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歷史考察報告

2021-03-03 20:48:13 字數 4911 閱讀 9966

歷史學專業考察報告

姓名:孔霞專業:歷史學班級:20100251班學號:2010025146

2023年4月3日,我們一行27人從學校出發,在劉黎老師、馮偉娟老師和邱宇德老師的帶領下,赴陝西西安學習考察。此次考察讓我收穫頗多,現將個人的學習體會報告作如下介紹:

一、簡單介紹

陝西省西安市是舉世聞名的千年歷史文化名城,古稱「長安」,十三朝古都,周,秦,漢,唐等朝都定都於此,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在中國近代發展中也留下了寶貴的歷史遺產。直至今天西安仍是陝西省的省會,中國七大區域中心城市之一,新歐亞大陸橋中國段和黃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西安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文化的代表,有著「天然歷史博物館」的美譽。

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對於了解輝煌的中國古代文明,深入理解中國近代歷史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次西安考察之行,我們一路參觀遊歷了:昭陵、碑林博物館、半坡遺址博物館、西嶽華山、華清池、驪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大雁塔北廣場。

西安之行是我受益匪淺,收穫頗多,至今仍記憶猶新。

二、考察實錄

4月3日中午我們從曲靖出發,坐火車到達昆明,隨後轉乘昆明直達西安的火車,4月5日早晨6點到達西安。在乘車到賓館這段時間我們看到了悠遠厚重的古城牆,感受到了中國古代的等級制度及防禦思想。我們在賓館休息了一天,4月6日正式開始西安之行。

(一) 碑林博物館

西安碑林博物館是陝西建立最早的博物館,位於西安市文昌門內三學街15號,原為陝西省博物館,建於2023年,它是在具有900多年歷史的「西安碑林」基礎上,利用西安孔廟古建築群擴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陳列歷代碑石、墓誌及石刻造像為主的藝術博物館。它以收藏、陳列和研究歷代碑刻、墓誌及石刻為主,成為在中國獨樹一幟的藝術博物館。館區由孔廟、碑林、石刻藝術室三部分組成,現有館藏文物11000餘件,11個展室,有7座碑室、8座碑廊、8座碑亭,加上石刻藝術室和4座文物陳列,陳列面積達到4900平公尺。

我們看到了《開成石經》,還有許多書法名碑,如虞世南《孔子廟堂碑》、褚遂良《同州聖教序碑》、歐陽詢《黃甫誕碑》、柳公權《玄秘塔碑》,顏真卿《顏家廟碑》等。我們欣賞到了宋至清代名書法家蘇軾、黃庭堅、公尺芾、趙孟頫等的詩文書跡,以及明清時期有珍貴史料價值的碑石。還有一部分宋至清代的各種線刻畫,其中宋刻《唐太極宮殘圖》,清刻《關中八景》等,對研究古代建築和旅遊勝跡都有參考價值。

另外西漢至唐代的圓雕、浮雕、線刻等石刻藝術品60餘種,碑林博物館把散存在陝西各地的大型石刻都集中於此。

我們在碑林博物館欣賞到了古代石刻藝術精品,可謂是大飽眼福。

(二)昭陵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被譽為「天下名陵」。位於咸陽禮泉縣東北45華里的九宗山主峰,因山為陵。 李世民是唐代第二個皇帝,也是唐王朝的開國之君。

他的陵墓是唐代帝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也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墓,從公元636年唐太宗文德皇后長孫氏首葬到公元743年,昭陵陵園持續建設了107年之久,地上地下遺存了大量文物。它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實物見證,是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國封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難得的文物寶庫。

陵園占地面積三十萬畝,陵園內有187 座皇親國戚和文臣武將的陪葬墓 。昭陵陵園是一座豐富的文物寶庫。近年來考古工作者先後發掘了十四座陪葬墓,其中長樂公主、韋妃、燕妃墓等出土了大量珍貴的壁畫和文物精品。

昭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昭陵博物館展示了昭陵碑林和陪葬墓出土的大批珍貴文物。

在昭陵,我們看到了許多唐代石刻以及壁畫,感受到了唐朝宮廷生活氣息。

(三)半坡遺址博物館

半坡已遺址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史前遺址博物館,該博物館位於西安市東郊滻河東岸半坡村北,是黃河流域一處典型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距今2023年左右。2023年在半坡遺址上建成,包括半坡遺址和展覽室兩部分組成,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具有原始村落風格的大門裝飾,魚池中聳立的正在汲水的半坡姑娘的石雕以及遺址大廳正面郭沫若先生題寫的「半坡遺址」四個大字,都為半坡博物館的文化氛圍平添了一種情趣,使人們產生一種回歸自然、回歸歷史、回歸藝術的真情實感,此情此景,使我們流連忘返。

半坡遺址是黃河流域一座比較完整,比較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的村落遺址,半坡遺址中的房屋、地窖、灶坑、男女分葬的集體墓地、各種生產及生活用品等遺跡遺物,向我們生動地展現了6000多年前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繁榮時期的先民生產與生活情況。對研究中國原始社會歷史有著重要的科學價值。

在這裡,我們既看到了人類童年時代的純樸,也尋覓到了中華先祖艱辛的足跡。

(四)西嶽華山

華山古稱「西嶽」,是我國著名的五岳之一,位於陝西省西安以東120公里歷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華陰市境內,北臨坦蕩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黃河,南依秦嶺,也是秦嶺的一部分。華山是由一塊完整碩大的花崗岩體構成的,華山有東、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南峰「落雁」、東峰「朝陽」、西峰「蓮花」,三峰鼎峙,「勢飛白雲外,影倒黃河裡」,人稱「天外三峰」。還有雲台 、玉女二峰相輔於側,36小峰羅列於前,虎踞龍盤,氣象森森,因山上氣候多變,形成「雲華山」、「雨華山」、「霧華山」、「雪華山」給人以仙境美感。

華山的著名景區多達210餘處,有凌空架設的長空棧道,三面臨空的鷂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絕崖上鑿出的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等,其中華嶽仙掌被列為關中八景之首。在全國乃至世界享有很高的聲譽,素有奇險天下第一山之稱。此外華山還是神州九大觀日處之一。

我們登上了華山北峰,華山秀麗風光盡收眼底,由於時間問題我們未能登上其他四峰,但我們看到了華山的險峻及美景,可以說是不虛此行。

(五)華清池

華清池,亦名華清宮,位於西安市臨潼區驪山北麓,南依驪山,北臨渭水,是以溫泉湯池著稱的中國古代離宮,周、秦、漢、隋、唐歷代統治者,都視這塊風水寶地為他們遊宴享樂的行官別苑,或砌石起宇,興建驪山湯,或周築羅城,大興溫泉宮。據文獻記載,秦始皇曾在此「砌石起宇」,西漢、北魏、北周、隋代亦建湯池。公元644年唐太宗詔令在此造殿,賜名湯泉宮。

公元747年改名華清宮。歷史文獻及考古發掘的資料證明,華清池具有2023年溫泉利用史和2023年的皇家園林建築史。主要有唐華清宮御湯遺址博物館、西安事變舊址、九龍湖與芙蓉湖風景區、唐梨園遺址博物館,有飛霜殿、昭陽殿、長生殿、環園和禹王殿等標誌性建築群。

下面就幾處主要建築做簡單介紹。

1.華清池大門上方有郭沫若書寫的「華清池」匾額。進了大門就見兩株高大的雪松昂然挺立,兩座宮殿式建築的浴池左右對稱,往後是新浴池,由新浴池往右行,穿過龍牆便是九龍湖,湖東岸是宜春殿,北岸是飛霜殿為主體建築,沉香殿和宜春殿東西相對,西岸是九曲迴廊。

由北向南過龍石舫,再經晨旭亭、九龍橋、晚霞亭,就到了唐「貴妃池」建築群。

2.五間廳是一座磚木結構的廳房,因由五個單間廳房相連而名五間廳,五間廳建於清朝末年。2023年10月、12月,蔣介石兩次入陝,以華清池為「行轅」,下榻五間廳,在此發生了著名的「西安事變」。

五間廳的玻璃窗、牆壁上,迄今還保留有西安事變兵諫發生激戰時的彈痕,各房間辦公室用的桌子、椅子、床、沙發、**等,均按原貌複製擺放。

3.廳相鄰的桐蔭軒,也叫三間廳,始建於2023年,曾為達官顯貴遊覽下榻之所。2023年日晨,兵諫發生,蔣介石侍衛衝出門外,憑藉院內的建築物拼命抵抗。

至今三間廳的牆壁上、玻璃上仍然保留多處彈痕。

4.以梨園為代表的唐代**舞蹈藝術是我國古代歌舞藝術上的鼎盛階段。唐玄宗和楊貴妃在華清宮內演繹了千年傳誦的愛情故事,使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成為他們愛情的見證。

唐玄宗開創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所皇家**藝術學校――梨園,把梨園作為**、舞蹈、戲劇活動的中心,且以教習和演奏法曲為重點,並結合諸多**名師和舞蹈家,它也因此被尊奉為中國戲曲藝術的鼻祖。

在華清池內,我們體會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纏綿悱惻的愛情,也鄰略到張學良與楊虎城兩位將軍的愛國情懷。

(六)驪山

驪山,是秦嶺北側的乙個支脈,東西綿延20餘公里,最高海拔1256公尺,遠望山勢如同一匹駿馬,故名驪山。驪山溫泉噴湧,風景秀麗多姿,自3000多年前的西周就成為帝王遊樂寶地。周、秦、漢、唐以來,這裡一直是遊覽勝地,曾營建過許多離宮別墅。

這裡有被稱為關中八景」之一的「驪山晚照」;烽火戲諸侯的「烽火台」;紀念西安事變的兵諫亭;紀念女媧補天的老母殿等。

到驪山半山腰「斑虎石」處,便可以看見兵諫亭,是為紀念西安事變而建。往西直上山峰至「晚照亭」。站在亭的北側,整個華清池近在眼前,一目了然。

再往前便到西繡嶺第三峰上的老君殿。老君即老子,為驪山著名道教官觀。由老君殿轉往東,就到西繡嶺第二峰上的「老母殿」。

此殿是為歷史傳說中的女蝸而建的。再往東便到西繡嶺第一峰上的烽火台。歷史上「烽火戲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就發生在這裡。

在驪山,我們鄰略到了「關中八景」之一的「驪山晚照」,也窺見了中國當時歷史事件發生的基本狀況。

(七)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位於西安市臨潼縣,是秦始皇嬴政的陵墓。202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陵園從秦始皇即位到去世修建時間達37年之久。

陵墓規模巨集大,氣勢雄偉。秦兵馬俑坑發現於2023年,位於秦始皇帝陵以東1.5公里處。

經考古工作者連續多年大規模鑽探及研究考證,這裡是中國第乙個封建皇帝秦始皇帝之陵園中一處大型從葬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兵馬俑坑在秦始皇陵東側約1公里半,先後發

一、二、三號三個坑。

一號坑是當地農民打井時發現的,後經鑽探先後發現

二、三號坑。一號坑最大,在這個坑內埋有約6000個真人大小的陶俑,目前已清理出的有1000多個,是乙個以戰車和步兵相間的主力軍陣。一號坑是乙個2023年前的古代大軍陣,他們披堅執銳,軍容嚴整,氣勢雄偉,勢不可擋。

二號坑在一號坑北側,平面略呈曲尺形,2023年發現,位於一號坑北側約20公尺處,是秦俑坑中的精華,二號坑的發現揭開了古代軍陣之謎。四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即東邊突出部分由持弓駑的跪式和立式駑兵俑組成;第二部分即俑坑南半部由駟馬戰車組成車兵方陣;第三部分即俑坑中部車徒結合,由車、步、騎兵俑混合編制組成長方陣;第四部分即俑坑北半部由眾多騎兵組成的長方陣。

四個方陣有機組合,由戰車、騎兵、駑兵混合編組,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嚴整有序,無懈可擊。

三號坑在一號坑西北,成凹字形,武士俑按夾道的環衛隊形排列,象徵古代的軍幕,是軍陣的指揮系統。高階軍吏俑,車士俑,立射俑,跪射俑,軍吏俑,騎兵俑,武士俑,御手俑。秦陵兩乘大型彩繪銅車,製作工藝精細,造型逼真,是我國出土文物中時代最早,駕具最全,級別最高,製作最精的青銅器珍品,也是世界考古發現的最大青銅器。

西安考察報告

作為一名歷史專業的學生是很有必要進行一次實地的考察,來豐富我們的閱歷,增長見識,為此我們進行了一次為期乙個禮拜的西安考察。在考察過程中,同學們嚴守組織紀律,帶隊老師盡職盡責,不僅給同學們進行知識性的講解,提醒大家注意本次考察的專業性和目的性,而且非常關心同學們的生活問題。在良好的氛圍中,同學們沐浴在...

西安考察報告

河南領域建設工程 一 考察目的 通過對中國地域特色濃厚的歷史城鎮 現代都市 各類建成的優秀建築進行考察,學習古代 現代的建築思想,充實和擴大了員工的知識面,讓員工能夠親身體驗城市,感知建築,加深對大都市 小城鎮 古建和現代建築的感性認識,從而豐富員工的認知體系,擴大知識面。二 考察內容 我們對西安的...

漳州師院歷史系西安考察報告

古城牆上的眺望 一 考察主題 關於歷史古都西安的考察與研究 二 概述 一 考察目的 研究古都西安的歷史文化價值 包括乾陵 兵馬俑 大雁塔等歷史古蹟 二 考察時間和考察路線 11 02 11 06 漳州 西安 東線 西線 西安市區 漳州 三 考察研究的方法 沿路線實地考察 知行合一的研究方法 三 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