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典演講稿

2021-09-07 05:11:56 字數 1644 閱讀 1292

閱讀一部智慧型的經典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閱讀一部智慧型的經典》。

天地間有這樣一部大氣大成的經典:它以人類千年的文明為書頁,以自然永恆的真理為書脊,以人與自然複雜的統一為線裝訂成冊。

翻開第一章,標題是幾個力透紙背的朱紅篆字:閱讀開啟智慧型之門。從懸梁刺股到囊螢映雪,從韋編三絕到鑿壁偷光……正是憑著閱讀這雙翅膀,我們的思想才能穿過仁愛非攻的諸子百家,最後停落在中山先生那「天下為公」的博愛上;正是憑著閱讀這雙翅膀,我們的心靈才能飛過「關關睢鳩」的《詩經》,最後停靠在曹雪芹那「花落人亡兩不知」的《紅樓夢》裡。

慢慢合上這一章,我意識到:正是憑著閱讀經典,文明得以傳遞,智慧型得以傳揚,自我得以成長!

再翻開第二章的封頁,幾個黑色正楷字凝重而醒目:小心閱讀傷害智慧型。讀書愈多,或整天沉浸讀書的人,雖然可藉以休養精神,但他的思維能力必將漸次喪失。

」 我猛然警覺:不錯,閱讀經典可以將讀者的思維點亮,也可以將讀者的智慧型埋葬!

繼續翻到下一章,綠色的格調洋溢著清新的氣息,封頁上用行書題寫著:閱讀仍需行勝於言。下面是一串腳印伸向遠方。

此章顯義:「閱萬卷書,讀萬里路」。閱讀不僅是讀書,閱讀,只有掙脫出書本的禁錮,與人生、與社會、與自然結緣,方能和智慧型真正地牽手。

老師們,同學們,同胞們,合上這一部曠世經典,我不禁想起了孫中山先生的一句話:「我一天不讀書,便不能生活。」閱讀,應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閱讀,應是豐富我們精神文化生活的;閱讀,應是加深我們對民族文化、對中華文化的理解的,讓我們一起細細品讀經典吧!

謝謝大家!

閱讀經典

通過誦讀經典詩文我走進了乙個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麼是儒家風範,什麼是道家精髓,什麼是千古美文……「經典」雖然看上去年紀一大吧,其實火力旺盛的很。他流傳了千百年,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將降大任與斯也」,從《歸去來兮辭》到《蘭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著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天天掛在我口中。那就是許多人行走,他們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師。這句讓我收益非淺的詩句,就是出自於儒家的聖賢孔子之口。

這句之所以能讓我受益非淺,是因為它包含著乙個哲理:「能者為師,虛心請教。」你見過高山吧?

它是那樣雄偉綿延!你見過大海吧?它是那樣壯麗無邊!

山之高,是因為它不排斥每一塊小石頭;海之闊,是因為它聚集了千萬條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般淵博的知識,是否就應該善於從生活中尋找良師益友,吸收他人的點滴長處呢?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厭高,水不厭深的哲理」啊!

真的,人的一生猶如一條長路,有許多的岔道,我們有時會走錯路,但有人會來提醒你,它就是國學就是經典詩文,因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經驗,是民族智慧型的結晶,其價值歷久彌新,我們沒有理由不繼承和發揚這一民族的瑰寶。而且對於我們少年兒童來說讀誦經典,自幼就開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薰陶,就定能奠定一生優雅的人格。讀誦經典的同時也可以提高我們的古文和白話文水平,有助於我們對其它知識領域的領悟和旁通,更能促進各科學業的進步。

假如說我們的心田是一塊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陽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經典詩文就是那陽光、惠風和細雨。只要你願意時時刻刻去吮吸去領悟去誦詠,那我們的理想之花一定會開得更艷持得更久。

那我們就繼續誦讀吧!好好地擁有它,記住它。讓它來淨化我們的心靈,讓它來耕耘我們心中的土地,提公升我們的品位,弘揚中華民族之精髓,更讓它引領我們克服重重困難,向成功邁進吧!

誦讀經典,愛我中華演講稿

用茫茫的夜色作墨 用瘡痍的土地作紙 在鴉片戰爭的硝煙之後 是誰?寫下的兩個字 中國 讓人讀得昏暗讀得疲憊 更讓人讀得心痛讀得悲憤 那萎縮在清末史書裡的 消瘦的中國呵 那跪倒在 南京條約 裡的 軟弱的中國呵 那一天,無數的青年 走上了街頭 面對淋漓的鮮血 面對慘淡的人生 他們的吶喊如同一陣陣驚雷 激盪...

演講稿 中華頌

中華頌有人問 是你的家 我回答向東方走 有個美麗的地方叫中華 那是一方靈秀的土地 盤古開天留下了久遠的神話 黃河水在那裡孕育了黃 的兒女 時代巨人締造出社會主義國家 四大文明有我中華 四大發明始於華夏 星漢燦爛築起了多少璀璨的燈塔 紫氣東來點染出江山如畫 翹首強漢你能聽到金戈鐵馬 回眸盛唐你會看到威...

愛我中華演講稿

中華魂中國人 什麼是中華魂?中華魂就是中華民族之魂,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精神。中華魂是愛國主義精神的化身。是為了漢朝使節的尊嚴,牧羊十九個春秋的蘇武 是精忠報國的岳飛 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文天祥 是虎門銷煙的林則徐 是乘坐 神舟 五號飛船飛上太空的楊利偉 中華魂是自強不息的精神。翻閱青史,中國五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