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知識點總結 必修

2021-11-07 10:45:09 字數 5005 閱讀 3578

知識點總結

第一章: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

第一節: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1、區域

概念:區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間單位,它是人們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指標和方法劃分出來的。區域既是上一級區域的組成部分,又可進一步劃分為下一級區域。

區域的特徵:層次性;差異性;整體性;可變性

2、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異同

相同:都是平原地區,並都位於我國的東部季風區

不同:地理位置差異:

長江三角洲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中部,長江的入海口;

松嫩平原在我國東北地區的中部

②氣候條件差異:

長江三角洲在**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

松嫩平原在溫帶季風氣候區,大陸性稍強,降水較少,溫暖季節短,生長期較短,水熱條件的組合不如長。

③土地條件差異:

長江三角洲以水稻土為主,耕地多為水田,較為分散,人均耕地面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廣泛,耕地多為旱地,集中連片,人均耕地面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④礦產資源條件差異:

長江三角洲礦產資源貧乏,

松嫩平原有較豐富的石油等礦產。

3、地理環境對農業和商業的影響:

(1).比較長江三角洲與松嫩平原的地理環境差異及對農業發展的影響 。

長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熱條件基礎上,發展水田耕作業,一年兩熟至三熟;

松嫩平原受水熱條件的限制,發展旱地耕作業,一年一熟。

長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較廣,水產業較為發達;

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較少,草原分布較廣,適宜發展畜牧業。

(2).地理環境對區域工業發展影響顯著:

長江三角洲成為我國最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環境是:位於我國沿海航線的中樞,長江入海的門戶,對內外聯絡方便;依託當地發達的農業基礎發展輕工業,從國內外運入礦產資源發展重工業,成為我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松嫩平原成為我國的重化工業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環境是:豐富的石油資源和周圍地區的煤、鐵等資源 。

4、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的影響

早期:長河流、湖泊和沼澤分布較廣,地勢平坦,土質黏重。受地理環境的限制,耕作農業發展緩慢。

農業社會時期 : ①船作為交通工具被廣泛使用,長稠密的水系為擴大交通聯絡提供了天然水道。

隨著農業生產工具的改進和生產技術的改良,長多水而質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為耕作業的限制條件,農業生產得到較快的發展

隨著我國歷史上人口從北方至南方幾次大規模的遷移,人口越來越稠密。

④優越的氣候條件還使得長成為我國主要的桑蠶和棉花生產基地。

農業社會後期:

1工商業的發展使長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積減小。

2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於機械化的推廣,糧食商品率低。

3今天長作為全國「糧倉」的地位已逐漸讓位於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在全國棉花生產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華北平原。

第二節:地理資訊科技在區域地理環境研究中的應用

1、遙感(rs)

主要是獲取資訊,對地表物體進行遠距離的感知。

工作過程:物體輻射和反射電磁波→收集→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分析→專業圖件統計數字

目標物→ 感測器 → 遙感地面系統 → 成果

特點和優點:可以首先從面上的區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後有重點地選擇若干點、線進行野外驗證和檢查。不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質量,而且節省人力、財力,提高效率。

2、全球定位系統(gps)

主要功能是定位,在全球範圍內實時進行導航、定位的系統。如,可以精確定位某地理事物的三維座標(經度,緯度和海拔),還可為飛機、船舶、汽車導航。

由三大部分組成:空間部分—gps衛星星座(共24顆,其中21顆工作衛星,3 顆備用衛星);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監控系統;使用者裝置部分—gps訊號接收機

特點:全能性(陸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連續性、實時性

3、地理資訊系統(gis)

專門處理地理空間資料的計算機系統,用於所有用到地圖或需要處理地理空間資料的領域。在區域地理環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應用。

優點:①資訊量大,使用方便;②功能強大;③動態監測(gis與rs相結合)

4、地理資訊科技與數字地球

數字地球是指數位化的地球,即把整個地球資訊進行數位化後,由計算機網路來管理的技術系統。

第二章:區域生態環境建設

一、荒漠化的定義、表現和主要地區

定義:發生在乾旱、半乾旱地區以及半濕潤地區的土地退化。實質是土地生產力喪失的土地退化。

表現: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簡稱三退)

形式:荒漠化(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黃土高原地區)、

石漠化(雲貴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地區)、

鹽漬化(灌溉農業區)、

紅漠化(主要發生在我國江南丘陵以紅色砂岩為主地區,地表紅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禿禿的紅色石山,

土地貧瘠,形成荒漠,所以被稱為紅漠化)

二、乾旱為主的自然特徵(荒漠化的自然基礎)

西北地區(閱讀教材**可以獲得以下資訊)

1、定位:38°—50n,75°—120°e,包括新疆、甘肅(和蒙古是交界的)、寧夏、陝西北部、內蒙古大部。

2、本區的主要山脈: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崑崙山、阿爾金山、天山、阿爾泰山。

3、地理界線:賀蘭山是乾旱半乾旱地區的分界線,以東降水量200公釐以上,以西200公釐以下。

天山是南疆和北疆的分界線,天山以北叫北疆,以南叫南疆。

4、地域分異規律:有東到西的景觀變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體現了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

5、綠洲農業的位置:山前的沖積扇上,山麓地帶。

6、西北地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氣候乾旱,土壤發育差、土質疏鬆,植被稀少,大風天數多且集中,風力侵蝕嚴重。

三、荒漠化的人為因素(荒漠化的決定因素)。

原因:人口激增、人類活動不當。過度樵採:鄂爾多斯過渡放牧:主要在草原地區

水資源利用不當

四、荒漠化防治對策和措施

1、合理利用水資源 (河流的上中下游地區合理分配)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構築防護林體系(草方格沙障的作用:增加地面粗糙度,截留水分等,但是不宜大範圍推廣, 原因是成本太高)

3、調節農、林、牧用地之間的關係 (退耕還林、退耕還草)

4、採取綜合措施,多途徑解決農牧區的能源問題 (營造薪炭林、開發沼氣、風力發電)

5、控制人口增長

1、我國西北地區的範圍

我國西北地區大致位於大興安嶺以西,崑崙山—阿爾金山—古長城一線以北;

在行政區劃上大致包括新疆、寧夏、甘肅北部和內蒙古大部;

東部是遼闊坦蕩的高原,西部山脈和盆地相間分布。

2、西北地區東西水分和景觀變化

水分自東向西遞減,景觀自東向西依次為溫帶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荒漠化的因素

自然因素:①乾旱的氣候條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本區生態環境的脆弱性

②氣候異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態環境失衡,是導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為因素: ①過度樵採 ②過度放牧 ③過度開墾。

在荒漠化的發生、發展過程中,人類活動常常起決定性作用。

5、荒漠化防治的對策和措施

內容:①預防潛在荒漠化的威脅 ②扭轉正在發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③恢復荒漠化土地的生產力

原則:維護生態平衡與提高經濟效益相結合,治山、治水、治鹼、治沙相結合

重點: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風沙危害嚴重的地段

附加知識點:

圖中① 沙漠的名稱是:塔克拉瑪干沙漠,此地區及周圍荒漠化的

自然原因是:氣候乾旱,風化和風蝕作用強烈。

人為原因是: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

圖中①地區綠洲退化嚴重,對這一現象形成的原因,下列推測成立的是(abcd)

a.人口增長迅速 b.氣候變暖,蒸發量增大 c.為爭取區域內糧食自給,大力開荒種糧d.耕作技術落後,灌溉措施不當,出現次生鹽漬化 e.水資源汙染嚴重

(2)圖中②地區荒漠化的人為原因是:過墾、過牧,植被遭破壞;合理利用該處土地資源的措施是:制定合理的載畜量,防止過度放牧;退耕還林還草,植樹造林;生態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結合。

為防治西北地區的荒漠化,我國正在上述地區進行巨大的生態工程建設為:營造「三北」防護林。

(3) 乾旱是西北地區最為顯著的自然特徵,並由此形成了以草原、荒漠為主的景觀特色。

(4)西北地區自東向西由溫帶草原逐步過渡為荒漠草原和荒漠,體現了陸地自然帶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主要是由於降水自東向西減少而形成。

(5)西北地區最主要的外力作用形式是:風力作用 。

(6)導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類活動(或人為因素)主要有:過度樵採、過度放牧、過度開墾;不合理利用水資源等。

(7)我國北方的農牧過渡帶,恰恰又是我國荒漠化最為嚴重的區域。主要原因是:

農牧過渡地帶生態環境敏感、脆弱而且最不穩定,人類利用也最不穩定,土地很容易產生荒漠化。

(8)雖然經過治理,個別地區的生態環境得到改善,但從總體上看,特別是旱作地區和草原牧區,荒漠化仍在蔓延。

(9)新疆面積較大,但水土流失面積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深居內陸,氣候乾旱,地表徑流少.

山西面積較小,但水土流失面積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黃土土質疏鬆,地表植被較少,降水集中多暴雨。

(10)試從氣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我國荒漠化主要分布區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徵:

①深居內陸,遠離海洋,氣候乾旱,日照強,溫差大,風力大;

②高原面積大,高山環繞盆地,沙漠、戈壁廣布;

③河流稀疏短小以內流河為主;

④草原和荒漠為主要自然景觀。

(11)右圖所示區域是我國重要的棉花生產基地,試分析該地區棉花生產的有利條件是:

光照強;晝夜溫差大;冰雪融水量較多,灌溉水源較豐富

(12) 西北地區的城市分布有什麼特點:呈環狀分布在盆地四周的綠洲上;

主要區位因素是:河流。

例題:讀「我國沙塵暴分布地區及出現次數圖」,回答下列問題。

(1)描述我國沙塵暴分布狀況: 兩個中心(塔里木盆地和科爾沁沙地);出現次數由中心向四周減少;呈片狀分布。集中分布在我國西北地區。

(2)簡要分析沙塵暴分布區的自然環境特徵和人文環境特徵:

①自然地理環境:地形以山地、高原、盆地為主,沙漠戈壁廣布;

深居內陸(遠離海洋),夏季風難以到達,降水少(大部分地區少於200公釐)氣候乾旱;植被以草原、荒漠為主;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人教版必修

第一單元地圖專題 1.經度的遞變 向東度數增大為東經度,向西度數增大為西經度。2.經度的遞變 向北度數增大為北半球,向南度數增大為南半球 3 緯線的形狀和長度 互相平行的圓,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圈,由此往兩級逐漸縮短 4 經線的形狀和長度 所有的經線都是交於南北極點的半圓,長度都相等。5.東西經的判斷 ...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人教版必修

第一單元地圖專題 1.經度的遞變 向東度數增大為東經度,向西度數增大為西經度。5.東西經的判斷 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7.東西半球的劃分 20 w往東至160 e為東半球,20 w往西至160 e為西半球。8.東西方向的判斷 劣弧定律 例如東經80 在東經1 的東面,在西經170 ...

高中地理知識點必修123

中國自然地理 第一節中國的地形 地勢 西高東低,呈 階梯狀 第 階梯向東,是我國大陸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屬於我國的近海大陸架,它包括渤海 黃海的全部,東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陸架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 如石油 天然氣 海洋生物資源和化學資源等。地勢意義 水汽輸入 水運溝通 水能豐富 即 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