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絡膜裂囊腫

2022-12-21 09:36:02 字數 2030 閱讀 3886

脈絡膜裂囊腫(choroidal fissure cyst)

屬於神經上皮性囊腫,是在胎兒發育時期沿脈絡膜裂形成原始脈絡膜叢時發生障礙而形成的。ct及mri橫軸面常將本病誤認為是顳葉囊腫,給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恐慌。mri冠狀面及矢狀面可顯示本病的特徵性表現。

1脈絡膜裂的解剖

脈絡膜裂是海馬與間腦之間潛在的腦脊液間隙,斜行沿后上方至前下方分布,呈狹長的「c」字形,是胚胎時期脈絡襞突入側腦室形成脈絡叢所殘留的裂隙。脈絡膜裂可相應分為體部、房部和顳部。脈絡膜裂囊腫的成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神經外胚層及血管軟膜的殘留可能為該囊腫形成的原因,在胎兒發育時期,沿脈絡膜裂形成原始脈絡膜叢時如果發生問題,就可能在脈絡膜裂的任何一處形成脈絡膜裂囊腫。

2診斷標準

根據sherman等[1]研究報道,符合以下幾點可做出脈絡膜裂囊腫的診斷1) mri顯示脈絡膜裂處典型的囊腫性病變,內部訊號均勻且與腦脊液訊號一致,無壁結節及軟組織腫塊,無水腫及強化; (2)囊腫與臨床表現無關;(3)複查時囊腫無變化。

3脈絡膜裂囊腫的影像學特點

由於脈絡膜裂囊腫發生部位具有特殊性,結合其囊腫的密度和/或訊號特點,影像學診斷並不難。但常規的單層螺旋ct掃瞄為橫軸面,所以可能將脈絡膜裂囊腫誤認為顳葉病變,隨著多層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等後處理技術的廣泛應用,大大提高了ct的診斷能力。mri由於具有多方向掃瞄的優點,因此可進行準確的定位,結合病灶的特點,可以做出定性診斷。

3.1 ct表現

多發於單側顳葉,體積較小,右側略多於左側,與蛛網膜囊腫的特點相同:病灶邊界清晰,呈圓形或橢圓形,密度均勻,接近腦脊液密度,囊腫周圍無水腫,佔位效應不明顯,增強掃瞄無強化;病灶最大層面一般位於環池旁。3.

2 mri表現

囊腫呈均勻一致的長t1、長t2訊號,dwi為低訊號,囊液在各序列均與腦脊液訊號相等,灶周無水腫,增強後無強化。冠狀位可清楚的顯示囊腫位於脈絡膜裂內,其外下方可見側腦室顳角呈點狀或條狀結構,且常見海馬和側腦室顳角等周圍鄰近結構受壓變形,但未見異常訊號,矢狀位顯示顳葉內側卵圓形或梭形囊腫,其長軸沿后上至前下斜行。

3.4鑑別診斷

(1)蛛網膜囊腫:與脈絡膜裂囊腫的密度或訊號一致,但多位於

顳葉前方或鄰近環池內。

(2)表皮樣囊腫:多見於橋小腦角池,為匍匐樣或塑型狀生長,形態不規則,體積較大,密度或訊號不均勻,flair和dwi上均呈高訊號;病灶內含有脂肪時,ct值常低於-20hu,t1wi呈訊號稍高,且在脂肪抑制後呈低訊號。

(3)側腦室顳角:脈絡膜裂囊腫位於側腦室顳角和環池之間,如能在msct的mpr後的影象上或mri冠狀面觀察到囊腫位於脈絡膜裂內,並且於矢狀面見囊腫沿脈絡膜裂呈特徵性斜行走行,有利於和側腦室顳角鑑別。

(4)腦軟化灶:年齡較大者多有腦血管病的病史,臨床上多有相應部位的神經症狀; ct和mri還可發現其他部位的缺血灶或軟化灶,伴有腦室、腦池及腦溝的擴大。兒童常可追溯到早產或外傷等病史,有利於診斷。

(4)腦內囊腫:腦內囊腫極少見,雖然訊號可與脈絡膜裂囊腫一致,但多位於大腦半球、丘腦或小腦等部位,並且體積多較脈絡膜裂囊腫大。

(5)血管周圍間隙:常見於患高血壓的老年人;

是穿支動脈自蛛網膜下腔進入腦實質引起軟腦膜內陷造成的,其發生部位以前連合兩側、近大腦凸面半卵圓中心最多,直徑常小於5mm,常雙側對稱分布;另外矢狀位掃瞄多不呈後上至前下的斜行走行。

(6)腦囊蟲病:常為腦實質內多發小囊性病灶,如為單發,則病灶較大;增強掃瞄可顯示囊內頭節,並常有其他部位病灶;隨訪觀察,病灶有典型的腦囊蟲病的演變過程,即囊蟲壞死期和鈣化期,並可有典型的神經系統症狀;而腦脈絡膜裂囊腫隨訪多無變化。

(7)動脈瘤:多位於顱底willis環或外側裂池、縱裂池內;多可見其與大血管連通;由於瘤內血液流速不均,訊號常不均勻,常見血栓;通過msct的血管三維重建或mri腦血管動脈造影(mra)可與脈絡膜裂囊腫鑑別。

(8)顳葉囊實性腫瘤:顳葉的多形性黃色星形細胞瘤、毛細胞星形細胞瘤、神經節膠質瘤等囊實性病變也不少見,由於腫瘤均具有實性部分且實性腫瘤組織明顯強化,鑑別診斷不難。

隨著影像檢查裝置的改進,借助msct的mpr和mri較高的軟組織分辨力和三維成像優勢,可清楚地顯示脈絡膜裂的解剖結構,相信會增加本病的檢出率,正確地認識並診斷本病可

以為臨床診斷提供更有價值的參考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