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河運輸介紹 初稿

2021-08-07 09:51:44 字數 5352 閱讀 1576

(初稿)

2023年8月20日

目錄第1章內河運輸介紹

1.1 我國內河運輸概況2

1.2 長江水系、珠江水系發展概況4

1.3 萊茵河內河運輸促進現代物流發展的啟示7

1.4 中國外運廣東****內河運輸業務發展10

第2章內河貨櫃業務操作實務

2.1 內河貨櫃運輸特點13

2.2 船舶業務運作18

2.3 貨櫃箱體業務運作22

2.4 貨物業務運作25

第3章內河運輸市場和產品分析

3.1 運輸需求演變規律30

3.2 珠三角內河貨櫃運輸市場分析32

3.3 廣東外運水路物流產品37

第4章管理技術在內河運輸應用

4.1 班輪航線船舶配置優化41

4.2 質量管理47

4.3 流程優化51

4.4 資訊化發展54

第5章內河運輸主要業務風險

5.1 內河運輸主要風險分析57

5.2 風險處理方法64

5.3 內河運輸企業主要風險的管理65

第1章內河運輸介紹

1.1內河運輸概況

1.1.1 我國內河運輸概況

內河運輸是借助河流、湖泊進行的運輸活動。中國幅員遼闊,境內河流縱橫,湖泊密布,大江大河橫貫東西,支流溝通南北,形成天然的水網。據統計,流域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1500多條,總長約43萬公里,大小湖泊900多個,大多水量充沛,常年不凍,為發展內河運輸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

經過5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20多年來的努力,中國內河運輸事業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初步形成以長江、珠江、淮河、黑龍江等四大水系為骨幹的內河航運體系,並通過淮河溝通了淮河水系和長江水系的航運。目前中國有內河港口1300多個,生產性泊位約30000多個,其中500噸以上泊位4670個。船隊規模也在不斷壯大,運輸總量持續增長。

"十五"期間,我國內河水運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產生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2005 年全國內河水運貨運量10.57 億噸,貨運周轉量達2626億噸公里,與"九五"末相比,分別增長了53.

8 %、69.3 % ;與上年相比,分別增長了15.3 %、20.

2 %。

內河運輸的組織形式有:內河散貨運輸、件雜貨物運輸、石油運輸、貨櫃運輸等形式。在各種內河運輸的組織形式中,貨櫃運輸作為先進的組織形式,隨著我國對外**迅速發展和國內南北**的發展,得到飛速的發展,其中明顯突出的是內河支線貨櫃運輸的發展,將幹線的海運和內陸的鐵路、公路有效的連線起來,成為幹線中心港的重要支援力量。

內河貨櫃支線運輸成為幹線中心港運輸的重要支援力量,不僅體現在中心樞紐港和其背後廣闊腹地的之間的貨物疏運和中轉,還體現在中心樞紐港和餵給港之間的中小型船舶的銜接運輸。我國內河貨櫃運輸主要集中在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隨著貨櫃運輸的迅速發展,長江水系已經形成以上海為核心,聯絡三角洲地區和長江沿江地區的的航運體系;珠江水系已形成以香港為國際航運中心、以深圳、廣州為樞紐港,聯絡珠江三角洲地區和和西江幹線沿線地區的航運體系。

中國外運廣東****(以下簡稱廣東外運)旗下的珠三角內河支線駁船貨櫃業務,是珠三角內河運輸業的重要組成力量。本書主要以廣東外運內河支線貨櫃運輸業務和珠三角的內河貨櫃運輸發展為例,介紹內河運輸的業務和發展情況。

1.1.2 內河運輸具備可持續發展性質

內河運輸是「綠色運輸」,具備可持續發展的品質和特點。據測算,美國內河運輸的能耗是鐵路的40%,公路的11%。我國內河運輸的單位能耗也比鐵路低33%。

隨著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船舶技術的進步和新管理方法、技術的採用,內河運輸能耗還有進一步降低的空間。

與公路、鐵路和水路運輸相比,內河運輸在節約資源、環境保護方面具備以下優勢:

1) 內河運輸依靠天然河道,不需占用土地。而每建設4車道1公里長的高

速公路就要占地100畝,而1公里長的複線鐵路則要占地30畝。

2) 航道建設投資少。每公里建設費用僅為高速公路的二十分之一。

3) 運價低廉。如珠江內河貨運的運價約為0.07元/噸/公里,而鐵路、公

路貨運每噸公里運價一般為0.30元~0.50元,是內河水運的4倍~7倍。

4) 油耗少。火車、載貨汽車的耗油量分別為水運的2倍和7倍。

5) 汙染小。相對公路、鐵路,水運是最「環保」的運輸方式。

由於具備以上優勢,歐美地區在迅速發展高速公路、鐵路的同時,非常重視

內河航運,並且通過國際組織的協調,形成四通八達的航道網。

1.1.3 內河運輸具備廣闊的發展空間

21世紀,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構築現代化綜合運輸體系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近年來,我國內河航運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貨運量持續快速增長,運輸船舶趨向大型化、專業化、標準化,內河運輸進入相對快速的發展時期並呈現出很好的發展前景。面對資源日趨緊張、環境相對惡化的國情,國家確定了科學發展的觀念,提出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方針,給內河運輸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也賦予了新的社會責任。

1.2 長江水系、珠江水系發展概況

在中國內河運輸業中,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內河運輸占有絕大部分比重,本節介紹長江、珠江兩大水系內河運輸主要情況。

1.2.1 長江內河運輸經濟地理和發展概況

長江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東雪山西南側,由西向東,橫貫我國中部,流經青海、**、雲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十省市、區,於上海市郊入東海,全長6300公里,是我國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源頭稱沱沱河,自青海省當曲河口至玉樹巴塘河口稱通天河,玉樹至四川宜賓稱金沙江,宜賓以下稱長江。長江水系的流域面積近181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面積的19%。

流域內自然資源十分豐富,主要礦藏有銅、鉛、鋅、鎢、銻、鈷、錫、鈦、磷等,其儲量均佔全國比重較大,其中鎢、銻局世界首位,鐵、錳的儲量也很多,還有石棉、石灰石、井鹽等。木材儲量約佔全國三分之一,水利資源約佔全國40%以上,煤炭、石油及天然氣也有相當的儲量和出產。長江流域為我國重要的農業基地之一,盛產糧棉及油料、蠶絲、麻類、茶葉、菸草等經濟作物。

沿江有我國大工業城市上海、南京、武漢、重慶,以及馬鞍山、蕪湖、九江、黃石、鄂城、荊州等一批新興工業城市,有鋼鐵、機械、化肥、水泥、化工、紡織等各種工業。長江源遠流長,江寬水深,終年不凍,支流眾多,水運條件優越,是我國內河運輸大動脈。乾河與23個湖泊相連,干支通航河流3600多條,通航里程7萬多公里,其中3萬多公里可通機動船。

與許多鐵路、公路幹線、海運及輸油管道相銜接,在我國經濟發展中都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長江流域橫貫中國大陸,跨越東中西三大經濟地帶,是中國自然資源富饒的地區,長江經濟帶(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六省二市)匯集了全國近40%的人口、18%的國土面積、近40%的國內生產總值、約35%的外貿進出口份額。隨著上海浦東開發和長江三峽工程兩個跨世紀專案的實施,長江流域已經出現以上海、南京、武漢、重慶4大城市為中心而崛起的7個經濟圈。加上我國加入wto以及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長江流域經濟成為中國對外開發新熱點和國民經濟重點發展地區。

1.2.2 珠江內河運輸經濟地理和發展概況

珠江水系是指匯流於珠江三角洲的各條河流。它包括西江、北江、東江三大主流和珠江三角洲河網及珠江正幹。珠江流域地處華南**帶,雨水充沛,物產豐富,河道密布,是我國河運發達的地區之一。

西江是珠江水系主流。源出雲南沾溢馬雄山。主流南盤江沿滇、黔、桂邊界東流至黔桂邊界的兩江口會北盤江,長917公里,北源北盤江至滇黔邊界的岔河入貴州省境,又東南至兩江口會南盤江,長466公里。

兩江匯合後稱紅水河,東入廣西壯族自治區境內經天峨、來賓,至石龍三江口會柳江後出稱黔江,東南至桂平會鬱江後稱潯江。又東至梧州會桂江後始稱西江。又東流入廣東境內,經肇慶,至三水進入珠江三角洲河網地區。

主流從磨刀門入南海,全長2167公里。北江的東源湞水,源於江西信豐縣,西源武水源於湖南省臨武縣,匯於廣東韶關市後稱北江。南經曲江、英德、清遠,於三水河口匯入珠江三角洲河網。

以湞水為主源,北江全長460公里。湞水、武水下游只能通航小船,北江幹流258公里可通20-80噸機動船。其它通航支流有連江、綏江等約20條,通航里程595公里。

北江流域地處粵北山區,礦產豐富,主要有鉛、鋅、煤、硫、鐵等,工業集中於韶關和英德,有鋼鐵、電力、冶煉、水泥、紡織等。京廣鐵路沿北江通過,航運價值下降。東江源於江西省安遠縣,西南經廣東龍川、河源、惠州、博羅,至石龍鎮分成兩支,南支東莞水道於泥尾入獅子洋,北支為東江幹流,於東江口入獅子洋,全長517公里。

通航河段在石龍以上387公里,只能通航30-50噸的船舶。通航支流有西枝江等12條,通航里程近500公里,只能通航小型船舶。東江流域大部分屬山區,盛產竹木山貨,下游平原地區為產糧和經濟作物區。

珠江三角洲是中國較大的河口三角洲。西北起自三水,東至東莞石龍以下,匯集西江、北江、東江三大主流的下游河道和珠江正幹及潭江等。各河在此地區支派繁複,交織成網,分別由虎門、蕉門、橫門、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崖門、洪奇瀝八個口門流入南海。

三角洲總面積36700平方公里。現有通航河流823條,通航里程5347公里,水運十分發達。河網區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是廣東省主要產糧區和經濟作物區。

輕重工業有一定基礎,廣州市又是華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電子、儀表、石油化工、機械等工業也發展很快,黃埔港和廣州港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外貿港口,直接對港澳運輸的港口還有江門、容奇、太平、石灣等,三角洲河網區承擔了大量的城鄉物資交流、港口集疏運輸任務,每年的內河貨運量佔全省的大部分。

珠三角處於我國大陸和東南亞的中心位置,是乙個天然的理想的物流中心選址。既有把握中國市場,有著廣闊的內陸腹地優勢,又能通過香港、澳門連線世界,服務世界。這個物流中心有利的區位優勢,將可成為服務整個亞洲的物流中心,形成粵、港、澳一體化的全面提高中國整體競爭優勢的經濟圈。

「十五」期珠江水運快速發展,貨運量、貨物周轉量、貨櫃運量平均增長分別為內河港口吞吐量年均增長年,整個珠江水系運量達到2.79億噸,同比增長12.2%,貨物周轉量6567610萬噸公里、同比增長50.9%,貨櫃運量達660萬teu,佔全國內河貨櫃運量的50%以上。

珠江水系主要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1284萬噸、同比增長14.2%,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3135萬噸,同比增長10.5%,外貿貨櫃吞吐量391.

6萬teu,同比增長21.9%。

1.2.3 內河運輸帶動了沿江地區經濟發展

長三角和珠三角內河運輸的發展,促進了沿江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推動了沿江城鎮化建設、沿江產業帶的形成和腹地經濟的發展,帶動了一批石化、電力、建材、製糖、輕紡、食品飲料等高耗能、大運量的工礦企業以及各種高新技術企業,進而形成沿江各具特色的城市群和高新技術產業區。

但同時,內河運輸具備的可持續發展的品質和價值還並沒引起足夠重視。很多地方的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土地價值、環境價值較低,大部分地區仍以發展公路、鐵路為重點,內河航運基礎設施投入太少。內河高等級航道偏少,市場管理不規範,科技含量高、專業化、大型化、標準化的船舶太少,內河港口布局河功能不夠合理等。

內河運輸與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尚不協調,內河運輸物流發展水平較低,內河運輸仍是綜合運輸體系中最為薄弱的環節,與建設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社會發展要求尚有很大距離。為彌補我國內河運輸的發展的不足,抓住新時期內河運輸的發展機遇,我國內河運輸發展可以借鑑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

內河運輸合同

根據經濟合同法和省海上運輸管理規定的要求,簡稱甲方 向省交通廳海運局 簡稱乙方 計畫託運貨物,乙方同意承運,特簽訂本合同,共同遵守,互相制約,具體條款經雙方協商如下 一 運輸方法 乙方調派噸位船舶一艘 船舶吊貨裝置 應甲方要求由港運至港,按現行包船運輸規定辦理。二 貨物集中 甲方應按乙方指定時間,將...