效應常常意味著聚焦水平的好壞。

當使用亮灰色背景時,波紋效應會相當明顯。儘管波紋不能被徹底消除,在一些具有波紋降低功能特性的顯示器中可以被降低。

不少人認為液晶顯示器出現水波紋現象的原因就是lcd的品質不過關。不過實際上,很多出現水波紋問題的lcd,其真正的元凶卻是使用者自己。液晶顯示器之所以會出現水波紋,大部分的原因是由於接收訊號受到干擾。

因此,大家如果發現自己的lcd出現了水波紋,首先要做的,就是從自身上找原因。

首先,與水波紋問題關係最密切的是液晶顯示器的**訊號線。

在不少入門級的lcd上,其往往只配備了乙個vga模擬介面,因此這些使用者往往採用的都是d-sub訊號線。而d-sub訊號線的抗干擾能力是比較弱的,大屏lcd最好是採用dvi訊號線。此外,訊號線的品質也分三六九等。

一些品質差的訊號線,其抗干擾能力就非常差,往往這些產品就會導致水波紋現象的出現。大家在購買lcd的時候,往往lcd已經配備了一根原裝的d-sub線或者是dvi線,這些原裝的訊號線品質還是不錯,但是有一些奸商就看中了這一點,用一些劣質的訊號線將這些原裝線給調包了,所以大家在購買lcd的時候,也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如果您的lcd不幸出現了水波紋的現象,不妨可以試下更換**訊號線試試。

除了訊號線的問題之外,另外乙個會引起水波紋現象的原因就是干擾源。

比如將手機、或者是其他電器放在了離lcd、離訊號線、離顯示卡介面非常近的地方,這樣也是有可能引起此類問題的,除此之外,訊號線的接觸是否完好,顯示卡插槽是否接好,這些都會有一定的關係。

3、如何設定液晶顯示器的重新整理率?

對於crt顯示器,大家都知道重新整理率是越高越好,因為傳統crt顯示器是靠電子束重複撞擊到螢光粉來達到發光的,這樣會導致亮度週期性閃爍。長時間使用之後容易造**眼的不適。crt的顯示原理是從左上角的第乙個點開始顯示,然後是一直下去,到了第一行結尾處就自動顯示第二行的第乙個點,如此到右下角的最後乙個點再回過來,我們平時說的85hz就是指電子槍每秒打85個來回。

當然,這個過程很快,肉眼是無法辨別的。一般來說,crt重新整理率在85hz以上,人的肉眼就不會感覺到閃爍,這對保證用眼健康很有好處。

和crt顯示器相比,液晶顯示器採用「背光(backlight)」原理,使用燈管作為背光光源,通過輔助光學模組和液晶層對光線的控制來達到較為理想的顯示效果。所以從理論角度上看,調整重新整理率對液晶顯示器沒有實際意義。

但是從我們實際使用情況來看,更改液晶顯示器重新整理率時,有時會感到顯示器清晰度有所變化。一般而言,按照液晶顯示器上廠商推薦設定,對於較早以前的液晶顯示器設定為60hz,最近生產的液顯設定為75hz,即可達到最佳的顯示效果。

另外,從節省系統資源角度上考慮,在保證顯示效果的前提下,將重新整理率適當調低一些,也可以減輕顯示卡的負擔。

4、為什麼通常液晶顯示器都是60hz重新整理率

首先解釋下為什麼通常液晶顯示器都是60hz重新整理率。

中國市電是50hz頻率,日本等一些國家市電是60hz。為了配合市電頻率,中國制式的crt電視機等都是50hz頻率,日本等則為60hz。

在裝置穩定工作前提下,重新整理頻率越高,每秒幀數越多,視覺效果越好。所以傳統crt顯示器有多種重新整理率可以選擇,但過高的重新整理率可能使顯示器工作不穩定,效果反而降低。

再說液晶顯示器,液晶產業主要源於日本並擴充套件致台灣、南韓,而以前首限於液晶的響應速度和驅動技術,過高的重新整理率是液晶所無法響應的,所以通常只使用最基本的**要求的,甚至可能出現在最低重新整理率下依舊拖尾等現象。例如:液晶20ms響應速度可以支援50hz重新整理率,16ms可以支援60hz重新整理率,14ms可以支援70hz重新整理率。

當然這只是最基本的支援,如果要顯示效果更加,需要更快的液晶響應速度。故傳統液晶顯示器僅支援最低的60/50hz重新整理率。而現在隨著液晶響應的加快和倍頻技術出現,也多有120/100hz的重新整理率。

如果在無法滿足倍頻的情況下,使用更高的重新整理率也是提高顯示效能的一種可能的技術途徑。廠家有可能採取了此種技術方式。

建議看顯示器的說明書,看該顯示器是否支援70hz顯示,如果支援,則可能因為液晶響應的加快,70hz才是其最佳工作頻率,而60hz僅為了相容傳統引數,故造成70hz效果優於60hz。

許多做工稍差的液晶顯示器不支援70hz重新整理率,那就只能採用60hz預設重新整理率。

5、更換lcd顯示器後,為什麼開機會出現超出頻率範圍或提示無輸入訊號呢?

一般原因為:主機之前可能使用的crt顯示器,並使用過較高的解析度或重新整理率。更換lcd之後,主機依然儲存了之前的資訊,而當前的lcd顯示器不支援這麼高的解析度或重新整理率。

解決方法:接回之前的crt顯示器將解析度或重新整理降低到初始化最低值即可。

液晶顯示器解析度

不論是lcd液晶顯示器,或一般的crt顯示器,解析度是顯示器主要的考查標準。因為顯示器一定要能支援應用軟硬體所需的解析度。傳統crt顯示器對於所支援的解析度較有彈性。顯示器的影像主要是由許多堆積的點或線組成的畫素 pixels 而產生的,因此畫素的多少便是影響解析度的重要因素。lcd所支援的顯示模式...

液晶顯示器工作原理

一 液晶的物理特性 液晶的物理特性是 當通電時導通,排列變的有秩序,使光線容易通過 不通電時排列混亂,阻止光線通過。讓液晶如閘門般地阻隔或讓光線穿透。從技術上簡單地說,液晶面板包含了兩片相當精緻的無鈉玻璃素材,稱為substrates,中間夾著一層液晶。當光束通過這層液晶時,液晶本身會排排站立或扭轉...

液晶顯示器維修培訓

目前我們工廠生產的顯示器,主要使用2種晶元方案。一種mst晶元方案 另一種rtd晶元方案。市場上各生產廠家採用的方案也基本相同。本次培訓資料參照mst方案 u系統主機板 tsum1pfr lf 主機板 3115080 進行培訓的。我們將本資料中提供的液晶顯示驅動板或ad板,定義為 主機板 高壓條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