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風田 低糧價戰略挑戰我國糧食安全

2022-12-01 17:45:03 字數 3907 閱讀 1686

近期,中國大量從國外進口糧食,已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比如:8月12日,廣州**報道「中國從越南進口60萬噸大公尺以彌補國內不足,這一進口量相當於我國上半年大公尺進口量的3倍」; 7月21日,中糧集團進口的6.

1萬噸美國玉公尺到達深圳蛇口,這是中糧集團14年來首次大規模進口轉基因玉公尺;中國海外租地種糧210萬公頃折合糧食(即進口)3150萬噸;每年有60%的大豆靠進口。***發展研究中心最新**,中國糧食淨進口量將由2023年的416萬噸增加到2023年的976萬噸和2023年的2224萬噸,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

大量的糧食進口折射出我國糧食安全**出現的問題,這就讓我們反思:為什麼進口那麼多的糧食?中國的農業怎麼啦?

目前的糧食進口以及糧價**是由於自然災害的影響、流動資金的炒作、還是我們的農業政策和生產模式出現了問題? 農產品**應該如何調整?

本文認為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跟目前我國實行的低糧價戰略及其相關的配套制度密切相關。正是由於這種低價的糧食安全戰略,導致我國糧食生產的主體比較利益太低,在目前房價、地價、農民工打工工資**等都普遍大幅度**的情況下,糧食****速度緩慢,農民糧種積極性大大降低,糧食生產成為農民的乙個雞肋,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這種現狀如果不改,未來我國的糧食安全將面臨嚴重挑戰。

我國目前糧食生產的比較利益太低使農民不願意生產糧食,導致糧食生產粗放經營,產量低下。

目前我國糧食生產的主體:農民出現了大問題,目前的各種**訊號與制度約束使農民不願意進行更多的糧食生產,大量年輕勞動力流出農村,導致糧食生產粗放經營。農民這樣做的原因也很簡單:

糧食生產比較利益太低,新的工農剪刀差,即:種糧收入與種植經濟作物收入、外出打工收入與種糧收入愈拉愈大,糧價**速度一直趕不上農資**速度等嚴重影響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這些因素對進一步穩定和發展糧食生產造成不利影響,種糧比較效益低使農民「拋荒」不種糧或者粗放種糧,能種三季的只種一季,使糧食**愈來愈嚴重 。

目前農民工在城市打工應該是城市最低收入階層了,但我國農民工外出打工乙個月的收入比在家糧種一年的收入還要高。主要的原因是我國一直實行低糧價的糧食安全戰略,這樣的戰略保證了城市消費者可以買到低價的糧食,但種糧的農民收入卻奇低。目前我國的糧食有多賤?

一位東北的農民人大代表講:「城裡人掙工資,漲工資速度很快。2023年以前:

每斤玉公尺8分收購價,當時工資40元左右。到2023年,玉公尺按提價

到8到9角算,只提10至11倍;而城裡人工資已經達1300至1400元,至少提了30倍以上」。目前我國城市居民收入相當於農民居民收入的三倍,主要源於低糧價戰略。低糧價戰略的實行使那些糧食生產越多的地方越窮,我國糧食生產大縣基本上都是財政窮縣。

新生代農民工回家種地第一件事是不種糧食,企業下鄉也會選擇非糧產業。這也是中國最奇怪的事情:最重要的糧食反倒是最便宜的,而這樣的政策後果是種糧農民收入太低。

如果有機會,他們就會選擇不種糧,這麼多年來種糧的農民一直在為我國低價的糧食安全戰略埋單。長遠來看,這種低價的糧食安全戰略是不可持續的。

種糧比較利益低下導致農民不願意進行小農水等農田水利設施的投資,未來應付極端氣候事件的能力愈來愈弱,糧食安全將面臨大問題。

今年西南五省大旱導致慘重的損失,近5年來,我國每年因自然災害造成的糧食損失達1000億斤左右,為糧食總產的10%。據水利部的資料,我國每年農業缺水達300億立方公尺以上;大部分農田水利工程執行時間長,老化失修嚴重,目前,434個大型灌區骨幹工程的完好率不足50%,高標準的旱澇保收田比重偏低,目前農田有效灌溉面積所佔比重為48%。我國目前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欠帳嚴重,整體薄弱,尤其是部分地區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嚴重滯後。

其實西南五省的平均降雨量還是很大的,為什麼比過去多乙個多月不下雨就帶來這麼大的損失?原因很簡單:農田水利等小農田無法工作。

如果有乙個好的小農水制度,在夏季雨季時可以把多餘的水通過溝塘渠堰小水庫等儲備起來,等到旱季時使用。而這些小農水維修建設是需要資金與人力投入的。農田水利,尤其是小農田建設欠帳嚴重,農民對水利建設的投工、投勞銳減,農民在農閒時都選擇了外出打工而不願意在這些小農水建設上投入勞動與資金,主要是即使投入了,生產出來的糧食給農民帶來的收入太低,遠趕不上外出打工的收入。

這樣的局面持續下去,將對我國的糧食安全產生巨大的挑戰。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極端氣候事件會越來越頻繁,未來氣候變化會增加我國糧食生產的不確定性。

低糧價戰略還帶來過度的糧食浪費等現象。

低糧價戰略使糧食**太便宜,浪費現象嚴重。「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但與此對照的是我國每年產後糧食約有850億公斤被白白浪費掉。飯店裡許多菜被浪費,學校餐廳被扔掉的饅頭隨處可見,糧食浪費現象觸目驚心,僅北京市每天平均就有1600噸的剩菜剩飯泔水。按照餐飲業最保守的估計,餐桌食物每年浪費達10

0%以上。如果我國每人每年合理消費可節約0.5公斤糧食,每年則可節約6億公斤糧食,相當於812萬畝耕地的年產量。

而我國每年又要光喝酒就要「喝掉」300億公斤糧食。兩者相加,我國每年僅浪費掉1億畝耕地的糧食。提倡節約糧食,如果不提高糧食的**,糧食永遠如垃圾一樣得不到珍惜。

低糧價戰略也我國未富先胖的原因之一。

我國的超重和肥胖問題正在以令人擔憂的速度遞增,呈現「未富先肥」現象,「將軍肚」成一奇觀。中國曾經是世界上最瘦的國家之一,而目前中國肥胖的流行持續增長如同其他發達國家一樣增長迅速。據我國第四次營養調查的資料,我國**超重率為22.

8%,肥胖率為7.1%,兩者相加已超過總人口數的四分之一,估計人數分別為2.0億和6000多萬,10年間中國**超重率上公升39%,肥胖率上公升97%。

在我國近五年來城市兒童肥胖增長率是160%,農村兒童肥胖增長率是400%。根據超重和肥胖的流行趨勢,我國的超重和肥胖的人數將很快趕上西方國家。肥胖率飈公升給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因素雖然很多,但過低的糧價**帶來的過量營養應該是主因從全球糧食市場來看,國際糧食波動很大,供給偏緊,基本上斬斷我國靠國際市場解決糧食安全的後路。

聯合國把飢餓、貧困、愛滋病列為當今世界所面臨的最嚴重的三大挑戰。歷史上因為糧食安全而引發的戰爭、騷亂或者人口的死亡災難屢見不鮮。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由於許多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過快,糧食**趕不上人口的增長,帶來的飢餓等一系列問題,糧食問題日益尖銳,全球出現的糧食危機始終未能緩解。

全球糧食安全形勢十分嚴峻,國際糧價波動嚴重,成為人類發展中最關注和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今年8月份俄羅斯由於乾旱減產禁止本國小麥出口又引發了全球性糧食恐慌,短期內世界小麥**大幅度上揚,給那些以進口糧食為主的國家帶來巨大災難,例如近期非洲的莫三比克就因為糧食****,百姓生活困難,群眾遊行示威**引起嚴重騷亂;而歐洲發達英國也因為食物**飛漲使公尺飯麵粉**飆公升近6成,引起百姓的憤怒。實際上這次俄羅斯的小麥出口禁令是其在三年內兩次作出類似決定,上次是在2007-2023年,當時全球糧食供給趨緊,俄羅斯顧及本國的糧食安全問題而宣布出口禁令,導致數十個糧食出口國,包括大公尺出口大國泰國、印度、越南等競相出台類似禁令,結果引發全球性的糧食恐慌危機,使二十多個以進口為主的國家因為糧價**百姓憤怒引發騷亂而導致**倒台。

我國有13億人口,在國際市場上有極顯著的「大國效應

」,也就是說在中國看來是很一小部分的進口,拿到國際市場上看卻是很大的一塊,引起國際糧價的激烈波動。這種現狀決定未來我國的糧食單純靠從國際市場上進口是不可能的。

改變低糧價的糧食安全戰略,提高糧食生產的比較利益,保證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才能保證國家的糧食安全。

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與能源安全、金融安全並稱為當今世界三大經濟安全。對於我們這樣乙個擁有13億人口,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的國家而言,確保糧食安全異常重要。未來我國一定要縮小新剪刀差,提高糧食生產的比較利益。

我國的糧食**不能跟國際市場看齊,而應該跟日韓比。原因很簡單,目前國際糧價主要由歐美加等大農場**,他們有巨大的規模效應。所以中國的糧價不能和歐、美等國比,只能和日本和南韓等小農經濟的國家相比。

國家應該進一步完善我國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逐步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通過採取**支援、增加補貼等多種方式,逐步提高種糧的比較效益。另外應該通過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優化財政支出、固定資產投資、信貸投放結構等方式,進一步加大糧食生產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投入的重點應向糧食主產區和產糧大縣傾斜。當然還應該進一步加大小農水的投入,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

通過加大小農水的投入,使糧食生產的基礎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