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港觀魚及曲院風荷遊後心得

2022-02-24 01:39:09 字數 1492 閱讀 9297

首先我從總體上的講一下對花港觀魚的感覺。花港觀魚是一座自然式的公園,裡面由各種植物有規律的組合在一起並且和水池,湖,小山,園路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一道道魅力的風景線。在其中由於風格的原因建築不多且大多以亭子為主為了就是更好符合自然地主題。

花港觀魚有自然的特色全在於它的造景元素的自然化。我先從這些元素中講一些自己的體會。花港觀魚的園路是一大特色,從大門進入後的主園路是用規則的青石板鋪成為了就是方便遊客參觀公園的主體景觀,但在公園內部的次園路大多都是自然式的(鵝卵石鋪路)。

再則很多次園路都是彎彎曲曲就是為了增加遊客的遊覽路程,從而擴大公園的空間感。在花港觀魚內部的湖邊園路更是體現自然特色,台階是用自然風格的石頭相疊而成。

青石板路鵝卵石路及湖邊台階

我認為花港觀魚裡的植物是公園裡最大的亮點。公園裡的植物種類多成就了公園的多彩,一般植物是以林植、群植、孤植、叢植為主。令我映象最深的是群植(體現在牡丹園等地),林植和孤植(體現在大草坪等地)。

且這些植物形成的景觀有很多的亮點,其中在內湖旁的紅梅以顏色的亮麗傲豔群芳就是乙個亮點。還有牡丹園的各種植物搭配使其盡顯自然本色。

紅梅 現在我以每個景點說說自己的感受。首先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公園內的大草坪。大量雪松將大草坪適當的圍合併體現了植物的群體美。

在空間上也體現出了呼應關係,。其次在作用方面大草坪在整個公園中具有很大的休閒作用。讓遊客可以在城市中感受到自然地廣闊頓時心曠神怡。

其次是牡丹園。首先我認為牡丹園的造景方法非常好。從遠處看園中的有價值的景物基本上不會被完全遮擋,而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有乙個整體感。

由於地勢問題牡丹園有乙個比較好的層次感(而是造景的高超之處)。牡丹園的底部大多是一些比較小的植物,在地勢太高的過程中植物也慢慢變大變高以更好突出層次感,在牡丹亭周圍有比較多的五針

松和黑松,這使牡丹亭不會遮擋的太多並且牡丹園

還能有植物的高度體現層次感。我認為牡丹園裡的高大喬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雖然不起眼但是它是整幅風景畫的背景。使整個牡丹園從任何方向看都有很好的層次感。

從我遊覽過的景點來看(大草坪、內湖、牡丹園)三個景點用相同的風格(自然式)創造出不同作用給人不同感覺的景點並相互呼應使遊客充分了解到公園的美妙之處。

曲院風荷的風格與花港觀魚完全不同,乙個是自然式而另乙個是相對規則式的。曲院風荷內建築比較多且大多都是規則的排列的。其中的園路也是比較規則的。

曲院風荷內我認為有4個比較明顯的特色。

一:它整個公園是由簡單風格的牆隔開來的,目的就是為了使整個公園具有不同特色,在裡面能感受到變化。但是它的分隔也不是那麼明顯的,它的分隔牆基本與環境融合在一起,使整個公園看起來具有整體感。

二:它的盆栽時相當出色的,在裡面具有乙個專門放盆栽的院子,是別具特色的設計。在另外乙個入口處有乙個盆栽相當出名。樹石完美的相結合創造出了小環境內的美感。

三:在假山方面我了解到一種方法——襯托。當假山不高大時,其周圍的樹草應盡量矮小或者細以體現出假山的高大,從而創造出別樣的角落景點。

四:我感覺在靠近馬路的地方用喬木林植來圍合整個在公園也是乙個不錯的選擇,從公園內部來看是一種自然,從外部來看是一種綠化。

盆栽規則的建築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