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壁借光,完璧歸趙的故事

2022-02-17 07:09:43 字數 791 閱讀 1154

鑿壁借光西漢時候,有個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家裡窮,只好借書讀,那時書是很貴重的,有書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他就在農忙時節,給有錢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要人家借書給他看。

匡衡長大後,成了家裡的主力。他整天在地里幹活,只有中午休息時,才能看一點書,一捲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裡想:

白天沒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但我家窮,怎麼辦呢?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

揹著揹著,突然看到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原來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便想了乙個辦法:拿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些。

這樣透過來的光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學習,終於成為一名很有學問的人,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

完璧歸趙戰國時期,楚國有件叫和氏璧的寶玉,為趙惠文王所得,秦昭王聽說後說願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王召見藺相如,藺相如說願帶和氏璧去秦國,若趙國得到秦國的城,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將'和氏璧'完整地帶回。藺相如到秦國後,將和氏璧獻上,秦王大喜,卻無將城給趙之意。

藺相如說玉上有小疵點,要給秦王看,拿回了寶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說:「趙王擔心秦國自恃強大,得和氏璧而不給城,經我勸說才答應。

趙王齋戒5天後才讓我捧璧前來,以示對秦國威嚴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禮儀簡慢,毫無交割城的心意,若大王要搶走寶玉,我寧可將腦袋與寶玉一起撞碎。」秦王無奈,只得劃出15個城給趙。

藺相如估計秦王只是假意應付,便也要秦王齋戒5日再交換。秦王只好答應。藺相如便派隨從懷藏和氏璧,偷偷回趙國。

秦王齋戒完舉行交換儀式時,他才把送和氏璧回趙之事告訴秦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